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异构IP网络的快速切换触发方法

一种用于异构IP网络的快速切换触发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异构IP网络的快速切换触发方法,包括步骤:(1)传输视频流的移动节点检测当前服务网络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在所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定的门限时,移动节点触发FMIPv6的地址分配;(2)移动节点频繁检测当前服务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其与基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3)在移动节点判断出其正在向当前服务网络的边缘移动时,移动节点触发FMIPv6的快速绑定更新和隧道建立信令过程;(4)在接收到绑定更新确认时,移动节点检测防抖动缓存,在缓存中的数据量满足要求时,移动节点切换到另一网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375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邮电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36099.3

  • 发明设计人 王莹;张平;王一鸿;刘宝玲;

    申请日2006-10-19

  • 分类号H04L12/56(20060101);H04Q7/38(20060101);H04L29/06(20060101);H04L12/28(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董莘

  • 地址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3-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W36/1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203 申请日:200610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4-27

    授权

    授权

  • 2008-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3-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异构全IP网络中视频流业务的快速切换触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IP为平台的多种异构重叠网络协同的异构全IP网络。通过融合具有不同带宽、覆盖范围、接入方式、计费标准、协议结构的各种网络,满足用户对于带宽、移动性支持、业务等方面的要求。

IETF定义的移动IP(MIP)协议被认为是未来异构全IP网络的平台。MIP发展至今具有两个版本:MIPv4和MIPv6。MIPv4在IPv4的基础上引入移动代理以及用于移动性管理的转交地址(CoA)解决移动性支持。但是MIPv4代理发现、地址注册等过程时延可达秒级,并且存在三角路由问题,使得传输时延增大,难以满足实时通信和无缝移动性管理的需求。MIPv6引入无状态地址分配和邻居发现等机制,消除了三角路由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通信时延,但是地址分配时的重复地址检测(DAD)过程产生秒级的时延,同样无法实现无缝切换。为了降低IP层移动性管理机制产生的时延,MIPv6快速切换方法(FMIPv6)将地址分配等准备过程提前到链路层切换之前,明显降低了异构全IP网络中的切换时延。

随着业务多样化的发展,视频流业务将成为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要业务。视频流业务属于类实时业务(Near Real Time Service),由于存在防抖动缓存,视频流业务一定程度上可以容忍相对较大的时延,但是无法容忍MIPv4和MIPv6秒级的时延,因此需要采用FMIPv6机制。FMIPv6需要链路层触发信息启动网络选择以及网络层切换准备。IEEE 802.21系列定义了六种链路层触发信令,但是没有定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场景。链路层触发过早或过频繁,可能导致网络层不必要的准备,造成浪费网络资源;触发不及时,可能使得切换准备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无法实现无缝切换。因此,基于FMIPv6的异构全IP网络中视频流业务的快速切换触发机制是一个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异构全IP网络中,实现视频流业务快速切换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IPv6快速切换机制(FMIPv6)的触发方法,具体实现了IEEE 802.21定义的链路层触发信令,降低了切换时延,保证业务的实时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IPv6快速切换机制的触发方法,包括步骤:

(1)传输视频流的移动节点检测当前服务网络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在所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定的门限时,移动节点触发FMIPv6的地址分配,其中该门限的确定与网络发射功率、传播环境、FMIPv6信令传输时延等因素有关;

(2)移动节点频繁检测当前服务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其与基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3)在移动节点判断出其正在向当前服务网络的边缘移动时,移动节点触发FMIPv6的快速绑定更新和隧道建立信令过程;

(4)在接收到绑定更新确认时,移动节点检测防抖动缓存,在缓存中的数据量满足要求时,移动节点切换到另一网络。

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定的门限时,移动节点的链路层向其网络层发送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信号,触发FMIPv6的地址分配。

优选地,步骤(2)还包括步骤:

移动节点链路层频繁检测当前服务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过计算和比较每次得到的检测值均值,判断其与基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优选地,步骤(3)还包括步骤:

在移动节点判断出其正在向当前服务网络的边缘移动时,则移动节点链路层向网络层发送Link_going_down信号,触发FMIPv6快速绑定更新及隧道建立信令过程。

优选地,步骤(4)还包括步骤:

在移动节点检测出缓存中的数据量不足时,继续检测防抖动缓存,如果在等待过程中,接收到来自链路层的Link_down信号,表明链路层连接已经断开,则切换到另一网络。

优选地所述当前服务网络是WLAN网络,所述另一网络是3G网络。

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步骤:

在与所述当前服务网络相邻的WLAN网络可接入,并且所述相邻WLAN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定的门限时,移动节点的链路层向其网络层发送Better_Signal_Quality_AP_Available,表明存在可接入的WLAN网络;

