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线特设网络的面向带宽的重新配置

无线特设网络的面向带宽的重新配置

摘要

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带宽量的第一无线特设网络包括经由无线连接彼此相互通信的多个无线终端。每一个无线连接需要一定量的可利用带宽量。如果无线终端想要建立一条需要带宽的新的无线连接或者需要更大的带宽用于现有的无线连接而且需要的带宽量超出了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可利用带宽量的剩余量,问题就出现了。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中,不能够提供请求的带宽并且用户应用可能是不可能的。然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分裂第一无线特设网络以便于产生在不同的通信信道中运行的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并且因此提供附加的带宽,可以提供需要的带宽量。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包括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无线终端和/或新的无线终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12/28 授权公告日:20081119 终止日期:20150814 申请日:200308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1-19

    授权

    授权

  • 2005-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包括中央控制器和一组无线终端(也被称为无线设备)的无线特设网络。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可利用带宽不够的情况下为无线特设网络提供附加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无线特设网络是通过形成无线电网络以及以分散方式保持连通性来彼此通信的自治节点或者无线终端的集合。由于节点通过无线连接通信,所以它们必须对付无线电通信的影响,例如噪声、衰落以及干扰。此外,该连接典型地具有比在有线网络中更小的带宽。网络拓扑通常是动态的,因为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可能由于节点的脱离、新节点的到来以及可能具有移动节点而随时间变化。

对于各种家庭多媒体应用和商业应用,重要的是建立网络,优选地是建立无线网络以在作为网络的组成部分的不同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和消息。在典型的商业应用情景中,移动终端通过固定的企业或者公用的基础设施来得到服务。在示范家庭应用情景中,支持一个低成本且灵活的网络以使无线数字消费者设备相互连接。这样的设备可以例如是典型地需要高的比特速率并且因此使用无线特设网络的很多可利用带宽量的多媒体设备。

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项目BRAN(宽带无线电接入网络)已经规定了标准的HIPERLAN/2(高性能无线局域网),它在不同的宽带核心网和无线(移动)终端之间提供高速多媒体通信。HIPERLAN/2为不同的商业和本地应用提供了灵活的平台,它能够支持高达54M比特/秒的一组比特速率。HIPERLAN/2标准是在无线特设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怎样发送数据的一个实例。另一个用于无线特设网络的标准化主体是IEEE802.11。尽管如此,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根据HIPERLAN/2以及IEEE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

如果无线终端要求比无线特设网络的剩余带宽量更大的带宽,则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中出现问题。终端可能要求更大的带宽,例如因为它想建立新的无线连接或者需要更大的带宽用于跟网络的另一个无线终端的现有的无线连接。如果新的无线终端想要加入无线特设网络中并且想要建立无线连接,则也可能需要更大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线特设网络根据上面提到的HIPERLAN/2标准或者IEEE802.11标准运行,可能就不会向无线终端提供所请求的带宽量。因此,某一用户应用可能是不可能的。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100,该网络包括三个无线终端设备,即,第一无线终端设备WT10、第二无线终端设备WT20和第三无线终端设备WT30,以及控制无线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中央控制器CC100。此外,还有三条无线设备连接:在第二无线终端设备WT20和第三无线终端设备WT30之间的第一无线设备连接C23、在第一无线终端设备WT10和第三无线终端设备WT30之间的第二无线设备连接C31以及在第一无线终端设备WT10和终端设备中央控制器CC100之间的第三设备连接C1CC。无线设备连接需要无线特设网络100的一定数量的可利用带宽。在实例中,第一无线终端设备WT10想要建立与第二无线终端设备WT20的新的无线设备连接C21。然而,用于这个新的无线设备连接C21的要求的带宽超出了无线特设网络的总的可利用带宽的剩余带宽量。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100中,如果网络是根据HIPERLAN/2标准来运行的,则新的无线设备连接C21的建立失败,或者,如果网络是根据IEEE802.11标准来运行的,则在新的无线设备连接C21上的应用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求更大的带宽用于现有的无线设备连接并且要求的带宽量超出了无线特设网络的剩余的可利用带宽,将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如果例如第二无线终端设备WT20需要更大的带宽用于第一无线设备连接C23并且要求的带宽量超出了总的可利用带宽的剩余量,则应用可能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无线特设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可能会丢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在无线特设网络的带宽量不够用于建立新的无线连接或者不够为现有的无线连接提供更大的带宽的情况下,为无线特设网络提供附加的带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为无线特设网络提供附加带宽的方法、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终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9的中央控制器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的无线特设网络来实现的。其优选实施例在各自随后的子权利要求中被分别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为无线特设网络提供附加的带宽,该无线特设网络包括在具有一定量的可利用带宽的特定通信信道(例如,特定频率上的RF信道、IR或者光信道)中运行的多个无线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如果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要求比所述的特定量的可利用带宽更大的带宽,则分裂所述无线特设网络以便于产生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其中在所述无线特设网络的分裂之后,所述无线特设网络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和/或一个或多个新的无线终端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在各自不同的通信信道中运行。

