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移动线圈且具有用于移动线圈的连接导线的可移动的保持元件的电声换能器

具有移动线圈且具有用于移动线圈的连接导线的可移动的保持元件的电声换能器

摘要

一种具有带有两根连接导线(27、28)的振动线圈(15)的电声换能器(1)装备有至少一个用于每个连接导线(27、28)的保持元件(33、34),每个保持元件(33、34)连接到换能器(1)的固定部件(2),且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2)可移动,同时所述固定部件(12)设定保持空间(39、40)的边界,连接导线(27、28)通过该保持空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65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2819511.6

  • 发明设计人 E·弗拉斯;E·克莱恩;

    申请日2002-09-30

  • 分类号H04R9/04;H04R1/06;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章社杲

  • 地址 荷兰艾恩德霍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1: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1-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R9/04 授权公告日:20100512 终止日期:20140930 申请日:200209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7-1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R9/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621 申请日:200209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5-12

    授权

    授权

  • 2007-09-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70810 申请日:200209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5-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1-1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具有固定部件,在这些固定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由用于保持膜的膜保持器形成;磁体系统;具有连接到膜保持器的膜区域的膜;以及与磁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振动线圈,所述振动线圈具有空心圆柱体线圈主体和两个连接导线,每个导线具有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换能器的固定连接接触件的自由端,其中,每个连接导线设置至少一个分配给相关的连接导线的保持元件。

这种类型的电声换能器从专利WO 01/56329 A2已知。在已知的换能器中,每个保持元件最好包括两个塑料膜,它们通过包括不固化的粘合剂的粘合层来保持在一起,使得实现了保持元件,其在平行于膜的膜轴线的方向中可弹性地变形。在已知的换能器中,每个保持元件设计为片形或者带形,且这里一端接附到已知换能器的固定部件,即,接附到膜保持器,所述的连接导线接附在每个保持元件的另一端区域中,即,通过结合接头。通过上述已知换能器的实施例可以实现满意的结果,但是这种已知的实施例仍然能够改进,因为这种已知实施例的实现要求相对高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实现在连接导线和保持元件之间的结合接头需要独立的生产阶段。此外发现,在已知换能器的很多应用中,每个在连接导线和保持元件之间的结合接头可能限制连接导线的活动性。此外,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特别长的工作寿命,在连接导线和保持元件之间的结合接头易于过度老化,其会导致结合接头的损坏或者消失。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上述问题,且产生进一步改进的电声换能器,其中,以很小的花费且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的特征如下:

一种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具有固定部件,在这些固定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由用于保持膜的膜保持器形成;磁体系统;设计为平行于膜轴线振动且具有连接到膜保持器的膜区域的膜;设计为与磁体系统相互作用且具有空心圆柱体主体和两个连接导线的振动线圈,连接导线的每个自由端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换能器的固定连接接触件;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振动线圈的每个连接导线的保持元件,其中,每个保持元件连接到换能器的固定部件,且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移动,其中,每个保持元件连同所述固定部件一起设定保持空间的边界,连接导线通过该保持空间。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特征,使得以结构简单和省空间的方法,且只用很低的额外花费来实现电声换能器,其中,即使具有相对长的振动线圈连接导线,也可以在一方面最大可能地保持连接导线与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不限制连接导线的活动性之间实现好的折中。在根据本发明的换能器中,每个保持元件和换能器的支承保持元件的固定部件限定和定边界一个用于连接导线的保持空间,其可以有利地选择保持空间的尺寸,使得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导线可靠地保持正确的连接,且另一方面给予所述的连接导线足够的运动自由,使得不出现对连接导线的活动性的有害限制。根据本发明的换能器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换能器的制造期间,在连接块和保持元件之间的保持接头可以通过将所述连接导线引入固定部件和保持元件之间的保持空间中来自动产生,而不需要产生结合接头。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中,每个保持元件可以由滑动件形成,该滑动件可以在所述换能器的固定部件上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可以通过咬接接头来设置滑动件的两个位置,或者该滑动件可以由弹簧来加载,该弹簧在朝着工作位置的方向中加载滑动件,该滑动件在该工作位置被用来保持连接导线。然而,已经发现,如果每个保持元件由可枢转的安装好的杠杆形成是有利的。对于实现最简单的可能的实施例,这是非常有利的。

在上述情况中,已经发现,如果设置为保持元件的每个杠杆是钩形的,那么是特别有利的。这确保了连接导线与钩形保持元件的特别可靠的保持。

在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元件设计为杠杆的换能器中,已经发现,如果设置为保持元件的每个杠杆是与所述固定部件整体实现的,那么是特别有利的。对于特别简单结构的实施例和制造的容易性方面,已经发现该目的是特别有利的。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其它方面可以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获得,且参考该实施例来描述。

参考在附图中显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声换能器的放大比例的平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能器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

