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打褶制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打褶制品用织物

打褶制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打褶制品用织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清晰的、对织物部分施行打褶加工的打褶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打褶制品用织物。把经纱(2)及纬纱(3)的一方使用易褶性纱线、另一方使用抗褶性纱线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2)及纬纱(3)倾斜的折线(4)折叠,在经纱(2)或纬纱(3)的通向上直到折线(4)施行打褶加工,之后打开打褶制品用织物(1)进行洗涤。只在折叠部分一面的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有效的打褶,在另一面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打褶,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的打褶通过洗涤工序消除,形成非打褶部分(5b),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的打褶直到折线,牢固地形成打褶部分(5a)。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777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尾崎褶裥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11067.X

  • 发明设计人 尾崎义行;

    申请日2004-04-07

  • 分类号D06J1/12(20060101);D03D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敬强

  • 地址 日本福冈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16: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6J1/12 登记生效日:201706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404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11-11

    授权

    授权

  • 2006-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5-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对织物施行部分打褶加工的打褶制品制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打褶制品用织物。

背景技术

打褶加工作为在布料上添加折痕的加工广为人知。将其应用于罩衫、连衣裙及裙子等衣服上,能把恰当的阴影表现在衣服上,除此之外的优点是具有柔软性,即使在身着尺寸大小没有富余的衣服时,也不会产生拘束感。

在制作施行了打褶加工的衣服时,预先在平整面上把打褶加工的布料裁剪为规定的形状及尺寸,或者预先对裁剪成规定的形状及尺寸的布料施行打褶加工,并进行缝制。或者,如特开平5-93364号公报第2页右栏及图2(以下称“专利文献1”所述),也有不是在缝制前而是在缝制后施行打褶加工的方法。

再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内容:部分打褶加工是在进行左部分的打褶加工之后,调转打褶机,暂且取出T恤衫,先做右部分,再次挂设在打褶机上进行加工。另外还记载有,如果采用中央平坦的打褶式,不调转打褶机,也可以进行部分的打褶加工。

发明内容

然而,调转打褶机或者采用中央平坦的打褶式的方法,难于实现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分界清晰的加工。这种加工从前认为不可能实现。原因是因为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是由打褶式的边的插入状态决定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分界清晰的、对织物部分施行打褶加工的打褶制品制造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打褶制品用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打褶制品制造方法是把经纱及违纱的任意一方为易褶性纱线、另一方为抗褶性纱线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最好为45°倾斜的折线折叠,在经纱或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施行打褶加工,之后打开织物进行洗涤。

根据本发明的打褶制品制造方法,把经纱及违纱的任意一方为易褶性纱线、另一方为抗褶性纱线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折叠,由此,在该折叠部分上,一面织物的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另一面织物的抗褶性纱线的通向相互一致。即在该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折叠部分上,一面织物的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另一面织物的抗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

因此,在该折叠状态下,在经纱或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施行打褶加工,就会只在折叠部分的一面织物的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有效的打褶的折痕,在另一面织物的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打褶的折痕。并且,抗褶性纱线的通向的打褶的折痕通过下一步的洗涤工序消除而成为非打褶部分,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的打褶的折痕直到折线成为牢固地形成的打褶部分。由此,就形成了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在折线部分清晰的打褶制品。

这里,若把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反复折叠后施行打褶加工,则关于该反复折叠的部分,进一步分为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情形和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情形。因此,在这种折叠状态下,在经纱或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施行打褶加工,就会形成如上所述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在折线部分清晰显现,而且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交错分布的打褶制品。

再有,若将数枚打褶制品按改变经纱及纬纱的通向的方式缝合后,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折叠,施行打褶加工,则在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折叠之际,在该折叠部分的各自的表面上,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和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混合存在。

于是,在该折叠状态下,在经纱或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施行打褶加工,就会在折叠部分的各自的表面上,形成以多枚打褶制品用织物的缝合部分为分界的两部分,该两部分为有效打褶的折痕形成部分和有效打褶的折痕没有形成的部分。因此,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不只是在折线部分,在该缝合部分也形成了清晰的打褶。

