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评估皮肤与个体之整体健康的方法

评估皮肤与个体之整体健康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判定一皮肤区域之皮肤健康与一个体之整体健康的方法,其系藉由将该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一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一荧光放射,测量该第一荧光放射之强度,将该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二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二萤光放射,测量该第二萤光放射之强度,计算这些强度之比率,并将该比率与一控制比率做比较。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B 5/00 专利号:ZL2004101022733 登记生效日:2022042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强生消费者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强生消费者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美国特拉华州 变更后权利人:美国新泽西州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5-18

    授权

    授权

  • 2007-0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使用萤光来评估皮肤与个体(individual)之整体健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以及老鼠皮肤之天然萤光(native fluorescence)已显现出会随着年纪与UV暴露而以一种可预期之方式变化。见Brancaleon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9年113(6):977-982;Kollia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8年111(5):776-780;Leffell等人于Arch Dermatol.1988年124(10):1514-1518;Na等人于J.Invest.Dermatol.2001年116(4):536-540;以及Tian等人于J.Invest.Dermatol.2001年116(6):840-845。因此,萤光光谱已证明为研究皮肤因年龄引起的老化(aging)以及因日晒引起的老化(photoaging)之客观(objective)量化(quantitative)方法。

已藉由活体内(in vivo)萤光光谱检测出之主要(major)萤光带(band)包括:a)分配至色胺酸(tryptophan)之带(最大在295nm激发、345nm放射),b)分配至胃蛋白(pepsin)可消化之胶原(collagen)络接(cross-links)之带(最大在335nm激发、390nm放射),c)分配至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可消化之胶原(collagen)络接之带(最大在370nm激发、460nm放射)以及d)由于弹性蛋白(elastin)与胶原络接而为最可能之带(最大在390至420nm宽带激发、500nm放射)。见Gillie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2000年115(4):704-707。第二级(secondary)萤光带已被辨识出为与胶原过氧化(peroxidation)(Odetti等人于Lab Invest.1994年70(1):61-67)或弹性蛋白(Leffell等人于Arch Dermatol.1988年124(10):1514-1518)有关:二者分别为在356nm激发、420nm放射以及在390nm激发、460nm放射。

吾人已发现,当上皮细胞的增生(epidermal proliferation)增加时,分配至色胺酸一部分(moiety)在原处(in situ)测量之萤光讯号会增加。见Kollia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8年111(5):776-780及Zhang等人于Lasers Surg.Med.1997年20(3):319-331。此已经藉由在例如撕除胶带之机械性侵害后,诱发表皮修复而验证之。见Brancaleon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9年113(6):977-982。此外,人体表皮内由果酸诱发(α-hydroxy-acid-induced)之细胞代换之增加,会使该295nm激发带以依剂量而定之方式增加。见Doukas等人于Photochem.Photobiol.2001年74(1):96-102。SKH无毛老鼠的萤光(其肇因于色胺酸一部分)随着年纪而降低,暗示表皮细胞代换速度之降低与年纪相关。见Kollia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8年111(5):776-780。

蛋白质的非酵素(non-enzymatic)糖化(glycosilation)会随着老化而自然发生(见Monnier等人于Clin Endocrinol Metab.1982年11(2):431-452;Njoroge等人于J.Biol.Chem.1988年263(22):10646-10652;Sell等人于J.Biol.Chem.1989年246(36):21597-21602;以及Shaklai等人于J.Biol.Chem.1984年259(6):38l2-3817),造成蛋白质吸收与萤光(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之增加。这种葡萄糖-蛋白质复合体(adduct)再排列及脱水(dehydrate),以形成棕色与萤光之色素,其可形成造成被降低之蛋白质溶解度与被改变之机械性质的络结。此种络结在例如弹性蛋白与胶原的长时性(long-lived)蛋白中系为显性的。在胶原中萤光络结的累积已在糖尿病中用作受观察之加速老化速度的标记物。见Monnier等人于Clin.Endorcrinol.Metab 1982年11(2):431-452。SKH老鼠的可消化胃蛋白络接萤光之最大量值随着根据时间之老化而增加,然而可消化胶原分解胶原络接及与弹性蛋白相关之萤光的最大量值的增加则不太大。见Kollia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1998年111(5):776-780。类似的趋势已在老鼠活体外(ex vivo)(Odetti等人于LabInvest.1994年70(1):61-67)、人体臀部皮肤活体内(Na等人于J.Invest.Dermatol.2001年116(4):536-540)、及在病人进行血管手术时,由皮肤取出之人体真皮活体外(Odetti等人于Metabolism 1992年41(6):655-658)观察到。

