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无线移动终端与联网计算机之间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用于在无线移动终端与联网计算机之间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摘要

公开了一种系统(20),用于在无线载波网络(32)上工作的无线移动终端(22)与联网计算机(26)之间进行消息通信。所述移动终端(22)和计算机(26)包括客户机应用程序(28、30),用于使用按键通话模式来相互传达消息。位于分组网络(34)之外的服务器(24)在移动终端(22)与计算机(22)之间转发消息。消息包括文本或流语音。服务器(24)还可包括网关,用于将消息从移动终端(22)和计算机(26)转发到外部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通信(IM)用户。通过将服务器(24)放置在无线载波网络(32)之外,并使用诸如因特网协议(IP)等常规分组网络协议,系统(20)在移动终端(22)、联网计算机(26)和第三方电子邮件(35)和IM(37)服务的用户之间提供无缝的载波间按键通话和/或即时消息通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431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快速流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39327.4

  • 申请日2004-12-29

  • 分类号H04B7/00(20060101);G06F15/16(20060101);

  • 代理机构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钱慰民

  • 地址 美国伊利诺伊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9: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4B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4122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03-30

    授权

    授权

  • 2009-02-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90123 申请日:200412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7-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4-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2002年9月18日提交的题为“Voice and Text Group Chat Techniquesfor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s(无线移动终端的语音和文本群聊技术)”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0/245,918号的接续申请,而该申请则是2002年7月17日提交的题为“Voice and Text Group Chat Display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MobileTerminals(无线移动终端的语音和文本群聊显示管理技术)”美国专利申请第10/197,022号的接续申请。前述申请的主题特此通过引用而被全文收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允许进行无线即时消息通信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背景

我们知道消息通信系统在通过联机或电子网络环境连接的用户之间提供即时、实时的通信。联机即时消息通信(IM)系统的示例包括Yahoo!Messenger和AOL Instant MessengerSM。这些系统在因特网和万维网用户中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它们的使用很方便,并且提供了一个用户向另一个用户即时地发送消息的简单方法。但是,这些系统不允许用户向在诸如蜂窝电话网络等外部系统上的用户发送语音消息。

美国专利第6,430,604号公开了一种能够在联机用户与蜂窝系统用户之间发送消息的IM系统。在‘604系统中,提供了一种单独的IM系统。该IM系统能够检测用户是否登录。对于没有登录的用户,该IM系统提供替换的传递机制,诸如蜂窝电话、寻呼机和电子邮件等。‘604系统在用户没有登录时对其信息进行转换以便于在这些外部系统上进行传递。尽管‘604系统代表了在传统联机IM系统上的进步,但是它不能提供能在不同的无线载波上或是在蜂窝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之间无缝地相互操作的通用IM服务。

已知的IM系统提供对何人已登录系统的实时知晓。通常,IM系统的用户有一包含他/她与之通信的那些人的名字和/或昵称的地址簿。地址簿中的条目被用来选择消息接收者。要使消息能从发送者即时地发送到接收者,两个用户当前都必须是登录到该IM系统的。已知的IM系统不会为每一个没有登录到IM系统的预期接收者存储消息以便于在稍后进行传递。

一些IM系统允许一对多的消息广播。一对多的广播允许发送者能同时向一个以上的接收者发送消息。一对多消息广播已被其它类型的双向通信系统,即,在双向无线电系统(例如,步话机、民用波段(CB)无线电、以及警察和消防局所使用的无线电等)中使用了数十年。在这些较早期的通信系统中,要求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频率,并且他们将固有地在一个信道上向所有其它用户广播消息(一对多消息通信)。为便于无线电信道的有序使用,发明出了按键通话(PTT)通信方案。

常规的PTT系统具有多个无线电,它们全部被调谐到同一个信道(即,同一个频率)。任何想要发言的用户按下他/她的无线电上的按钮,使得他/她的无线电向其它无线电进行发射。放开按钮使得发送的无线电释放信道以便于其它用户使用。任意数量的用户可以共享同一个频率,只要有某种能仲裁信道使用的方法。

单信道PTT系统已经进化为集群无线电系统。在集群无线电系统中,用户不是共享单个物理信道,而是共享一共用的逻辑信道。想要启动对话的用户向控制器广播请求这一启动的信号。控制器接收此信号并反过来向其它用户广播分配物理信道的信号。其它用户的无线电随即自动重新调谐以分配频率,而对话通过使用PTT消息来继续进行。任何时候只要对话中有中止,控制器就可分配新的物理信道。集群无线电系统是单信道系统上的改进,因为它能够基于话务模式、信号质量等来重新分配物理信道。

在数十年的过程中,PTT消息通信已经变成许多人惯常和熟悉的通信方式。因此,近来PTT功能已出现在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中。例如,Nextel现在向其蜂窝用户提供PTT服务。又如,美国专利第6,360,093号描述了一种允许数字蜂窝手机与联网计算机之间的PPT消息通信的通信系统。‘093系统将语音消息数字化,并将它们作为流语音数据消息发送给用户。尽管‘093系统和Nextel服务给出了PTT消息通信有用的应用,但是它们并未将PTT功能扩展到语音/文本即时消息通信环境中。它们也没有考虑到在不同无线载波网络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无缝的PTT功能和即时消息通信的需要。

由此,需要有一种允许与PTT功能的无缝即时消息通信的改良的通信系统。

                             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消息通信系统,它允许与按键通话功能的载波间即时消息通信(IM)、以及无线移动终端与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按键通话I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消息通信系统包括在无线载波网络上工作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移动终端,一台或多台联网的计算机,以及服务器。这些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包括客户机应用程序,用于使用按键通话模式来相互传达消息。位于无线载波网络之外的分组网络之上的服务器在移动终端与计算机之间转发消息。消息包含文本或流语音。通过将服务器放置在无线载波网络之外,并通过使用常规的分组网络协议,该系统在移动终端、联网计算机、以及第三方电子邮件和IM服务的用户之间提供无缝的载波间按键通话和/或即时消息通信。根据此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服务器还可包括网关,用于将来自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的消息转发到外部电子邮件和(IM)的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服务器包括用于与无线移动终端和联网计算机通信的路由器。无线移动终端在无线载波网络上工作,而联网计算机在分组网络上工作。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在无线移动终端与联网计算机之间转发消息,其中消息包括文本和/或流语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允许在无线载波网络上工作的无线移动终端与分组网络上的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消息通信。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与联网服务器建立通信会话的可执行码。服务器在无线移动终端与联网计算机之间传达消息。该计算机程序还包括用于呈现编写文本消息、记录语音消息、以及选择一个或多个消息接收者的用户界面的代码,其中消息接收者包括无线移动终端或联网计算机。该程序还包括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语音和文本消息以便于向消息接收者传递的代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无线载波网络上工作的无线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器,用于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使移动终端与能通过分组网络将消息转发到联网计算机的服务器建立通信会话。该程序代码还允许用户记录语音消息,选择联网计算机作为消息接收者,以及将语音消息作为流语音发送给服务器以便于向联网计算机传递。