如果移动节点网络层从未接收到Better_Signal_Quality_AP_Available信号,表明相邻区域没有可以接入的WLAN网络。

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步骤:

在移动节点的当前服务网络是WLAN网络,并且无相邻可接入的WLAN网络时,通过检测当前WLAN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定的门限,决定发送原WLAN 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以触发网络层切换地址分配;

当存在可接入的相邻WLAN网络时,通过检测相邻WLAN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高于预定的门限,决定发送新WLAN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以触发网络层切换地址分配。

优选地,在移动节点发出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后,更加频繁检测当前网络RSS,将检测间隔缩短到触发前的检测间隔的m可取3~5。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移动节点接收到当前服务网络的第一个接收信号强度值时,将所述值缓存在缓存器中;

移动节点接收到当前服务网络的第二个接收信号强度值时,求出第一、二个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均值,进而与缓存中的第一个接收信号强度值比较;

当接收第k个接收信号强度值后,与前k-1个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均值求出均值,并且所述k个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与缓存中前k-1个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均值比较,输出端记录下来每次比较的结果,可以得出移动节点与基站的相互位置关系。

优选地,当连续收到n个上升趋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表明移动节点正在向接近基站的方向移动,此时不需要切换到其他网络或子网,保持原有连接;

当连续收到n个下降趋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表明移动节点正在向远离基站的方向移动,在即将到来的的时刻,移动节点需要切换到其他网络或子网,并且发出Link_going_down触发接收信号强度值;

在连续接到小于n个下降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后,开始接收到上升接收信号强度值,或者接收信号强度值基本不变,则表明移动节点暂时不需触发网络层切换;

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移动节点的速度决定,移动节点的速度越大,取值越小,移动节点的速度越小,取值越大。

优选地,在步骤(4)中,移动节点检测防抖动缓存根据以下公式执行:

B_full=max{T_delay,T_accept}

其中,防抖动缓存数据的播放时间大于B_full值时,表示缓存中的数据量满足要求,T_delay表示链路层切换时延,即从移动节点与当前服务网络断开连接到与新网络建立连接的时间,T_accept表示业务能够容忍的时延。

优选地,在检测出缓存中的数据量满足要求,并且移动节点多次触发切换时,立刻发送Link_down信号,强迫链路层切换提前发生;

在检测出缓存中的数据量不能满足要求时,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缓存,如果在此期间网络层收到来自链路层的Link_down信号,则执行链路层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构思,由于视频流业务需要较大带宽,并且属于类实时性业务,根据该业务的特点,要求视频流业务尽可能的利用高速网络,如当WLAN网络和蜂窝网络完全重叠时,选择接入到WLAN网络。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入到WLAN网络的移动节点(MN)检测网络信号——接收信号强度(RSS),如果发现新的可接入WLAN网络,触发Better_Signal_Quality_AP_Available;如果没有,则继续检测。

当前服务网络的RSS信号低于特定的门限时,移动节点链路层向其上层——网络层发送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信号,触发FMIPv6地址分配(由信令RtSolPr和PrRtAdv完成)。

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触发后,移动节点链路层频繁检测网络RSS,通过计算和比较每次得到的检测值均值,判断移动节点与基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如果判断移动节点向WLAN覆盖范围边缘移动,则移动节点链路层向上层发送Link_going_down信号,触发FMIPv6快速绑定更新(FBU)及隧道建立信令过程(HI及HAck)。

当收到绑定更新确认(FBack),移动节点检测防抖动缓存,如果缓存中数据量满足要求,则立刻强制链路层切换发生。

如果缓存中数据量不足,则继续检测防抖动缓存,若在等待过程中,收到来自链路层的Link_down信号,表明链路层连接已经断开,切换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和图2分别给出视频流业务在WLAN和3G网络间切换的信令过程及移动节点端的流程图。

图3给出Link_going_down的预测判决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视频流业务在全IP网络中WLAN和3G网络间FMIPv6切换过程。本发明中的所有链路层触发都属于本地触发,即由本地链路层向本地网络层发送触发信号。

视频流业务优先选择宽带高速网络传输,在图1中即为WLAN网络,但是WLAN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当移动节点移出所连接的WLAN网络,并且没有可供接入的其他WLAN网络时,需要切换到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络以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图1以3G网络为例,认为广域网络是处处可接入的。

具体步骤如下:

移动节点链路层每300ms检测一次链路层信息。如:WLAN网卡检测当前及相邻WLAN网络的RSS,3G网卡检测3G网络的RSS。

图中移动节点没有检测到相邻WLAN网络的信号,并且当前WLAN网络的RSS低于特定的门限,网络层在没有收到Better_Signal_Quality_AP_Available触发的情况下,直接收到原WLAN的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表明移动节点可能处于网络边缘或信号较弱的区域,且没有可切换的其它WLAN网络,有可能需要切换到3G网络中。