发明人已惊讶地发现,皮肤之天然自发萤光系为评估皮肤健康与老化(例如随时间之老化与因日晒引起的老化)对皮肤健康之影响的工具。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发明之特征为一种判定一皮肤区域之皮肤健康的方法,其系藉由(i)将该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一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一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一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290nm至约300nm的波长;(ii)测量该具有从约320至约350的波长之第一萤光放射之强度;(iii)将该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二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二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二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330nm至约420nm的波长;(iv)测量该具有从约380至约470的波长之第二萤光放射之强度;(v)计算在步骤(ii)测量到的强度与在步骤(iv)测量到的强度之比率;以及(vi)将该比率与一控制比率做比较。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之特征为一种判定对一主体(subject)的皮肤之治疗效果的方法,其系藉由(i)将一第一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一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一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一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290nm至约300nm的波长,且其中该第一皮肤区域系暴露于该混合物;(ii)测量该具有从约320至约350的波长之第一萤光放射之强度;(iii)将该第一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二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二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二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330nm至约420nm的波长;(iv)测量该具有从约380至约470的波长之第二萤光放射之强度;(v)计算在步骤(ii)测量到的强度与在步骤(iv)测量到的强度之比率;(vi)对一第二皮肤区域重复步骤(i)至(v),其中该二皮肤区域不暴露于该混合物;以及(vii)将该第一皮肤区域之比率与该第二皮肤区域之比率做比较。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系关于评估一个体之整体健康的方法,包括为复数个健康个体产生一标准曲线,其系藉由I)将每一健康个体之一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一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一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一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290nm至约300nm的波长;II)测量该具有从约320nm至约350nm的波长之第一萤光放射之强度;III)将该皮肤区域暴露于一第二暴露辐射下,以诱发该皮肤区域发出一第二萤光放射,其中该第二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330nm至约420nm的波长;IV)测量该具有从约380nm至约470nm的波长之第二萤光放射之强度;V)计算在步骤(II)测量到的强度与在步骤(IV)测量到的强度之比率;绘出个体的年纪相对于步骤V的比率之一标准曲线;对一个体执行步骤II与IV之测量;计算该个体步骤V之比率;以及将所讨论之该个体在步骤V之比率与该标准曲线作比较,以判定该个体之整体健康。

或者,依据年纪之平均萤光值可藉由依循上述相同步骤而判定之。接着,一个体(其整体健康系在讨论中)之萤光值可与该年纪之平均萤光值做比较。若该个体的萤光值低于该依据年纪之平均萤光值,则代表可能有例如糖尿病的健康问题。

附图简述

图1显示两个年纪分别为30岁(虚线)及60岁(实线)的个体之激发光谱。

图2a显示在295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的年纪分布。

图2b显示在335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的年纪分布。

图2c显示在360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的年纪分布。

图2d显示在390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的年纪分布。

图3显示在295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相对390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标准化的年纪分布。

图4a显示对阳光为暴露的皮肤区域之标准化萤光强度的年龄分布。

图4b显示对阳光为受保护的皮肤区域之标准化萤光强度的年龄分布。

图5a显示在295nm激发之萤光强度在以维生素A(retinal)(主动)及安慰剂(placebo)治疗之皮肤随时间之变化。

图5b显示在390nm激发之萤光强度在以维生素A(retinal)(主动)及安慰剂(placebo)治疗之皮肤随时间之变化。

图5c显示标准化萤光强度在以维生素A(retinal)(主动)及安慰剂(placebo)治疗之皮肤随时间之变化。

实施方式

吾人相信熟悉此技艺者应可根据此处描述之内容而使用本发明至其极限。下述之特定实施例仅为阐示用,对本揭露之其它部分并无任何限制性。

除非另外定义,此处所用之所有技术性与科学性用词均为具有本发明所属技艺中之一般知识者所理解的意义。另外,此处所提到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案、专利及其它参考物皆并入供参考。除非另外有指出,否则一百分比(%)代表重量百分比(亦即,%(W/W))。

