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常规药物相比,本发明的药物作用机理更加科学,疗效好,副作用小,成本低,填补了国内外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修复胃肠粘膜损害的药物的空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794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27296.2

  • 发明设计人 陈蔚文;

    申请日2004-05-21

  • 分类号A61K31/7048;A61P1/04;A61P1/00;

  • 代理机构广州知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小敏

  • 地址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1: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70 授权公告日:20091202 终止日期:20120521 申请日:200405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12-02

    授权

    授权

  • 2005-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肠道是消化吸收饮食营养物质的场所,是传输糟粕排泄粪便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胃肠道粘膜与外界相通,与微生物、细菌、病毒、毒素、食物等各种物质密切接触,因此粘膜表面极易遭受来自外界攻击。胃肠道自身及某些疾病状态均出现胃肠道粘膜病变,如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急慢性腹泻、免疫失调、应激性损伤、胃肠道肿瘤等。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最常见的肠粘膜损害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结肠的其它部位或全结肠。本病反复发作交替,病程较长,可引发肠穿孔、梗阻、结肠周围脓肿、息肉瘘管、大出血以及肠癌,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的西医治疗常用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特殊制剂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另外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等,效果均非十分理想。中医将本病归结为“休息痢”的范畴,治疗大多采用有关“清热去湿止血”之类的药物,效果也不甚明显。

研究表明,胃肠道粘膜各种类型损伤后,几乎在24小时内完全修复。粘膜修复能力的下降,已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隐窝细胞增殖则是胃肠道粘膜病理性损伤后修复,进而重建上皮完整性和维护粘膜屏障的关键。

目前医学研究发现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多胺、前列腺素、神经降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胶原等不少生物活性物质对隐窝细胞的增殖、移行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因而对肠粘膜上皮修复有重要意义。目前作为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只有前列腺素类,如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等,但非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发挥治疗效果,而主要是取其细胞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应激性溃疡。索法酮是从豆科植物广豆根中提取的异戊二烯查儿酮的衍生物,能扩张胃粘膜血管、增加胃血流量,促进胃粘膜修复,并增加胃组织内前列腺索含量,从而增强防御机制,加快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其他如硫糖铝、生胃酮等治疗上消化道溃疡、胃炎药物和思密达等用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与粘膜上皮粘附保护作用有关。

隐窝细胞属于具有增殖潜能的未分化肠上皮干细胞,是成熟上皮细胞的前身。隐窝细胞分化、增殖、迁移,是小肠粘膜正常自我更新或粘膜损伤后进行修复的主要生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国际上对隐窝细胞的生理学研究颇为深入,已发现诸多调节隐窝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上述),但其药理学意义远未明确。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修复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出现,也尚未发现相关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学药品或天然产物的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诱导细胞分化的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胃肠道粘膜病变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最为常用的益气健脾的天然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促进胃肠道隐窝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以加速胃肠道粘膜的修复。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

所述的白术单糖为1~30重量份,黄芪皂苷为0.2~10重量份;

上述主要成分的配比优选白术单糖3~15重量份、黄芪皂苷为0.5~4重量份;最优选白术单糖5~10重量份、黄芪皂苷1~2重量份。

上述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术单糖提取分离;黄芪皂苷提取分离;

(2)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组合物用常规方法制成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其中的白术单糖提取分离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白术或白术粗粉,然后加入白术重量8~12倍量的水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

(2)在上述煎煮过的白术中加入8~12倍量的水,再次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液混合,过滤,并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2~1/8;

(4)将步骤3的浓缩液加入95乙醇至乙醇浓度达70~85%,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

(5)将步骤4中的上清液过中性氧化铝柱,收集过柱液,过柱后用90%乙醇洗柱,乙醇用量为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6~1/4的,然后收集洗脱液;

(6)合并步骤5的过柱液和洗脱液,并减压回收乙醇,然后将回收了乙醇的过柱液和洗脱液进行浓缩,并尽量蒸干水份,得白术提取浓缩液;

(7)在步骤6的白术提取浓缩液中加入多于其1.5~2.5倍量的乙醇,并加热溶解煮沸,然后将该白述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0~30小时,并析出结晶,得高纯度白术单糖。