同样公开了这些实施例的对应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细读了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以后将可明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旨在使所有这些其它的实施例、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

                          附图简述

附图中的组件不一定按照比例,相反,重点是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A-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可在图1的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系统中所包括的通信组件更加详细的框图。

图5A-B示出用于在图1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复合体之间建立连接的传入和传出消息。

图6A-B示出可在图1的系统中使用的传入和传出文本消息的示意图。

图7是可在图1的系统中使用的好友列表更新消息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在场管理器中所包含的数据的表格。

图9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昵称管理器中所包含的数据的表格。

图10示出移动终端的联系人屏幕,该屏幕按字母顺序呈示示例性昵称列表。

图11-12是移动终端的示例性消息和编辑屏幕的示意图。

图13示出计算机消息通信客户机的联系屏幕,该屏幕呈示示例性昵称列表。

图14是联网计算机的示例性对话历史屏幕的示意图。

                          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20总的系统体系结构,该系统包括能够与一个或多个联网计算机26进行即时消息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22。终端22每一个都包括客户机软件应用程序28,用于通过对应无线载波的基础结构32无线地发送数据,从而与至少一个消息通信服务器复合体24进行通信。如本领域中所公知的,无线载波基础结构32包括支持与终端22的无线通信所需的那些要素。各家服务供应商(诸如美国的Verizon或Sprint,或是欧洲的Orange等)构建并维护这些基础结构。

多家无线运营商中的每一家都可在无线载波网络32中采用不同的无线数据技术,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以及码分多址(CDMA)的单载波无线传输技术(1xRTT)。就此而言,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并不依赖于所使用的数据无线技术。

数据分组被发送到通信网络34上,后者将它们转发到服务器复合体24上。通信网络34是基于分组的网络,它可包括诸如因特网或万维网等公共网络,诸如企业内联网等专用网络,或是公共和专用网络单元的某种组合。服务器复合体24优选包括被编程以实现本文中所记载的功能的多个联网服务器计算机。所使用的服务器的具体数目以及它们相互通信的方式取决于设计选择。对服务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进行编程的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

联网计算机26通过通信网络34与消息通信服务器复合体24通信。移动终端22与计算机26之间的消息通过服务器复合体24并由其处理。

联网计算机26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并且优选是市场上可购买的具有网络接口卡(未示出)和诸如Windows等操作系统以允许使用诸如TCP/IP或UDP/IP等常规协议来进行数据分组通信的个人计算机(PC)。计算机26包括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即时消息通信和PTT功能的消息通信应用程序客户机30。

系统20所提供的消息通信服务还能够将消息转发给诸如外部电子邮件服务35和外部IM服务37等外部系统上的用户。这些外部服务由诸如America Online和/或Microsoft Network等第三方提供。如以下将详细讨论的,服务器复合体24包括网关313、315,用于代理登录到外部服务器36、40,以将消息从终端22和计算机26转发到外部电子邮件客户机38和IM客户机42。

当服务器复合体24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2通信时,服务器复合体24将其数据发送到网络34,后者进而将数据转发到至少一个载波基础结构32上。然后每个相关的载波基础结构32将数据发送到其对应的移动终端22中的一个或多个。当用户发送消息(即,从一个终端22向另一个终端发送消息)时,包含文本、音频(包括实时语音、预录语音、音乐等)和/或图形消息(或其某种组合)被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服务器复合体24随即向目标终端22和/或计算机26(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发起终端或发送终端、以及其它IM和电子邮件客户机42、38)发送消息的副本。

服务器复合体24可被放置在无线载波的基础结构32内。此外,本发明对于除基于分组数据的系统、以及范围上限于单个无线载波域的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也将是有益的。

优选的是,服务器复合体24驻留在载波域之外。由此,它就能够为与不同的无线载波相关联的移动终端22服务。实际上,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独立于无线运营商。它们不需要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32中放置任何特殊的硬件或软件。无线运营商的网络32(与公共网络34相结合)担当移动终端22与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的通信管道。优选的是,使用诸如互联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以及万维网协议(诸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标准分组数据传输协议以在移动终端22与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来回发送和路由数据消息。服务器复合体24包括各种传输协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网关。多个移动终端22中的每一个都使用合适的传输协议来与服务器复合体24建立连接。消息通过至少一种协议从移动终端22流到服务器复合体24中。服务器复合体24复制消息内容,并使用每个目标移动终端22所适用的适当的传输协议来将其广播到其它目标接收者的移动终端22。

图2A-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20中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50。该方法需要一系列的三个阶段:消息通信会话建立、活动的消息通信、以及消息通信会话拆卸。

在步骤52,在无线终端22或是计算机26中任何一个处启动消息通信客户机28、30。客户机28、30在相应的用户设备处实例化图形用户界面(GUI),以允许终端用户以实时方式编写、发送和接收音频和文本消息。

在步骤54,客户机28、30请求用户登入信息,诸如用户ID和/或口令等。用户一输入此信息,客户机28、30即将登入信息转发给服务器复合体24来进行认证(步骤56)。这是使用图5A-B中所示的连接请求/响应消息来完成的。如果用户被成功认证,并且具有足够的特权,则服务器复合体24分配一会话ID(步骤58)。会话ID在服务器复合体24内使用,用于为该用户建立和维护消息通信会话。会话ID包括与其它信息相关联的标签,这些其它信息诸如发起会话的用户和用户设备的标识和地址等,以及用于保持会话活动的计时器和计数器。

在步骤60,服务器复合体24更新内部在场列表以指示用户活动地登录到系统20上。此列表被周期性地发送到系统中的其它客户机28、30,以通过对其它用户的所显示的好友列表的更新来提醒他们新近登录的用户的在场情况。此时,就为用户建立起了活动的消息通信会话。

在步骤62,用户使用消息客户机28、30的GUI来选择一个或多个消息接收者并编写消息。消息可以是文本或语音。用于选择和存储接收者列表、以及编写和记录消息的用户界面将在以下详细描述。

在步骤64,消息通过分组网络34从用户设备22、26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语音消息作为流语音的分组发送。消息包括标识会话和预期接收者的信息等等。

在步骤66,服务器复合体24检查在场列表以确定哪些接收者当前已登录到系统中。服务器复合体24为不可及的接收者存储消息以便于在稍后该接收者登录到消息通信服务时再进行传递。