换句话说,如果第一无线特设网络需要更大的带宽,则产生(生成)第二(新的)无线特设网络。这个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在不同于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通信信道中运行,因此提供附加的带宽。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无线终端或者新的无线终端可以被移动至第二无线特设网络。新的无线终端被移动至第一无线特设网络并且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无线终端被移动至第二无线特设网络也可以是可能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分裂(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产生)也可以被看作无线特设网络的面向带宽的重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由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控制的所述无线特设网络的无线终端,包括适于从无线特设网络,即,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接收一个为无线终端指示特定运行条件的请求命令(SPAWN_NETWORK)的接收装置、检查无线终端在所述特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运行的条件检查装置、以及如果条件检查装置确定无线终端可在所述条件下,即,在新的(第二)无线特设网络中运行,则发送出确认命令(SPAWN_NETWORK_ACK)的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多个无线终端的(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分裂的分裂装置,其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多个无线终端和/或一个或多个新的无线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特设网络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终端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中央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特设网络以及所述无线特设网络的分裂由所述(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控制,该控制器决定所述(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哪些无线终端和/或哪些新的无线终端被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其中该决定是基于特定的分离准则,并且所述中央控制器为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确定新的中央控制器。

此外,所述(第一)无线特设网络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可能根据IEEE802.11或者ETSI BRANHIPERLAN/2标准运行。

如果所述特定的分离准则确保那些具有相同的会聚层、并且/或者有相同的应用层、并且/或者具有相同的连接、并且/或者提供相同的或者对应的功能的无线终端不被分离到不同的无线特设网络中,则这尤其有利。

优选地,所述特定的分离准则还确保带有不应当被中断的特定连接的无线终端不被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

此外,为了产生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本发明提供了有利的新的命令,即,被发送到请求无线终端来要求这个请求无线终端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特设无线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的请求命令(SPAWN_NETWORK)、以及由请求无线终端使用来用信号通知它能够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特设无线网络(第二无线特设网络)的确认命令(SPAWN_NETWORK_ACK)。

优选地,所述特定条件规定所述请求无线终端是否能够作为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运行、所述请求无线终端是否能够在特定的通信信道中运行、以及所述请求无线终端应当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信道中运行的时刻。

此外,在无线终端发送出所述确认命令(SPAWN_NETWORK_ACK)的时刻,它有利地停止使用它的全部无线连接(无线电链路控制-RLC)、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之一、等待直到它接收到由中央控制器发送出的开始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然后根据由所述开始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提供的信息(例如时间戳)开始使用它的无线连接。也可能在所述请求命令(SPAWN_NETWORK)内时间戳被发送并且无线终端在由这个时间戳指示的时刻停止它的全部连接。这样,被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第二特设无线网络)的所有的无线终端同时停止它们的无线电链路控制。

本发明以及它的有利细节将参考附图,通过以下它的示范实施例的方式来解释,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实例,其中因为没有建立连接的足够的可利用带宽,新连接的建立失败;

图2A示出了具有不同的用户连接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实例,其中一个无线终端需要更大的带宽并且一个无线终端想要加入该网络;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图2A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应用级的分裂以提供更大的带宽;

图3示出了说明分裂无线特设网络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A示出了具有有不同会聚层,即,不同连接类型的无线连接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实例,其中无线终端需要更大的带宽来建立新的无线连接;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图4A的无线特设网络的连接类型的分裂以提供更大的带宽;以及

图5示出了用于ETSI BRAN HIPERLAN/2标准的消息序列图(MSC),它描述了分裂图4A和4B的无线特设网络的过程,其中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新的命令。

