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该方法为:主叫用户针对被叫用户在IMS网络中的第一标识发起初始请求;所述请求被转发到第一标识所属的IMS域的边界控制功能实体,由该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标识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二标识;所述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处理所述初始请求。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IMS网络系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296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98402.0

  • 发明设计人 文楷;

    申请日2005-09-06

  • 分类号H04Q3/00(20060101);H04Q7/3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志华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Q3/00 登记生效日:201707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509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Q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010 申请日:200509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2-01

    授权

    授权

  • 2007-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3-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通信网络,尤其涉及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及IMS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信网,例如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用户使用的号码与用户终端使用的物理端口、设备和网络绑定在一起,用户的位置及归属端局决定了其使用的号码,使号码不具有可移动性。

号码携带业务(Number Portability)也称移机不改号业务,属于一种智能型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公司搬迁频率高,号码携带业务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国际性大都市,都已开通号码携带业务。另一方面,某些国家、地区的电信管理局为公平竞争,避免用户由于号码所限而无法更换服务提供商,要求各网络运营商必须提供“号码携带”业务。

号码携带业务(NP)的实现方案有多种,例如,一般通过智能网实现,在此方案中用户拥有两个号码:向外公布使用的逻辑号码,以及决定其归属地的物理号码。在智能网的NP解决方案中,通常包括以下流程:

1、主叫NP业务:将主叫物理号码变换为主叫逻辑号码,用于主叫号码显示和正确的计费。主叫NP业务一般由主叫端局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将该用户的呼叫自动加插接入码,送到智能网平台,由智能网平台完成主叫号码的变换,然后进行接续。

2,被叫NP业务:将用户拨打的被叫逻辑号码变换为被叫物理号码,用于对被叫用户的寻址。被叫NP业务一般由被叫端局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将该用户的呼入加插接入码送到智能网平台,由智能平台完成被叫号码的变换后再进行接续。

IMS网络是下一代通信网的核心网。作为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核心会话控制层,已成为目前业界讨论重点,在3GPP以及TISPAN标准中已定义了很多IMS相关规范。IMS网络的用户天然具有可移动性,不存在物理位置与电话号码间的绑定关系。

每个IMS用户至少有一个私有用户标识和一个公有用户标识。私有标识由用户归属网络运营商指定,这个标识被用来在归属网络唯一标识一个签约,用在用户注册,鉴权,管理,和计费等方面,用户私有标识不用来路由SIP消息,采用RFC2486中定义的网络接入标识(NAI)的形式。

公有用户标识被用户用来请求与其他用户通信,即传统电信网(如PSTN)中所指电话号码,此标识常出现在名片上。用户公有标识采用SIP URI或TelURI格式;Tel URI在协议RFC 3966定义,用URL语法表示传统E.164号码。SIP URI在协议RFC 3261和RFC 2396定义。

IMS网络使用SIP协议的注册过程,实现用户接入IMS网络。在用户注册过程中,IMS网络针对用户私有标识进行认证并建立接入域安全通道,用户注册成功将在归属域S-CSCF建立用户公有标识与该用户当前位置间的关系,无论用户当前的注册位置是在其归属域还是处于某个漫游域,以该用户公有标识为被叫的呼叫都可以路由到相应的用户终端。因此在IMS网络中不存在传统电信网中用户号码与接入位置相绑定的限制。

但是,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需求在IMS网络仍然存在,例如用户不希望因为更换所选择的运营商而更换自身的用户公有标识。具体说明如下:

IMS网络以SIP协议为基础,公有用户标识为SIP URI。公有用户标识格式可简单表示为“sip:user@domain”,domain为域名,运营商所运营的每个IMS域有相应域名,例如,IMS部署初期,运营商ABC运营一个IMS网络,域名为“ABC.com”,Alice在运营商ABC的公有用户标识通常为“sip:alice@ABC.com”。Bob呼叫Alice,Bob归属域的S-CSCF完成为Bob的主叫业务处理后,对收到的INVITE请求做进一步转发,此时S-CSCF依据INVITE的Request-URI(即被叫用户Alice公有用户标识),对该SIP URI的domain部分即“ABC.com”,进行DNS查询,找到与该域对应的I-CSCF,并将INVITE请求向该I-CSCF(Alice的归属域入口)转发。依据如上IMS网络路由机制,要求运营商为用户分配的每个公有用户标识的“域名”部分能被DNS解析,且相应解析结果对应到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的运营商IMS归属域的I-CSCF地址,这限定了公有用户标识的域名部分。例如,运营商ABC的IMS用户公有用户标识域名部分只能是“ABC.com”。当然运营商ABC所运营的IMS网络可以有多个域名(这些域名都在DNS有记录并解析对应到运营商ABC的IMS网络的I-CSCF),则为用户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的域名部分仍局限于这些域名。

利用3GPP TS23228-670章节“5.11.5.1Session Redirection initiated byS-CSCF to IMS”所描述的信令流程,可实现为IMS用户提供转移类业务。如图1所示,被叫归属域为图中网络2,被叫归属域的查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I-CSCF2通过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2的交互后,为被叫选择了相应的业务-呼叫会话功能实体S-CSCF2(包括被叫用户已注册或未注册的情况),S-CSCF2依据用户签约的相应业务逻辑,例如“Session Forward Unconditional”,“SessionForward Variable”or“Selective Session Forwarding”等,将INVTE路由到一个新的目的地即网络3。利用该流程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例如,只需被叫归属域的S-CSCF2依据用户签约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相应信息,将INVITE路由到该用户的当前归属网络。

虽然现有技术通过IMS网络中的S-CSCF实体可以实现IMS用户的转移类业务(包括用户的被叫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但存在以下不足:

1、在处理过程中,I-CSCF实体总要将INVITE消息路由到相应的S-CSCF实体,S-CSCF实体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作为一种用户未注册业务看待,而且S-CSCF实体需要与HSS交互并下载相关数据,其整个业务流程与正常被叫用户流程无异,但实际上登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用户已不由该域提供服务了。因此,其处理效率较低。

2、现有技术仅能解决被叫用户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对具有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主叫用户,不能按主叫用户的意愿向被用户显示主叫用户的原公有标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是解决现有IMS网络中在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时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按现有技术不能处理主叫用户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问题,以及不能为用户灵活分配用户标识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主叫用户针对被叫用户在IMS网络中的第一标识发起初始请求;

所述初始请求被转发到第一标识所属的IMS网络域的边界控制功能实体,由该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标识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二标识;

所述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处理所述初始请求。

其中:

所述边界控制功能实体为IMS网络中的查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I-CSCF)实体,该I-CSCF实体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交互,由该HSS根据用户的第一标识获得相应的第二标识并通过响应消息返回给I-CSCF实体。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Tel URI格式的E.164号码,I-CSCF实体将初始请求转发到本IMS网络域的边界网络控制功能(BGCF)实体,由BGCF实体根据该E.164号码转发初始请求。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SIP URI格式的公有用户标识,I-CSCF实体依据该公有用户标识的域名部分进行DNS查询,依据查询结果,将初始请求转发到相应域的I-CSCF实体。

HSS在所述响应消息中还携带指示I-CSCF实体的后续处理动作的处理类型信息。

I-CSCF实体根据所述处理类型,将初始请求发往第二标识所属的网络域;或者,I-CSCF实体根据所述处理类型,向前向网络实体返回携带第二标识的响应消息,由所述前向网络实体根据该第二标识处理所述初始请求。

在DNS服务器配置第一标识的域名部分的域名解析结果对应所述I-CSCF的地址。

主叫用户所在网络的网络实体发现以第二标识为主叫标识发起所述呼叫的用户具有第一标识时,将所述初始请求中的主叫标识修改为第一标识;或者,所述主叫用户以第一标识为主叫标识发起初始请求。