在步骤68,服务器复合体24复制消息以便于向不同的接收者传递。服务器复合体24随后通过分组网络34和无线载波网络32(根据适用的情况)向可及接收者的客户机传送消息。为将消息转发到外部电子邮件或是IM客户机38、42,服务器复合体24使用电子邮件和IM网关315、313,通过使用消息发送者的外部服务登录用户ID和口令,来代表消息发送者登录到相应的外部系统35、37。发送者的登录信息由服务器复合体24存储。随后使用发送者的外部服务账号将消息转发到外部客户机38、42。

如果消息是传递到外部电子邮件或IM服务35、37的语音消息,则服务器复合体24将数字化语音消息转换代码为联网计算机所适用的格式,将所得的数字化语音消息存储在语音消息数据库317(见图4)中。所存储的语音消息被分配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并且嵌入在文本消息中的URL取代数字化语音内容被发送到外部客户机38、42。外部客户机38、42随即可打开本地的web浏览器应用程序来访问并通过使用适当的多媒体插件来回放语音消息。

在步骤72,接收者的客户机随后通过显示文本或是播放语音消息来呈示消息。在步骤74,接收者的客户机可通过重复步骤62-72来以类似的方式用它们自己的消息来作出响应。实时消息通信对话可继续进行,直至参与者决定要终止对话。

为拆卸消息通信会话,发送者的客户机28、30向服务器复合体24发送注销消息(步骤76)。响应于此,服务器复合体24丢弃该会话ID并在当前登录的订阅了该客户机的在场情况更新的所有客户机上将在场情况更新为脱机。服务器复合体24停止转发消息,直至用户再次登录。

会话ID在系统20中还有其它用处。无线数据网络上的连接的质量特性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例如,移动用户可能会移动到无覆盖区,在那里数据连接将丢失。稍后当覆盖又再次可及时,连接可被重新建立,但是,在此过程中,移动终端22可能会获取新的IP地址。由此,就使得服务器复合体24不能够将消息转发给移动终端22。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使用会话标识符来描述特定移动终端22与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的连接。无论何时只要移动终端重新建立连接(例如,在因为覆盖丢失而丢失了连接以后),移动终端22就重新使用被中断的会话的会话ID。服务器复合体24随即将新的连接重新绑定到现有的会话。如果移动终端22没有在给定的超时期内重新连接,则服务器复合体24可终止会话。引起连接断开的其它事件可包括丢失了从移动终端22发来的会话终止命令,不正确地关闭了移动终端22处的应用程序,电池耗尽,会话计时器超时,不可恢复的差错等等。

优选的是,在诸服务器复合体24内部(或之中)所发生的所有路由都使用会话ID来完成。优选使用会话ID来代替客户机ID,因为用户可选择终止一个会话并建立另一个会话。以此方式,可使绑定到被终止的会话的所有消息都从系统中移除。只有与活动会话相关联的事务才被维护。并且,在有许多消息广播器303(即,物理服务器主机)的分布式服务器复合体24的环境中,客户机可连到不同的主机服务器。使用会话ID提供了一种找出客户机当前连接在何处的简单手段。此外,在重新建立连接时,服务器复合体24可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粘性负载平衡转换开关,它指示重新连接的客户机基于会话ID来与其先前的主机服务器物理地重新建立连接(即使是在移动终端22的IP地址可能已经改变的情形中)。

为了允许通过通信网络34在不同的载波网络32之间进行即时消息通信,采用了一种保活方案。一些无线运营商的网络不允许未经请求的由网络发起的消息到达其移动终端22。如与本文中所描述的与系统20相关的由网络发起的消息是从服务器复合体24传到移动终端22的、在网络运营商看来是未经移动终端22请求的消息。这在即时消息通信环境中是一个问题,因为消息广播器303通常向消息的接收者发送未经请求的传入消息500。为克服这一问题,系统20使用保活策略。这些策略根据特定移动终端22与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所建立的数据传输协议而有所不同。保活策略涉及从移动终端22周期性地向服务器复合体24发送消息。保活消息在移动网络看来是一种请求。由此运营商可将被发回到移动终端22的后续消息视为对请求的响应,只要被发送到移动终端22的消息是从与移动终端22向其发送保活消息的地址相同的地址始发的即可。保活消息的频率是根据设计选择和所使用的传输协议来定的。当使用HTTP作为传输协议时,系统使用轮询机制。使用此机制,保活消息被频繁地发送,并且起到了确定在服务器复合体处是否有任何待发消息的轮询的作用。如果有待发消息,则那些消息作为对轮询请求的响应被发回。TCP和UDP不需要轮询机制,并且可使用保活技术,诸如简单地在消息中至少发送会话ID给服务器复合体24,其中诸消息之间的时间显著更长。发送保活消息可被优化。例如,当传出的消息400近期已从移动终端22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时,就不必发送保活消息。

优选的是,从服务器复合体24发送到移动终端22的所有消息都通过该移动终端22在该服务器复合体24中所连到的同一个路由器以及可能地,同一个物理主机服务器。这确保运营商可将消息视为对移动终端22的请求的响应。该系统还可使用诸如地址映射等其它技术来使话务表现为始发自同一个位置。

此外,保活消息与上述的其它技术结合地工作以通知服务器复合体24移动终端的地址是否已经改变。这在使用UDP来作为传输协议的情形中特别有用。在每个被发送的保活消息上,服务器复合体24注意移动终端22的地址。如果地址改变了,则服务器复合体24随即将会话ID重新绑定到新的地址。由此,即使是在运营商不阻塞由网络发起的消息的情况下,保活消息仍对系统有益。

服务器复合体24有可能无法将消息传递给移动终端22,因为它没有最新的地址——移动终端22的地址可能在保活消息被发送之前已经改变了。在此情况下,该系统可以例如保持该未被传递的消息一段时间,直至下一个保活消息到来;它可丢弃该消息并通知发送者它未能发送该消息;或者它可使用某种带外机制来发送该消息,或可存储该消息以便于在稍后再传递。

一些当前所采用的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问题是通信信道资源争用。当建立无线数据连接时,一些系统(例如,CDMA的1xRTT)可能会丢失将电话呼叫及其它无线相关的业务路由到移动终端22的能力。由此,上述系统所使用的保活策略就会出现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优选的实施例使用一种基于对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消息通信服务中用户的参与情况的预测的补偿(back-off)机制。该补偿机制使用一种动态超时方案。例如,当移动终端22在呈现有活动更新(即,传入的消息500)、且参与可能性很高的对话显示时,超时的长度就要比没有更新时或是移动终端22在呈现好友列表显示且参与可能性较低时长得多。设立超时的目的是防止用户可能忘记或者无意地让消息通信应用程序28保持在运行状态,由此使得任何传入的电话呼叫或是其它通信都无法到达该用户的情形。当发生超时的时候,用户被给予继续会话的机会。有提示通知用户移动终端22与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的连接将要被切断。用户可选择取消该行动并保持连接活动。否则,如果用户在分配的时间内没有通过取消来作出响应,则连接被自动终止。当移动终端被断开连接时,它将不再能通过先前所建立的分组数据连接来接收即时消息。