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上述药物的成份中还具有甘草黄酮。

所述的甘草黄酮的配比为0.2~10重量份,优选1~5重量份,最优选1.5~3重量份。

增加了甘草黄酮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

(1)术单糖提取分离;黄芪皂苷提取分离;甘草黄酮提取分离;

(2)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甘草黄酮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组合物用常规方法制成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的前述药物,其剂型可以是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优选结肠溶胶囊、口服液、冲剂、片剂、丸剂或注射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白术单糖提取分离方法可作以下改进,其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2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0;步骤4中浓缩液中的乙醇浓度达80%,静置24小时;步骤5中中性氧化铝的用量与白术量相当,乙醇用量为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5;步骤7中乙醇的用量为白术提取浓缩液量的2倍,高纯度白述单糖的析出条件是将所述白术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4小时。

白术和黄芪是最为常用的益气健脾中药,经临床研究表明,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症的胃肠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主要起恢复胃肠上皮的正常恒定更新、保持肠上皮完整、改善小肠吸收功能和胃肠粘膜防护屏障功能等作用。临床上对于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脾虚患儿,用健脾益气的健脾粉(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治疗,疗效显著,脾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木糖吸收率降低的脾虚患儿治疗后木糖吸收率也得到明显提高。益气健脾代表方为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能清除大鼠脾虚症状,同时明显升高大鼠血清D-木糖的含量,并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护胃肠道粘膜,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更新和粘膜修复,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另外,该方对脾虚动物空肠上皮细胞的病理损伤,也有明显治疗作用,经其治疗的脾虚动物空肠吸收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加。

以上研究表明,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症的胃肠道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主要起着恢复胃肠上皮的正常恒定更新,保持肠上皮完整,改善小肠吸收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和胃肠粘膜防护屏障功能等作用。药理学研究还表明,白术、黄芪的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能对无水乙醇、强酸和强碱以及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乙酸性、消炎痛和阿斯匹林实验性胃肠粘膜损伤及溃疡均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保护作用。另外经本发明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的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白术单糖对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明显,但对小肠隐窝细胞的分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黄芪的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皂苷无促进细胞迁移作用,但对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明显;将白术、黄芪两药配伍,能协同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试药对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明显改变小肠隐窝细胞的形态,使之出现终未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使小肠隐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分化,细胞呈现出极性,呈单层柱状结构,可刺激小肠隐窝细胞的绒毛蛋白表达的作用。

甘草也是最为常用的益气健脾中药,经本发明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它的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甘草黄酮能明显促进小肠隐窝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常规药物相比,本发明的药物作用机理更加科学,疗效好,副作用小,成本低,填补了国内外通过隐窝细胞调节机制修复胃肠粘膜损害的药物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白术单糖(B)、黄芪皂苷(H)及其配伍(B+H)时对IEC-6细胞迁移的影响对照图;

图1-a是IEC-6细胞损伤24h后细胞迁移数量对照图;

图1-b是IEC-6细胞损伤48h后细胞迁移数量对照图;

图1-c是IEC-6细胞损伤72h后细胞迁移数量对照图;

图2是空白对照组对IEC-6细胞分化影响的细胞绒毛蛋白表达图;

图3是胃泌素组对IEC-6细胞分化影响的细胞绒毛蛋白表达图;

图4是白术单糖组对IEC-6细胞分化影响的细胞绒毛蛋白表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药效学实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甘草黄酮对小肠隐窝细胞(IEC-6)增殖的药理作用:

试验材料:

白术单糖、黄芪皂苷和甘草黄酮是用化学溶剂方法分别从白术、黄芪、甘草中提取得到的有效部位。

IEC-6细胞株:购自美国ATCC公司。批号:CRL-1592。

细胞培养液DMEM,超滤胎牛血清(dFBS),磷酸缓冲液(D-PBS),胰岛素,庆大霉素和500mg/L胰蛋白酶-200mg/LEDTA溶液均为Gibco公司产品。噻唑蓝(MTT),二甲基酰胺(DMF),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培养瓶、培养板购自丹麦Nunclon公司,超滤器购自美国Millpore公司,CO2培养箱为美国ESPEC产品,酶联免疫检测仪为日本三洋产品,电子分析天平为日本岛津产品,振荡混合仪为哈尔滨产品。