所述第一标识为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的原公有用户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标识是用户选择的个性化逻辑标识,第二标识为用户所在归属IMS网络运营商为该用户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

一种IMS网络系统,包括:

至少用于保存用户的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并能根据网络功能实体提供的第一标识向其返回第二标识的归属用户服务器(HSS);

用于根据用户初始请求中的第一标识从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实体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二标识,以及根据该第二标识处理所述初始请求的I-CSCF实体。

其中:

I-CSCF实体获得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后,将初始请求直接转发到第二标识所属的网络域;或者,I-CSCF实体获得所述标识后,向前向网络实体返回携带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的响应消息,由所述前向网络实体根据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处理所述初始请求。

所述第一标识为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的原公有用户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用户标识。

第一标识是用户选择的个性化逻辑标识,第二标识为用户所在归属IMS网络运营商为该用户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由IMS网络中的边界控制功能实体将对登记了号码转移的用户的呼叫/会话请求转发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IMS网络域,不需要将呼叫/会话请求转发到不再为该被叫提供服务的IMS网络域进行处理,因此,其处理效率比现有技术方案大幅度提高。

2、对于登记了号码转换的主叫用户,能够在主叫用户所在网络域将其当前使用的用户标识转换为希望显示的原用户标识。

3、采用逻辑标识与物理标识的转换,使运营商能够为IMS用户灵活分配公有标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在IMS网络中实现号码转移的信息流程图;

图2、图3为本发明中IMS的主叫用户针对IMS被叫用户的原公有标识发起会话的处理流程图;

图4A为CS域与IMS域的组网示意图;

图4B为CS域的主叫用户针对IMS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发起呼叫的流程图;

图5A为用户公有标识由SIP URI转换为E164号码后,呼叫用户原公有标识SIP URI的流程图;

图5B为用户公有标识由E164号码转换为SIP URI后,呼叫用户原公有标识E164号码的流程图;

图6为I-CSCF实体根据用户当前使用的用户标识进行后续处理的示意图;

图7为对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主叫用户的公有标识进行转换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中利用逻辑号码和公有标识路由呼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在IMS网络中提供高效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本发明在主叫用户针对被叫用户在IMS网络中的第一标识发起初始会话请求时,初始会话请求被转发到第一标识所属的IMS网络中的I-CSCF实体等边界控制功能实体,由该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标识从用户数据中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二标识;然后由边界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处理所述初始会话请求。本发明中的初始会话请求是指创建会话的SIP请求或与会话无关的SIP请求。

在本发明的IMS网络中,对于签约了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在HSS上保存该用户相关数据,该数据中包含用户的原公有标识和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扩展I-CSCF实体与HSS之间的Cx接口的LIR/LIA功能。

现有LIR/LIA的交互用来完成位置检索(User Location Query),详细定义参见3GPP TS29228的相关描述。I-CSCF接收到一个非REGISTER的SIP初始请求消息,采用该过程寻找S-CSCF。这个过程需使用Location-Info-Request(LIR)命令,该请求包含如下内容:

公有用户身份:从接收的SIP初始请求中获得的用户标识。

路由信息:用于定位HSS的信息,如果I-CSCF知道HSS地址,则填写HSS地址(Destination-Host AVP)。如果I-CSCF不知道HSS地址,则为目标域(Destination-Realm AVP),请求被路由到下一个Diameter节点SLF。

HSS响应Location-Info-Answer(LIA)命令。响应包括:

结果:给出LIR命令的输出结果指示,如成功还是失败。

S-CSCF名称或S-CSCF能力:如果用户还没有分配到一个S-CSCF名称,后者就被返回;否则,S-CSCF的SIP URI就被返回。

I-CSCF接收LIA,如果“结果”指示定位成功,则依据其中的“S-CSCF名称或S-CSCF能力”,将SIP请求转发到相应的S-CSCF。

本发明,对利用LIR/LIA的交互完成位置检索的过程做进一步扩展:

LIR请求包含的信息与现有流程完全相同。

如用户没有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LIA响应与目前相同。如果HSS记录有用户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信息,则LIA响应包含如下内容:

结果:给出LIR命令的结果指示,如成功或失败。与现有含义相同。

公有用户身份:携带HSS查询到的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用户标识(即第二标识)。公有用户标识可以是SIP URI格式或TEL URI格式。

I-CSCF处理类型:HSS通过此内容指示I-CSCF的后续处理动作,包含两种类型Forward或Redirect。此项为可选内容。

在I-CSCF实体与HSS交互过程,HSS根据LIR中的用户原公有标识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后,在向I-CSCF实体返回的LIA中携带用户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I-CSCF依据此公有标识定位用户。由此可见,本发明没有更改LIR/LIA的基本用途User Location Query,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IMS用户号码有SIP URI和Tel URI两种形式,同时,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又分用户做被叫时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以及做主叫时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以下针对各类情况的实现先详细描述被叫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实现。

1、主叫、被叫用户都为IMS用户,被叫用户的公有标识为SIP URI。

(1)用户Alice与用户Bob位于不同IMS域,Bob原为运营商ABC的用户,原公有标识为bob@ABC.com,当Bob更换了服务提供商,改由IMS运营商UVW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的公有用户标识bob@UVW.com,但Bob仍希望保留原有用户公有标识bob@ABC.com。

参阅图2所示,Alice呼叫Bob的原公有标识的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1:位于IMS域1的主叫Alice针对bob的公有标识bob@ABC.com,呼叫被叫Bob。

步骤2:S-CSCF1完成主叫Alice的业务处理后,依据被叫标识bob@ABC.com,将INVITE消息发向运营商ABC的IMS域入口I-CSCF2。

步骤3-4:I-CSCF2仍以LIR向HSS查询为用户提供服务的S-CSCF。HSS依据LIR中的公有用户标识bob@ABC.com,查询数据库,发现用户已登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因此将相应的用户标识bob@UVW.com在LIA响应中返回给I-CSCF2。

步骤5:I-CSCF2在收到的LIA中发现有包含公有用户标识的扩展AVP(Attribute Value Pair,Diameter协议中用于传送信息的结构),依据相应公有用户标识的域名部分,通过DNS解析到运营商UVW的IMS域入口I-CSCF3,并将INVITE发往I-CSCF3。

因I-CSCF2后续不需要保留在呼叫信令路径中,在发送的INVITE中不增加record-route头域。

步骤6-8:被叫Bob应答后,INVITE的200响应依据请求路径原路返回。

步骤9-10:主叫Alice终端发送ACK消息表明已收到最终响应。因I-CSCF2未要求保留在后续呼叫信令路径中,ACK消息由S-CSCF1直达I-CSCF3。后续的呼叫信令与运营商ABC的IMS域没有任何关系。

在上述流程中,HSS还可以通过LIA响应来指示I-CSCF的后续转移动作,I-CSCF获知Bob已有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且正真目的地为bob@UVW.com后转移动作有两类,其一为Forward,即直接向运营商UVW的IMS网络转发INVITE消息(如图的流程),或者是Redirect,向发送INVITE消息方回送300响应,其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1-4:与图描述的流程相同。

步骤5-6:I-CSCF2在接收到LIA后,依据指示,对INVITE消息回送300响应,该响应消息的Contact头域携带bob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bob@UVW.com。

步骤7-8:300响应到达主叫终端后,主叫终端发送ACK消息确认收到最终响应。

步骤9-10:主叫终端依据300响应中的公有标识bob@UVW.com向bob发送INVITE消息。

HSS指示I-CSCF的转移动作类型,可作为用户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相关信息在HSS登记。