也可使用替换的断开连接方案。例如,在移动终端22上运行的消息通信程序28可选择周期性地与服务器复合体24重新连接,以查看是否有任何消息待传递。如果没有,则移动单元22上的程序28可自动断开连接。否则,消息将被传递,而该程序将更新其历史显示(如下将述)并重新开始操作,直至用户终止会话或者发生会话计时器超时。

图3示出一种无线移动终端22,它可包括诸如手持式蜂窝电话或是无线地启用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任何无线通信设备。图3中所示的移动终端22的配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一般可以理解各种终端及终端配置都可被使用。如图所示,移动终端22包括扬声器103,用于以可听方式来呈送信号(诸如所接收的语音等);显示器102,用于以可视方式来呈送文本和图形元素;导航摇杆105,用于允许用户浏览屏幕上所显示的列表或菜单;可编程按钮(或称“软键”)104;键区106,用于允许用户输入数字、字母及其它符号(例如,标点);话筒107,用于捕捉音频(诸如用户的语音等);以及按键通话按钮101,用于允许用户发起音频记录和发送。移动终端的这些及其它组件(未示出)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此外,作为图3中所描述的组件的替换(或与其结合),还有各种组件样式和实例可以使用。例如,按键通话按钮101可被省略,并用自动语音检测机制或是软键来代替。触摸屏和手写识别技术可取代对软键104、导航摇杆105和键区106的需要。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受限制。该终端中用户未必可见但却是实现消息通信功能所必须的其它组件将参考图4来进一步描述。无线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使用该无线移动终端上可用的输入装置(例如,键区、软键等)来发起消息通信客户机软键28的会话,以及在该软键的操作内,发起一个或多个消息广播。

每个移动终端都包括显示屏102,它能够呈现消息文本、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其它信息。这些终端执行能在无线载波网络32上提供消息通信服务的消息通信客户机应用程序28。在客户机28上运行的移动终端22能够显示实时或近乎实时更新的对话线程,从而会话中的消息渐进地在屏幕上滚动。此外,客户机28允许移动终端22在其屏幕的一个部分上呈现文本编辑区,而同时在屏幕102的另一个部分上显示对话。这将在以下参考图13-14来进一步讨论。驻留在移动终端22中的文本编辑器允许用户在文本编辑区中编写消息,并可同时查看进展中的对话。所编写的消息可以是对当前正被显示的对话的响应。

图4更详细地示出了用来交换语音和文本消息的终端22和服务器24中可找到的组件。关注终端22的组件,消息通信客户机28的机器可读和可执行指令(通常称为软件、代码或程序)优选被存储在应用程序存储(或存储器)310中,并在中央处理单元(CPU)211上执行(或运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存储设备都可包括易失性(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或非易失性(例如,只读存储器)存储的任何适用的组合。类似地,CPU 211可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协处理器、类似装置或其组合。使用公知的编程技术,软件可使用I/O控制器来操纵显示器102,从话筒107捕捉语音,从键区106、导航摇杆105、软键104和/或按键通话按钮101捕捉输入数据。被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的传出消息、以及从服务器复合体24接收的那些传入消息都通过网络接口306,它提供了终端与数据网络之间的连接。

在终端22包括无线设备的情况下,网络接口306包括与服务器复合体24通信所需的完整物理接口,包括无线收发机。

优选但非必须的是,被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的语音首先使用语音编解码器307来编码,该编解码器可被实现为软件,但优选使用硬件和软件组件的组合来实现。类似地,在必要时,来自服务器复合体24的语音在被发送到扬声器103之前可使用语音编解码器307来解码。软件使用临时存储309来保存在软件发起(会话)之间不持续的工作数据。另一方面,软件使用永久存储305来将数据持续保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能要跨越多个软件会话。

关注服务器复合体24的组件,包括已编码语音和文本消息(例如,传出消息400;见图6A)的数据话务优选经由路由器301流入服务器复合体24。注意,路由器301、在场管理器302、消息广播器303和昵称管理器304可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计算机上等实现,或可驻留在服务器复合体24内。路由器301将传出消息400定向到消息广播器303,后者确定所需的多个传入消息副本(例如,传入消息500;见图6B)及其目的地。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传入是指从服务器复合体24定向到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2、计算机26或外部服务36、40的消息;而术语传出是指从移动终端22、计算机26或外部服务36、40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的消息。

消息广播器303分解传入消息400,并定位接收者标识符列表402。它随后查询在场管理器302以建立接收者的当前状态702(即,接收者是否准备好接收特定类型的消息、语音和/或仅文本消息等的指示符)和终端地址703。

图8示出在场管理器303内所包含的多个在场数据记录的表格700。每个在场记录700包括用户标识符701、当前状态702、当前终端地址703(如果已知)、公用显示标识符,诸如公用昵称704和公用简称705,以及订阅了与该记录对应的用户的在场信息的多个其它用户标识符706。在被发送到终端22的传入消息500中使用公用显示标识符或公用昵称集704-705,除非接收者(即,接收用户)用专用显示标识符或是专用昵称集802-803覆盖了公用昵称集704-705。当在场状态702有改变时,在场管理器302向对应的在场记录700的订户标识符字段706中列出的所有订户发送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在场记录700可包含其它信息和属性,诸如转发地址、描述在各种情况下要做什么的处理规则、各种状态的图形表示、概况(即,可在各种时候或者根据接收器来使用的多个不同的值集等)等等。

尽管没有在图4中示出,但是服务器复合体24可包括其它组件,诸如用于确保通信消息真实性以及保护其内容私密性的认证和加密服务器等。服务器复合体24还可包括多个其它组件,如语音-文本和文本-语音翻译器、自然语言翻译器、语音代码转换器、以及将消息、其内容及任何附件(例如,诸如铃声、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附件)转换为更有意义且对接收器而言更可使用的格式的其它类似的转换网关。用于实现此类其它组件的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