试验方法:

完全培养液(cDMEM):由950ml/L DMEM,50ml/L dFBS,10ml/L胰岛素和50ml/L庆大霉素组成。

MTT溶液:MTT适量,37℃水浴中溶于0.01m mol/L、pH7.4的D-PBS,浓度为5g/L,过滤除菌,小量分装,置棕色瓶中,4℃保存。

DMF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500ml/L应用液。

SDS溶液:SDS适量,以500ml/L的DMF配成200g/L的溶液。

实验药物配制:精确称取实验药物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甘草黄酮适量,分别用D-PBS配制成625mg/L、1250mg/L、2500mg/L、5000mg/L、10000mg/L、20000mg/L、40000mg/L的溶液。

白术单糖+黄芪皂苷配伍溶液:各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等量,加D-PBS,配制成各实验剂量的溶液。

细胞培养:IEC-6细胞在CO2培养箱中37℃,900ml/L空气-100ml/L CO2的潮湿环境中培养。对数生长期细胞用D-PBS洗涤1次,500mg/L胰蛋白酶-200mg/LEDTA溶液消化4min,1000rpm离心10min,cDMEM悬浮细胞,细胞计数板准确计数,以每孔1×104/200μl的密度接种于96孔微量培养板,培养24hs,加入不同剂量的各种试药10μ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30mg/L、62.5mg/L、125mg/L、250mg/L、500mg/L、1000mg/L,空白组加等量D-PBS,每组设3个复孔。24hs后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测定570nm处每孔吸收峰值(OD值),计算细胞增殖率:

细胞增殖率=【1-〔(对照组OD-实验组OD)/对照组OD〕】×100%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用美国SPSS公司的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t检验(即:一种常规统计学检验方法,得出P值,提示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白术单糖(B)和黄芪皂苷(H)均无明显促进IEC-6细胞增殖的作用。白术单糖(B)+黄芪皂苷(H)对IEC-6细胞增殖有协同促进作用。如表2所示,甘草黄酮(C)明显促进IEC-6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表1 B和H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x±s)

    组别                                              剂量(mg/L)      30     62.5       125    250     500    1000    空白      100    B  93.7±0.9a  94.7±1.3   97.6±1.3   99.5±2.4  94.2±1.5   92.8±0.8a    H  94.0±5.2  81.6±1.4bc   85.7±4.0   86.2±4.4  82.5±2.0a   79.3±0.5bc    B+H  103.1±5.9  99.5±3.4   98.9±1.4a  103.1±0.9  98.4±5.6   105.2±4.5

注:a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b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d表示与B+H组比较P<0.05;d表示与B+H组比较P<0.01。[P<0.05及以下(指P值小于0.05及小于0.01、0.001),表示两组数据比较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下同]。

                       表2 C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x±s)

   组别                                剂量(mg/L)         250         1000         4000   空白         100    C    146.58±4.40b     202.74±2.37b     213.70±2.74b

注:a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b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

实验例2、白术单糖、黄芪皂苷对小肠隐窝细胞(IEC-6)迁移的药理作用:

试验材料:

白术单糖、黄芪皂苷是用化学溶剂方法分别从白术、黄芪中提取得到的有效部位。

IEC-6细胞株:购自美国ATCC公司。批号:CRL-1592。

细胞培养液DMEM,超滤胎牛血清(dFBS),磷酸缓冲液(D-PBS),胰岛素,庆大霉素和500mg/L胰蛋白酶-200mg/L EDTA溶液均为Gibco公司产品,胃泌素(gastrin)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培养瓶、培养板购自丹麦Nunclon公司,CO2培养箱为美国ESPEC产品。

试验方法:

完全培养液(cDMEM):由95%DMEM,5%dFBS,10ml/L胰岛素和50ml/L庆大霉素组成。

实验药物配制:精确称取实验药物白术单糖、黄芪皂苷适量,分别用D-PBS配制成各实验剂量的溶液。

白术单糖+黄芪皂苷配伍溶液:各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等量,加D-PBS,配制成各实验剂量的溶液。

细胞培养:IEC-6细胞在CO2培养箱中,37℃,90%空气,10%CO2的潮湿环境中培养。对数生长期细胞每孔1×106/ml的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接种72h后,用18mm长的单面刀片轻刮单细胞层,产生约18mm×8~10mm的损伤区,立即更换培养液,并加入不同受试药物,白术单糖组、黄芪皂苷组、白术单糖+黄芪皂苷配伍组、空白对照组加D-PBS,阳性对照组为胃泌素。每组设3个复孔。加药后果24h,48h和72h倒置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检测迁移到损伤部位的细胞数,从刮出细胞的标志线起,肉眼观察每1mm2范围内细胞数量,观察相邻的6个部位。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表示为x±s,用美国SPSS公司的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t检验。

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IEC-6细胞损伤后出现细胞迁移,24h细胞移行数量最多,48h和72h迁移数量逐渐减少。胃泌素组(gastrin)明显促进细胞迁移,与空白对照组(control)比较24h、48h和72h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白术单糖组(B)明显促进损伤的细胞迁移,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4hs和48hs);黄芪皂苷组(H)对细胞迁移无明显促进作用;白术单糖(B)+黄芪皂苷(H)配伍组对IEC-6细胞迁移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control)、白术单糖组(B)和黄芪皂苷组(H)比较24hs、48hs和72hs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0.01)。

实验例3、白术单糖对小肠隐窝细胞(IEC-6)分化的药理作用:

试验材料:

白术单糖是用化学溶剂方法分别从白术中提取得到的有效部位。

IEC-6细胞株:购自美国ATCC公司。批号:CRL-1592。

细胞培养液(DMEM),超滤胎牛血清(dFBS),磷酸缓冲液(D-PBS),胰岛素,庆大霉素和2.5g/L胰蛋白酶-0.3g/L EDTA溶液均为Gibco公司产品,五肽胃泌素购自Sigma公司,绒毛蛋白(c-19)山羊抗大鼠多克隆抗体(sc-7672)从Santa Cruz公司购入,FITC标记的兔抗山羊IgG第二抗体购自Sigma公司。

培养瓶、培养板购自丹麦Nunclon公司,CO2培养箱为美国ESPEC产品,酶联免疫检测仪为日本三洋产品,电子分析天平为日本岛津产品,振荡混合仪为中国哈尔滨产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model TCS SP;Leica,Heidelberg,Germany)。

试验方法:

完全培养液(cDMEM):由95%DMEM,5%dFBS,10ml/L胰岛素和50ml/L庆大霉素组成。

实验药物配制:精确称取实验药物白术单糖适量,用D-PBS配制成各实验剂量的溶液。

胃泌素用2-3滴300g/L氢氧化铵溶解,调pH为7.5,实验前用PBS稀释至62.5mg/L。

细胞培养:IEC-6细胞在CO2培养箱中,37℃,90%空气,10%CO2的潮湿环境中培养。

绒毛蛋白表达:细胞以1×105/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在37℃,10%CO2-90%空气环境中孵育24小时,换液后加入cDMEM 2000μL,5000mg/L的B-t溶液PBS500μL,使B-t终浓度为1000mg/L;胃泌素组加入cDMEM 2000μL,62.5mg/L的五肽胃泌素20μL及PBS 480μL,使胃泌素终浓度为250μg/L;空白对照组加入cDMEM 2000μL及PBS 500μL。各组细胞每2天换液加药一次,如上法,每组设3个复孔。于首次加药7天后取出盖玻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15min后,采用特异性绒毛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绒毛蛋白表达情况。