暴露辐射

在一实施例中,皮肤区域暴露于至少二种暴露辐射下(例如,来自如氙气弧灯(xenon arc lamps)或水银灯(mercury lamps)之UV辐射源)。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290nm至约300nm的波长,且该第二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330nm至约420nm的波长。“主要”意为该暴露辐射之至少一半的波长。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为约295nm的波长,且该第二暴露辐射包含主要从约390nm至约410nm的波长。

将该暴露辐射导向皮肤,以放射一萤光放射,并测量此等放射(例如,一特定波长或波长范围)之强度。在一实施例中,本方法包括测量该具有从约330nm至约350nm的波长(例如约340nm)之第一萤光放射之强度,及测量该具有从约380nm至约470nm的波长(例如约440nm)之第二萤光放射之强度。

可以计算以上测量出的二强度的比率,并将其与一控制比率作比较。“控制比率”意为一已经建立之标准比率(例如,先前从同一皮肤区域获得,或从例如一尚未暴露于UV辐射之另一皮肤区域(如腋下或臀部)获得)。因此,本方法可以判定该主体的皮肤健康。吾人已发现,暴露的皮肤区域与受保护的皮肤区域之该比率值的差异,一般系随着年纪而下降。据信该差异系为皮肤藉由自我修复而对外部刺激反应之能力的指示。因此,据信将暴露区域与未暴露区域相比,较高的比率代表能够自我再生的健康皮肤。更进一步,据信将暴露区域与未暴露区域相比,较高的比率亦代表能够皮肤的年轻度(youthfulness)。

在一实施例中,本方法用来判定对一主体皮肤治疗的影响。此等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化妆品与药学治疗(例如局部的(topical)、非口服的(parenteral)、或口服的(oral))、雷射治疗、或磨损(abrasive)治疗(例如水晶磨皮霜(microdermabrasion))。在一实施例中,该治疗为一局部混合物,例如包含如类维生素A(retinoid)(例如维生素A酸(retinol acid)或维生素A的(retinol))之一抗老化剂的局部乳液(lotion)或乳霜(cream)。

申请人已发现到,当肇因于色胺酸一部分之萤光单纯的随着年纪而降低时,分配至胃蛋白与可消化胶原分解胶原络接之萤光带、以及肇因于弹性蛋白络接之萤光带则会增加。吾人惊讶地发现这些趋势与地理区域及季节性影响无关。在对阳光为受保护的区域亦发现类似趋势。根据肇因于色胺酸一部分之萤光强度(以295nm激发为中心)与分配至胶原和弹性蛋白络接之萤光强度(以390nm激发为中心)之比率,亦发现一与皮肤老化强烈关联的标记。已发现此标记随着年纪老化而降低,而日晒引起的老化则加速该降低的速度。亦已发现一般化的色胺酸能够用来监控抗老化治疗的效果。

萤光测量

可例如使用一附接于一萤光分光计(spectrofluorimeter)(例如SkinSkan(JYHoriba,Edison,NJ))之光纤探测器(fiber optic probe)来实施活体内萤光光谱分析。此方法需要:a)一UV辐射源(例如氙气弧灯或水银灯),b)一选择该辐射波长的方法(例如单色器(monochromator)、棱镜(prism)或光栅(grating)),c)一递送该辐射至组织(tissue)(例如纤维束(fiber bundle))的方法,d)一从该组织(例如纤维束)收集放射的辐射的方法,e)一选择该放射的辐射波长的方法(例如单色器、棱镜或光栅),以及f)一检测该放射的辐射的方法(例如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一单一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一光电二极管数组、或一电荷耦合CCD数组)。见例如Stamatas GN等人于J Invest Dermatol 2002年118(2):295-302。

藉由放置光纤探测器而与探讨中之皮肤部位接触来实施测量。在每一组测量前,仪器为激发与放射在250nm至650nm区间作光谱测定(calibration)。萤光分光计之半阶分辨率(chromatic resolution)为+/-1nm。