移动终端22上所使用的语音编解码器307可以对终端是本机的。移动终端22本机的语音编解码器307可针对该终端的处理策略和所使用的无线技术来优化。为了使系统能够独立于底层的无线技术,系统20使用服务器复合体24中所包括的市场上可购买的媒体网关(未示出)。这些媒体网关将语音样本从一种编码代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在操作中,消息广播器303建立对传入消息所使用的类型的编码。它确定多个目标移动终端22中的每一个所需类型的编码。对于消息的每个副本,消息广播器303使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来将语音代码转换为目标接收者所适用的编码方案。用于检测传入消息所使用的或是目标终端所需的编码类型的技术以及与媒体网关相接的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系统还可在媒体网关不能实现对话的情形中执行异常处理。例如,可向发送者发回消息以通知发送者因为系统不支持所需的代码转换技术,所以该消息未被传递到目标接收者。

此外,可配置系统以优化代码转换。例如,消息广播器303可对需要相同编码的以移动终端22为目标的所有消息重复使用相同的代码转换。消息广播器303若是检测到消息不能被传递到目标,则可避免对语音进行代码转换。也可采用其它优化技术。

为减少代码转换量,诸移动终端22可被分组和分配到多个服务器复合体24中间。由此,每个服务器复合体24服务一组需要相同语音编码的同类移动终端22。多个服务器复合体24可使用相同的编码。当消息到达其中一个服务器复合体24的消息广播器303时,该广播器至少将该消息的一个副本转发给管理与该消息的预期接收者的子集的连接的另一个服务器复合体24。被转发的消息由在两个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的路由中的媒体网关进行代码转换。该系统得益于在各个服务器复合体24之间使用公用的编码来传送语音样本。具体而言,一个服务器复合体24所接收的消息在被转发到多个其它目标服务器复合体24之前被代码转换为公用编码(在此情形中只需要一次代码转换)。

消息一旦到达多个目标服务器复合体24中的每一个中,该消息即被转换成目标移动终端22所适用的编码。只需要终端服务器复合体处的一种编码,因为该复合体所服务的所有终端都使用同一种编码。不在服务器复合体24外转发的消息无需代码转换,因为该复合体所服务的所有移动终端都使用同一种编码。

在这种安排下,可在诸复合体24之间部署较简单的媒体网关,因为这些网关只需要在公用编码与该复合体24所服务的移动终端22所使用的编码之间对内容进行代码转换。并且,检测所需代码转换的类型是消息路由(即,移动终端的结构和分布)中所固有的,并且不需要基于任何编码信息本身的实际解析。它仅仅是基于移动终端的目标地址来完成的,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解析目标地址以路由和定向消息。例如,作为使用多个服务器复合体24的替代,可对单个服务器复合体24进行细分,其中以与分布式服务器复合体24同样的精神使用多个消息广播器303。本发明并不限于诸如以上所讨论的服务器复合体的任何特定安排。对于服务器复合体24,可采用各种替换安排。

服务器复合体24中的昵称管理器304负责管理传入消息500的接收器所使用的昵称集列表802-803,以覆盖公用昵称和简称。昵称和简称的区别主要在于其长度。昵称可以是任意长度,而简称优选是长度或大小固定的。此外,昵称和简称是用来标识消息始发者的显示标识符的实例。此类显示标识符与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特定用户的标识符(例如,附图标记为701、403和604的标识符)是有区别的。还应注意,简称在格式或类型上可与昵称不同。系统可使用图形、符号或其它合适形式的尺寸紧凑且固定的简称,而对于昵称则使用文本形式。系统可基于环境、用户偏好、呈现主题和个性来改变图形和符号。

图9示出昵称管理器304内所包含的昵称记录800。优选的是,每个昵称记录800包括接收用户标识符701、好友标识符801(即,接收用户想要消息广播器303在所有传入消息500上用接收者的专用昵称集802-803来替换其公用昵称集704-705的那位好友的标识符)、以及专用昵称802和专用简称802。和在场记录700的情形一样,昵称记录800可包含其它信息和属性,诸如转发地址、处理规则、各种状态的图形表示、概况(即,在不同时候可以使用的不同字段值)等等。一接收到目标为由接收用户标识符701所指定的接收者的消息,昵称管理器304即确定好友标识符801(即,发起该消息传输的参与者的标识)。基于好友标识符801,昵称管理器304检查与目标接收者对应的昵称记录。如果在目标接收者的昵称记录中没有找到好友标识符,则消息就像在传入消息中那样以发送者的公用昵称和公用简称被发送到目标接收者。在此情形中,发送者的公用昵称和/或简称此后将被显示在目标接收者的移动终端显示器上。如果在目标接收者的昵称记录中定位到好友标识符,则昵称管理器确定与该好友标识符相关联的专用昵称和专用简称,并在发送到目标接收者的后续传入消息中用该专用昵称替换公用昵称、并用专用简称替换公用简称,由此使专用昵称和/或专用简称被显示在接收者的移动终端显示器上。以此方式,用户(接收者)对会话线程将如何被显示在其终端上将有更大程度的控制。注意,确定专用显示标识符并用它们替换公用显示标识符的过程可由移动终端和计算机执行,前提是必需的昵称记录已被存储在移动终端上。

图5A示出了终端22或联网计算机26向服务器复合体发送的用于建立通信会话的传出的客户机-服务器连接请求消息450。客户机与服务器复合体之间所使用的协议优选为对所有消息都是UDP或TCP。由此,系统所使用的消息以消息TCP或UDP报头开始。为简单起见,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每个消息的定义中,报头都没有示出。但是,应当注意,报头包括会话ID。会话ID是服务器复合体用来标识客户机的唯一标识符。这允许客户机能改变其IP或端口值,而仍能被服务器所跟踪。该值由服务器赋值,并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存在。该协议期望所有多字节字段都按照网络字节顺序(最高字节在前)。

该协议所使用的每个消息都由消息类型标识,消息类型是唯一地标识消息的串。

客户机使用连接请求消息450来发起与服务器复合体的会话。此分组具有随传输类型而改变的特殊属性。对于UDP,SEQUENCE_NUM和SESSION_ID被初始化为随机数。这些随机数被用来使干扰服务器上的重复分组检测器的可能性最小化。对于TCP,SESSION_ID被设为0x0000,而服务器将其重新映射为0xFFFF。

连接请求消息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USERNAME(用户名):UTF串

PASSWORD(口令):UTF串

PROTO_VER(原版本):指示客户机所使用的协议版本。

LANG_ID(语言ID)-用来指示客户机的本机语言。

USERNAME/PASSWORD(用户名/口令):它们是明文值,由服务器检查以确定用户是否被授权来使用快速聊天服务。

DEVICE_TYPE(设备类型)-该字段包含客户机设备的属性列表,以DEVICE_CLASS/PLATFORM(设备类/平台)开始。后续属性是由分号(;)分隔的名称=值对。

DEVICE_CLASS/PLATFORM(设备类/平台)-服务器用此来确定要为客户机使用的在场概况。

所定义的描述符是:

PC/Windows

Mobile/7650

Mobile/P800

Mobile/J2ME

CLIENT_VERSION-服务器用此来确定响应要使用哪种消息格式。

ver=xx.x

MOBILE_NETWORK_CODE

mnc=xxx

MOBILE_COUNTRY_CODE

mcc=xxx

图5B示出了传入的服务器-客户机连接响应消息460。该连接响应从服务器复合体发送到客户机以指示连接请求之后的连接状态。如果客户机接收到连接成功,则它将立即将其序列号重置为0x0001(仅对于UDP),并使用消息报头中所包含的会话ID。如果客户机在使用UDP,并且连接响应包含非零的HomeAgent(归属代理)IP和/或端口,则它将立即把套接字重置为该非零值。如果发生连接失败,则客户机立即关闭其套接字。

连接响应消息460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CONNECT_STATUS:(SUCCESS=0,FAILURE=1,AUTHORIZATION_FAILED=2)(连接状态:(成功=0,失败=1,授权失败=2)

CONNECT_STATUS-由客户机用来确定其连接状态。

KEEP_ALIVE(保活)-此值告诉客户机它应多频繁地向服务器发送保活消息。‘0指示客户机不应向服务器发送保活消息。确定保活速率的公式是(n*10秒),其中n是所接收到的值。

REASON(原因)-如果CONNECT_STATUS=SUCCESS,则此串的长度将为空。如果CONNECT STATUS!=SUCCESS,则REASON将包含描述失败原因的串。

HOME_IP(归属IP)-由客户机用来形成到服务器复合体的“粘性”连接。TCP连接不使用此字段。如果串的长度为零,则客户机将忽略此字段。应当注意,尽管在此字段中可使用接收,但它可能会给DNS有问题的客户机带来问题。同样,在DNS中使用只会增加从客户机接收下一个消息的延迟。

HOME_PORT(归属端口)-与HOME_IP具有相同语义。

图6A示出了终端22或联网计算机26发送给消息广播器303的传出的客户机-服务器消息400。传出的消息400包括消息类型401(例如,文本、语音等)、预期接收者的数目402、多个接收者标识符403、消息长度405、消息内容406、以及附件数目407。还可包括线程标识符(未示)。优选的是,移动终端22通过将客户机标识符和会话标识符与线程序列号聚合来生成线程标识符。线程序列号是终端方的数字,每次发起会话,该数字就从0开始。每次终端22生成新的线程,客户机就将线程序列号递增1。尽管图4中没有示出,但是有效负荷可包含消息编码类型以及其它附件(例如,诸如图标、铃声、视频、图像、音频等多媒体附件)。其它元素也可被添加到传出消息,诸如序列号、时间戳等等。

消息广播器303一接收到传出消息400,就首先编译包括发送者标识符(即,接收者标识符列表403中的第一个接收者)和多个其它接收者标识符(即,标识符列表403中除了该发送者标识符以外的其它接收者标识符)的目标接收者列表。对于每个目标,消息广播器303通过用匹配标识符701于在场记录700中定位目标标识符来确定目标的状态702。对于每个可及的目标(即,在场信息指示接收者可接收消息类型401),广播管理器303编写传入消息500。消息广播器304查询昵称管理器304来为其它接收者寻找接收器的本地昵称集802-803(即,包括不含接收器标识符的目标原始列表的标识符)。如果没有找到任何信息(即,接收机没有为该特定接收者构建昵称记录800),则消息广播器304向在场管理器302请求接收者的公用昵称信息704-705。消息广播器303从在场管理器302提取接收器的地址703,并经由路由器301向接收器终端22发送传入消息500。为优化消息的创建和广播,可采用压缩和编码技术,并可在传入消息500中包括其它信息,诸如序列号、时间戳等等。

图6B示出由服务器复合体24向终端22或是联网计算机26发送的传入的服务器-客户机文本消息500。传入消息500优选包括接收者的标识502。也可将其它属性放在传入消息500中,包括诸如时间戳、序列号等等。

当参与者的在场状态702改变时,消息广播器303向订阅该参与者的在场状态702的其它用户发送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图7示出从服务器复合体24向移动终端22发送的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消息600包括列表类型601(例如,字母数字列表、组列表等)、消息602中所标识的组的数目、至少一个组定义603-604、以及多个用户定义502-504、607。注意,接收者状态字段607指示在场状态702的值。在此上下文中,组定义包括组名603和多个接收者标识符604。一个接收者的标识符可存在于多个组定义中。但是,优选的是仅有一个用户定义502-504、607。此外,优选的是,对于接收者标识符列表604中的每个标识符,在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中有对应于该接收者的至少一个用户定义502-504、607。未分组的个人的列表是特殊的未命名组。它包括接收者标识符列表。优选的是,未分组定义中的接收者标识符不能出现在其它组中。记录600可包含其它属性和信息字段,诸如在场图标、可听图标等。此外,应当注意,在更新时,消息不必包含组和个人的完整列表,而是可以使用增量更新来代替。

在场管理器302可在从终端22接收到刷新请求时向终端22发送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发送好友列表更新的其它原因(例如,初始连接),以及采用内容编码的形式的优化,发送增量更新来代替整个列表等等。

图1的系统20使用四种类型的UDP或TCP消息在客户机之间流传输音频消息:客户机到服务器开始音频窗口消息、服务器到客户机开始音频窗口消息、音频消息、以及结束音频窗口消息。这些消息被用来在移动终端22与计算机26之间发送按键通话语音消息等等。

A.客户机到服务器开始音频窗口消息(客户机到服务器的、或者说传出的消息)

此消息在用户想要发送音频帧时由客户机28、30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服务器24在此消息之前所接收到的音频帧应被丢弃。

客户机到服务器开始音频窗口消息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MESSAGE_ID(消息ID)-被用来唯一地标识线程的每个音频消息。

THREAD_ID(线程ID)-用来将讨论的线程相互关连的UTF串。

RECIPIENT_COUNT(接收者计数)-接收者的数目。

RECIPIENT_ID(接收者ID)-要向其发送此消息的好友(或非好友)的ID。它可包括外部系统35、37映射的接收者标识符。

……(其它RECIPIENT_ID)……

ADHOC_COUNT(自组织计数)-自组织(即,全称标识符)接收者的数目。这些字段可标识(外部系统35、37)接收者。

ADHOC_NAME(自组织名称)-全称接收者的UTF串标识符……

……(其它ADHOC_NAME)……

B.服务器到客户机开始音频窗口消息(服务器到客户机)