细胞分化形态特征:6孔培养板每孔加1滴cDMEM,放置盖玻片使其与培养板底部粘贴牢固。对数生长期细胞用D-PBS洗涤一次,2.5g/L胰蛋白酶-0.3g/LEDTA消化4min,1000r/min离心10min,cDMEM悬浮细胞,细胞计数板准确计数,以每孔2×106/2000μL的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孵育24h,加入不同剂量的白术单糖各种试药100μ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00、1000、4000mg/L,阳性对照组加胃泌素,终浓度为500μg/L,空白组加等量D-PBS,每组设3个复孔。24h后取出盖玻片,100ml/L福尔马林液固定20min,常规HE染色,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培养7天后,空白对照组细胞中的绒毛蛋白(villin)表达量很少,散见于细胞质中(见图2);胃泌素组细胞的villin表达非常强烈,满布于细胞质中(见图3);白术单糖组细胞中的villin表达强度介于空白对照组与胃泌素组之间,表达主要在细胞质中,但细胞中还存在一些高度聚集的表达位点,多分布于细胞之间的交界区域(见图4)。

IEC-6细胞在白术单糖作用下,分化程度明显增高,高倍镜下上皮细胞胞浆丰富而透亮,排列呈索状,并有形成腺管趋势(见图4)。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学上分化的程度明显降低,镜下所见多为未分化的梭状或不规则细胞,且排列不规则,无排列面条索形(见图3)。

实验例4本发明的药物的药效学试验

(一)动物模型的制备:

雄性NIH小鼠50只,体重22+2g,随机分为5组,禁食24小时后,给予1%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用7号针头导管插入肛门4cm,注入100μl含50%乙醇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药液,TNBS给药剂量为100mg/kg,倒立30秒,使药液达全结肠。然后动物放回原笼背部朝下自然苏醒;正常对照组动物则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将其余四组给予TNBS的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造模+白术黄芪汤组,造模+白术黄芪有效成分组。制模24小时后开始给药,口灌服给药,每日一次,一连7天。

(二)观察指标:

1、疾病活动评价指数(DAI)积分计分法:

每日测体重,记录腹泻、存活数及粪便性状,用于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指标为:①体重丢失情况;②粪便连贯性;③直肠出血情况。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评价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表

   积分   体重丢失   粪连接性   潜血/肉眼血    0    无    正常      正常    1    1~5    2    5~10    稀便    潜血阳性    3    10~20    4    >20    腹泻    肉眼血便

注:以上各项分数相加除以3即得临床分数。另外,结肠重量/结肠长度(mg/cm)作为评价炎症的间接指标。

粪便隐血实验采用邻甲苯胺法:用棉签挑取少许粪便,滴加邻甲苯胺冰乙酸(3:17)和3%过氧化氢混合液3~4滴,2min内显蓝褐色为阳性。实验结束时,断颈处死小鼠,剖腹取出结肠。剖开结肠,冰盐水冲洗干净后,量全结肠长度,称湿重,以此代表疾病相关性肠壁厚度。结肠分2段,一段用4%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用于组织学观察,另一段用于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组织学观察指标包括:①受累区域百分率。②滤泡聚集数目。③水肿。④糜烂/溃疡。⑤隐窝丢失。⑥单核、多核细胞浸润。①和⑤均分为5级:0级正常;1级<10%;2级10%;3级10%~50%;4级>50%。④糜烂分为4级:0级上皮不完整;1级固有层受累;2级溃疡累及黏膜下层;3级溃疡透壁。②和③则分为0~3级:0级无;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将上述各项得分相加,代表肠道炎症指数,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肠道炎症指数对照表

组别均数标准差例数正常组17.15**3.4110造模组29.33.537白术黄芪汤组22.1**,++,+3.298白术黄芪有效成分组18.02**3.717去白术组18.9**3.288

注:**表示与造模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示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示与白术黄芪有效成分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髓过氧化酶(MPO)活性检

取100mg结肠组织,切碎,放入2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HTAB)缓冲液中(0.5%HTAB+50mmol/L PBS,pH6.0),于冰浴中匀浆3次,每次30s,超声振荡10s,冰溶3次,4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0.1ml,加入50mmol/L PBS 2.9mL中(含0.167g/L邻联二茴香胺和0.0005%的H2O2)于460nm处测吸光率A值,3min后再次测定,2次A值相差数除以3,即为该样品的MPO单位。1单位MPO活性表示25℃下1min内将1μmolH2O2转化成水造成A值变化的程度(即:按每分钟A值变化1.0为一个酶流行性单位),以U/mg组织表示。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各组MPO活性统计数据对照表

