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

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同一核心思想的三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包括:进入切换带后,把此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选入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利用入选的各个相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本用户的解调信号;在切换带中,本用户通信链路可以从原有小区切换到新小区;利用入选的各个相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新小区本用户的解调信号。本发明通过将联合检测技术应用于切换带内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上下行信号的解调,极大地提高了时隙CDMA等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在同频组网时的切换性能,使系统在同频组网时的容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821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77415.X

  • 发明设计人 王映民;杨贵亮;乔元新;

    申请日2005-06-16

  • 分类号H04Q7/3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新业路599号3幢10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0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1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4W36/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5061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9-02-25

    授权

    授权

  • 2007-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2-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中的越区切换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在码分多址(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同频组网情况下,基于多小区联合检测的CDMA系统越区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是指移动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或者基于网络负载和操作维护等原因将用户终端从当前的通信链路转移到其它小区时进行服务基站交接的过程。切换过程是无线资源管理功能中的重要一部分。当用户终端在网络中移动时,切换过程维持着整个通话或者数据通信的进行。用户终端在最初的小区与网络实现连接之后,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这个小区的服务范围,系统中的切换过程就是通过将用户终端的连接切换到其他小区,从而使得服务不会产生中断。

切换过程的优化设计对于任何一个蜂窝通信系统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用户终端同不适合的服务基站通信的时候,不仅会影响这个用户终端通信链路的质量,同时也会增加整个网络的干扰。移动用户应当和网络中当前具有最好通信链路质量的基站建立连接。

在CDMA系统中的越区切换有两类:一类是硬切换(Hard Handoff),一类是软切换(Soft Handoff)。硬切换通常是指移动台在不同频道之间的切换,移动台需要改变收发频率,即要先切断原来的收发频率,再接入到新的收发频率。软切换通常是指相同频道中CDMA码道的切换,不需要改变收发频率,只需要调整码道配置。软切换时,CDMA移动台在不中断原来服务基站的同时开始建立与新的基站的通信链路。

CDMA移动台在软切换过程中,由于移动台中有RAKE接收机,移动台开始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时,不中断与原服务基站的通信。此时移动台同时与两个基站建立了通信链路。当原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低到一定的门限值时,再切断与原服务基站的通信链路。软切换只在同频相邻小区(或扇区)之间进行,硬切换可以在异频或同频邻小区之间进行。从根本上来说,硬切换是先断后连,而软切换是先连后断。和硬切换相比,软切换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掉话率等优点,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以及增加了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

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着严重的多址干扰和符号间干扰。在时隙CDMA系统中,对本小区的接收信号可以采用联合检测技术。单小区的联合检测方法利用本小区所有用户的发送信号及其信道响应信息进行联合检测,极大地抑制了符号间干扰和本小区的多址干扰,提高了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但是,对于多个同频相邻小区组网的情况,同频相邻小区之间还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普通的硬切换方案时,由于同频小区间的互干扰严重,系统性能得不到保证;采用普通的软切换时,需要占用更多的码道资源,使同频小区之间的干扰进一步加大。这个影响对于采用低扩频系数的系统,可以说是致命性的,甚至使系统无法在同频工作情况下完成切换。

对于同频相邻小区组网的时隙CDMA系统,同频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对系统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同频相邻小区的交界处,即切换工作区域同频干扰往往是最重要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解决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问题,使CDMA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同频组网时的容量和性能都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包括:

a)进入切换带后,用户终端选取当前所在小区及其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b)如果需要进行越区切换,在切换带中将该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c)处于切换带内的该用户终端选取切换后所在新小区及其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该方法步骤a前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接收的当前所在小区的各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第一功率门限,如果有,则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

步骤c后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所有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功率门限,如果是,则判定当前已离开了切换带。

该方法步骤a前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噪比门限,如果有,则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

步骤c后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判断是否所有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信噪比门限,如果是,则判定当前已离开了切换带。