此消息在客户机28、30即将开始从另一个订户接收音频帧时由服务器复合体24向客户机28、30发送。

服务器到客户机开始音频窗口消息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MESSAGE_ID(消息ID)-用来唯一地标识线程的每个音频消息。

THREAD_ID(线程ID)-用来将讨论的线程相互关连的UTF串。

AUTHOR_ID(作者ID)-始发该消息的人的ID。

AUTHOR_NAME(作者名字)-该消息作者的UTF串名字。

RECIPIENT_COUNT(接收者计数)-指示要由客户机28、30对多少个RECIPIENT_ID/RECIPIENT_NAME组合进行语法分析。

RECIPIENT_ID(接收者ID)-接收者的ID。

RECIPIENT_NAME(接收者名字)-接收者的UTF串昵称。

……(其它RECIPIENT_ID/RECIPIENT_NAME组合)……

C.音频消息(服务器到客户机以及客户机到服务器)

此消息被用来流传输音频。通常它在序列中被发送多次,其中每个消息携带完整音频消息的一个帧。此消息不应接收ACK。此消息从发送者客户机28、30被发送到服务器复合体24,还从服务器复合体24被发送到接收者客户机28、30。

音频消息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MESSAGE_ID(消息ID)-用来唯一地标识每个音频消息。

AUTHOR_ID(作者ID)-在多传入流的情形中用来标识发送者。

AUDIO_FRAME(音频帧)-音频内容。短缓冲。

AUDIO_FORMAT(音频格式)-客户机28、30向每个音频帧的开头添加一个字节来指示帧类型(例如,AMR=0,GSM6.10=1,GSM6.10=13)。

SEQUENCE_NUM(序列号)-第一帧从1开始,每发送一个音频帧就递增。这是为了通过允许接收客户机28、30管理AUDIO_FRAME的所有重新排序来降低服务器复合体24上的负荷而进行的。

D.结束音频窗口消息(服务器到客户机以及客户机到服务器)

由客户机28、30或是服务器复合体24发送,用于给音频传输的结束定界。在此消息之后所接收到的任何音频帧应被丢弃。

结束音频消息的诸字段定义如下:

MESSAGE_ID(消息ID)-用来唯一地标识每个音频消息。

AUTHOR_ID(作者ID)-在多传入流的情形中用来标识发送者。

可向此消息添加字段来指示最后一个音频帧的序列号。

图10示出由无线终端客户机30呈现的好友列表显示,其条目按字母顺序分类。该显示被分为三个区域。在最上面的区域中,有标题栏区域901,它允许显示一行文本和图形符号(即,图标)。软件使用此区域901来提供关于当前任务的用户通知及其它元信息。在好友列表显示的情形中,标题栏901包括用户自己的在场指示符904、用户自己的公用昵称704,以及有时还包括传入消息指示符905。优选的是,在场指示符904是外观根据在场状态702而改变的图标(即,有与各种状态值相关联的不同的和可区分的特征)。优选的是,传入消息指示符905是一图标,该图标在第一次被显示时伴随着可听的声音。可视和可听的通知相组合向用户指示至少有一个未听的和/或未读的传入消息500已到达终端22。如果用户的昵称对于标题栏901而言过长,则软件卷起标题栏,仅在固定位置留下传入消息指示符905以便于快捷访问。如今在本领域中有此类显示技术的许多熟悉的示例,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为本发明所采用。

在显示的中间区域中是内容区域903。在好友列表显示的情形中,软件优选将多选列表放在内容区域903中,该列表有多个条目,每一个条目表示好友列表更新消息600中终端22从服务器复合体24接收的、并被存储在临时存储309中的好友。每个条目都可被用户突出显示。突出显示和浏览列表条目是使用本领域公知技术来实现的。列表中的每个条目包含指示用户是否已选择特定好友来聊天(即,发送通信消息)的选择指示符906、好友在场指示符911、好友昵称802或704和/或好友简称指示符907。注意,对于如前所述的简称信息705或803,除了文本以外的符号可起到与简称指示符907相同的作用。例如,可使用图标或其它图形元素,只要它们能充分地区分各个好友。此外,如果有足够的屏幕空间可用,则可使用此类图形元素和文本的组合。

在屏幕902的底部是软键标签区域。优选的是,最少有两个键909-910。键的数目取决于终端22上可用软键的实际数目。如图所示,如果好友列表中至少有一个条目被选择,则左软键标签910是“选择”,而右软键标签909是“编写”。如果用户以单次点击(以下称为“单击”)来激活左软键,则突出显示的条目908被选择(或者如果它已被选择,则被取消选择),接着其选择指示符906改变以反映新的状态。如果用户按下并保持(以下称为“点击保持”)左软键,则软件向用户呈现多个选项,诸如取消选择或是选择整个列表;切换到其它显示(例如,图11中所描述的历史显示);请求好友的详细信息(例如,全称、公用昵称集704、705等);改变昵称集802-803;显示或隐藏字段(例如,简称指示符907)等等。还应注意,使用文本串来表示软键标签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仅旨在捕捉本发明的精神或意图。其它形式的标签也可使用,诸如图形符号等。

如果没有选择任何好友,则右软键标签909是“消息”。在此上下文中单击或点击保持右软键将把用户切换到将参考图11更详细地描述的历史显示。如果用户按下按键通话按钮101(以下称为按键通话),则有可听的指示符提醒用户首先必须选择好友。如果选择了一个或多个好友,则单击或点击保持右软键就开始为到所选择的好友的新线程编写消息。在此情形中,显示切换到将参考图12更详细地描述的文本消息编辑显示。如果用户按键通话,则显示切换到历史(图11中所示),并且用户能够记录和发送语音消息,然后与所选择的好友开始新的线程。语音消息使用上述的四种音频消息来传送。

移动终端22上由在场状态指示符904和911表示的在场状态702描述可及性。在此类上下文中,可及性指示用户能够接收传入消息500(以及可任选地,传入消息500的类型)。在此类上下文中,指示无可及性的状态表示用户不能接收传入消息500(或特定类型的传入消息)的事实。由此,系统或将丢弃目标为该不可及用户的消息,或将把消息存储一段时间,直至该用户又变为可及。

此外,系统20使用在场状态702以及在场状态指示符904和911来传达诸如消息传递类型等其它信息。为此,向移动终端22上的用户呈现系统可能用来传递该消息的手段的表示,诸如使用无线分组数据上的带内通信,或是通过诸如电子邮件或IM服务器36、40等带外方法。还可提供诸如文本或语音等可能被传递的消息的子集或类型的表示。

图11示出第一显示模式中的无线终端22的终端屏幕1600。在第一显示模式中,屏幕1600呈现对话历史1602,以及图形用户界面(GUI)控件1604。其它信息也可被呈现在屏幕1600上,如本文中所公开的。如此例中所示,消息历史1602包括在所关注的线程中由参与者所张贴的消息的子集。如本文中以上所述,所显示的消息标识发送者,并显示所张贴的文本。