(2)主叫Alice与被叫Bob都是运营商ABC的IMS用户,Bob更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商UVW,Alice呼叫Bob原标识bob@ABC.com的信令流程与图中描述的流程类似。运营商ABC的IMS网络中相应的S-CSCF为主叫Alice完成主叫业务处理,依据被叫域名,将INVITE请求路由到本域的I-CSCF,该I-CSCF选择一个S-CSCF为Bob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通过LIR/LIA与HSS交互,将INVITE请求转发往运营商UVW IMS域的I-CSCF。

2、IMS用户标识除SIP URI外,还可以是Tel URI,为满足IMS用户与现网用户互通的需求,如IMS用户与移动CS域或PSTN网络用户互通,IMS用户的公有用户标识必须遵循电信编号方式,因此IMS用户公有用户标识也可以是Tel URI格式的E164号码。

(1)主叫为IMS用户,被叫IMS用户公有标识为Tel URI格式。

主叫为IMS用户,呼叫被叫E164号码,依据现有3GPP流程,完成主叫用户处理的S-CSCF通过ENUM查询将被叫号码Tel URI转换为相应SIPURI,依据SIP URI做后续路由。因Tel URI已在主叫处理流程中被转换为SIPURI,转换为SIP URI标识后的处理流程与图2和图3中相应部分的处理流程相同,不再赘述。

(2)主叫为CS域用户,被叫IMS用户公有标识为Tel URI格式的E164号码。

3GPP规定的呼叫流程如图4A所示,被叫E164号码像任何其他E164号码一样在CS网络中得到处理。路由分析后,被送往被叫IMS用户归属域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MGCF将BICC/ISUP信令转换为SIP消息,向I-CSCF发送INVITE消息。I-CSCF通过Cx接口的LIR/LIA交互找到被叫用户的S-CSCF并将INVITE路由到此S-CSCF。

被叫用户Bob在运营商ABC的E164标识为1239988,更换业务提供商后,在运营商UVW的标识为3219988,主叫Alice仍以旧标识1239988呼叫Bob,在本发明中处理流程如图4B所示:

步骤1-2:主叫Alice以原公有标识1239988呼叫Bob,CS域网络实体依据号码1239988,将呼叫信令路由到运营商ABC的IMS域中的MGCF。MGCF将IAM转为SIP消息发往I-CSCF。

步骤3-4:I-CSCF向HSS查询定位被叫用户的S-CSCF;HSS在返回的LIA响应中,将新号码3219988带给I-CSCF。

步骤5-6:I-CSCF向MGCF返回300响应消息,MGCF回ACK消息确认收到响应消息。

步骤7:MGCF依据300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新号码3219988,依自身路由配置,对此E164号码进行路由,发出IAM最终到达运营商UVW IMS域的相应MGCF。

用户的新号码3219988也可以是CS域或PSTN域的用户号码,例如Bob取消了IMS服务,成为CS域的普通用户,这种情况下IAM消息在网络中的路由终结点为CS域内相应的交换机,而不是另一个IMS域的MGCF。

为适应各种不同场景,本发明同样支持原公有标识为SIP URI,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为E164号码,以及原公有标识为E164号码,当前使用的公有标识为SIP URI。

参阅图5A所示,用户的原公有标识为SIP URI,当前使用的公在标识为E164号码时,呼叫用户原公有标识SIP URI的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1:主叫Alice针对Bob的SIP URI即公有标识bob@ABC.com发起初始请求。

步骤2:S-CSCF1完成主叫Alice的业务处理后,依据被叫标识bob@ABC.com,将INVITE消息发向运营商ABC的IMS域入口I-CSCF2。

步骤3-4:I-CSCF2仍以LIR向HSS查询为用户提供服务的S-CSCF。HSS依据LIR中的公有用户标识,查询数据库,发现用户已登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因此将相应的E164号码在LIA响应中返回给I-CSCF2。

