首页> 中国专利> 涤锦交织粘扣带及其制作工艺和工艺设备

涤锦交织粘扣带及其制作工艺和工艺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锦交织粘扣带及其制作工艺,这种粘扣带的工作层采用锦纶材料,底层采用涤纶材料。所述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勾面结构,起圈高度为1.4~1.6mm。所述的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绒面结构,起圈高度为2.4~2.6mm。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坯带的染色染缸,它采用了循环水泵,将水流设置为可作正反方向流动,从底部和顶部穿透坯带,穿透能力强,可有效染色。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切勾热烘装置,勾面经过切勾刀出口处的温控式铝制电热板时,勾口经过烘干后能进一步张开,可提高粘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996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薛阿仁;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52366.9

  • 发明设计人 薛阿仁;

    申请日2006-07-07

  • 分类号A44B18/00(20060101);D03D1/00(20060101);D06B1/00(20060101);D06C7/00(20060101);D06C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宇娟

  • 地址 325206 浙江省瑞安市大典下工业区鸿明织带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32: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4B18/00 授权公告日:20090805 终止日期:20190707 申请日:200607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8-05

    授权

    授权

  • 2008-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扣带及其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涤锦交织粘扣带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粘扣带又称魔术贴,可广泛用作衣服、鞋帽、箱包、运动器材、医疗器材等的粘结材料。粘扣带由底层和工作面层即粘扣层组成,粘扣层有勾面粘扣层和绒面粘扣层。粘扣带的制作通常需要经过整经、织造、染色、起绒(绒面)、上胶、破勾(勾面)、分卷等工序。衡量粘扣带产品品质优劣指标主要为品质指标和外观疵点,所谓品质指标是指粘扣的强力、扣合的次数,而粘扣强力和扣合次数就是由勾面、绒面的工作面所决定的。因此,对染色、上胶、破勾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粘力的优劣是粘扣带厂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市售的粘扣带主要为锦纶(尼龙)产品,即粘扣带的底层和粘扣层均为锦纶材料制成。这种锦纶粘扣带产品,其在染色时,为常温常压态,染液温度从室温、每分钟1-1.5度升至98度后,保温半小时,即可满足上色要求。其采用的染料主要为酸性染料,被染物(坯带)与染料按重量份之比为100∶1.0~2.2,浴比为1∶20~25,PH值为4~5。图2即为一种常用的染色工艺设备,全锦纶粘扣带普遍采用这种设备进行染色。它是通过升降气泵牵引内笼作升降,使水流和染液穿透放置在内笼网板上的被染物,以达到染色目的。上胶时,采用的胶水通常为聚氨酯类树脂,因其以丙酮作为稀释剂,易于挥发,故涂布后烘干温度110度,烘箱内滞留时间3~5分钟,一般即可满足。

然而,全锦纶材料制成的粘扣带,由于工作面层和底层全部采用锦纶材料,其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全锦纶产品上胶使用的树脂是以酮类产品作稀释剂,对生产环境、员工的健康及大气环境,都构成影响。

涤纶材料与锦纶材料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耐湿性好等优点,尤其是在水下使用时,对粘力影响小,但也具有耐久性差的缺点。然而,由于全涤纶粘扣带或涤锦交织粘扣带,其在染色、上胶等工艺上比较复杂,很少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予以解决,更多的只是处于研发之中。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持全锦纶粘扣带耐久性好的优点,又能节约成本的涤锦交织粘扣带。这种涤锦交织粘扣带其工作层采用锦纶材料,而底层则用涤纶材料替代锦纶材料。

由于涤锦材料混合制成的粘扣带,其染色、上胶等处理工艺比全锦纶粘扣带的处理工艺相对复杂、困难,为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涤锦交织粘扣带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涤锦交织粘扣带,由底层和粘扣层组成,所述的粘扣层由锦纶材料制成,底层由涤纶材料制成。所述的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勾面结构,起圈高度为1.4~1.6mm。所述的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绒面结构,起圈高度为2.4~2.6mm。

一种制作涤锦交织粘扣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准备好卷状涤锦交织坯带,称重后,将其放置在内笼网板层上,备用。

步骤B:首先,按重量份为坯带∶染料=100∶1~2.2进行配料,所述染料由酸性染料、分散染料、中性染料组成。将染料放入配料容器中,并加以30℃~40℃水适量,搅拌,直至染料充分溶解,得到染液,备用。开启高温染缸,按浴比,坯带∶水=1∶20~25,将清水注入缸内,PH值调至4-5,备用。

然后,将内笼及坯带吊入缸内,开启循环水泵,以960~1000转/分,循环5~10分钟,使坯带与水充分接触,得到湿坯带,并将其吊出,备用。将染液倒入缸内,开启循环水泵,以960~1000转/分,使染液与水充分混合,备用。