内容区域1602中的消息条目可包括附件指示符,它指示是否有任何随附的内容(例如,文档、文件等)或发送的语音可用。尽管图11中没有示出,但是条目上可以呈现其它指示符,诸如锁定条目指示符(即,指示条目被保存在永久存储305中,并且将总是出现在历史显示中,直至其被解除锁定)。在显示的每个条目中可包括较少的信息量。例如,可仅显示消息内容,而不显示发送者的简称。

通过激活GUI控件1604,用户可选择性地将终端屏幕1600置为第二模式,如图12中所示。例如,在优选实施例中,用户可从选择列表控件1604选择回复消息或是编写新消息的选项。在第二模式中,屏幕1600用与文本编辑区1704并存的较小消息子集1702来呈现较小的历史视图1600。在文本编辑区1704被呈现的同时,历史视图1600被持续更新并可在屏幕上滚动。驻留在移动终端22上的文本编辑器也被激活,以使用户能够在查看进展中的会话1702的同时在编辑区1704中编写一个或多个文本消息。GUI控件1604允许用户将在文本编辑区1704中编写的消息张贴到各个对话。它们随后按先后顺序被显示在历史1702中。优选的是,一旦用户使用GUI控件1604来发送消息,则文本编辑器即可由用户停用以折叠文本编辑区1704,从而文本编辑区1704被移除,并且屏幕自动切换回第一模式。历史1702随后可被展开以占据整个屏幕区。

屏幕1600可使用移动终端GUI的用户可选择区(诸如下拉菜单或工具条中所包括的按钮或选择等)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但是,也可使用诸如瞬时接触开关、键区按钮、可配置软键等其它用户可操作的开关来将终端显示屏置为任一模式。

还可添加其它便利。例如,当屏幕切换到第二模式时,历史视图1600将历史中的消息过滤为与所关注的线程相关的那些消息。例如,当用户在第一模式中选择消息,并选择回复该消息时,历史视图1600仅显示与所选择消息的线程相关的那些消息。属于其它对话线程的消息(现有的或新的传入消息)可被隐藏,直至用户返回第一模式。

图10-12中所示的显示模式的功能可由移动终端22中所包括的软件来实现,并且优选由客户机应用程序28来实现。

图13示出计算机客户机30的示例性好友列表显示1000。该显示示出好友列表1008以及指示他们的可及性的图标1011。控制按钮1002、1004允许用户向列表1008添加新的好友或是编辑或删除现有好友。聊天控制按钮1006允许用户显示图14的对话历史屏幕1100并主动发送和接收消息。

图14示出计算机客户机30的示例性对话显示1100。该显示的内容区域1102是一单选列表,该列表包括表示计算机26所接收的传入消息500的多个条目,以及表示由计算机26发送的传出消息400的多个条目。传出消息优选以传入消息的形式被完整地或部分地(例如,语音消息可以不包括实际所发送的语音)向发送者回显。即,传出消息去往服务器复合体24以向目标接收者发送。除了向目标接收者发送消息以外,消息广播器将传出消息的副本作为传入消息发回发送计算机26(或无线终端22)(即,发送者)。

在一替换方法中,不是经由传入消息将传出消息的文本发回发送终端,而是由发送终端在本地将文本直接回显到显示器。以此方式,对任何无线和连网资源的使用率可被最小化。

内容区域1102中的消息条目可包括附件指示符1103,它指示是否有任何随附的内容(例如,文档、文件等)或是发送的语音可用。

语音消息可在其接收时被自动播放。提供控制按钮1112以允许重新播放语音消息。区域1102中的语音消息条目可被选择,以使回放控制按钮被激活以重新播放该消息。

为查看或下载附件,用户在区域1102中选择消息,并激活附件控制按钮1116。

用户可通过激活软按钮1114来滚动消息条目并显示其详细信息(例如,发送者地址、发送时间和日期等)。

屏幕还提供区域1104以供编写和记录要由用户发送的消息。谈话控制按钮1106提供PTT功能。当用户按下此按钮1106时,计算机26开始记录和发送语音消息。使用上述流音频消息,语音消息被连续地流传输到对话中的其它参与者,直至按钮1106被释放。

为编写文本消息,用户在编写区域1108中使用键盘或者其它装置。用户可在此区域中编辑文本。在用户对文本消息满意之后,他/她可激活文本发送控制按钮1110以向当前对话中的其它参与者发送该消息。

对于移动终端22和计算机26两者,如果在显示一个消息时有另一个传入的语音消息到达,则所接收的语音被排队。在接收终端处,最近期接收到的语音消息(或者至少是可用存储器中能容纳的那部分)被排队。在一替换方法中,此类排队可在服务器复合体处进行,从而接收者可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请求回放。此外,排队可在终端和服务器方一起进行,从而在给定的语音消息在终端处不再可用的情况下,可从服务器请求回放。当当前消息的回放结束时,排队的消息被自动回放(除非用户另行配置)。只有所接收的最后一个语音消息被自动回放。如果用户在回放有机会开始以前就开始记录和发送语音消息,则回放被放弃。

此外,对于移动终端22和联网计算机26两者,在将对话的多个多模式线程集成为单个历史显示时,需要注意要将语音消息无岐义地传递给用户。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很难将语音与特定讨论线程相关联。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以两种方式解决了关联问题。首先,如以上所讨论的,每个语音消息在显示器上留下一个条目。这些条目链接到其对应线程,并至少代表该消息的发送者以及其它接收者的列表。但是,这在用户不能够查看显示器并同时收听语音消息的情形中是不够的。为此,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结合第一技术使用第二技术。优选的是,当用户选择线程时,与所选择的线程相关联的所有传入的语音消息被自动向用户回放,除非用户另行规定。不属于所选择的线程的任何传入的语音消息不会被自动回放。作为替代,移动终端22向用户呈现可听信号以指示其它线程中有其它传入的语音消息。此时,用户可选择回放该消息或忽略该消息。不管传入的语音消息是否被播放,传入的语音消息的文本部分都被呈现在显示器上。这帮助用户在判定过程中选择收听该消息或是忽略该消息。进一步的优化是可能的。例如,可给予用户丢弃该消息的选项。正被发送的任何语音数据由此被丢弃,并且通知服务器可停止传送该语音消息的其余部分,并开始发送队列中的下一个消息(若其存在)。

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明确,还有许许多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是可能的,并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本公开中所记载的系统、设备、软件和方法的组合是可能的,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所描述的纯粹是本发明原理的应用的说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