该方法步骤a和c中所述选取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的过程为: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功率门限的相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大于等于预先设定信噪比门限的相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邻小区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邻小区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该方法所述切换为软切换,步骤b所述切换过程中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同时通过联合检测解调所述本小区和邻小区发送给本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该方法所述联合检测过程包括:

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所述的码道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

利用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该方法所述的信道估计码、扩频码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通过信令的交互方式提供;或通过系统缺省约定的方式配置提供;或通过系统测量进行盲检测确定。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包括:

a)基站选取本小区及其邻小区中切换带内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b)如果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需要进行越区切换,将该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c)基站选取切换后本小区及其邻小区中切换带内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该方法步骤a和c中所述选取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过程为: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的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达到或超过预先设置的信噪比门限的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用户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用于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该方法所述切换为软切换,步骤b所述切换过程中进一步包括:在各基站解调相邻小区切换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切换用户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该方法所述联合检测过程包括:

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的码道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

利用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该方法所述的信道估计码、扩频码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通过信令的交互方式提供;或通过系统缺省约定的方式配置提供;或通过系统测量进行盲检测确定。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提供的第三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包括:

a)用户终端进入切换带后,选取当前所在小区及其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中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基站选取本小区及其邻小区中切换带内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b)如果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需要进行越区切换,将该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c)处于切换带内的所述用户终端选取切换后新小区及其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基站选取切换后本小区及其邻小区切换带内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

该方法步骤a前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达到或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功率门限,如果有,则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

步骤c后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邻小区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所有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均低于预先设置的第二功率门限,如果是,则判定当前已离开了切换带。

该方法步骤a前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达到或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噪比门限,如果有,则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

步骤c后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的各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判断是否所有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均低于预先设置的第二信噪比门限,如果是,则判定当前已离开了切换带。

该方法步骤a和c中所述用户终端选取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的过程为: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功率门限的相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大于等于预先设定信噪比门限的相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邻小区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邻小区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步骤a和c中所述基站选取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用户码道的过程为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的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选取所有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信噪比门限的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用户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强度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或者根据预先指定的入选用户数目,选取信号导频或码道信噪比最大的该指定数目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参与所述联合检测。

该方法所述切换为软切换,步骤b所述切换过程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同时通过联合检测解调所述本小区和邻小区发送给本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在各基站解调相邻小区切换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切换用户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该方法所述用户终端的联合检测过程包括:

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的码道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

利用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所述基站的联合检测过程包括:

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的码道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

利用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该方法所述的信道估计码、扩频码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通过信令的交互方式提供;或通过系统缺省约定的方式配置提供;或通过系统测量进行盲检测确定。

该方法步骤a所述用户终端进入切换带后进一步包括:向当前所处小区的基站发送已进入切换带的通知消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考虑到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相邻小区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利用同频相邻小区的结构信息,将联合检测技术应用于切换带内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上下行信号的解调,极大地提高了时隙CDMA等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在同频组网时的切换性能,使系统在同频组网时的容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本发明基于联合检测技术的切换方法与普通意义的硬切换和软切换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硬切换是一种新旧小区链路硬性切换的方法,先断开原有基站的链路,在连接新基站的链路。软切换是一种新旧小区链路连接有交迭的方法,先连接新基站的链路,后断开原有基站的链路。本发明的切换方法是一种新旧小区干扰信号交迭利用的方法,在原有小区工作时,可以利用目标小区的干扰信号,切换过去以后,还可以利用原来小区的干扰信号。简单地说,几种切换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在切换区域中解调信号的方法有明显的不同:硬切换利用本小区信息解调信号,软切换利用两个小区的本用户信息解调信号,而本发明的切换方法利用本小区的本用户信号和两个小区的干扰信号进行解调,性能更突出,可称之为友好切换(Kind Handoff)。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佳实现方案的越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现方案的越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较佳实现方案的越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如下过程:进入切换带后,把此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选入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利用入选的各个相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本用户的解调信号;在切换带中,本用户通信链路从原有小区切换到新小区。利用入选的各个相邻小区(或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新小区本用户的解调信号。

