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摘要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平板状的端子(12、13)与具有卡止部(27)的扣件(14)被安装于壳体(11)上,卡止部与被卡止部(1A)卡合以防止扁平型导体(1)朝后方脱落,加压构件(15)由可将扁平型导体插入至收容部的打开位置转动至关闭位置。扣件(14)由金属板加工而成,具有安装于壳体上的安装部(23)与上述卡止部(27),安装部(23)与卡止部(27)形成大致平板状,扣件(14)以其安装部与端子(12、13)的板面平行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上,卡止部的板厚面(27A)能与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卡合,以防止扁平型导体朝后方脱落。本发明可在端子的排列方向达到连接器的小型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643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02655.X

  • 发明设计人 冈村诚司;村上阳彦;

    申请日2007-04-25

  • 分类号H01R12/08;H01R12/24;H01R13/629;H01R13/639;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方晓虹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2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6-23

    授权

    授权

  • 2008-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10-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导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扁平型导体,可挠性基板(FPC)、扁平型电缆为众所皆知。该扁平型导体大多与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连接。这种电连接器是将扁平型导体极细的导体以极小的间隙排列成可挠带状再加以一体化后形成的,故并不容易与连接器进行连接,因此,在将扁平型导体配置于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部上后,要转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器上的加压构件,以将扁平型导体的各电缆压在对应的接触部上,由此与端子连接。

扁平型导体在要与连接器连接的前端部区域粘贴有补强薄片,在此补强薄片的两侧缘设有用于卡止的譬如缺口,且与连接器的对应卡止部相互卡止。

在专利文献1中,在承接扁平型导体(连接构件)的壳体的内面设置与壳体形成一体的锁定臂。该锁定臂在臂弹簧部的前端具有臂突出部,该臂突出部与形成于扁平型导体两侧缘的缺口部卡合。

使用时,当将扁平型导体在其长度方向插入上述壳体内时,扁平型导体的前端侧缘即与上述臂突出部抵接,且将两侧的臂弹簧部朝外侧推开,使进一步的插入成为可能。当扁平型导体的上述缺口部到达臂突出部的位置时,上述臂弹簧部便由于弹性复原力而恢复原形,上述缺口部与臂突出部相互卡合,此时扁平型导体已经不会脱落。然后,将加压构件朝打开位置转动,以提高扁平型导体与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压力,确保电性连接。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虽然不具有加压构件,却也用以连接扁平型导体(电缆)。在此专利文献2中,将金属板弯曲制作成钩构件,作为与专利文献1的锁定臂相当的构件。此钩构件具有将金属板朝其板厚方向弯曲后形成突出片状的卡止部以及做成U字形状的突起部。扁平型导体的前端由斜向插入至连接器内,并到达水平位置,由此与上述卡止部和突起部双方卡止。突起部用来阻止扁平型导体返回至当初倾斜的状态,而卡止部则是与扁平型导体的缺口部卡合,以防止该扁平型导体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7-16384号公报

但采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时,防止扁平型导体脱落的构件不仅加工繁杂,且不利于连接器在宽度方向的小型化,因此还要求改善。

与扁平型导体的缺口部卡合的专利文献1的臂突出部呈复杂的立体形状并与壳体一体成形,致使成形用的模具形状及模具的脱模方法复杂。并且,锁定臂为与壳体相同材质的树脂,强度低。而专利文献2的钩构件,在将金属板做成所需形状后,还要弯曲加工成复杂的立体形状。可见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制作工艺复杂。

其次,专利文献1的臂突出部也好,专利文献2的卡止部和突出部也好,都是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即端子的排列方向突出,这样就造成连接器的宽度尺寸变大。并且伴随着宽度方向的弹性变形,所以必须确保该弹性变形所必要的空间。这种连接器要与扁平型导体对应地以极小的间距排列多个端子,所以,要尽可能地缩小宽度尺寸,相应地,希望增加端子的数量,宽度尺寸的小型化很重要。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因设有U字形的突起部,所以不仅在上述宽度方向,在电缆的长方向也会造成连接器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制作、且有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是将多个端子沿垂直于其板面的方向排列在壳体上,所述端子是将金属板经过外形加工后形成平板状,该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承接插入壳体的收容部中的扁平型导体的位置上,具有卡止部的扣件被安装于壳体,上述卡止部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卡合,以防止该扁平型导体朝后方脱落,并且,在对被壳体和端子中的至少其中一方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加压构件从可使扁平型导体插入收容部的打开位置朝关闭位置进行转动操作时,可提高扁平型导体与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压。

在本发明的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上,扣件由对金属板加工而成,该扣件是具有安装于壳体的安装部与上述卡止部,该安装部与卡止部形成大致平板状,上述扣件以其安装部与端子的板面平行的状态安装于壳体上,且上述卡止部的板厚面可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卡合,以防止扁平型导体朝后方脱落。

