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明火节能加热装置

明火节能加热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明火作为热源的节能加热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容火腔内从底部起宽度至少有一处向外侧增大而形成相应的环形储能腔。主体壁外表面设有多条下宽上窄的扁形螺旋状凹槽,与外罩共同形成余热利用系统。本发明通过环形、深凹的容火腔及折返的储能腔设计,使燃烧行程由平短向曲折、折返形延长,使受热面积显著增大,燃烧行程延长燃烧温度增强,并可完成二次甚至数次燃烧,使燃烧更加充分,热利用效率更高,废气产生更少,从而最终达到节能、省时、降废、环保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268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侯军华;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50860.2

  • 发明设计人 侯军华;

    申请日2004-07-29

  • 分类号A47J27/022(20060101);A47J2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36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钇斌

  • 地址 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中路214号401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9-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7J27/022 授权公告日:20080611 终止日期:20130729 申请日:200407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6-11

    授权

    授权

  • 2006-1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明火作为热源的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明火煮沸器或锅炉,其接触明火的底部多是平底或是圆弧微凹或微凸形,因其受热底部平坦,受热面积小,明火燃烧行程短,燃烧温度相对较低,难以保持,燃烧后的热能大部分很快就耗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致使热利用率低,能耗大,废气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明火加热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著增大受热面积,延长燃烧行程,增强燃烧温度,完成二次燃烧,降低热能损耗和废气的明火节能加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明火节能加热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容火腔内从底部起宽度至少有一处向外侧增大而形成相应的环形储能腔。

本发明通过环形、深凹的容火腔及折返的储能腔设计,可使燃烧时受热的底部由传统的单面平滑受热改变成双面曲折受热,受热面积显著增大一至数倍,而使热利用效率更高;燃烧行程由平短向曲折、折返形延长;按照热聚温高特点而设计的环形、深凹形燃烧空间,有利于燃烧时达到最高热点,并形成高温恒温的腔室效应,使燃烧更加充分;而容火腔内从底部起宽度至少有一处向外侧增大形成相应的环形储能腔的设计,实际上是折返式燃烧行程设计,使燃烧后的气体在重新返回燃烧行程中完成二次甚至数次燃烧,使气体燃烧更充分,更完全而有利于降低废气,从而最终达到节能、省时、降废、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容火腔,3、储能腔,4、排气道,5、凹槽,6、外罩,7、汇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明火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2,容火腔2内从底部起宽度有两处向外侧增大而形成相应的两环形储能腔3,两储能腔3上下呈层状排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明火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2,容火腔2内从底部起宽度有两处向外侧增大而形成相应的两环形储能腔3,两储能腔3上下呈层状排列;主体1外侧表面设有多条上窄下宽扁形螺旋状凹槽5,凹槽5下端从主体1底部开始、沿主体1侧壁盘绕而上,凹槽5外围是一与主体1外表面相配合的外罩6,外罩6与凹槽5之间形成供余热气通过的排气道4,外罩6下边缘与主体1底部面持平,与主体1下部外边缘形成环形余热汇集槽7。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明火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2,容火腔2内宽度在底部处向外侧增大形成一相应的环形储能腔3。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明火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底部设置有环形、深凹的容火腔2,容火腔2内宽度在底部处向外侧增大形成一相应的环形储能腔3;主体1外侧表面设有多条上窄下宽扁形螺旋状凹槽5,凹槽5下端从主体1底部开始、沿主体1侧壁盘绕而上,凹槽5外围是一与主体1外表面相配合的外罩6,外罩6与凹槽5之间形成供余热气通过的排气道4,外罩6下边缘与主体1底部面持平,与主体1下部外边缘形成环形余热汇集槽7。

本发明使用时,燃烧气体由容火腔进入最顶层的储能腔,可以折返充分燃烧,并返回下一层的储能腔,再折返,再燃烧,这样,可使燃烧后的气体在重新返回燃烧行程中完成二次甚至数次燃烧,气体燃烧更彻底,更完全、而更有利于降低废气;外罩与主体下部外边缘形成的环形余热汇集槽,有利于余热气进入排气道,可进一步充分利用余热能,最终达到节能、省时、降废、环保的目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