进而,对于按改变经纱及纬纱的通向而把该数枚打褶制品用织物缝合而成的制品,若将其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反复折叠以后施行打褶加工,则有效打褶部分和非有效打褶部分就会以缝合部分为分界交错分布,而且因为在反复折叠部分形成的有效打褶的方向不同,所以在同一面不同方向上形成打褶的折痕。

再有,如果把折线的倾斜做成如上所述相对于经纱及纬纱45°,则非有效打褶部分的折痕通过洗涤完全消失,但是该倾斜未必做成45°。在倾斜不是45°的场合,非有效打褶部分的折痕不会完全消失,会轻微地残留有打褶。另外,即使在倾斜不是45°的情况下,因为折叠以后实施打褶加工,所以在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打褶的方向不同,其分界也会非常地显著。此外,在有效打褶部分牢固地形成的打褶和在非有效部分形成的轻微的打褶的分界因褶的强弱在折线部分非常显著。

这里所谓易褶性纱线是指如应用于形成通常打褶的织物的聚酯那样的容易添加打褶的纱线。另一方面,所谓抗褶性纱线是指难以添加打褶的纱线。作为难以添加打褶的纱线,除了人造纤维纱线、丙烯纱线以外,还可以采用棉线、麻线或毛纱线等的天然纤维纱线。

根据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

(1)把经纱及违纱有任意一方为易褶性纱线、另一方为抗褶性纱线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折叠,在经纱或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施行打褶加工,之后打开织物通过洗涤工序,由此可以形成从前不能做成的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的分界在折线部分清晰的打褶。由此,可以得到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混合存在在一块布料上,且其分界清晰有张力的打褶制品。

(2)把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反复折叠以后,施行打褶加工,由此可以得到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交错混合存在在一块布料上,且其分界清晰的打褶制品。

(3)将多枚打褶制品用织物按改变经纱及纬纱的通向的方式缝合后,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折叠,施行打褶加工,由此可以得到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混合存在在一块布料上,且其分界不只在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处,在缝合部分也清晰的有张力的打褶制品。

(4)再有,对于将多枚打褶制品用织物按改变经纱及纬纱的通向的方式缝合的制品,若将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反复折叠以后,施行打褶加工,则可以得到打褶的折痕在一面不同方向上形成,且使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交错混合存在在一块布料上,并且其分界不只在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的折线处,在缝合部分也清晰的有张力的打褶制品。

(5)把折线的倾斜做成与经纱或纬纱成45°,可以得到完全消除非有效打褶部分的折痕,在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因打褶的有无而其分界清晰的有张力的打褶制品。

(6)在上述折线的倾斜不与经纱及纬纱成45°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非有效打褶部分的折痕不会完全消失,非打褶部分会轻微地残留有打褶,同时在打褶部分和非打褶部分因打褶的方向及强弱,其分界清晰的有张力的打褶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4A表示图3的里侧的打褶部分的经纱和纬纱交叉状态的放大图。

图4B表示图3的面前侧的非打褶部分的经纱和纬纱交叉状态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和打褶加工方法和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8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8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图14E、图14F、图14G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打褶制品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5A、图15B、图15C、图15D、图15E、图15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打褶制品的制造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俯视图。

图1所示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是经纱2和纬纱3一对一地交差的平纹布料。经纱2是铜铵纤维(铜铵人造纤维)或胶粘丝等的人造纤维纱线。人造纤维纱线具有难以打褶的性质(抗褶性)。另一方面,纬纱3是常用于通常打褶加工制品上的聚酯纱线。聚酯纱线具有易添加褶的性质(易褶性)。

这种打褶制品用织物1通过以下方法部分施行打褶加工。图2至图7是表示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打褶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在图2至图7中,把最终形成打褶的部分用打褶部分5a表示,最终没有形成打褶的部分用非打褶部分5b表示。