采用上述结构,因扣件的安装部与卡止部呈平板状,所以能邻接于同样呈平板状的端子列,以与该端子平行地配置此扣件,而连接器宽度方向所需的尺寸为与此扣件的板厚相称的尺寸即可。因此,可谋求连接器在宽度方向的紧凑化。

扣件因其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可用其板厚确保与扁平型导体进行卡止的充分强度。又,扣件做成大致呈平板状,所以容易进行加工。

在本发明中,壳体具有与扣件的卡止部接近的柱部,该扣件的卡止部设置于在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端子的外侧,该柱部具有前后方向位置与上述卡止部的板厚面大致相同的卡止面,该卡止面可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卡合。

通过将这种柱部设置于壳体,还能用柱部与扣件的卡止部配合进行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之间的卡止。

如果上述壳体的柱部的卡止面比扣件的卡止部的板厚面稍位于前方,则对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可以首先是上述壳体的柱部与之卡止,并且在此柱部产生变形等时,上述扣件的卡止部再与之卡止,成为双重的卡止结构。

在本发明中,扣件的卡止部利用沟槽部的后缘来形成,该沟槽部形成于该扣件上并收纳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

在形成有这种沟槽部时,最好加压构件的被导引部位于当加压构件朝关闭位置转动时覆盖扣件的沟槽部内的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由此,当加压构件到达关闭位置后,上述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不会由上述沟槽浮起,被卡止部可确实地保持在被卡止部卡止的位置上。

扣件理想为,具有可与配设有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之间进行焊接的固定部。当上述固定部通过焊锡而与电路基板连接固定时,可将扣件本身牢牢地保持,并且亦可由此扣件来补强壳体。

在本发明中,扣件设置多个,至少一个扣件的卡止部位于在前后方向与其它扣件的卡止部偏移的位置。通过使多个扣件的卡止部在前后方向偏移,可防止扁平型基板表里相反地错误插入。在这种场合,扣件本身可使用相同的扣件,只要使多个扣件在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前后偏移即可。

本发明可获得将扁平型导体连接于上述连接器的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发明效果

本发明如上所述,是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的状态下将该金属板进行外形加工后形成的补强扣件的一部分上设置卡止突起,并将此补强扣件以板面与端子平行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且使上述卡止突起与扁平型导体的卡止部、例如耳部卡合,所以,不需要进行金属板的弯曲加工,使得制作极为容易,而且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只是增加了金属板板厚的尺寸,所以,可实现连接器在该方向的小型化。换言之,可相应地增加端子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和用来与此连接器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的立体图。

图2是当图1连接器的加压构件位于关闭位置时在端子位置处的断面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扣件位置的断面图,(A)显示加压构件位于打开位置,(B)显示位于关闭位置。

图4是将扁平型导体配置于图1的连接器后的立体图,显示加压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状态。

图5是将扁平型导体配置于图1的连接器后的立体图,显示加压构件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

图6是显示其它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其它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其它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扁平型导体          1A…被卡止部      11…壳体

12、13…端子           14…扣件          15…加压构件

19A、19A’…接触部     23…安装部        26…沟槽部

27…卡止部             27A…板厚面

28…下缘(固定部)       33…柱部          33A…卡止面

34…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在图1中,扁平型导体1省略了导体本身的图示,在图中沿A方向延伸的多数个细导体相邻接而沿与上述A方向垂直的B方向排列且形成一体,成为带状。在该扁平型导体1的前端(右端)下面露出各电缆,在上面则粘贴有补强薄片。在该扁平型导体1的补强薄片的前端侧的两侧缘,形成有耳状的被卡止部1A。

连接有此扁平型导体1的电连接器10具有: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的电气绝缘材的壳体11;被该壳体11排列保持的两种多个平板状端子12、13;与在端子的排列方向位于两侧端部的端子相邻接地装于壳体上的扣件14;及被该扣件14及端子12、13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绝缘材的加压构件15。

在两种端子中的一种端子12的位置上,如在与其板面平行的面上的断面图、即图2所示,在壳体11上形成有端子收容槽16。该端子收容槽16形成细缝状,槽宽度相当于由金属板所制作的平板状端子12、13的板厚,并且在图2中沿着与纸面平行的面延伸,且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以预定间距形成多个。上述端子收容槽16在图2中,在左端侧具有朝左方开口的左部开口16A,在上壁的左半部具有朝上方开口的上部开口16B,在右端壁的下侧具有朝右方开口的右部开口16C。多个端子收容槽16的上部开口16B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连通。收容于上述壳体的端子收容槽16中的端子12通过将金属板进行外形加工而制成平板状,如图2所示,具有:被压入右部开口16C的安装腕17;向与安装腕17相反的左方延伸的连接腕18;在此连接腕18的上方与该连接腕18平行地延伸的接触腕19;及从安装腕17的基部17A侧朝上方延伸后弯曲、再朝左方延伸的支承腕20。