步骤5:I-CSCF2发现被叫用户转换后的号码为E164号码,则I-CSCF2向本域的BGCF2转发INVITE请求消息(不需增加record-route头域以保留在后续信令路径中)。

步骤6:本域的BGCF2分析被叫E164号码后,有两种可能,选择同一网络中的MGCF2将SIP信令转换为ISUP/BICC信令,并控制IMS-MGW来连接到被叫用户,即图4A中所示流程。或者,BGCF2选择不同运营商IMS网络中的另一个BGCF来在其网络中选择MGCF以连接到被叫用户。

参阅图5B所示,用户的原公有标识为E164号码,当前使用的公在标识为SIP URI,主叫呼叫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的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1-2、电路域主叫用户呼叫IMS用户的E164号码,CS域网络实体依据E164号码,将呼叫信令路由到运营商ABC的IMS域中的MGCF;由MGCF将IAM信令转换为SIP消息发往I-CSCF实体。

步骤3-4、I-CSCF1与HSS交互后,发现被叫用户被转换成SIP URI,因此依据该SIP URI的域名部分,查询DNS,将INVITE请求路由到相应的网络的I-CSCF2,由I-CSCF2选择该域合适的S-CSCF进行后续处理。I-CSCF1无需增加Record-Route保留在后续信令路径。

总结以上被叫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IMS实现流程描述,可支持下表几种情况:

  原有用户标识  现有用户标识 Forward处理的 下一跳  Redirect处理的  下一跳  SIP URI  SIP URI I-CSCF  S-CSCF  TEL URI  TEL URI BGCF  MGCF
  SIP URI  TEL URI  BGCF  S-CSCF  TEL URI  SIP URI  I-CSCF  MGCF

当I-CSCF从LIA中获得的现有用户标识为TEL URI时,I-CSCF还可能以此TEL URI进行ENUM查询(如图6步骤3、步骤4),以查询后的结果进行Forward或Redirect处理;是否进行查询可在I-CSCF本地配置或由HSS通过LIA来指示。

无论现有用户标识是SIP URI或TEL URI,I-CSCF都可进行Forward或Redirect处理。如图6中步骤5所示(步骤5表示I-CSCF可能进行的后续处理),具体处理流程的下一跳参见上表。

具有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的用户做主叫时,希望其发起呼叫的主叫身份仍然是原先的用户标识,而不是新运营商提供的用户标识,其处理流程如图7所示:

步骤1:Bob已在运营商UVW域注册,Bob作为主叫用户呼叫Alice,向P-CSCF发送INVITE请求。其中P-Preferred-Identity头域,携带Bob已注册的用户标识bob@UVW.com,或包含其他由运营商UVW分配的并已注册的标识,如3219988。

步骤2:P-CSCF检查P-Preferred-Identity头域中用户标识确实已注册,则增加P-Asserted-Identity,值为P-Preferred-Identity头域中用户标识。否则,P-Asserted-Identity由P-CSCF填为缺省已注册用户的标识。

步骤3-4:S-CSCF接收INVITE,判断P-Asserted-Identity中的用户标识已注册,则依据该用户的业务签约数据,将INVITE路由到相关AS完成主叫业务处理。

步骤5:S-CSCF完成主叫业务处理后,将INVITE路由到被叫所在域的I-CSCF。本发明中,S-CSCF完成主叫业务处理后,依据用户签约数据,判断用户有主叫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因此将INVITE路由到被叫域I-CSCF之前,将P-Asserted-Identity头域中的标识替换为用户的原有标识,例如替换为bob@ABC.com或1239988。

除通过以上“S-CSCF完成主叫业务处理后修改P-Asserted-Identity头域”的方法满足用户做主叫时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需求,还可通过如下方法达到相同目的:

在运营商UVW的HSS,将用户的原号码bob@ABC.com或1239988也作为用户bob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可以独立注册并拥有独立的服务配置数据。依据3GPP协议TS24.229-640,第5.1.1.2“Initial registration”,当用户终端发送REGISTER时,Request-URI设置为用户归属域的域名,而由“5.1.1.1AParameters contained in the ISIM”所述,这个信息是保存在用户ISIM卡中。因此,用户即使以旧公有标识注册(From,To头域为相应的旧公有用户标识),REGISTER也能够正确的路由到用户归属域。基于此方法,用户可以使用原标识作为主叫标识发起业务,甚至可以对应相应的服务配置数据。但用户的原标识不可能作为被叫标识在现网出现,即现网不可能对原标识提供被叫服务。

基于原公有用户标识与通常的公有用户标识有差异,运营商也可以将用户的原公有标识附属于现网正常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HSS限定用户不能采用此原标识发起注册。同时设置bob@ABC.com或1239988与可用来发起注册的bob@UVW.com标识处于同一隐式注册组,并且该原用户标识没有单独的用户签约信息,而总是与同一隐式注册集中的正常现网用户标识共用同一服务配置数据。bob通过bob@UVW.com注册成功后,处于同隐式注册组的标识也处于注册成功,因此bob可用标识bob@ABC.com发起呼叫。

本发明中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用户更换运营商不改号业务,也包括其他可能的业务形式。例如:在移动固定融合类业务中,用户同时签约两个网络的服务(同时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用户),在两个网络中分别有相应用户标识。用户在固网注册,当其移动网络用户标识被呼叫时,相应的呼叫被转接到用户的固网终端(移动网络为IMS网络)。或者,用户在移动网络注册,当其固定网络用户标识被呼叫时,相应的呼叫可转接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固定网络为IMS网络)。此业务的实现可应用本文前述的被叫公有用户标识携带流程,即由I-CSCF进行相应的转移处理,所不同的地方,仅是HSS保存的用户公有用户标识携带数据的更新方式,对于更换运营商不改号,由运营商依据用户的要求在HSS设定用户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数据,而对移动固定融合类业务,则在HSS保存的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相关数据是随着用户在不同网络的注册而动态更新的,具体如何动态更新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中公有用户标识携带业务,还包括灵活的分配公有用户标识的应用,这种情况下,第一标识是用户选择的个性化逻辑标识,第二标识为用户所在归属IMS网络运营商为该用户分配的公有用户标识。举例说明如下:

用户Alice是Huawei员工,且运营商ABC的IMS网络是其归属网络。Alice希望以“sip:alice@huawei.com”作为其公有用户标识接听工作相关呼叫。显然,Huawei公司其他员工不一定是运营商ABC的用户,按现有技术,不能在DNS配置“huawei.com”对应到运营商ABC的IMS网络的I-CSCF地址。否则,如果Carol是运营商UVW的IMS网络用户,希望以“sip:carol@huawei.com”接听工作相关呼叫,如果在DNS配置“huawei.com”对应运营商ABC的IMS网络的I-CSCF地址,则所有到Carol的呼叫请求也都发往了ABC的I-CSCF,而实际应发往UVW的I-CSCF。因此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此需求。

如图8所示,采用本发明流程可解决上述问题。虽然Huawei公司没做IMS运营,可将huawei.com这个域名委托给某域名管理运营商进行管理。该运营商采用本发明方法,在DNS Server设置huawei.com域名对应I-CSCF1的地址,在HSS设置标识alice@huawei.com对应的标识为alice@ABC.com。被叫为alice@huawei.com的初始请求被路由到I-CSCFl,I-CSCFl与HSS交互后,将初始请求转发到Alice的归属IMS域,则alice可以用标识alice@huawei.com接听呼叫。同理设置carol@huawei.com对应为carol@UVW.com,Carol也可用carol@huawei.com接听呼叫,虽然Carol与Alice不由同一个运营商提供电信服务。显然,这里的域名管理运营商可以是普通的IMS运营商,除完成域名委托管理外,也提供其他IMS业务,或者是国家指定的专门域名管理机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