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将扫描装置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定向的结构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具有将扫描装置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定向的结构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具有将扫描装置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定向的结构,扫描装置被设置在一由导杆导向的滑动部上。提供张力元件,通过该张力元件扫描装置的导杆以可调节的方式在相应于导杆(4)的横截面的平面内被固定在基板上,以避免发生导致导杆弯曲的力的传递,该力的传递由导杆的固定或调节结构不利地造成。由张力元件所形成的固定和调节装置具有较少数量的独立部件,导杆可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基板的成形部分上,即低成本且最大程度地避免由固定或调节结构不利地造成的向导杆的力的传递的方式。固定和调节装置尤其适用于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或再现装置中将扫描装置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定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867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35495.6

  • 发明设计人 哈拉尔德·伯卡特;罗尔夫·杜珀;

    申请日2004-11-26

  • 分类号G11B7/08(20060101);G11B21/16(20060101);G11B21/2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马高平;杨梧

  • 地址 法国布洛涅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0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11B7/08 授权公告日:20080903 终止日期:20101126 申请日:200411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9-03

    授权

    授权

  • 2007-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该装置具有将扫描装置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平行定向的结构,所述扫描装置被设置在一通过导杆导向的滑动部上。为了固定该导杆,提供一个固定和调节装置,其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力传递到导杆上,所述力的传递由固定或调节结构不利地造成。

背景技术

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的例子如CD或DVD播放器以及相应的装备有光学扫描装置的记录机,所述光学扫描装置也就是所谓的拾取单元(pick-up),其从光学记录介质中读取数据或向记录介质中写入数据。读取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或向光学记录介质中写入数据的光束、激光束被导向并聚焦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轨上,并且为了最优化地记录或再现信息必须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垂直地定向。为了能够扫描记录介质的整个记录和/或再现区域,光学扫描装置通常被设置在相对于记录介质表面平行移动的滑动部(slide)上。为了保证记录介质和扫描装置之间的平行导向,已知的方法是相对于平行于记录介质表面的滑动部或滑动部的导杆的移动方向,使接收记录介质的碟转台的马达定向。考虑到相对于记录介质的旋转轴的导杆的夹持位置的间隔更大,能够有利地以更高的灵敏性和精确度进行滑动部的导杆的相对于记录介质表面的平行定向或调节。然而,不利的是,需要额外的结构来防止固定和调节导杆所需要的力被传送到导杆从而导致导杆弯曲。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地定向扫描装置的结构,该结构需要低的成本,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力传递到导杆上,这种力传递的情况由固定或调节结构不利地造成。

这一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所述技术方案而达到。独立权利要求进行了有利的概括。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限定一种用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光学扫描装置的滑动部的导杆的固定和调节结构,其需要低的成本,而不会将固定和调节导杆所需的力传递到导杆上。考虑到必须对光学记录介质,如CD、DVD或蓝盘,进行高精确地扫描,因此尤其需要光学扫描装置的导杆的无应力固定和调节。出于解释的目的,将提及,按照ECMA-267标准的DVD的轨距只有0.74μm,一个直径3mm长80mm的轴,在15N的力施加在端部区域距离3mm处的情况下具有43μm的弯曲。因此,例如,采用无应力固定和调节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以无应力方式接收导杆的端部元件,并且能够通过螺钉和弹簧以无应力的方式调节。这种端部元件不利的是在安装和独立部件数量上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为了在获得低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固定或调节结构所不利地造成的对光学扫描装置的导杆的力传递,提供包括张力元件和调节螺钉的固定和调节装置,所述固定和调节装置将导杆以可调节的方式在相对于导杆的横截面的平面内固定在基板的成形部分(shaped portion)上。该张力元件,由板簧(leaf spring)制成,例如,缠绕在基板的成形部分上,并将导杆可调节地固定在基板的成形部分上。由板簧成形的张力元件具有一个对称地设置的压条(bead),该压条相对于用于调节导杆的调节螺钉的调节方向成一角度。压条相对于调节螺钉的调节方向设置在该角度上,该角度由成形为台状形式(desk-like fashion)的张力元件的斜面所形成。张力元件的压条被对称地设置并且相对于调节螺钉结构的调节方向成一角度,上述事实意味着在相应于导杆横截面的一个平面内,获得了导杆的线性固定,因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导致导杆的弯曲的不利的对导杆的力传递。