再将湿坯带吊入缸内,关闭缸盖,开启染缸进行染色,染液温度从室温以0.5~1.5℃/分升至120℃~140℃,保温30~40分钟后,冷却至80℃以下,将染好色的坯带吊出。

步骤C:将染好色的坯带放入带烘干的上胶机内上胶、烘干,烘干时间为5~15分钟,烘干温度为130℃~150℃。

其中,对于粘扣层为勾面的坯带,在进行上胶、烘干处理后,还需进行破勾处理。待上胶、烘干、破勾处理完后,再分卷、包装入库。

对于粘扣层为绒面的坯带,在进行上胶、烘干前,还需进行起绒处理,待起绒、上胶、烘干完成后,再分卷、包装。

上述上胶工艺中使用的胶液是以苯乙烯、丁酯、异辛酯为主要原料的水溶性树脂。

一种可用于涤锦交织粘扣带染色的染缸,包括外缸、内笼,所述的外缸为上方可开启的桶状,其底部设有水泵、蒸汽加热部件和测温电耦;所述内笼为桶状结构,其周壁为盲板,一侧设有开启门;内笼底部为上下双层板,下层为盲板,上层为带孔的网板;网板间隔固定在内笼的内壁上,用以放置坯带,网板上分布有开孔。所述的外缸周壁上设有流体进口;在周壁上部,还设有溢水口。

所述的破勾处理工艺中,经过切勾刀切勾后的勾面粘扣层还可经过电热烘烤处理,使勾口的开口高度变大。上述破勾处理工艺中使用一种切勾热烘装置,其在切勾刀的出口处设有电热板,电热板上设有自动温控仪。经过切勾刀切勾后的勾面粘扣层经过电热烘烤处理后,其勾口的开口高度会变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涤锦交织粘扣带与普通的全锦纶粘扣带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和积极的效果:

1、将原为锦纶材料的底层采用涤纶材料替代,不仅对使用性能无任何影响,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2、由于锦纶粘扣带与涤锦交织粘扣带的工作面原料完全一致(均为锦纶),客观上无优劣之分。然而因其上胶时,涤锦交织粘扣带在烘箱内滞留时间更长(涤锦交织粘扣带为5~10分钟,全锦纶粘扣带为3~5分钟),烘干温度也更高(涤锦交织粘扣带为130℃~150℃,全锦纶粘扣带为110℃),故平整度优于锦纶粘扣带。同时,由于温度高,勾体定型好,粘力也有所提高。

3、由于采用苯乙烯、丁酯、异辛酯为主要原料的水溶性树脂,其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很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织粘扣带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染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染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染缸内笼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切勾热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涤锦交织粘扣带与全锦纶粘扣带生产成本对照表。

图中,1-外缸,2-内笼,3-网板,4-孔,5-蒸汽盘管,6-坯带,7-电耦,8-水泵,9-缸盖,10-流体出口,11-流体进口,12-溢水口,13-染液,14-立柱,15-循环水泵,16-开启门,17-盲板,18-切勾热烘装置,19-切勾刀,20-勾面,21-电热板,22-温控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涤锦交织粘扣带由底层和粘扣层组成。所述的底层为涤纶材料制成,粘扣层为锦纶材料制成。勾面涤锦交织粘扣带的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勾状结构,起圈高度为1.4~1.6mm。绒面涤锦交织粘扣带的粘扣层为横向、纵向相间分布的圈状结构,起圈高度为2.4~2.6mm。

图2为已有一种常规染缸的结构示意图。该染缸包括:圆桶状外缸1,其作用是盛放染液和支持升降气泵8;外缸的底部设有蒸汽盘管5;位于外缸1内的框架式内笼2。所述内笼为透空框架结构,两侧立柱14上设置有多层网板3,每层网板上分布有开孔4,坯带6置放在网板上。在外缸缸体上部、立柱的顶端设有升降气泵8。所述缸体外接有电器控制柜(图中未示出)。

该染缸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工手动通过染缸上的控制柜设定每分钟的升温速度和最高升温值。由热电耦7检测后通过元件控制蒸汽电磁阀的启闭,达到目的。当气泵做升降运动时,内笼2随之作升降运动,染液13穿过网板3,渗透到置放在网板上的坯带6,达到染色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高温染缸的结构示意图。其外缸1为圆桶状,作用为盛放染液13和支持内笼2,外缸底部设有循环水泵15、蒸汽加热部件5和测温电耦7。内笼为桶状结构,其周壁为盲板,一侧设有开启门16。内笼底部为上下双层板,下层为肓板17,上层为带孔的网板。分布有开孔4的网板3固定在内笼2内侧周壁上,坯带6置放在网板上。缸体外接有电器控制柜(图中未示出)。其作用原理是:依据程序设定升温速率、保温时间、降温等工艺参数,当染缸开启后,染液13穿透网板、坯带,达到染色目的。为达均匀染色目的,水泵将水流设置为作正反方向流动,即从底部穿透或从顶部穿透坯带。与图2所示的染缸相比,图3的染缸采用的是气泵升降、穿透能力差。本发明的染缸(如图3)可以解决穿透能力差的问题。

