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藿香薄荷痱子酊

藿香薄荷痱子酊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包括千里光、藿香、鲜丝瓜叶、夏枯草、薄荷、甘草、苍术、白芷、紫苏、茯苓、陈皮、厚朴,具有清热解表、发表解暑、散结消肿之功效,对于各种症状的痱子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659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林育芳;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32526.3

  • 发明设计人 林育芳;

    申请日2006-11-06

  • 分类号A61K36/752;A61K9/00;A61P17/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26100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宝塔街浅马路4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37: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52 授权公告日:20101103 终止日期:20181106 申请日:200611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1-03

    授权

    授权

  • 2007-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5-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痱子的中药,特别是一种藿香薄荷痱子酊。

二、背景技术:痱子为炎热夏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头面、胸、背、腹、股等处,以小孩为多见;多突然发病,初起皮肤出现红斑,继则发生针头大小的丘疹和小泡,密集成片,自觉灼热刺痒。一般较轻的痱子患者,搽些药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换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婴幼儿或长期卧床、过度虚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肤不洁、营养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发生脓疱或热疖,就是俗称的“痱毒”,其局部红、肿、热、痛,并可化脓溃破,伴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致脓皮病。痱毒若治疗不及时常可继发肾炎,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该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气温高和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管和汗孔闭塞,汗液储留所产生的丘疹或丘泡疹。目前,中医和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各异:中医治疗是内服中药(如:银翘解毒丸、连翘败毒丸等)以解毒、透汗、清暑为主,同时配用外搽剂;西医治疗则是口服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104491.5)公开了一种由“茯苓、连翘、公英、麦冬、藿香、佩兰、竹叶、大青叶、丹皮、生地、知母、黄柏、冰片”制成的“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表、发表解暑、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症状的痱子的药物。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藿香薄荷痱子酊:

A、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100~200、

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50~150、

鲜丝瓜叶[Luffa cylindrica(L.)Roem.]100~200、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100~200、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50~150、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30~80、

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50~150、

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50~150、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itt.]50~150、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100~200、

陈皮[Citrus reticulata Blanco]50~150、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5~150;

B、其制作方法为:

a、按上述剂量分别取藿香、薄荷、苍术、白芷、紫苏、陈皮、厚朴,置于各自能够密闭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剂项的渗漉法,分别加入适量的60%的乙醇作溶剂,密闭浸渍24小时后分别进行渗漉,将各自最初收集的占药物重量数值2.5倍的体积数值的初渗漉液分别备用;其后,将各自继续收集的续渗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到各自备用的初渗漉液中混合,分别成为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备用;

b、按上述剂量取茯苓置入容器中,分两次分别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进行温浸;第一次温浸3小时,第二次温浸2小时,将两次温浸后过滤所得的药液合并,成为茯苓药液,备用;

c、按上述剂量分别取鲜丝瓜叶、千里光、夏枯草,分别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分别成为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备用;

d、按上述剂量取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成为甘草药液,备用;

e、将上述备用的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茯苓药液、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甘草药液混合均匀,用适量的乙醇和水调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为20~25%,并使其药液总量为药物总重量数值2倍的体积数值;其后,静置,过滤,即可灌装。

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千里光120~180   藿香80~120   鲜丝瓜叶120~180

夏枯草120~180   薄荷80~120   甘    草40~60

苍  术 80~120   白芷80~120   紫    苏80~120

茯  苓120~180   陈皮80~120    厚   朴80~120。

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千里光150   藿香100   鲜丝瓜叶150   夏枯草150

薄  荷100   甘草50    苍    术100   白  芷100

紫  苏100   茯苓150    陈   皮100   厚  朴100。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暑热挟湿,蕴结肌肤,毛窍郁塞,乃生痱疱。热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骤闭热气郁于皮腠之间亦生此病,因而宜用清热解表、散结消肿之外用药治之。本发明的藿香薄荷痱子酊,以千里光、藿香为君药,千里光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发表解暑;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发表解暑之功;鲜丝瓜叶、夏枯草、茯苓、苍术、白芷为臣药,鲜丝瓜叶清热解毒、清暑,夏枯草清火、散结、消肿,茯苓利水渗湿,苍术燥湿健脾、祛风,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诸药合用,能燥湿、祛风、消肿、散结;佐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紫苏发汗解表,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使以薄荷宣散风热,乙醇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利于热量散发。故本发明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具有清热解表、发表解暑、散结消肿之功效,对由暑热而致的各种症状的痱子有很好的疗效。本药物应用于临床,共治疗各种症状的痱子的患者共160例,其中治愈152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12%。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200克、藿香50克、鲜丝瓜叶200克、夏枯草100克、薄荷50克、甘草30克、苍术150克、白芷50克、紫苏50克、茯苓100克、陈皮150克、厚朴150克备用。

a、将所取的藿香、薄荷、苍术、白芷、紫苏、陈皮、厚朴,置于各自能够密闭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剂项的渗漉法,分别加入适量的60%的乙醇作溶剂,密闭浸渍24小时后分别进行渗漉,将最初收集的125毫升藿香初渗漉液、125毫升薄荷初渗漉液、375毫升苍术初渗漉液、125毫升白芷初渗漉液、125毫升紫苏初渗漉液、375毫升陈皮初渗漉液、375毫升厚朴初渗漉液分别备用;其后,将各自继续收集的续渗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到各自备用的初渗漉液中混合,分别成为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备用;

b、将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两次分别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进行温浸;第一次温浸3小时,第二次温浸2小时,将两次温浸后过滤所得的药液合并,成为茯苓药液,备用;

c、将所取的鲜丝瓜叶、千里光、夏枯草,分别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分别成为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备用;

d、将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成为甘草药液,备用;

e、将上述备用的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茯苓药液、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甘草药液混合均匀,用适量的乙醇和水调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为20~25%,并使其药液总量为2560毫升(为所有药物总重量的克数值的2倍);其后,静置,过滤,即可灌装。