张力元件的压条,与导杆正切地接触,保证在导杆的调节区域内导杆的点或线性固定。压条、调节螺钉,如果合适的话以及基板的成形部分的肋,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即在相应于导杆的横截面的平面内,导杆的三点固定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由于导杆固定所产生的弯曲力的发生。

张力元件能按照下述方式低成本地安装在基板的成形部分上,即像弹性元件一样缠绕在基板的成形部分上并以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导杆。

为了张力元件的定向,也为了保证导杆以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在相应于导杆横截面的平面内,张力元件具有凸出部(lug),该凸出部接合于成形部分的切口内部,以防止张力元件位移。基板的成形部分被设置成一有角度的部分,其一个分支接收调节螺钉,另一个分支形成肋,例如,在该肋上导杆在调节方向上被导向。

上述固定和调节装置需要的独立部件的数量较少,并且导杆的安装需要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中所示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图1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光学扫描装置侧面示意图,该装置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用于相对于记录介质表面对扫描装置进行平行定向的结构;

图3图示了一种已知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4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5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在调节前和调节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8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导杆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图示了以按照本发明的方式与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平行设置的导杆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在下文附图中一致地使用。图1图示了导杆4的示意图,其一端由按照本发明的固定和调节装置所支持,该装置包括具有压条2的张力元件1,基板7的成形部分5以及调节螺钉3。所提供的导杆4用于为可移动的滑动部导向,所述滑动部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运载用于从记录介质D读取或向其写入的扫描装置P,如图2所示。为了读取或写入信息,所述扫描装置P产生光或激光束,所述光或激光束必须垂直于记录介质D的表面。为了在整个记录和/或再现区域内进行记录介质D的光学扫描,扫描装置P被设置在一可移动的滑动部上,所述滑动部能够平行于记录介质D位移,以使得激光束垂直地定向于记录介质D上。为了保证激光束垂直地定向于记录介质D上,提供至少一个导杆4,所述导杆指引滑动部或扫描装置P以平行的方式在记录介质D的记录和/或再现区域内运动。所述扫描装置P的平行导向必须提供高精确度,因为考虑到光学扫描和记录介质信息轨的微小尺寸,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会对记录和/或再现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大的信息储存密度,光学记录介质D的信息轨的尺寸还要进一步地减小。光学扫描装置P通常具有优良的驱动和许多的伺服调节电路,以高准确度地跟踪并聚焦激光束,并且,如果适合的话,也用于使得激光束垂直地定向于记录介质D上。然而,尤其是,为了补偿在碟转台T上旋转的记录介质D与预定的平面的偏差,提供优良的驱动和伺服调节电路。由扫描装置P的导向所引起的相对于所述平面的偏差已经不利地限制了能够提供的用于记录介质D与预定平面的偏差的调节范围。因此,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具有调节结构,为了在记录介质D上的整个可能的记录和/或再现区域内将激光束垂直地定向于记录介质D上的目的,该结构被用于设置相对于记录介质D的扫描装置P的平行导向,或者相对于扫描装置P的移动区域所形成的平面的记录介质D的平行定向。由于将记录介质D相对于由扫描装置P的运动范围所形成的平面平行地定向,所以也能够调节在其主轴上运载碟转台T的马达MT。马达MT和导杆4,在所述导杆上扫描装置P被导向,都设置在基板7上,使得能够执行相应的调节。然而,由于马达MT的固定和调节结构的距离小于扫描装置P被移动的范围,因此,对于不复杂的调节,相对于记录介质D定向或调节导杆4或扫描装置P是有利的。由于用于导杆4的固定和调节装置倾向于具有较小数量的独立部件,安装和调节倾向于使得低成本成为可能,因此如图3所示的方法已经被提出,其主要包括用于将导杆4压向调节螺钉3的螺旋形弹簧S,所述导杆4在开口O中被导向。螺旋形弹簧S被固定在基板7的薄条(web)W上。然而,可以发现也能够计算出来,即使只有15N的相对较低的力施加在导杆4上距离夹持位置3mm处,如果采用通常的有效长度80mm直径为3mm的导杆4,也会导致导杆4的弯曲43μm。然而,难于通过伺服控制对这种平行导向的偏差进行纠正,因为其已经大于位于将信息记录于DVD上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可允许距离。因此,为了利用调节碟转台T的马达MT的优点,需要使用高成本的固定和调节装置,包括多个独立的部分并以无应力方式接收导杆。