图5为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破勾热烘装置18。它包括装置在切勾刀19出口处的铝制电热板21,电热板上设有自动温控仪20。其作用是使切开后的勾口经过电热板烘干后能进一步张开,以提高粘力。切勾后经过电热板烘干后的粘扣带勾面20,其勾口变大,绒面易与其结合,粘力好。一般的,未经烘干的勾口形状,其开口高度为1mm,经烘干的勾口形状,其开口高度能达到1.2~1.4mm。

本发明粘扣带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01:整经。依工艺条件表,将管纱制成一定形状的织轴。

步骤102:织造。将织轴安配在织机上,依工艺条件制成一定宽度、一定起卷高度、一定纬密、一定卷装形式的坯带,进仓备用。

步骤103:将卷状坯带称好重后,放入在内笼的网板上,备用。如,可按每卷坯带的重量约10kg,共放置五卷坯带在五层网板上。进入下面染色工艺时,只能选择一种坯带进行染色,即勾面和绒面坯带不能放在同一个染缸内进行染色。

步骤104:依色号调出染色工艺表。

步骤105:依工艺表中设计规定,按重量份为坯带∶染料=100∶1~2.2进行配料,将染料放入配料桶中,并加以30℃~40℃水适量,搅拌,直至染料充分溶解,得到染液,备用。所述染料由酸性染料、分散染料、中性染料组成。根据所要染的色彩进行配料。

步骤106:开启高温染缸,按浴比,坯带∶水=1∶20~25,将清水由注水口注入外缸中,备用。

步骤107:将步骤103的内笼及其坯带吊入外缸内,开启循环水泵,以960~1000转/分,循环5~10分钟,使坯带与水充分接触,得到湿坯带,将湿坯带吊出,备用。

步骤108:将染液徐徐倒入缸内,开启循环水泵,以960~1000转/分,使染液与水充分混合,备用;

步骤109:将步骤107的湿坯带吊入缸内,关闭缸盖,开启染缸开始染色。染液温度从室温以0.5~1.5℃/分升至120℃~140℃,保温30~40分钟后。冷却至80℃以下后,将染好色的湿坯带吊出。冷却的时候,也可以开启溢水口12进行降温。

由于锦纶粘扣带,其染色温度为常温至98度,涤锦交织粘扣带为常温至120-140度,同为锦纶的上沙缩率会变大。因此,前者的起卷高度,勾面为1.4mm,绒面为2.2mm,后者的起卷高度,勾面为1.4~1.6mm,绒面为2.4~2.6mm,宽度方向因涤纶缩率低。

步骤110:将步骤109吊出的卷状湿坯带分散成散装放入周转容器内,进行整理。

步骤111:上胶、烘干。在上胶机的胶槽内放有配置好的胶液。所述胶液是以苯乙烯、丁酯、异辛酯为主要原料的水溶性树脂,按重量份,母液∶水=100∶20~40。烘干和上胶是在同一台设备即带烘干的上胶机内同步进行。染好色的坯带放入带烘干的上胶机后,上胶、烘干,烘干时间为5~15分钟,烘干温度为130℃~150℃。

对于粘扣层为绒面的坯带,在进行上胶、烘干前,需进行起绒处理。

对于粘扣层为勾面的坯带,在经过上胶、烘干处理后,还需进行破勾处理。

图5所示的为一种破勾热烘装置18。经过切勾刀19切勾的粘扣带,其勾面20经过温控式铝制电热板21时,勾口经过烘干后能进一步张开。一般的,未经烘干的勾口形状,其开口高度为1mm,经烘干的勾口形状,其开口高度能达到1.2~1.4mm。

步骤112:将上完胶的带子分条、卷盘、检验,再包装入库。

图6为涤锦交织粘扣带与全锦纶粘扣带生产成本对照表。其中,锦纶粘扣带的粘扣层上纱、底层的底纱和纬纱均为锦纶,涤锦交织粘扣带的粘扣层上纱为锦纶,底层的底纱和纬纱均为涤纶。表中所列的单位价格参照了目前的市场价(在不同时期,该市场价格将会有所调整),按每年生产1000吨全锦纶粘扣带和每年1000吨涤锦交织粘扣带进行对比:

每年生产1000吨全锦纶粘扣带的成本是:

(35000*40%+33000*36%+33000*24%)*1000=3380万

每年生产1000吨涤锦交织粘扣带的成本是:

(35000*40%+14000*36%+14000*24%)*1000=2240万

因此,按照每年生产1000吨粘扣带的规模计算,采用涤锦交织材料制成的粘扣带比全锦纶材料制成粘扣带能节约1140万的生产成本,即大约能节约三分之一,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支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