取得激发光谱为测量活体内皮肤萤光之较佳方法。选择取得放射光谱的原因是基发光谱与吸收光谱类似,且带通常比在放射取得内要窄,以上二原因有利于在复杂的光谱中辨识出个别的萤光团(fluorophore)。用于本研究之激发光谱系如下:a)具有在340nm放射组之从240nm扫描至320nm的激发(色胺酸激发在295nm最大),b)具有在390nm放射组之从240nm扫描至380nm的激发(可消化胃蛋白胶原络接激发在335nm最大),c)具有在420nm放射组之从240nm扫描至410nm的激发(可消化胶原分解胶原络接激发在360nm最大),d)具有在500nm放射组之从260nm扫描至490nm的激发(弹性蛋白络接—锁链素与异锁链素—激发在390nm最大)。

为能考虑皮肤天然色素形成(其会减弱被检测萤光讯号)中的各种变化,萤光强度系在对应波长处以同一皮肤位置之扩散反射讯号标准化。见例如Stamatas GN等人于J Invest Dermatol 2002年118(2):295-302。一扩散反射光谱可藉由将激发与放射单色器同步化以选择相同的波长、扫描从240nm至500nm之范围而得到。对于波长大于315nm者,修正尤其必要。在此波长区测量到的萤光从真皮发出(Gillies等人2000年,Kollias等人1998年),意味着激发光必须行经整个表皮,其于该处被表皮黑色素与蛋白质减弱。接着,放射光必须再次行经整个表皮到达收集纤维。这意味激发与放射强度均遭损害。另一方面,对于位在表皮的萤光团,亦即,激发波长小于315nm的讯号(见Gillies等人于J.Invest.Dermatol.2000年115(4):704-707)而言,这种减弱影响则不太严重。更进一步,光源的强度低于300nm,而藉由该扩散反射讯号的萤光标准化放大此等噪声。这个问题只在色胺酸带(295nm激发)发生。为克服此问题,色胺酸萤光讯号可被标准化至另一萤光带,而非至该于295nm的扩散反射值。由于已发现390nm可改变老化至最慢速,故使用将色胺酸带标准化至390nm激发带。其它之带亦可用于标准化。又,若该辐射源强度足以在约295nm以该扩散反射信号标准化之,可以使用于此之波长。

临床研究

为了研究老化对人类脸部皮肤之天然萤光的影响,需要255位健康个体的脸颊区域的光谱,他们的年纪从15岁至75岁、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五个不同地理位置:

a)中国广州,b)中国哈尔滨,c)中国上海,d)日本仙台,以及e)菲律宾马尼拉。为了辨识潜在的季节性影响,在二个位置(哈尔滨与上海)对相同个体在夏天与冬天测量其脸部萤光。所有主体的皮肤种类皆为II-IV。

为了探究所观察到的脸部皮肤萤光之改变系因为随时间年纪之老化或是因为暴露于阳光(日晒引起的老化),故执行第二组测量。测量45位年纪从22岁至63岁之健康主体的上内臂(“未暴露部位”)以及脸颊区域之皮肤萤光。所有主体的皮肤种类皆为II-IV。此研究是在十月份于New Jersey的Skillman进行。

在第三组的实验中,研究维生素A对脸部皮肤的影响。对20位年纪从50岁至70岁之高加索血统健康个体每天施加包含0.15%维生素A之乳霜处方,包含一宽带光谱SPF 15遮光剂(sunscreen)于脸部之一侧,而一匹配之SPF 15赋形体(vehicle)对照物(control)(无维生素A)于脸部之另一侧。主动(active)及佐药(vehicle)均随机性地分配给每一主体脸部的每一侧。本研究之参与者及探究者对于该分配规定(code)均并无所悉。此研究是在二月份于Arizona的Tucson开始进行。萤光激发光谱系于基线、三个月与六个月时,从脸颊以及未受治疗、对阳光为受保护控制的上内臂取得。糖尿病患者被排除在外,因为该情况可能影响萤光测量。

资料分析

使用最小平方差算法(least square error algorithm)计算此资料之线性回归。配适度(goodness of fit)以相关系数(R2)表示。使用学生的配对资料分布t-test计算出统计之显著性(significance)。

结果

已发现皮肤萤光之强度系随着年纪而改变。如图1所示,一系列的激发光谱系从二个分别为30岁与60岁、皮肤种类皆为II的个体的脸颊区域取得。一般而言,归因于色胺酸一部分(295nm)的萤光激发带随着年纪降低,而胶原与弹性蛋白络接(335nm、360nm与390nm)则增加。

