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

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它包括一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装置初效过滤器、风机和气水分离器;还包括一水雾生成器和一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水雾生成器内设置雾化器;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的出水口与雾化器连接;水雾生成器的入口连接一与室外连通的管路,其出口接不少于一条雾气输送管,雾气输送管另一端接入初效过滤器与气水分离器之间的壳体内。本发明能瞬间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降解有害气体;其壳体内的过滤材料层较少,减少了通风阻力;可向封闭空间内补充经消毒净化的新鲜空气,而且能实现人机共处,满足了医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的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314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曹柏实;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52249.3

  • 发明设计人 曹仲文;曹孟华;曹柏实;

    申请日2004-11-18

  • 分类号B01D50/00;F24F3/16;

  • 代理机构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华辉;李国钊

  •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广州白云山药厂宿舍10栋202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12: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D50/00 授权公告日:20070214 终止日期:20131118 申请日:200411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4-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D50/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222 申请日:200411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9-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D50/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804 申请日:200411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7-02-14

    授权

    授权

  • 2005-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6-2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空气净化技术多采用臭氧、负离子、光触媒、高压静电等技术手段实现的。然而,利用了这些技术手段的的空气净化机,其杀灭机理或不能人机共处,或杀灭效果不理想,或采用多种净化材料叠加而致增加通风阻力。虽然,也有一些空气净化机能达到人机共处,但其空气净化结果仍然不能满足医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等高浓度细菌环境的需求。

中国专利02248965.7公开了一种能人机共存的空气毒物动态消毒机。其结构为:有一壳体,壳体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风机、初滤网和初效过滤器;壳体内还设有喷淋雾化器,喷淋雾化器与壳体外的水泵、臭氧水发生器依次连接;壳体内、喷淋雾化器之后和风机之前依次连接有中效过滤器、气水分离器、毒物催化器和毒物吸附器。上述消毒机虽然可以实现人机共存,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室内空气进行除尘、杀菌和对挥发性毒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由于其壳体内设置了多层的净化材料,必然也就增加了通风阻力;而且,由于其入风口系设置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而并没有新鲜空气的补充,因此其只能对相对封闭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死循环的净化消毒,在该消毒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其空气整体质量也必然有所下降;还有,其利用常规技术方法获得的臭氧水进行净化消毒,其杀灭细菌的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能人机共存并兼具补充新鲜空气功能的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空气净化机,包括一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装置初效过滤器、风机和气水分离器;还包括一水雾生成器和一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水雾生成器内设置雾化器;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的出水口与雾化器连接;水雾生成器的入口连接一与室外连通的管路,其出口接不少于一条雾气输送管,雾气输送管另一端接入初效过滤器与气水分离器之间的壳体内。

上述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有一上水箱及一下水箱,上水箱与下水箱之间设有一回流管及一上水气管;上水箱内装置一超声雾化器及设置出水口;回流管内设置生物活性碳过滤网;上水气管内置光源及填充光触媒材料,其开口端及封闭端分别置于上水箱及下水箱中,且其封闭端分别与一水泵及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光源可为紫外光光源。