使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抹干,将药液涂抹于患处,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况下,2~3天即可痊愈。本实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适用于病情较轻的痱子患者或婴幼儿患者涂用。

实施例二: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150克、藿香100克、鲜丝瓜叶150克、夏枯草150克、薄荷100克、甘草50克、苍术100克、白芷100克、紫苏100克、茯苓150克、陈皮100克、厚朴100克备用。

a、将所取的藿香、薄荷、苍术、白芷、紫苏、陈皮、厚朴,置于各自能够密闭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剂项的渗漉法,分别加入适量的60%的乙醇作溶剂,密闭浸渍24小时后分别进行渗漉,将各自最初收集的250毫升初渗漉液分别备用;其后,将各自继续收集的续渗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到各自备用的初渗漉液中混合,分别成为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备用;

b、将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两次分别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进行温浸;第一次温浸3小时,第二次温浸2小时,将两次温浸后过滤所得的药液合并,成为茯苓药液,备用;

c、将所取的鲜丝瓜叶、千里光、夏枯草,分别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分别成为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备用;

d、将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成为甘草药液,备用;

e、将上述备用的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茯苓药液、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甘草药液混合均匀,用适量的乙醇和水调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为20~25%,并使其药液总量为2700毫升(为所有药物总重量的克数值的2倍);其后,静置,过滤,即可灌装。

使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抹干,将药液涂抹于患处,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况下,2~3天即可痊愈。本实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适用于病情中等严重的痱子患者涂用。

实施例三: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100克、藿香150克、鲜丝瓜叶100克、夏枯草200克、薄荷150克、甘草80克、苍术50克、白芷150克、紫苏150克、茯苓200克、陈皮50克、厚朴50克备用。

a、将所取的藿香、薄荷、苍术、白芷、紫苏、陈皮、厚朴,置于各自能够密闭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剂项的渗漉法,分别加入适量的60%的乙醇作溶剂,密闭浸渍24小时后分别进行渗漉,将各自最初收集的375毫升初渗漉液分别备用;其后,将继续收集的续渗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到各自备用的初渗漉液中混合,分别成为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备用;

b、将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两次分别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进行温浸;第一次温浸3小时,第二次温浸2小时,将两次温浸后过滤所得的药液合并,成为茯苓药液,备用;

c、将所取的鲜丝瓜叶、千里光、夏枯草,分别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分别成为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备用;

d、将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过药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成为甘草药液,备用;

e、将上述备用的藿香渗漉液、薄荷渗漉液、苍术渗漉液、白芷渗漉液、紫苏渗漉液、陈皮渗漉液、厚朴渗漉液、茯苓药液、鲜丝瓜叶药液、千里光药液、夏枯草药液、甘草药液混合均匀,用适量的乙醇和水调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为20~25%,并使其药液总量为2860毫升(为所有药物总重量的克数值的2倍);其后,静置,过滤,即可灌装。

使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抹干,将药液涂抹于患处,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况下,2~3天即可痊愈。本实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适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痱子患者涂用。

五、典型病例

病例一:何星,男,1岁,家住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浅马路,幼儿。2006年7月3日,因患者全身患有痱子,由其母带来我处,用自拟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200克、藿香50克、鲜丝瓜叶200克、夏枯草100克、薄荷50克、甘草30克、苍术150克、白芷50克、紫苏50克、茯苓100克、陈皮150克、厚朴150克制得),涂抹患处,每天涂抹2~3次,3天后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回访,没有复发。

病例二:窦卫明,男,45岁,家住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陶铸路,无业人员。2006年6月30日,患者因上身患有痱子来我处,用自拟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150克、藿香100克、鲜丝瓜叶150克、夏枯草150克、薄荷100克、甘草50克、苍术100克、白芷100克、紫苏100克、茯苓150克、陈皮100克、厚朴100克制得),涂抹患处,每天涂抹2~3次,3天后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回访,没有复发。

病例三:尹太平,男,52岁,家住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浅马路5号,理发师。2003年6月22日,患者因头、胸、背和下肢患有痱子来我处,用自拟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100克、藿香150克、鲜丝瓜叶100克、夏枯草200克、薄荷150克、甘草80克、苍术50克、白芷150克、紫苏150克、茯苓200克、陈皮50克、厚朴50克制得),涂抹患处,每天涂抹2~3次,4天后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回访,没有复发。

另有部分典型病例统计见下表,其“用药”栏内的“1号”、“2号”、“3号”分别代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配伍剂量。

                                  典型病例统计表

姓名年龄性别治疗时间病情用药  用药时间(天)回访  邓慧  6  女  2005.7.3.  头、胸、背出现痱子  1号  3  好转  李端阳  29  女  2005.7.9.  胸、背出现痱子  3号  4  好转  黄军梦  11  男  2004.7.7.  头、胸、背、下肢出现痱子  3号  3  好转  陈阳季  78  女  2006.7.3.  头、胸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谢国平  70  男  2006.7.13.  头、胸、背出现痱子  3号  3  好转  周旭俊  43  男  2006.7.7.  胸、背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邓凌志  16  男  2006.7.10.  胸、背、下肢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蒋工杰  16  男  2006.7.12.  胸、背、下肢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刘忠诚  41  男  2006.7.15.  胸、背、下肢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廖芸芝  15  女  2006.7.23.  胸、背、下肢出现痱子  2号  3  治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