首先,如图2所示,把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非打褶部分(图2右上方的直角等腰三角形部分)5b,沿相对于经纱2及纬纱3倾斜45°的折线4向打褶部分5a的面前侧折叠。图3表示折叠后的状态。图3以后的图省略了经纱2及纬纱3的图示,经纱2、纬纱3分别沿图的纵向、横向通过,没有变化。

图4A、图4B是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折叠部分放大图,图4A表示图3的里侧打褶部分5a的经纱2和纬纱3的交叉状态,图4B表示图3的面前侧的非打褶部分5b的经纱2和纬纱3交叉状态。如图4A、图4B所示,在沿折线4折叠的部分,图4A的表面(打褶部分5a)的经纱2(抗褶性纱线)的通向和图4B的表面(非打褶部分5b)的纬纱3(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一致;图4A的表面(打褶部分5a)的纬纱3(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图4B的表面(非打褶部分5b)的经纱2(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一致。

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该折叠状态下,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打褶部分5a的纬纱3的通向上直到折线4位置,对打褶部分5a及非打褶部分5b全部施行打褶加工。图5的纵向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打褶折痕的波峰6a和波谷6b。并且,如图6所示打开折叠部分进行洗涤。洗涤是仅用水洗、在水中使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等各种洗涤剂进行的洗涤、或者使用挥发性溶剂的干洗任意一个都可以。

打褶加工之际,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折叠部分,里侧的打褶部分5a的纬纱3(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折痕的波峰6a·波谷6b的形成方向(图5及图6的横向)一致;面前侧的非打褶部分5b的经纱2(抗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折痕的波峰6a·波谷6b的形成方向(图5的横向及图6的纵向)一致。

因此,只在折叠部分里侧的打褶部分5a的纬纱3(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有效打褶,在面前侧的非打褶部分5b的经纱2(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没形成有效褶,通过洗涤,如图7所示非打褶部分5b的经纱2(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的打褶消除。另一方面,在折叠部分里侧的打褶部分5a的纬纱3(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的打褶直到折线4位置牢固地形成波峰6a·波谷6b。

以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将其一部分沿相对于经纱2及纬纱3倾斜45°的折线4折叠,在纬纱3的通向上直到折线4位置施行打褶加工后,打开该打褶制品用织物1,通过洗涤,打褶部分5a和非打褶部分5b的分界在折线4处能形成清晰的打褶。该打褶的形成无论在缝制前还是在缝制后都可以进行。

再有,在本实施例,作为打褶制品用织物1,以平纹的布料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斜纹或缎纹等、只要是把经纱2和纬纱3按一定的规则交织做成的织物,无论怎样织法的布料都可以。

另外,本实施例以可以以经纱2作为抗褶性纱线,纬纱3作为易褶性纱线,做成相反的构成。这种场合下,若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的打褶部分5a的经纱2的通向上施行打褶加工,则同样可以形成非打褶部分5b。另外,折叠方向不是如上所述折向打褶部分5a的面前侧,折向打褶部分5b的里侧也可以。

实施例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俯视图。

图8所示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1与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相同,是经纱12和纬纱13一对一交叉的平纹布料。但是,与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不同的是,经纱12使用易褶性的聚酯纱线,纬纱13使用抗褶性人造纤维纱线。

图9至图12表示本实施例的打褶加工方法说明图。在图9至图12上,把最终形成打褶的部分以打褶部分15a、15b表示,最终没有形成打褶的部分以非打褶部分15c表示。

如图9所示,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1上,把打褶部分15a、15b沿相对于经纱12及纬纱13倾斜45°的折线14a、14b,折向非打褶部分15c的面前侧。图10表示折叠后状态。图10以后的图,省略了经纱12及纬纱13的图示,经纱12、纬纱13分别沿图上的纵向、横向通过,没有变化。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在该折叠状态下,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1的非打褶部分15c的纬纱13的通向上直到折线14a、14b位置,对打褶部分15a、15b及非打褶部分15c全部施行打褶加工。图11的纵向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打褶折痕的波峰16a和波谷16b。