上述壳体内还装置一残余有害气体中和器。

上述雾化器可为超声波雾化器或高压雾化器。

上述初效过滤器与气水分离器之间的壳体内形成与风机尺寸相应的风口,风机置于风口中,雾气输送管另一端设置于与风口位置相应的壳体中。

上述风机可置于气水分离器和残留有害气体中和器之间的壳体中或置于出风口处,而接入雾气输送管另一端的壳体内壁形成与雾气输送管尺寸相应的风口。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其产生的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内含具有强氧化还原电位的羟基和臭氧,其杀灭能力较常规方法获得的臭氧水强,能瞬间杀灭细菌、病毒和降解有害气体;其壳体内的过滤材料层较少,减少了通风阻力;可向封闭空间内补充经消毒净化的新鲜空气,而且能实现人机共处,满足了医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有一具有入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自入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装置初效过滤器13、气水分离器14和残余有害气体中和器15,初效过滤器13与气水分离器14之间的壳体1内形成风口16,风机17置于风口16中。还有一水雾生成器3和一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2,水雾生成器3内设置雾化器31,该雾化器31可为超声波雾化器或高压雾化器。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2的出水口21与雾化器31连接;水雾生成器3的入口连接一与室外连通的管路4,其出口接有一条雾气输送管5,雾气输送管5另一端接入初效过滤器13与气水分离器14之间的壳体1内,位置与风口16相应。与室外连通的管路中4设置另一初效过滤器4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2,有一上水箱22及一下水箱23,上水箱22与下水箱23之间设有一回流管24及一上水气管25;上水箱22内装置一超声雾化器221及设置出水口21;回流管24内设置生物活性碳过滤网241;上水气管25内置紫外光光源251及填充海绵絮状光触媒材料252,其开口端及封闭端分别置于上水箱22及下水箱23中,且其封闭端分别通过管路与一水泵26及臭氧发生器27连接。该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的工作机理为:下水箱里的水和臭氧气体在上水气管中与光触媒材料接触,并在紫外光光源、光触媒材料和臭氧相互作用下发生反应,于上水气管中产生大量的OH、O、H2O2、HO2等羟基,并在水泵的推动下随水从上水气管的开口端溢出进入上水箱中形成强氧化还原离子水,而上水箱的水位受回流管高度控制。启动上水箱内的超声雾化器将水雾化,溢出的尚未反应的臭氧气体于水面上方在光源的作用下与水雾充分溶合并形成强氧化还原离子水。而尚余的臭氧气体和超过回流管溢面的水通过回流管返回下水箱中,在通过生物活性碳过滤网时将剩余的臭氧分解。在上水箱中生成的强氧化还原离子水经出水口输送到雾化器中。

上述气水分离器可由布、无纺布、透气薄膜或纳米材料制成,透气孔径在0.01~3微米。透气薄膜可选择塑料、化纤或纸等。

上述雾气输送管5可设置多条,以增强雾气输送量。

本发明的工作机理为:风机启动时,室外的空气由管路经另一初效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水雾生成器中,与经强氧化还原电位离子水生成器生成的强氧化还原离子水在雾化器的作用下净化并混合形成水雾,再经雾气输送管输送到壳体内的风口处。由于风口的高速风在雾气输送管的管壁上产生的负压使雾化水气通过管壁上的开口51涌出,随风进入壳体内与经由入风口进入并经初效过滤器过滤的室内空气混合,混合空气通过气水分离器时大量的水雾被滞留,并在气水分离器的迎风面形成一层水膜,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使这层水膜具有很强的捕捉和滞留作用,混合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及有害气体被迅速地杀灭和降解,而混合空气中残留的氧化物、细菌、病毒及有害气体经过残余有害气体中和器的进一步清除后,洁净的空气从出风口处送出。

此外,风机可置于气水分离器和残留有害气体中和器之间的壳体中或置于出风口处,而接入雾气输送管另一端的壳体内壁形成与雾气输送管尺寸相应的风口。

本发明依据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在一约16平方米的相对密闭的房间进行三次空气消毒效果实验。其中,房间温度为25℃,相对湿度80%;采用东、南、西、北布点方法,采样高度为1.2米,布点离墙0.8米;用9厘米直径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10分钟后,37℃培养48小时计算菌落数。以下为三次实验的实验效果。

测试一:

1、实验条件:测试全过程中室内有3人活动,没有戴口罩。实验过程中有10人进出房间。

2、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效果一

  阶段    空气中细菌数cfu/m3    平均杀灭率%  原始状态    373    0  消毒30分钟    98    79.1  消毒1小时    78    84.0  消毒1.5小时    78    84.0

测试二:

1、实验条件:测试全过程中室内有2人活动,戴口罩。实验过程中没有人离开房间。

2、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效果二

阶段  空气中细菌数cfu/m3    平均杀灭率%原始状态  1788    0消毒30分钟  118    93.4消毒1小时  118    93.4消毒1小时后关机测试10分钟  78    95.6

测试三:

1、实验条件:测试全过程中室内有1人活动,戴口罩。实验过程中没有人离开房间。

2、测试结果:见表3。

表3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效果三

阶段  空气中细菌数cfu/m3    平均杀灭率%原始状态  413    0消毒30分钟  39.3    90.48消毒1小时  39.3    90.48消毒1小时后关机测试10分钟  19.7    95.24

经上述测试,依据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本发明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比较理想,消毒0.5小时后即达到特殊手术室的卫生要求,并与文献报道(薛文英等,空气洁净器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49)比较,其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效果优于该论文报道的同类产品消毒水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