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和谐普洱茶

和谐普洱茶

摘要

一种和谐普洱茶,由普洱茶与相关菌丝体构成,关键是与普洱茶共同构成的饮品中的菌丝体是密环菌菌丝体和食用菌菌丝体;其中,构成的重量比是普洱茶∶密环菌菌丝体∶食用菌菌丝体=1∶1∶1。通过饮用和谐普洱茶汤,就能获取天麻、食用菌、普洱茶中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且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515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哲;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11014.4

  • 发明设计人 李国强;李哲;

    申请日2005-09-06

  • 分类号A23F3/14(20060101);A61K36/06(20060101);

  • 代理机构53104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许永昌

  • 地址 655000 云南省曲靖市文昌街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08: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1-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F3/14 授权公告日:20090610 终止日期:20110906 申请日:200509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6-10

    授权

    授权

  • 2007-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3-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保健饮料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普洱茶属黑茶类,据叶雨编著的,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茶经》一书记载,普洱茶是用滇青毛茶经沤堆发酵后干燥而成;独具浓醇陈香的茶品。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还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经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其加工工艺是把采摘的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制成毛青茶,即茶叶的常规处理工艺,然后再经“陈化”处理得到。陈化处理有“熟茶”和“生茶”之别,“熟茶”是毛青茶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堆闷3-5年成“熟茶”,“生茶”是让毛青茶自然转化成熟,至少5年以上时间,时间越长越好;茶的品质“生茶”胜于“熟茶”。不论是“熟茶”还是“生茶”都有一个较漫长的陈化过程。究其堆闷“陈化”过程的关键是一个在干燥环境下的缓慢发酵问题,通过“陈化”,使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酵母菌达到最佳效果。被公认的是普洱茶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增高有良好效果,无副作用。天麻生长的营养物质是密环菌,密环菌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镇静及抗惊厥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眩晕、神经衰弱、失眠、耳鸣、四肢麻木等症。食用菌类中香菇、银耳、黑木耳、松茸和干巴菌等是菌类中的珍品,既可用之制作上等菜肴,又有较好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制作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但都必须熟食,其加工过程复杂,且损害其生物活性,食用的是菌类的子实体。其实,这些菌类在未成子实体前的菌丝体就具备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具保健和药用功效。而直接取用密环菌或香菇、银耳、黑木耳、干巴菌、松茸等菌丝体的食品或饮品均没有。另外,从培养密环菌和各种食用菌类的原料分析,桑枝和桑叶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昏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愈痢疾、腹痛,补肝、美肤、还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喝桑叶茶可以减肥、“消肿”、“清血”的作用;桑葚有补肝益肾的功能。一般也只作为方剂中的一味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以普洱茶、密环菌及食用菌菌丝体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和谐普洱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培养符合要求的菌丝体再与普洱茶合为一体,培养密环菌及食用菌菌丝体的基料的配制中主要采用桑叶、桑枝、桑葚,以增加培养出的菌丝体的药效成分;寻找适合干巴菌和松茸菌菌丝体的培养基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使其既有普洱茶的特性,又有密环菌和食用菌的功能,成为一种新的保健饮料。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和谐普洱茶,由普洱茶与相关菌丝体构成,关键是与普洱茶共同构成的饮品中的菌丝体是密环菌菌丝体和食用菌菌丝体。其中,构成的重量比是普洱茶∶密环菌菌丝体∶食用菌菌丝体=1∶1∶1,压制成块或饼状,也可散装贮存。组成中的食用菌菌丝体是香菇、银耳、黑木耳、松茸或干巴菌的菌丝体;选用的这五种食用菌菌丝体可以是其一,也可以是任意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菌丝体的混合。培养密环菌菌丝体和食用菌菌丝体的基料中所用桑枝、桑叶和桑葚,按重量比占基料总量的60-80%。

培养密环菌或银耳菌丝体的基料是:桑枝木屑30-45%,干桑叶30-40%,桑葚2%,麦麸6%,玉米粉5%,黄豆粉2%,甘草3%,葡萄糖0.8%,石膏粉0.8%、马铃薯液6-13%。培养黑木耳和香菇菌丝体的基料的组成物与上述相同,其中除麦麸(或米糠)5-20%,石膏粉0.5%,葡萄糖1%,作调整外,其它均一致。培养干巴菌菌丝体的基料与黑木耳配料的不同处是茶枝木屑与茶叶用量在基料中的比例是不少于10-25%,各半组成;相应的桑枝木屑和桑叶的用量各降低至20-35%和15-25%。其它用量相同。松茸菌丝体的基料中使用了松针叶和栗木屑,占基料总量的10-25%,取代茶枝木屑和茶叶,各半取量;其它组成与干巴菌用料相同。把备好的培养菌丝体的基料,按密环菌和食用菌料的通常处理工序处理,控制PH6-6.5。高温灭菌,装袋或装瓶,接种相应菌种,在26±3℃温度条件下培养菌丝体。至菌丝串满袋或瓶未长成子实体前采集收获备用。