然后,打开折叠部分进行洗涤,如图12所示,在打褶部分15a、15b的经纱12(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的打褶成为直到折线14a、14b位置,牢固地形成波峰16a·波谷16b的状态;在非打褶部分15c的纬纱13(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的打褶消失。

打褶部分15a、15b的经纱12(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的折痕波峰16a·波谷16b的形成方向一致,非打褶部分15c的纬纱13(抗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打褶的折痕的波峰16a·波谷16b的形成方向一致,这是因为只在打褶部分15a、15b的经纱12(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上形成有效的打褶,在非打褶部分15c的纬纱13(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打褶。

在图10折叠后的状态下,在打褶制品用织物11的非打褶部分15c的经纱12的通向上(与图11垂直的方向)直到折线14a、14b位置,对打褶部分15a、15b及非打褶部分15c全部施行打褶加工,这种情形如图13所示,可以得到打褶部分17a和非打褶部分17b、17c颠倒的制品。

(实施例3)

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图14E、图14F、图14G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打褶制品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4A~图14G所示的打褶制品用织物21,与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相同,图中水平方向的经纱(未图示)使用抗褶性的人造纤维纱线,图中垂直方向的纬纱使用易褶性的聚酯纱线。

本实施例首先如图14A所示,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22a,把打褶制品用织物21的一部分23a向图中面前侧的右上折叠。下一步,如图14B所示,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22b,把打褶制品用织物21的一部分23b向图中面前侧的左下折叠,再下一步,如图14C、图14D所示,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22c、22d,反复地把打褶制品用织物21的一部分23c、23d向图中而前侧的右上、左下顺次地折叠。

然后,如图14E所示,在该折叠状态下,在打褶制品用织物21的纬纱的通向上直到折线22a、22b、22c、22d位置全部施行打褶加工。该图中纵向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打褶折痕的波峰24a和波谷24b。之后,打开所有折叠部分进行洗涤。

由此,如图14G所示,打褶部分25a、25b、25c和非打褶部分26a、26d交错分布,形成在折线22a、22b、22c、22d处这些分界清晰的打褶制品。这是因为如图14F所示,关于反复折叠的部分,存在着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打褶部分25a、25b、25c)和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的折痕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非打褶部分26a、26b)。

(实施例4)

图15A、图15B、图15C、图15D、图15E、图15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打褶制品的制造工序的图。

如图15A所示,本实施例的打褶制品用织物31是将图1的打褶制品用织物1按3块×3块配置缝合而成的织物,使其经纱和纬纱的通向交错改变。

另外,在图15A~图15F上只表示了易褶性纱线的通向。抗褶性纱线的通向是与其垂直的方向。

首先,如图15B所示,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32a,把打褶制品用织物31的一部分33a向图中面前侧的右上折叠。接着,如图15C所示,沿相对于经纱及纬纱倾斜45°的折线32b,把打褶制品用织物的一部分33b向图中面前侧的左下折叠。

然后,如图15D所示,在该折叠状态下,在图中横向上直到折线32a、32b位置全部施行打褶加工。该图中纵向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打褶折痕的波峰34a和波谷34b。之后,如图15E所示,打开所有折叠部分进行洗涤。

由此,如图15F所示,打褶部分35、36和非打褶部分37、38交错分布,且形成在同一面上的打褶部分35、36的折痕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打褶制品。再有,该打褶制品的分界不只是在折线32a、32b处,在缝合部分39处也分界清晰。这是因为虽然打褶加工的形成方向相同,但是易褶性纱线的通向和抗褶性纱线的通向在同一面上是不同的,而且,关于反复折叠部分,存在着易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折痕的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打褶部分35、36)和抗褶性纱线的通向与打褶折痕的形成方向一致的部分(非打褶部分37、38)。

产生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罩衫、连衣裙或裙子等衣服上施行打褶加工的打褶制品的制造方面的有用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