从中国上海之108位个体得到的对295nm、335nm、360nm与390nm激发带之萤光强度的年纪分布系分别显示于图2a、2b、2c与2d。此资料已经与线性回归配适,且显示在平均+/-一标准偏差之间的区间。很明显的,在295nm激发带,此资料分布的标准偏差值为较年轻者较高。对其他所有带则发现相反结果。此295nm激发带为唯一随着年纪而降低(以-0.002单位/年)之带。所有归因于胶原与弹性蛋白络接之带增加,代表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络接系随着年纪而累积。从这些带中,390nm带显示随年纪增加最慢者(0.005单位/年)。相关系数(R2)最佳者为390nm带(0.61),接着是360nm(0.55)、335nm(0.41)及295nm(0.32)。

吾人观察到相同的趋势与地理区域、皮肤种类或季节性测量无关。该资料之最佳线性配适的斜度代表萤光强度的改变速度,其显示于表I。皮肤萤光带的改变速度(单位/年)与标准化色胺酸萤光(I295nm/I390nm)。所有的测量系于脸部(脸颊)上执行。从最佳线性配适的斜度计算出这些改变速度。这些值在萤光带系以萤光单位/每年、在标准化色胺酸萤光系以系以比率单位/每年表示之。PDCXL=胃蛋白可消化之胶原络接,CDCXL=胶原蛋白酶可消化之胶原络接,NTF=标准化色胺酸萤光。

表I

地理区域  季节n色胺酸295nm PDCXL 335nm CDCXL 360nm弹性蛋白390nm NTF比率295nm/390nm中国广州108-0.0021 0.010 0.013 0.0053-0.103中国哈尔滨106-0.0007 0.012 0.015 0.0062-0.074中国哈尔滨64-0.0025 0.014 0.016 0.0047-0.091中国上海100-0.0017 0.012 0.018 0.0060-0.119中国上海100-0.0024 0.012 0.013 0.0053-0.135日本仙台108-0.0019 0.010 0.016 0.0047-0.128菲律宾马尼拉100-0.0003 0.002 0.010 0.0060-0.038美国Skillman NJ45-0.0773 0.008 0.006 0.0063-0.088

色胺酸带萤光强度在所有进行此研究的地理区域、且与季节无关均随年纪降低,而其它三带的强度则增加。更进一步,斜度值在不确定的限制内相当靠近。

将295nm带萤光强度值对其他三带标准化而造成一萤光标记,其相当独立于皮肤色素形成之外。更进一步,由于295nm带之强度降低,而归因于络接之带之强度增加,上述之比率造成对年纪较强之依赖性。造成最强年纪依赖的比率为295nm带之萤光强度对390nm带之萤光强度。中国上海的标准化色胺酸萤光(I295nm/I390nm)之年纪分布系显示于图3。此资料的所有特性已经与线性回归配适,且提供在平均+/-一标准偏差之间的区间。此资料分布的标准偏差值为较年轻者较高,然而变异系数(平均/标准偏差)与年纪并没有重要关联。除了马尼拉(R2=0.15)之外,所有地方的相关系数皆为0.4至0.5。

选择脸颊区域系因为其在一生中被预期会接收会造成累积性皮肤伤害的阳光UV辐射。为了探究暴露于阳光(因日晒引起的老化)会影响所观察到之标准化色胺酸萤光随着年纪的降低,对45位志愿者进行上内臂(相当未暴露部位)以及脸颊(暴露于阳光)的测量。结果显示于图4a及4b。根据图3显示之资料,从脸部取得之萤光比率(I295nm/I390nm)随着年纪降低(图4a)。该降低速度(0.087单位/年)与表I所示之其它区域的值相近。对阳光为受保护的部位之标准化色胺酸萤光亦随着年纪降低(图4b),但是速度慢多了(0.010单位/年)。