然而,为了减少成本、独立部件的数目和安装成本,除去图3的附图图示了一种固定和调节装置,该装置被用于将扫描装置P定向为平行于记录介质D。借助于将所述固定和调节装置设置在与导杆4的横截面相应的直线或平面上,固定导杆4所需要的结构所产生的不利的力传递通过采用如透视图图4所示的固定和调节装置被最大可能地避免。线L在图5中标出,其在该俯视图中形成了按照本发明所述固定和调节装置的中心线。为了这个目的,提供具有压条2的张力元件1,所述压条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即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与调节螺钉3的中心点形成一个与导杆4的横截面相应的平面。这导致导杆4的线性固定,借助于导杆4的线性固定,因导杆4的固定所产生的挠曲力被最大程度地避免。即使在为了相对于记录介质D平行定向扫描装置P而调节导杆4的过程中,导杆4的固定的线性定向也不会变化。通过相应地旋入旋出调节螺钉3来调节导杆4,导杆4的相对于记录介质D表面的平行定向通过已知方式的准直仪所确定。准直仪是一种光学测量装置,其确定物体相对于预定位置的位置,因而尤其适合于调节。然而,原则上,也能够使用所有其它的已知方法,例如度盘式指示器(dial gauge),其从预定位置开始确定偏差。如图9所示,随后相对于碟转台T的表面调节导杆4,该表面用于之后接收记录介质D。

将调节螺钉3旋入或旋出基板7的成形部分5的螺孔,从而升高或降低导杆4,结果,导杆4与记录介质D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减少或增加。如图6和7所示,张力元件1将导杆4弹性地压到调节螺钉3的端面上,该元件通过转动调节螺钉3而伸展并在基板7或者基板7的成形部分5上固定地夹持导杆4。所述基板7的成形部分5被设置成一有角度的部分,其分支(limb)与调节螺钉3的端面(其也可形成为点的形式)以及成形部分5的肋R一起构成导杆4的支承区域或倚靠区域。肋R类似地按照下述方式成形,即其中心线与图5中所示的线L相应,使得垂直于导杆4的导杆4的三点夹持由张力元件1的压条、肋R和调节螺钉3共同形成。由成形部分5的一个分支所形成的肋R或导杆4的一支承区域被设置成大致垂直于记录介质D的表面,接收调节螺钉的成形部分5的一个分支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记录介质D的表面,从而通过调节螺钉3来设定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D的距离。相应于图示解释性实施例的张力元件1由板簧制成,其以钳状形式同时环绕导杆4和成形部分5。该张力元件1成形为台状形式,具有运载压条2的斜面,并且既在肋R又调节螺钉3的端面被控制。该张力元件1以自持(self-retaining)的方式被设置,使得不再需要其它的固定元件,并且出于这一目的,在其一端具有一个配合进入成形部分5的切口6的凸出部N。张力元件1的另一端在由成形部分的分支所形成的角的后面接合。利用张力元件1的运载压条2的斜面,导杆4被保持在肋R和调节螺钉3的端面上。依靠相对于调节螺钉3具有一个角度的张力元件1的斜面,在调节螺钉3旋入时,张力元件1的凸出部N部分地从成形部分5的切口6中撤出。如图8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固定和调节装置的分解视图说明,除了总需要的调节螺钉3外,为了在基板7的成形部分5上以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导杆4,只有张力元件1是必须的。为了简化导杆4在其长度方向的定向,另外设置了由成形部分5所形成的心轴(mandrel)S。该固定和调节装置被设置为至少一次地(at least once)位于导杆4的最远离碟转台T的主轴的端部。导杆4的另一端被按照已知方式通过固定螺钉F固定在基板7上,如图1所示。而且,图示还示出了用于移动扫描装置P的齿轮机构G,如图2所示,以被马达MG驱动的方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作为特定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例如张力元件也可以由弹簧线形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