把用上述方法培养得到的密环菌菌丝体、食用菌菌丝体和备好的普洱茶,按1∶1∶1重量比例分别取普洱茶、密环菌菌丝体和食用菌菌丝体进行混合成型;具体作法是取密环菌菌丝体1份重量,任意取香菇、银耳、黑木耳、松茸和干巴菌的菌丝体各适量,混合后组成食用菌菌丝体成分占1份重量,再取经过处理的普洱茶1份重量,三种物质混合压制成饼或块状,也可散装,再经干燥至含水量不大于10%,在正常空气温度和湿度下,混合物中的酵母菌既促进普洱茶的进一步陈化,也使二类菌丝体更成熟,味觉更好。从而形成一种集普洱茶、密环菌和食用菌对人体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饮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把普洱茶、密环菌菌丝体、食用菌菌丝体混合,压制烘干为一体,既促进了普洱茶的陈化进程,繁殖了茶中的酵母菌,巩固了茶中的茶多酚的质量。二类菌丝体也能吸取茶中相关成分,增强菌丝体已有功能。再通过浸泡,各种有效成分用开水浸泡饮用,其中既含有普洱茶的功效,又有密环菌和食用菌的功效,加之二类菌丝体所有培养基料主要采用了具有药效成分的桑木、桑叶,更促使菌丝体药效功能的加强,通过饮用和谐普洱茶汤,就能获取天麻、食用菌、普洱茶中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且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因而是一种创新的保健饮料。且据《中国天麻》一书中记载,桑树是培养密环菌最好的几种材质之一。密环菌产量高,质量好,用其种植的天麻,每平方米产量可达7-8公斤的鲜天麻。采用桑枝、桑叶和桑葚为主料配制密环菌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料,是提供优质密环菌和食用菌菌丝体的重要保证。所以主要采用桑枝、桑叶为相关菌丝体的培养基料,就能使相关菌丝体的质量得到保证。在配料中增加了甘草,发挥了它的调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改善了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发明中的普洱茶直接采用现有的“熟茶”类普洱茶,其制作方法,在背景技术中已作介绍。

二、密环菌菌丝体的培养,按技术方案中的要求,首先是配制菌种培养基料,具体用料按重量是:桑枝木屑占45%,干桑叶30%,桑葚2%,麦麸6%,玉米粉5,黄豆粉2%,葡萄糖0.8%,石膏粉0.8%、马铃薯液7%。按种植天麻所用的密环菌培养技术,基料经拌均后,湿度控制在60-80%,堆捂高温灭菌。菌种繁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0-26℃,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保持湿度和温度。

三、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其中黑木耳或香菇菌丝体培养基料配方是桑木屑和桑叶分别是40%和35%,米糠18%,白糖1%石膏粉1%,甘草5%,PH6-6.5;银耳菌丝体培养基料配方是桑木屑和桑叶分别是30%和40%,麦麸20%,大豆粉2%,石膏粉1%,蔗糖1.2%,甘草5%;干巴菌菌丝体培养基料是在银耳菌丝体培养料组成基础上增加茶枝木屑、茶叶的混合料20%,取茶枝木屑和茶叶各半组成;松茸菌丝体的培养,在基本原料组成与其它原料相同的基础上加松针叶20%。

上述各种基料配制好后,按通常的接种菌种要求,在接种前对基料处理并混合均匀,高温灭菌,用袋装或瓶装,接种相应菌种,保持其湿度和温度,让菌种繁育生长,待菌丝体串满后,未长子实体前,即收获按类分别保存备用。

按重量比,取制作好的普洱茶、密环菌菌丝体、食用菌菌丝体各1份,混合均匀,按普洱茶的方式压制成饼状或块状或散装,再烘干即可。堆放陈化时间可在三年以上,时间越长越好;烘干后也可即时冲泡饮用。水中含有普洱茶、密环菌和食用菌菌丝体的药用成分,常饮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