在具体实现本发明进行的多小区联合检测,可以是只包括用户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此时联合检测的操作在基站中执行;也可以是只包括下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此时联合检测的操作在用户终端中完成;还可以是同时包括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此时联合检测的操作在基站和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下面就这三种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切换过程中用户终端对下行信号应用联合检测进行解调,参见图1所示。

步骤101,进入切换带的判断: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及其各邻小区下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1,如果有,用户终端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则将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功率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

其中,本步骤中进入切换带的判断很灵活,比如:还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即预先设置进入切换带的信噪比门限1,用户终端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达到预先设置的信噪比门限1,如果有,用户终端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则将信噪比大于或等于信噪比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

另外,这里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过程还可以采取其它方案,比如:预先确定入选的邻小区数量,接收机对不同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功率或信噪比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选取预先确定的一定数量的小区或码道参与本小区的联合检测。

步骤102,在原小区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用户终端利用入选的各个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中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对基站发来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本步骤联合检测的具体过程主要步骤包括:首先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然后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的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最后利用本小区和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其中,所述的信道估计码、扩频码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等邻小区的干扰信息的来源可以通过信令的交互方式提供;或可以通过系统缺省约定的方式配置提供;还可以通过系统测量进行盲检测确定。

上述联合检测过程的详细描述可参见本申请人在先提交的申请号为200410080196.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步骤103,本用户通信链路切换:当需要对当前用户终端进行越区切换时,在切换带中,将本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本步骤中的切换可以采取硬切换也可以采取软切换,切换过程可以采用先断后连方式,即先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再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先连后断,即先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链路连接,再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

若采用软切换,则在切换过程中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同时通过联合检测解调所述本小区和邻小区发送给本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步骤104,进入新小区后的多小区联合检测:利用切换后本小区及入选的各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当前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进行下行信号解调。

具体联合检测过程与步骤102相同。区别是:本步骤中入选进行联合检测的邻小区是相对于新小区的信号强度/信噪比达到或超过所述功率/信噪比门限1的相邻小区。

步骤105,离开切换带:用户终端测量当前各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所有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均低于预先设定的功率门限2,若是,则判定当前已处于切换带外,将各邻小区的码道从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中去除。

与步骤102相对应,本步骤中离开切换带的判断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即预先设置进入切换带的信噪比门限2,判断是否所有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均低于预先设定的信噪比门限2,若是,则判定当前已处于切换带外,

另外,这里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过程与步骤102相同,也可以采取其它方案,比如:预先确定入选的邻小区数量,接收机对不同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功率或信噪比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选取预先确定的一定数量的小区或码道参与本小区的联合检测。

通常情况下,为使用户终端的状态稳定,防止由于判断的原因导致用户终端被判定为频繁出入切换带,一般设置上述的功率或信噪比的门限1大于门限2。

实施例二:切换过程中基站对上行信号应用联合检测进行解调。

步骤201,进入切换带的判断:基站测量本小区及各邻小区用户上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用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1’,如果有,判定有邻小区用户终端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则将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功率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用户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

其中,本步骤中进入切换带的判断很灵活,比如:还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即预先设置进入切换带的信噪比门限1’,基站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信噪比达到预先设置的信噪比门限1’,如果有,判定当前有邻小区用户已进入了切换带,则将信噪比大于或等于信噪比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用户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

另外,与步骤102类似,本步骤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还可以通过比较邻小区不同用户的功率或信噪比,按预先规定的用户或码道数量来确定。

步骤202,在原小区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基站利用入选的各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对本小区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发来的上行信号进行解调。

本步骤联合检测的具体过程与步骤102中所述相同,只是参与检测的是邻小区用户码道的上行信号。即可采用如下方案:

利用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利用本小区及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和信道估计码的分配方案和对应关系,从预定的码道分组方法中选择至少一种分组方法,对所述各个相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其中的码道分组方法包括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强弱的分组、基于码道相关性强弱的分组、及其上述分组方法的混合分组;利用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及其对应关系,用联合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个码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其中本小区和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采用通过信令的交互方式提供;或通过系统缺省约定的方式配置提供;或通过系统测量进行盲检测确定。

步骤203,用户通信链路切换:当需要对用户终端进行越区切换时,在切换带中,将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本步骤中的切换可以采取硬切换也可以采取软切换,切换过程可以采用先断后连方式,即先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再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先连后断,即先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链路连接,再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

如果是软切换,则切换过程中进一步包括:在各基站解调相邻小区切换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切换用户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步骤204,新小区基站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新小区基站利用切换后本小区和入选的各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当前新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进行上行信号解调。

具体联合检测过程与步骤202相同,只是参与联合检测的用户为切换后的本小区及其相邻小区用户。

步骤205,离开切换带:如果基站测量到邻小区用户终端上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功率门限2’,则判定该用户已处于切换带外,如果是原基站则不再对该用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调。

与步骤202相对应,本步骤中离开切换带的判断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本步骤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还可以通过比较邻小区不同用户的功率或信噪比,按预先规定的用户或码道数量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为使用户终端的状态稳定,防止由于判断的原因导致用户终端被判定为频繁出入切换带,一般设置上述的功率或信噪比的门限1’大于门限2’。

实施例三:切换过程中用户终端对下行信号应用联合检测进行解调,同时基站对该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应用联合检测进行解调。

步骤301,进入切换带的判断:用户终端测量当前所在小区及各邻小区下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1,如果有,用户终端判定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则将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功率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此时,用户终端一般会向当前所处小区基站(原基站)发送消息,通知原基站目前已处于切换带内。

基站测量当前所在小区及各邻小区用户上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邻小区用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功率门限1’,如果有,判定有邻小区用户终端当前已进入了切换带,将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功率门限1’的所有邻小区用户的码道选入作为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

其中,本步骤中进入切换带的判断还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本步骤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小区和不同用户的功率或信噪比,按预先规定的用户或码道数量来确定。

步骤302,在原小区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用户终端利用入选的各个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中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对本小区基站发来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本小区基站利用入选的各个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本小区中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对处于切换带内的该用户终端发来的上行信号进行解调。

本步骤对邻小区和对用户联合检测的具体过程与上述步骤102和202中所述相同。

步骤303,本用户通信链路切换:当需要对当前用户终端进行越区切换时,在切换带中,将本用户终端通信链路从原小区切换到新小区。

本步骤中的切换可以采取硬切换也可以采取软切换,切换过程可以采用先断后连方式,即先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再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先连后断,即先建立与新小区之间的链路连接,再断开与原小区之间的链路。

若采用软切换,则在切换过程中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同时通过联合检测解调所述本小区和邻小区发送给本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本用户下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在各基站解调相邻小区切换用户的信号,并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切换用户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输出。

步骤304,进入新小区后的多小区联合检测:用户终端利用切换后本小区及入选的各邻小区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当前本用户下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进行下行信号解调;

新小区基站切换后本小区及利用入选的各邻小区用户的码道进行联合检测,得到当前新小区上行链路的解调信号,利用该解调信号对该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信号解调。

具体联合检测过程与步骤302相同。区别仅是参与联合检测的用户和小区为切换后当前状态下的各相应用户和小区。

步骤305,离开切换带:用户终端测量当前各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所有相邻小区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均低于预先设定的功率门限2,若是,则判定当前已处于切换带外,将各邻小区的码道从参与进行联合检测的码道中去除;

如果原基站测量到该用户终端上行信号导频或码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功率门限2’,则判定该用户已处于切换带外,不再对该用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调。

与步骤302相对应,本步骤中离开切换带的判断也可基于信噪比来实现。本步骤对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选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小区或用户的功率或信噪比,按预先规定的用户或码道数量来确定。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时隙CDMA系统,也可适用于所有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