端子12在扣件14尚未安装的状态下,由左方插入上述端子收容槽16,安装腕17进入右部开口16C,设置于该安装腕17上的爪部17A-1咬入上述右部开口16C的上壁面以防止脱落,又,形成于在连接腕18的左部朝下方突出的连接部18A的右缘上的固定沟槽18B嵌装于壳体11的底壁的左端,在此,端子12也是被壳体11保持着。上述连接部18A的下缘较壳体11的下壁11A的底面更向下方突出,以与电路基板上的对应连接电路部之间可靠焊接。

接触腕19较短且细,具有可挠性,在前端设有突出部状的接触部19A。

支承腕20的上缘抵接于壳体11的上壁11B而在此被支承,前端侧较上述上壁更朝前方延伸而到达上部开口16B的位置。此支承腕20的前端侧弯曲成倒U字形,其沟槽部形成扣件14用的转动支承部21。此前端侧位于上部开口16B内,并具有可挠性。

与上述端子12交互地配置的另一种端子13与上述端子12相比,就支承腕20而言,具有相同形状的支持腕(未图示),但亦可不具有转动支承部。而且,端子13的接触腕较上述端子12的接触腕19更长,设置于其前端的接触部19A’在由上方观看时,与上述端子12的接触腕19配合而成为锯齿状。且,端子13的连接腕朝右方延伸,在其前端设有连接部22。这样的端子13由右侧插入在壳体11上形成的对应的细缝状端子收容槽(未图示)。

扣件14与端子12、13同样,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外形加工而制作成平板状,如图3(A)所示,具有被收纳于壳体内的安装部23与延伸至壳体外的延伸部24。安装部23以大致直线状朝水平方向延伸,该安装部23的前端侧23A被压入对应地形成于壳体11上的细缝状安装孔25。在该前端侧23A的上缘形成卡止突起23A-1,咬入上述安装孔25的内壁,以防止扣件14脱落。上述安装部23的在上述安装孔25外位于壳体11的上部开口16B的区域的部分23B的上缘(板厚面)形成加压构件15用的直线状转动导引部23B-1。

扣件14的延伸部24弯曲成U字形,形成沟槽部26,并且在其后端侧形成朝上方突出的卡止部27。上述沟槽部26为了将扁平型导体可靠地支承于连接器,在比壳体11的支承面11A更下方处具有沟槽底。而且沟槽部26到达比壳体的侧壁的后端更后方的壳体外,当后述的加压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两端的沟槽部26间形成开放状态,容易插入扁平型导体。

上述支承面11A是在扁平型导体1受到加压构件15按压、且端子12、13的接触部19A、19A’朝下方移位时支承上述扁平型导体1的面。上述沟槽部26具有足以收纳上述扁平型导体1的耳状被卡止部1A的沟槽宽度及沟槽深度。即,具有足以使利用此沟槽部26而形成前缘的卡止部27的该前缘的板厚面27A与上述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卡止的高度。不过,上述沟槽部26的沟槽深度可任意设定,只要是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可卡止的尺寸即可。

上述扣件14的延伸部24的下缘28具有若干的倾斜度,在图3(A)中,左端最低,此部位与电路基板接触。此下缘28形成固定部,可与电路基板间进行焊接固定。因此,焊锡是在左端最先附着,然后逐渐地朝右方流动,在下缘28的大致全长范围进行焊接固定。另外,当将扁平型导体朝后方拉引时,由于作用于卡止部27的力对上述下缘28的左端位置带来力矩,因此在此可与电路基板共同充分地承受此力矩。

加压构件15呈图1所示的平板状,在图3(A)中则呈杠杆状。此加压构件15具有可充分地覆盖端子12、13的排列范围的宽度。该加压构件15如图1所示,可由打开位置朝图2所示的水平姿势的关闭位置转动,在打开位置时,形成可供扁平型导体1的前端部由左部开口16A插入、从而位于端子12、13的接触腕19、19’之上的空间。此加压构件15的转动支承在上侧是利用端子12、13来进行,而在下侧是用扣件14来进行的。

加压构件15是在端子12、13的排列方向、在与该端子12、13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细缝状沟槽29,容许端子12的支承腕20的前端部进入。在此沟槽29内,如图2所示,设有呈岛状的轴部30,此轴部30用端子12的转动支承部21转动导引。不过,在端子13上省略了转动导引构造。图2中未显示它的状态。又,加压构件15在上述轴部30的附近形成突出部,此处形成转动时按压扁平型导体的加压部31。

