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

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所有接收端手机内预先设定一组辨识密码,并先将欲传送的各个控制指令分别编纂于不同的短消息(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内,当一发送设备端欲发送某一个具有控制指令的短消息时,须同时发送一个身份密码,如此,即可将该指令传送至各该接收端手机,当各该接收端手机于确认该身份密码与该辨识密码确实相符无误时,即可开启该短消息,并执行该控制指令的内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423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01612.9

  • 发明设计人 赖振兴;王辅东;

    申请日2004-01-06

  • 分类号H04Q7/32;H04Q7/22;H04L9/32;

  • 代理机构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亮

  • 地址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庄排路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21: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Q7/32 授权公告日:20080611 终止日期:20150106 申请日:200401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6-11

    授权

    授权

  • 2005-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其主要技术是在手机短消息中包含预先定义的控制指令,接收短消息的手机可执行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发送手机对接收手机的控制操作。

背景技术

我们的生活已迈入一通讯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就全世界而言,移动电话近年来业已掀起一股通信风潮,记得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全球移动通信才仅有一千个用户,事隔十年,如今已超过三.五亿个用户。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统计资料显示,到二○○三年底前移动电话将有五亿个用户数,届时约为传统市内电话九.五亿之一半,保守估计到西元二○○五年以后移动电话将远超过市内电话用户数,而成为通信主流。蜂窝式移动通信对于电话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动:其不再是点对点的呼叫,而是个人对个人间之通信。此外,由于手机轻巧典雅、携带方便、资费价格合理,加上网络间可漫游等因素,使得移动通信不受时空阻隔,随时随地均可使用,因此成为人类通信上的必需品。

移动电话发展至今,已从原本语音传送的媒介,演变至今日兼具资讯传递的功能。就以资料传输的类型看来,第一代手机的传送方式为类比式规格,传送的内容是以语音为主,保密性与穿透效果都不甚理想。第二代手机的传送方式为数字方式进行传送,将语音数字化编码之后,以封包的方式进行传送,保密性因而大幅提高。不过在现今网络时代的来临,数字联网、无线联网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资讯家电、IA产品的概念当中,移动电话手机被规划为各独立产品间的重要整合、控制以及沟通单元,至此移动电话的资料传输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二代手机规格制定之初,仅考虑语音的传送与处理,单纯数字化语音的资料量并不大,二代手机的9.6Kbps的传输速度已经足够,但若必须处理包含影像、档案等资料,则二代手机的传输速度就显得贫乏了!而2.5代及3代通讯规格便是为了因应网络时代的庞大资料量所发展出来的。目前2.5代通讯规格的传输速率达到115kbps,在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之下,已能满足静态画面传输的需求,无线上网的目标在2.5代通讯规格的制定之下终能达成。3代传输规格的制定,更一口气将传输速率拉高到2.4Mbps,使得动态影像的传送也能在移动电话上实行,未来在3G时代来临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在移动电话上看电视、电影,在移动电话上开一对一的视讯会议,3G时代的成形,将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资讯的取得更为及时,通讯、资讯、与网络三者的结合也将更为紧密!

手机的组成可分软体及硬体结构两部份,硬体的部分又分为基频模组、中频模组、射频模组及其他元件。射频模组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A)、传送接收器、合成器等三大项所组成,中频模组以AD、DA讯号转换器为主要架构,基频模组则包括数字讯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CU)以及存储器等三大项。其他元件则包括机壳、液晶显示器(LCD)、PCB、天线(antenna)、小型键盘(Keypad)、扬声器(Speaker)、麦克风(Microphone)、识别卡(SIM)、电池等多项。

手机的基本运作模式,大概是由天线接收到讯号后,先交由射频模组进行讯号的放大及接收,再将类比讯号经由A/D、D/A转换器转换为数字讯号,最后则由基频模组的DSP作数字讯号的处理,一般而言,移动电话大都具有收发短消息(shortmessage service,简称SMS)的功能,但这些短消息并不具有控制功能,亦即,目前移动电话并无法利用短消息来对其他手机进行控制,所以,如果能有一种设计,能让移动电话的短消息中包含预先定义的控制指令,俾接收短消息的手机可执行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发送手机对于接收手机的控制操作,如此,不仅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性,对于通讯科技而言,更是一项傲世的伟大贡献。

发明内容

经由前文于“先前技术”中的深入介绍,我们不难得知一移动电话若不利用有线的方式与另一移动电话进行连接时,并无法直接对该另一移动电话进行操控,换言之,一移动电话并无法利用无线的方式来对控制该另一移动电话,或令其执行某一个指令。

有鉴于以上所述的种种缺点,以及现今资讯科技的研发趋势,发明人于经过长久努力之研究与实验后,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以期藉由本发明的巧思,能对社会大众提出贡献。

本方法是利用一般的移动电话都具有发送与接收短消息(short messageservice,简称SMS)的功能,故,本发明之一目的,是希望利用收发短消息(shortmessage service,简称SMS)的方式,同时夹带一段控制讯息或指令,使一移动电话可对另一移动电话透过收发短消息的过程,以执行其所夹带传输的控制讯息或指令。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简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流程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短消息向移动电话传送指令的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所有接收端手机1内预先设定一组辨识密码11,并先将欲传送的各个控制指令21分别编纂于不同的短消息2(shortmessage service,简称SMS)内,当一发送设备端3欲发送某一个具有控制指令21的短消息2时,须同时发送一个身份密码22,如此,即可将该控制指令21传送至各该接收端手机1,当各该接收端手机1在确认该身份密码22与该辨识密码11确实相符无误时,即可开启该短消息2,并执行该控制指令21的程序内容。

藉由以上的巧思,即可对于接收端手机1传输控制指令21,例如,某一电话公司欲对于所属门号的移动电话传输一个新的控制指令21时,即可利用短消息2夹带该控制指令21的方式,俾各该移动电话于接收该控制指令21后,即可执行该控制指令21的相关内容。

在本发明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发送设备端欲发送具有指令的短消息时,可依照下列的步骤进行处理:

(101)首先,切换至发送短消息的状态;

(102)选择欲传送的控制指令;

(103)然后,输入开启该控制指令的辨识密码;

(104)输入欲接收该短消息的接收端手机的电话号码;

(105)然后,将该控制命令转换成一短消息;

(106)发送该短消息。

在本发明中,请参阅图3所示,各该接收端手机欲接收具有指令的短消息时,可依照下列的步骤进行处理:

(201)首先,接收该短消息;

(202)判断该短消息是否包含控制指令,若是,进行步骤(204),若否,则进行步骤(203);

(203)以一般短消息的步骤处理;

(204)判断该控制密码是否正确,若是,进行下一步骤(205),若否,则则结束动作;

(205)开启该短消息。

在本发明中,请参阅图1所示,该发送端设备3可为一终端机,例如,一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一个人数字助理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一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或者一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在本发明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的专利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