使用在活体内之皮肤萤光测量以继续以维生素A局部治疗之抗老化效果。以包含0.15%维生素A或赋形体处方对脸颊部位治疗之结果系显示于图5a、5b及5c。二群组均显现在295nm带萤光之降低(图5a),但脸颊接收维生素A之治疗降低的速度明显较小(主动治疗群组之-0.01单位/月对安慰剂治疗群组之-0.04单位/月)。390nm带在本研究期间并未显著改变,但是在主动与安慰剂治疗群组二者均有明显的微幅增加之趋势(图5b)。对390nm激发带之色胺酸萤光带标准化(图5c)显示在维生素A治疗群组于295nm带之降低最可能是因为该主体在研究期间色素形成之增加(注意本研究系在二月至七月间进行)。赋形体治疗群组之标准化色胺酸萤光值的改变速度为-0.062+/-0.029比率单位/每月。相较于赋形体治疗部位,接收维生素A治疗的部位在295nm带之强度降低系被显著减弱(p<0.01)。对维生素A治疗的部位,标准化色胺素萤光值维持垂直恒定,与接收赋形体治疗部位之相对值显著不同(p<0.05)。

本研究在时间为0、3及6个月时由个体上内臂(未治疗)得到的测量显示,其标准化色胺酸萤光值系为降低,虽然相较于根据图4b显示之资料之安慰剂治疗皮肤,其降低为慢的多。以萤光测量的维生素A治疗的抗老化结果,与在该治疗区域皱纹之显现降低之肉眼观察结果符合。仅以赋形体乳霜治疗并没有皱纹显现之效果。

在一分开的研究中,建立一健康个体的脸部皮肤萤光(标准化色胺酸萤光或“NTF“)之与年纪相关的曲线。

征召9位健康及13位II型糖尿病患(自我宣告)、年纪在45岁至60岁之志愿者参加萤光测量研究。对糖尿病人口测试,其HbA1c值分布于5.7至8.1。对所有志愿者从臂之腹面(ventral arm)取得萤光光谱。

萤光之取得系由对在具有50nm之常数Stokes位移之250至600nm范围之激发与放射波长之同步扫描所组成,并以萤光分光计(SkinSkan(JY Horiba,Edison,NJ))实施。此扫描提供信息给色胺酸萤光(激发295nm,放射345nm)以及胶原与弹性蛋白络接相关之萤光,其包括色胺酸萤光被标准化之带(激发390nm,放射440nm)。

在对照物群组测量之标准化色胺酸萤光值(平均+/-一标准偏差=2.94+/-1.94)系高于糖尿病群组(平均+/-一标准偏差=0.85+/-0.45)。糖尿病群组之低NFT数字相较于对照健康群组,对表皮修护之能力的降低。

糖尿病患皮肤的降低之NFT值可能与糖尿病患皮肤之较差的伤口愈合及修护能力有关。将该资料(表2)与先前所绘之资料比较。根据从先前研究收集而来之“暴露”区域的NTF值,其显示对照物群组落入年纪匹配(age-mated)之“健康”曲线内,而糖尿病患则有较低的值。

以图标参加者之NTF值与HbAc1值的关联。一确定的趋势为,较高的HbAc1值与较高的NTF值相关。由于这两个参数为糖尿病的指针,而并不必然有原因-影响(cause-effect)之关联,所以这种关联性不必非常强。

如表3所示,糖尿病患之NTF值与年纪匹配对照物群组之平均NTF值的差异,与糖尿病患之HbAc1值略有关联。因此NTF值为糖尿病之级数(progression)的指示。

表2

年纪 n NTF值对照物*16.6+/-1.9 19 7.5548+/-3.7455对照物*36.1+/-2.4 20 4.4387+/-2.0563对照物*57.8+/-1.8 20 2.4180+/-1.4281对照物*69.2+/-3.0 22 2.0012+/-1.3322对照物**48.1+/-6.4 9 2.9455+/-1.9440糖尿病**51.5+/-3.6 13 0.8481+/-0.4467

*脸颊;**前臂

表3

 HbA1c(5)与对照物之NTF差异 5.7 1.7681 6.2 2.3265 6.2 2.1470 6.4 2.2231 6.5 1.5200 6.8 2.2914 7.2 2.5223 7.3 2.1321 7.5 1.8445 7.7 2.6253 8.1 2.4168

此资料指出,一个体之整体健康可藉由产生健康个体之标准曲线以及将一个体(其健康系在讨论中)之比率与在该曲线之比率做比较。如上面所指出,落于该标准曲线下面的比率则代表该个体有例如糖尿病之健康问题。

应理解本发明虽已由详细描述说明之,但前述之描述仅为阐示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范围。本发明之范围系由随附之申请专利范围界定。其它之态样、优点与修正均在本申请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