在加压构件15上,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设有副轴部32。此副轴部32如图3(A)所示,剖面大致呈四角形,在该图中,下边侧被斜切而形成第一边32A,经由与其邻接的第二边32B而与直线状的第三边32C连接。第一边32A与形成于上述扣件14上的转动导引部23B-1作面接触而受到支承,同时稳定地保持加压构件15的打开位置。当将加压构件15朝关闭位置转动时,上述副轴部32使与上述转动导引部23B-1间的面接触从上述第一边32A经由第二边32B向第三边32C移动。当进行此转动时,加压构件15在上述轴部30处被端子12、13的转动支承部21从上方支承,且在上述副轴部32处被扣件14的转动支承部23-1从下方支承。因此,即使转动时加压构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移动,上述轴部30也不会由沟槽状的转动支承部21脱落。

上述加压构件15在继续转动到达关闭位置时,副轴部32在该第三边32C与扣件的转动支承部21作面接触,且其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参照图3)。

以下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使用要领。

(1)首先,将电连接器10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规定位置上,且将端子12、13的连接部18A、22与对应电路部进行焊接,同时将扣件14的固定部在下缘28焊接固定于对应部。

(2)接着,使加压构件15到达图1及图3(A)所示的打开位置,将连接器的左部开口16A大幅地打开。

(3)接着,如图4所示,将扁平型导体1配置成其被卡止部1A收纳于扣件14的沟槽部26的状态。当被卡止部1A收纳于沟槽部时,在扁平型导体1的前端部下面露出的电缆自然而然地位于端子12、13的接触部19A、19A’上。

(4)然后,将加压构件15朝图3(B)及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加压构件15通过其加压部31而将扁平型导体1朝端子12、13按压,提高与该接触部19A、19A’间的接触压力,在此状态进行下电性连接。此时,由于加压构件15极为接近扁平型导体1的上部,故可防止扁平型导体1由电连接器10的支承面11A浮起。如图3(A)、(B)的两点虚线所示,如果使加压构件15的副轴部32朝加压构件15的前端部侧较长地延伸形成,则在关闭位置上,上述副轴部32覆盖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所以,此被卡止部1A也不会由扣件14的沟槽部26浮出。

(5)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的后缘与扣件14的卡止部27的前缘的板厚面27A、即沟槽部26的后缘相对,无论是在加压构件的打开状态下扁平型导体1处于刚插入状态,还是在关闭状态下扁平型导体处于与端子连接的状态,当扁平型导体被朝后方拉引时,被卡止部1A都会与卡止部27的板厚面27A抵接而阻止脱落,当然也不会从维持接触部19A、19A’与扁平型导体的导体的之间作电性接触的正规位置脱离。

本发明不限于图1至图5所示的形态,还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亦可如图6所示,在端子12、13的排列方向且在扣件14的卡止部27的内侧,与卡止部27相邻地在壳体11上设置柱部33。该柱部33在本例中为四角柱,前面的卡止面33A与上述卡止部27的前面的板厚面27A在前后方向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板厚面27A前方、尺寸相差δ的位置。由此,扁平型导体1的被卡止部1A便与前述柱部33的卡止面33A和卡止部27的板厚面27A双方卡止,这样可减轻卡止部27的负担,并且可提升被卡止部1A的位置精度。壳体是以模塑成形的,制作精度良好,所以能以柱部33确保位置精度,并以扣件14确保强度。当柱部33的卡止面33A与卡止部27的板厚面27A在前后方向位于相同位置时,从一开始,就由双方来承受来自被卡止部1A的力,但在两者的前后位置具有上述尺寸之差时,首先是柱部33的卡止面33A承受上述力,且在柱部33稍许弹性变形或被卡止部1A变形的时间点上与卡止部27的板厚面27A共同承受力。

并且,扣件14只要卡止部27与安装部23呈平板状即可。当在端子的排列方向观看时,若与端子12、13重叠的是卡止部27和安装部23,且此部分成为平板状,则在以板面彼此与端子12、13平行的方式与端子相邻配置时,如上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尺寸只是增加了与扣件的板厚尺寸对应的尺寸,而在除此之外的部分,即使扣件14朝板厚方向弯曲,也不会增大上述连接器的宽度尺寸。因此,亦可如图7所示,将扣件14的延伸部24的下缘弯曲成L字形,以形成固定部34。通过形成此固定部34,可在不增大上述连接器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强扣件14本身的强度,并且可增大与电路基板间的焊接面积,使其保持强度也增加。

又,扣件14的卡止部27与安装部23只要实质上为平板状即可,如图7的两点虚线所示,即使板厚的一半或全部弯曲成曲柄状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图8是其它形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两个扣件14的沟槽部26、即卡止部27的位置在前后方向错开。其结果,具有与此对应的被卡止部的扁平型导体可进行正规的插入配置,可防止表里相反的错误插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