图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实例。在图2A中,第一原始的无线网络200包括四个无线终端,即,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中央控制器CC。有三条无线连接(用户连接),即,第一无线连接2C13(连接第一无线终端WT1和第三无线终端WT3)、第二无线连接2C12(连接第一无线终端WT1和第二无线终端WT2)以及第三无线连接2C4CC(连接第四无线终端WT4和中央控制器CC)。在该例中,第二无线终端WT2请求与第三无线终端WT3建立需要一定量的带宽的第四无线连接2C23。此外,第五无线终端WT5想要加入该第一原始的无线网络200,请求与第三无线终端WT3的、需要一定量的带宽的第五无线连接2C35。中央控制器CC因此检查用于建立新的连接,即,第四无线连接2C23以及第五无线连接2C35的所有条件是否满足,即,特别地,中央控制器CC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可利用的带宽。在本例中,没有足够的带宽可利用来建立新的连接。如果网络将根据现有技术水平的HIPERLAN/2标准运行,则需要的连接不能够被建立,或者如果网络将根据IEEE802.11标准运行,则期望的用户应用将是不可能的。

在图2B中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第一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200被分裂成两个无线特设网络以便于产生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在图2B中,无线特设网络2001对应于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200,此外,可以看到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每一个无线特设网络在不同的RF信道中运行。应当指出,本发明不受限于RF信道。它可被用于多种不同的通信信道,例如,IR或者其它光信道。如果无线特设网络2001和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的RF信道具有同样的可利用带宽量,则相比于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200,无线终端的可利用带宽的总量被加倍。这里,无线特设网络2001在与无线特设网络200相同的RF信道中运行。然而,无线特设网络2001的RF信道被改变也是可能的,其中该信道不同于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的信道。

在图2B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无线特设网络,即,无线网络2001和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都具有一个中央控制器。无线特设网络2001具有第一中央控制器CC1,并且无线特设网络2002具有第二中央控制器CC2。第一中央控制器CC1是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200的原始中央控制器CC。第二中央控制器CC2是图2A的原始第二无线终端WT2,即,第二无线终端WT2现在具有附加的控制功能以用作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的第二中央控制器CC2。

无线终端可以用作中央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终端执行附加的控制功能。这意味着,中央控制器可以被看作具有附加的控制功能的无线终端。控制功能包括网络及其连接,例如新的无线终端的关联的管理。然而,也可能有不能够执行附加的控制功能的一些无线终端,即,它们不能够被用作中央控制器。如果网络被分裂,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新的中央控制器因此只能是具有附加的控制功能的无线终端。原始的中央控制器可以指配新的中央控制器,因为不同的无线终端关于控制功能的能力在关联过程,即,无线终端登录到网络期间被交换。

在图2B中,无线特设网络2001包括第四无线终端WT4和第二中央控制器CC2。第二中央控制器CC2是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200的中央控制器CC。此外,无线网络2001包括在第四无线终端WT4和第二中央控制器CC2之间的第三无线连接2C4CC。

在随后的描述中,如果无线终端、中央控制器、和/或连接的参考符号因为网络的分裂而改变,则在分裂之前的相应的参考符号将在括号中被给出,例如,图2B中的第二中央控制器CC2将被写为第二中央控制器CC2(CC)。

在图2B中,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包括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第五无线终端WT5以及第二中央控制器CC2(WT2),该控制器是现在用作中央控制器的、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网络200的第二无线终端WT2。此外,第一新的无线网络2002包括第一无线连接2C13、第二无线连接2C12、第四无线连接2C23、以及第五无线连接2C35。在第三无线终端WT3和第五WT5之间的第五无线连接2C35和在第二无线终端WT2和第三无线终端WT3之间的第四无线连接2C23是现在可被建立的所请求的连接,因为由于图2A的第一原始的无线网络200的分裂,现在存在足够的可利用带宽。

在图2B的实例中,被用于分离(分裂)的准则,即,哪些无线终端被放置在哪个无线网络中的决定是基于不同的无线终端的功能性(基于功能或者应用级的分离)。无线终端的不同功能性的实例一方面是视频通信和音频通信,并且另一方面是数据传送(PC至PC的数据通信)。在图2A和2B的实例中,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和第五无线终端WT5是PC类型的设备。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第一中央控制器CC1是视频和音频设备(VCR、TV、扩音器…)。因此,视频和音频设备,即,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第一中央控制器CC1被留在无线特设网络2001中,而PC类型的设备,即,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和第五无线终端WT5被放到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中去。在无线特设网络2001和第一新的无线特设网络2002之间没有连接。

可能存在其它的准则,根据这些准则,在分裂过程期间无线终端应当被分离。这样的准则的实例是:

-连接类型(支持的会聚层)。在HIPERLAN/2中,可能具有在一个无线连接之上的平行的多个会聚层(例如,以太网、IEEE1394)。不分离由具有同样的会聚层的无线连接所连接的无线终端可能是重要的。

-应用层特定准则。在IEEE802.11和HIPERLAN/2标准中,应用层可能具有特定的需要,例如,在特定的端口号、应用或者协议上通信。这些可以是执行网络分离的准则,例如具有在相同的端口号上通信的应用层的无线终端不应当被分离。

-在相同连接上的通信。不分离正在同样的连接上通信的无线终端可能是重要的。

-设备(例如,在IEEE 1394中:视频设备、音频设备、…)的功能性。不分离可潜在地彼此相互通信的设备可能是重要的。例如,视频输出设备应当不可能同视频再生设备分离(比较图2B的例子)。

另一个分离准则可以是连接的中断。在无线终端移动至新的(产生的)无线特设网络期间,数据的传送可能不可能是短时间的。如果无线终端具有需要特定的服务质量,例如,用于实时应用的应用,则因此,它应当最终不被移动到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如果这样的无线终端停留在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中,数据传送不可能被中断,即,服务质量可以被保证,甚至是在网络的分裂期间。

图3示出了说明分裂无线特设网络的过程的流程图。在原始状态S301中,建立了无线特设网络。在随后的步骤S302中,无线设备(无线终端,WT)想要建立新的连接。无线设备因此通知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关于想要建立新的连接的这种愿望。

在接下来的步骤S303中,想要建立新连接的无线终端得到来自中央控制器的反馈:剩余的带宽量不够用来建立新的连接。中央控制器因此之后在步骤S304中检查另一条信道是否可用。如果不可用,则到达第一最终状态S311,指示该应用是不可能的。

如果另一条信道可用,则在步骤S305中,中央控制器检查网络分裂是否可能。因此,检查网络的哪些设备需要保持在相同的无线特设网络中以及哪些可被移动至新的无线网络。这意味着检查上面提到的准则并且形成两组无线终端以便于根据各自的准则不能够被分离的无线终端被保留在同一组,即,相同的无线网络中。然后确定哪些无线终端被从无线特设网络中分离以形成新的无线特设网络。(接下来,这些无线终端被称作分裂无线终端)。如果网络分裂是不可能的,则到达第一最终状态S311,即,应用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在步骤S305中,中央控制器确定网络分裂是可能的,则在步骤S306中,分裂被通知给所有的分裂无线终端。分裂无线终端被提供了以下信息:

-每一个分裂无线终端被通知它在新的无线特设网络中的角色是常规无线终端的角色还是新的网络的中央控制器的角色。

-分裂设备还被通知关于分裂时间,即,将执行网络的分裂的时刻。

-此外,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RF频率被发送给分裂设备以便于在分裂之后,分裂设备可以在指示的频率上重新开始它的无线连接。

在随后的步骤S307中,所有受到影响的设备,即,所有分裂设备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被停止。

此后,在步骤S308中,中央控制器然后传送所有的连接信息到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中央控制器,并且在步骤S309,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新的中央控制器在分裂时激活在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的RLC。在第二最终状态S310中,然后存在处于新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之下的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并行地存在包括未被移动至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所有无线终端和原始的中央控制器的无线网络(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它还可能包括新的无线终端。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被分裂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另一个实例。这里,无线终端的分离是基于不同的无线终端的连接类型,即,具有相同连接类型的无线终端优选地不被分离到不同的特设网络中去。在这里的实例中,连接类型指在HIPERLAN/2标准意义上的会聚层。这意味着,具有相同的会聚层的无线终端不被分离。如以上在HIPERLAN/2网络中提到的,在数据链路控制(DLC)层和物理(PHY)层之上可能具有不同的会聚层(CL)。特定的会聚层可以是例如以太网、IEEE1394、IP、ATM、或者UMTS。这使得HIPERLAN/2成为一个多层网络空中接口。可能有例外,即,具有同样连接类型的无线终端可能被容许分离。如果无线终端彼此间不通信,即,它们不具有彼此间的连接,则产生例外。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分离之前的第二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400。它包括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第四无线终端WT4、和第五无线终端WT5以及中央控制器CC。此外,它包括第六无线连接4C13、第七无线连接4C2CC、第八无线连接4C35、以及第九无线连接4C4CC。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具有通过相同的第一会聚层CL-ID1的无线连接,即,第六无线连接4C13和第八无线连接4C35具有第一会聚层CL-ID1。第四无线终端WT4具有通过一个不同的会聚层,即,第二会聚层CL-ID2的无线连接。第二无线终端WT2和中央控制器CC具有通过两个会聚层,即,第一会聚层CL-ID1和第二会聚层CL-ID2的第七无线连接4C2CC。现在,第一无线终端WT1想跟第五无线终端WT5建立需要一定量的带宽的、通过第一会聚层CL-ID1的第十无线连接4C15。然而,在无线网络中的剩余带宽量不够。因此,根据本发明,网络被分裂,即,产生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应当再次指出,如果网络将根据现有技术水平的HIPERLAN/2标准运行,则第十无线连接4C15的建立将失败,或者如果网络将根据IEEE802.11标准运行,则应用将是不可能的。