当移动节点网络层收到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触发后,向当前WLAN接入点交互路由器请求代理消息(RtSolPr)及代理路由器通告消息(PrRtAdv)以获得地址信息。

同时链路层发送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后,认为切换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频繁检测网络变化,每100ms检测一次链路层信息。当检测结果满足Link_going_down判决算法时,向网络层发送Link_going_down触发。进一步表明移动节点将要发生切换。

网络层收到Link_going_down触发后,发送快速绑定更新消息,当前WLAN网络接入点与3G网络接入点(NodeB)交互切换发起及确认消息(HI及Hack),建立二者间的隧道,并且向移动节点发送快速绑定确认消息(FBack)。

移动节点收到绑定确认消息后,检测防抖动缓存的数据量。防抖动缓存的空满程度定义如下:

B_full=max{T_delay,T_accept}

其中,防抖动缓存数据播放时间大于B_full值时,表示“满”,T_delay表示链路层切换时延,即移动节点与原网络断开连接,到与新网络建立连接的时间跨度,T_accept表示业务能够容忍的时延,例如语音业务一般为50ms,视频流业务为250ms,交互式视频业务为150ms等。

如果检测到防抖动缓存“满”,并且由于存在前述的多次触发,可以认为切换发生的概率很大,则立刻发送Link_down信号,强迫链路层切换提前发生,这种情况下,根据上文的定义,则不会产生用户感知的时延;当检测到缓存空,则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缓存,如果在此期间网络层收到来自链路层的Link_down信号,表明链路层切换不得不开始,则此时可能产生时延。

链路层切换完成之后,Link_up信号表明此时网络层可以使用链路层通信,移动节点向新的接入点发送快速邻居通告消息(FNA),与新的网络进行通信。

图2为移动节点端FMIPv6切换触发判决过程。如图所示,通过是否接收到Better_Signal_Quality_AP_Available信号判断切换到何种网络。若切换到3G网络,则当原WLAN的RSS低于门限时触发地址准备;若切换到新的WLAN网络,则当新WLAN的RSS高于特定门限时触发地址准备。并且,不同网络的链路层切换时延不同,因此防抖动缓存的判决标准不同。

结合图3描述Link_going_down信号的判决算法。根据IEEE802.21的定义,包括两种类型的触发信号:事件型和预测型。Link_going_down属于预测型信号,需要给出可信度和触发有效时间参数。移动节点通过测量RSS变化趋势,判决移动节点的运动方向,进一步判断切换发生的可能性。由于衰落的存在,不能仅通过接收到的单个信号判别信号变化趋势,因此需要通过多个信号的均值进行判断。判决机制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当移动节点发出Link_Quality_Cross_Threshold后,每100ms检测一次当前网络RSS,接收到第一个信号时,将该值缓存在图3中的缓存器中;

检测到第二个信号后,求出第一、二个信号的均值,进而与第一个信号比较;

当接收第k个信号后,与前k-1个信号的均值求出均值,并且该k个信号的均值与前k-1个信号的均值比较,输出端记录下来每次比较的结果,可以得出变化趋势。

为了降低测量抖动,定义连续接收n个变化趋势相同的信号时,才能判定网络信号的变化趋势。

当连续收到n个上升趋势的信号,认为移动节点正在向接近接入点的方向移动,此时不需要切换到其他网络或子网,因此保持原有连接;

当连续收到n个下降趋势的信号,认为移动节点正在向原理接入点的方向移动,在即将到来的的时刻,移动节点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网络或子网,因此可以发出Link_going_down触发信号;

其他情况下,例如:连续接到小于n个下降的信号后,开始接收到上升信号,或者信号基本不变,则认为移动节点移出网络的可能性比较小,暂时不需触发网络层切换。

n的取值可以根据移动节点的速度决定。速度越大,取值越小,速度越小,取值越大,以避免低速情况时触发过早。

表1给出图3中比较判决输出结果。

        输出                        说明  Link_going_down  移动节点链路层连续接收到至少n个下降的信号时,向网络层  发送此触发信号。规定根据信号下降的幅度,此触发的可信  度不同,下降的幅度越大,可信度越高。例如,如果信号下  降的幅度超门限,认为是急降,触发信息中可信度高,如果  幅度小于门限,认为是缓降,可信度低。门限可以根据传播  环境设定。  Trigger_rollback  如果Link_going_down信号已经发送,但是又连续接收到n个  上升的信号,说明有可能移动节点改变了运动方向,不需向  其他网络切换,此时链路层发送Trigger_rollback信号向网络  层,进而取消了Link_going_down信号的触发。  No trigger  当移动节点检测比较的结果不满足触发条件时,不做触发,  进一步监测网络状态。

表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