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

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本发明对媒体网关控制器中的每个呼叫处理板都进行编号;当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请求消息或请求媒体网关检测事件时,在发出的消息中的事务号或事件请求编号中加入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当媒体网关响应所述的消息时,按照H248和MGCP协议的规定,同时回发所述的事务号或事件请求编号,其中带有呼叫处理板编号;媒体网关控制器中分发板根据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到对应的呼叫处理板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在事务号和事件请求编号中加入呼叫处理板的编号,使媒体网关控制器的分发板能够准确快速地将消息分发到相应的呼叫处理板上,提高了消息分发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054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32810.6

  • 发明设计人 苏昆;

    申请日2005-01-12

  • 分类号H04L12/54(20060101);H04L12/6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29: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12/54 授权公告日:20080903 终止日期:20130112 申请日:200501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9-03

    授权

    授权

  • 2006-10-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7-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消息分发的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大容量交换机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消息分发的方法,属于通信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的交换机都是大容量、高可靠的设备,要求一台交换机能同时处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参见图1,为了达到大容量的要求,一台交换机通常由多个呼叫处理板(CCU)协同工作,每个CCU能处理几万个呼叫,交换机中的多个CCU协调工作就能处理上百万个呼叫。

参见图2,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是业务控制和承载媒体相分离的网络,业务控制部分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 Controller,简称MGC),承载部分称为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简称MGW),H.248(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同盟的一个H系列协议)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 Control Protocol,简称MGCP)协议定义了MGC和MGW间的通信接口。

按照大容量的要求,MGC中设有多个CCU。通常根据数据配置或其它的分发策略,交换机在呼叫一开始就能决定由哪个CCU对呼叫进行处理。随后为了建立呼叫,MGC的CCU会给MGW发送请求消息,MGW也会给MGC发送响应消息。但是,在多块CCU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保证从MGW来的消息能正确地分发到不同的CCU。

参见图3,在分发板上,记录有所有呼叫和相应呼叫目前由哪个CCU处理的信息。MGW发回的消息会首先经过分发板,收到由MGW发回的消息后,分发板查询自己的记录表,然后决定把MGW发回的消息分发给哪个CCU。

按照上述的处理方式,所述的交换机首先需要维护一张庞大的表,其次还要保证这张表记录的内容的正确性,即:要保证实际处理某个呼叫的CCU与这张表记录的内容一致;最后,由于所述的表比较庞大,查询效率可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在媒体网关响应媒体网关控制器的消息时,无需维护庞大的记录表就可以保证消息分发的正确性和较高的查询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在媒体网关给媒体网关控制器上报的事件检测消息时,按照所述方法分发消息,无需维护庞大的记录表就可以保证消息分发的正确性和较高的查询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媒体网关控制器中的每个呼叫处理板都具有对应的编号;当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的请求消息时,在所述请求消息中的事务号中纪录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当媒体网关回发响应消息时,按照H248和MGCP协议的规定,同时回发所述带有呼叫处理板编号的事务号;媒体网关控制器中分发板收到所述响应消息后,从所述的事务号中提取所述的呼叫处理板编号,并根据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到对应的呼叫处理板进行处理。

一种下一代网络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间消息分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中的每个呼叫处理板都具有对应的编号;当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媒体网关的检测事件时,指定所述检测事件对应的请求编号,在所述请求编号中纪录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当媒体网关检测到请求的事件时,向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请求响应消息,按照H248和MGCP协议的规定,同时发送所述带有呼叫处理板编号的请求编号;媒体网关控制器中分发板收到所述请求响应消息后,从所述的请求编号中提取所述的呼叫处理板编号,并根据所述呼叫处理板编号将所述请求响应消息发送到对应的呼叫处理板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媒体网关在响应媒体网关控制器的消息中通过在事务号和事件请求编号中加入呼叫处理板的编号,使得分发板能够准确地将消息分发到相应的呼叫处理板上,而无需维护庞大的纪录表,提高了消息分发的查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消息分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按照H.248协议,一条MGC与MGW之间的消息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事务,每个事务都会有一个事务号,记为:TransactionID。所述的事务包括请求和响应,请求事务的TransactionID由消息发送者指定,响应事务的TransactionID必须与请求消息中的TransactionID相同。

事务一般由MGC发起,即:由MGC发送请求消息给MGW;MGW再给MGC发回响应消息。在另一种情况下,事务也可以由MGW发起。MGC会请求MGW检测某些事件。当MGW检测到这些事件时,会主动上报给MGC,此时上报消息的TransactionID就由MGW分配。H.248和MGCP协议还同时规定:当MGC请求MGW检测某些事件时,MGC会指定这个检测事件对应的RequestID(请求编号),当MGW检测到请求的事件时,在上报给MGC的消息中加入该RequestID。与H.248协议中事务处理有关的内容请参见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一书,其中详细记载了事务消息的构成、发送、响应等内容。

由此,本发明则利用由MGC分配的TransactionID和RequestID把MGW发给MGC的消息正确、高效地分发给各个CCU。

具体地,先对MGC中的每个CCU进行编号,该编号记为CCU_ID,它可以由1个字节或多个二进制位构成(本文仅以1字节为例进行描述)。所述的TransactionID和RequestID都采用4个字节,在MGC分配TransactionID和RequestID时,把它们的某些位填写为CCU_ID,例如:最高的1个字节。MGC对响应消息和事件上报消息都能根据CCU_ID正确分发给任何一个CCU进行相应的业务或事务处理。

1、响应消息

MGC在给MGW发送的请求消息中,把TransactionID的最高字节填写为CCU_ID,MGW回发响应消息时将携带这个TransactionID,响应消息首先到达分发板,分发板提取其中的TransactionID并从中取出CCU_ID,然后把消息按照所提取的CCU_ID分发给对应的CCU进行处理。上述的各操作中,所述的填写,具体是指将所述的由上述举例中以1个字节表示的CCU_ID写到所述的TransactionID的最高字节,这样就使得所述的TransactionID能够携带CCU_ID。当分发板从TransactionID中提取CCU_ID时,由于所述的CCU_ID被填写为TransactionID的最高字节,因此,只需要将TransactionID的最高字节读出,即获得了所述的CCU_ID。

2、事件检查到消息

MGC在请求MGW检测事件时,指定这个检测对应的RequestID,将RequestID的最高字填写为CCU_ID。当MGW检测到请求的事件时,通过消息上报给MGC,该上报的消息中携带有指定的CCU_ID。上报消息首先到达分发板,分发板识别出这是一个MGW主动上报的消息,然后从其中提取RequestID,并从中取出CCU_ID,最后,把该上报的消息按照CCU_ID分发给对应的CCU进行处理。上述对于RequestID的填写、提取处理与上述TransactionID的填写、提取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