中央控制器CC现在确定哪些无线终端被移动至第二新的无线特设网络以及哪些保持在第二原始的网络中。两个分离的无线网络可在图4B中看到。图4B中的无线特设网络4001对应于图4A的第二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400,此外在分裂过程期间产生第二新的无线特设网络4002。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图4A和4B的实例中,无线终端的分离是基于连接类型,即,基于各自的会聚层。由于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在带有相同的第一会聚层CL-ID1的无线连接上通信,这些无线终端不被分离。此外,第二无线终端WT2、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中央控制器CC彼此有带有第二会聚层CL-ID2的连接,并且因此不被分离。如上面提到的,第二无线终端WT2和中央控制器CC此外在第七无线连接4C2CC之上具有第二会聚层CL-ID1。然而,它们不具有跟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的连接,并且因此能够从这些无线终端分离开来。

如在图4B中所看到的,在第五无线终端WT5和第二新的中央控制器CC2(WT1)之间的第十无线连接4C15现在可以被建立,因为网络的分裂,现在有足够的可利用带宽。第二新的中央控制器CC2是图4A中的第二原始无线网络的原始的第一无线终端WT1。

图5示出了用于ETSI BRAN HIPERLAN/2标准的消息序列图(MSC)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分离(分裂)过程。图5中的MSC描述了在图4A和4B中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分离过程。图5中的MSC示出了图4A的第二原始的无线特设网络400的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第四无线终端WT4、第五无线终端WT5、以及中央控制器CC。

在最初的状态S501中,如图4A中所示,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无线终端WT2、第三无线终端WT3、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被关联到中央控制器CC。如上面提到的,第一无线终端WT1现在需要更大的带宽来建立跟第五无线终端WT5的第十无线连接4C15。因此,在步骤S502中,第一无线终端WT1发送标准的HIPERLAN/2消息“RLC_Setup”给中央控制器CC来指示需要更大带宽的所需要的新连接的建立。在随后的步骤S503中,中央控制器CC发送HIPERLAN/2标准命令“RLC_Release:资源缺乏”给第一无线终端WT1以指示没有可利用的带宽来建立具有需要的带宽量的新连接。带宽的缺乏导致中央控制器CC检查网络的部分是否能够被分离到新的网络。这意味着检查上面提到的准则。在本实例中,用于分离的准则是被关联到中央控制器CC的无线终端的会聚层。如上面参考图4A和4B所解释的,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具有相同的会聚层并且因此不被分离并且第二无线终端WT2、第四无线终端WT4、以及中央控制器CC不被分离。

中央控制器CC一确定分裂是可能的以及哪些无线终端被移动至新的无线特设网络(分裂无线终端),中央控制器CC就发送命令“Spawn_Network”到分裂无线终端,这里是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命令“Spawn_Network”被规定如下:

SPAWN_NETWORK

功能性:中央控制器(CC)通知无线终端(WT)改变到新的无线网络

参数:

信道             规定新网络的中心频率

CC_or_MT         设备在新网络中的角色(无线终端或者新的中央控制器)

start_mac_frame  规定设备属于新网络并且由新的中央控制器CC控制的时间点

接收到来自中央控制器的命令“Spawn_Network”的无线终端发送回命令“Spawn_Network_ack”给中央控制器以指示它是否可改变到新网络。命令“Spawn_Network_ack”被规定如下:

SPAWN NETWORK ACK

功能性:无线终端应答SPAWN_NETWORK命令

参数:

ACCEPT_ACTION  指示无线终端是能够改变到新网络还是拒绝分离。拒绝使得中央控制器寻找新的分离可能性或者取消分离过程。

命令“Spawn_Network_ack”一被无线终端发出来指示无线终端能够改变到新的网络(因此设置参数ACCEPT_ACTION),无线终端就停止它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当由命令“start_mac_frame”指示的时间到达时,无线终端移动至新网络,即,它根据由命令“SPAWN_NETWORK”指示的值设置所有它的参数(例如,频率)。然后它等待由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新的中央控制器发出的唤醒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来真正地开始它的RLC。

现在,在图5的实例中,在步骤S504中,命令“Spawn_Network”被发送给第一无线终端WT1。因为第一无线终端WT1将变成第二新的中央控制器CC2,所以它是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指定中央控制器CC_CAND(候选中央控制器)。因此,命令“Spawn_Network”的参数“CC_or_MT”指示第一无线终端WT1变成中央控制器。在随后的步骤S505中,第一无线终端WT1发回命令“Spawn_Network_ack”给中央控制器CC以指示它能够改变到新的网络并且能够做新网络的中央控制器。然后,在步骤S506中,中央控制器发送命令“Spawn_Network”给第三无线终端WT3。在这个Spawn_Network命令中,参数“CC_or_MT”指示第三无线终端WT3保持为无线终端,即,不变成中央控制器。然后,在步骤S507中,第三无线终端WT3发送回命令“Spawn_Network_ack”给中央控制器CC以指示它能够改变到新的网络。在随后的步骤,即,步骤S508中,中央控制器CC发送命令“Spawn_Network”给第五无线终端WT5。参数“CC_or_MT”再次指示第五无线终端WT5在新的网络中保持为无线终端。第五无线终端WT5在步骤S509中发送回命令“Spawn_Network_ack”给中央控制器CC以指示它能够改变到新的网络。

如上面所提到的,当无线终端发送出命令“Spawn_Network_ack”时它停止它的RLC。因此,在各自的步骤S505、S507、和S509中,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停止它们的RLC。因此,在内部状态S510中,停止受影响的设备,即,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三无线终端WT3以及第五无线终端WT5的RLC。

此后,在步骤S511中,中央控制器CC发送出HIPERLAN/2标准命令“RLC_TRANS_CC_DATA”给第二新的无线特设网络的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第一无线终端WT1)。利用这个命令,中央控制器CC发送所有的连接相关的数据给第一无线终端WT1(第二新的网络的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因此不需要新的建立过程,也有可能保持应被移动至新网络的所有直接链路连接。在新网络的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这里是第一无线终端WT1,它知道所有的网络相关的数据以后,它发送标准HIPERLAN/2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给新网络的所有无线终端。在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中的其它信息以外,还发送时间戳来指示接收命令的无线终端可以开始它的RLC的时间。这样,新网络的所有无线终端在同一时刻开始它们的RLC。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即,在步骤S512中,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WT1)发送HIPERLAN/2标准的命令“RLC_TRANS_DATA_ACK”给中央控制器以应答接收到了命令“RLC_TRANS_CC_DATA”。

在随后的步骤S513中,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WT1)发送HIPERLAN/2标准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给第三无线终端WT3。在步骤S514中,候选中央控制器CC_CAND(WT1)然后发送HIPERLAN/2标准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给第五无线终端WT5。

在步骤S515中,当由在步骤S513和S514中被发送到第三无线终端WT3和第五无线终端WT5的命令“RLC_CC_START_OPERATION”的时间戳指示的时间到来时,第三无线终端WT3和第五无线终端WT5的RLC以及第二新的中央控制器CC2,即,CC_CAND(WT1)的RLC被使能。

在最终状态S516中,完成分离过程并且第二新的无线特设网络正在如图4B所示出的那样运行。

下面,本发明被概括为:

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带宽量的第一无线特设网络包括经由无线连接彼此相互通信的多个无线终端。每一个无线连接需要一定量的可利用带宽量。如果无线终端想要建立一条需要带宽的新的无线连接或者一条需要更大的带宽用于现有的无线连接、但需要的带宽量超出了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可利用带宽量的剩余量,问题便出现了。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无线特设网络中,不能够提供请求的带宽并且用户应用可能是不可能的。然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分裂第一无线特设网络以便于产生在不同的通信信道中运行的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并且因此提供附加的带宽,可以提供需要的带宽量。第二无线特设网络包括第一无线特设网络的无线终端和/或新的无线终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