        组别    均数   标准差   例数  正常组    0.55**++   0.19    10  造模组    1.98   0.30    7  白术黄芪汤组    0.82**   0.21    8  白术黄芪有效成分组    0.57**+   0.18    7  去白术组    0.6**+   0.16    8

注:**表示与造模组比较,P<0.01;++表示与白术黄芪汤组比较,P<0.01,+表示与白术黄芪汤组比较,P<0.05。

综上各试验可知,白术对IEC-6细胞分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黄芪无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明显;两药配伍能协同促进细胞的分化和迁移。甘草对IEC6细胞分化和迁移作用不明显,但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白术、黄芪、甘草三药配伍能进一步协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试药对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明显改变IEC-6细胞的形态,使之出现终未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使IEC-6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分化,细胞呈现出极性,呈单层柱状结构,可刺激IEC-6细胞的绒毛蛋白mRNA表达的作用。药物的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粘膜病变的药物,该药主要由白术单糖和黄芪皂苷组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份、黄芪皂苷0.2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30份、黄芪皂苷10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3份、黄芪皂苷0.5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5份、黄芪皂苷4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5份、黄芪皂苷1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0份、黄芪皂苷2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7.5份、黄芪皂苷1.5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该药主要由白术单糖、黄芪皂苷和甘草黄酮组成。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份、黄芪皂苷0.2份、甘草黄酮0.2份。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30份、黄芪皂苷10份、甘草黄酮10份。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3份、黄芪皂苷0.5份、甘草黄酮1份。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5份、黄芪皂苷4份、甘草黄酮5份。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5份、黄芪皂苷1份、甘草黄酮1.5份。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10份、黄芪皂苷2份、甘草黄酮3份。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该药按重量份主要有白术单糖7.5份、黄芪皂苷1.5份、甘草黄酮2份。

实施例17

上述实施例1~8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术单糖提取分离;黄芪皂苷提取分离;

(2)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组合物用常规方法制成结肠溶胶囊、口服液、冲剂、片剂、丸剂或注射剂。

其中步骤1中的白术单糖提取分离包括以下步骤:

(a)一定量的白术或白术粗粉,然后加入白术重量8~12倍量的水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

(b)在上述煎煮过的白术中加入8~12倍量的水,再次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0.8~1.5小时,收集药液;

(c)将步骤a和步骤b的药液混合,过滤,并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2~1/8;

(d)将步骤c的浓缩液加入95乙醇至乙醇浓度达70~85%,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

(e)将步骤d中的上清液过中性氧化铝柱,收集过柱液,过柱后用90%乙醇洗柱,乙醇用量为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6~1/4的,然后收集洗脱液;

(f)合并步骤e的过柱液和洗脱液,并减压回收乙醇,然后将回收了乙醇的过柱液和洗脱液进行浓缩,并尽量蒸干水份,得白术提取浓缩液;

(g)在步骤f的白术提取浓缩液中加入多于其1.5~2.5倍量的乙醇,并加热溶解煮沸,然后将该白述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0~30小时,并析出结晶,得高纯度白术单糖。

实施例18

上述实施例9~16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7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制备方法是在实施例17的步骤1中增加甘草黄酮提取分离步骤;步骤2改为按确定的配比取白术单糖、黄芪皂苷、甘草黄酮混合均匀。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7和18中的不同之处是:其步骤a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b中的加水量为白术重量的10倍,沸腾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步骤c中的药液浓缩至步骤1或2中加水量的1/10;步骤d中浓缩液中的乙醇浓度达80%,静置24小时;步骤e中中性氧化铝的用量与白术量相当,乙醇用量为步骤a或b中加水量的1/5;步骤g中乙醇的用量为白术提取浓缩液量的2倍,高纯度白述单糖的析出条件是将所述白术提取浓缩液置于0℃以下环境中24小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