图3以比图2中更大的比例示出了沿图2中的环线III截取的图1和2的换能器的细节。

图4在倾斜的视图中从上面示出了在图3中显示的图1和2的换能器的细节。

图1到4示出了电声换能器1的全部或者部分,此后将电声换能器1简称为换能器1。换能器1具有大致盆形的外壳2,其具有大致空心圆柱形外壳内部3和类似的大致空心圆柱形外壳外部4,所述外壳外部在其面朝离开外壳内部3的端部上设置有界面5。圆形的圆柱形通道6设置在外壳内部3中。外壳内部3和外壳外部4通过几个杆7相互连接。

换能器1设置有磁体系统8。该磁体系统8包括磁体9、极板10和盆11,盆11常常也称为外部盆,且其包括盆底部12和空心圆柱形盆部分13。该空心圆柱形盆部分13保持在外壳内部3中的通道6中。

在磁体系统8的极板10的圆周界面和空心圆柱形盆部分13面朝极板10的端部区域之间形成空气间隙14。该空气间隙14容纳换能器1的振动线圈15的一部分。通过磁体系统8,振动线圈15大致在平行于在图1中由双箭头16指示的振动方向振动。振动线圈15连接到换能器1中的膜17。膜17在图1和4中没有显示,以便使得可以看见在膜17后面和下面的换能器1的部件。

为了将振动线圈15连接到膜17,该膜17设置有环形的连接区域18。振动线圈15通过结合接头19连接到连接区域18。除了环形连接区域18以外,膜17还具有位于连接区域18内且相对于声音空隙20凸起的内部区域20,以及位于连接区域18外部的外部区域21。这里,外部区域21包括相对于声音空隙凸起且从连接区域18显露的第一外部区域部分22,以及从第一外部区域部分22显露且也相对于声音空隙凸起的第二外部区域部分23。该第二外部区域23进入环形的平的膜区域24,其形成膜17的边缘区域24。

边缘区域24在外壳外部4的界面5的区域中将膜17连接到换能器1的外壳2,即,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结合接头。因此,膜17通过外壳2保持在换能器1上,使得外壳2还形成为膜保持器。

膜17设计为平行于膜的轴线25振动,该轴线25还形成换能器1的换能器轴线。为了能够使膜17振动,如已经描述的,振动线圈15连接到膜17。

设计为与磁体系统8相互作用且为此部分地位于磁体系统8的空气间隙14中的振动线圈15具有空心圆柱形线圈主体26,其由磁线缠绕而成。此外,振动线圈15具有两根连接导线27和28。这两根连接导线27和28由形成振动线圈15的磁线的端部部分形成。两根连接导线27和28的自由端29和30分别连接到固定连接接触件31和32。这两个连接接触件31和32每个由弯曲的接触弹簧形成。这两个接触弹簧保持在外壳2上。所述的每个自由端29和30到固定连接接触件31和32的连接既是电性质的,又是机械性质的,即,这些连接由焊接连接形成。

在换能器1中,振动线圈15的每个连接导线27和28有利地设置保持元件33或者34。这里,两个保持元件33和34连接到换能器1的外壳2,即,连接到换能器1的固定部件。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与换能器1的所述固定部件,即,换能器1的外壳2一体形成的每个保持元件33或34来实现这样的连接。

每个保持元件33或者34相对于换能器1的外壳2可调节地保持,这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了这样的目的,即,每个保持元件33或者34由旋转安装的杠杆来形成,每个杠杆设置为具有钩形的保持元件33或者34。为了旋转安装设置为保持元件33或34的每个杠杆,两个支承螺柱35和36或者37和38从每个杠杆33或者34的侧面突出,如图4中清楚地显示保持元件34。这两个支承螺柱35和36或者37和38限定所述保持元件33或者34的旋转轴。

如在图3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每个保持元件33或者34连同换能器1的所述固定部件,即,连同换能器1的外壳2一起确定保持空间39或者40,连接导线27或者28通过该保持空间。如图3中可以看到的保持空间40,两个保持空间39和40的每个位于外壳2的外壳外部4和所述的保持元件33或者34之间。

在换能器1中,有利地确保了下列情况,即,在由保持元件33或者34和外壳外部4形成的保持空间39或者40中的每个连接导线27或者28一方面可靠地保持正确的连接,另一方面在平行于膜的轴线25的方向上具有足够的运动自由,以确保没有对所述连接导线27或者28的活动性的有害限制。

该换能器1的另一个优点包括,每个连接导线27或者28可以以一种简单且最重要机械化的方法引入所述保持空间39或者40,即,两个连接导线27和28的每个沿着设置在所述保持元件33或者34上的入口斜面41或者42被向外推到外壳外部4和所述保持元件33或者34之间,在这期间,调节装置(没有显示)使所述保持元件33或者34枢转(旋转),使其钩形端部离开外壳外部4,直到所述连接导线27或者28到达为其设置的保持空间39或者40,在这以后,每个保持元件33或者34由调节装置释放,然后自动返回其初始位置,其中,保持元件以其钩形端部紧贴地搁置在外壳外部4上,这样确保了容纳在所述保持空间39或者40中的连接导线27或者28可靠地保持。在上述的换能器1中,两个保持元件33和34连接到换能器1的外壳2。还可以将保持元件连接到换能器的其它固定部件,例如,连接到磁体系统的固定部件,例如磁体系统中的外部盆,诸如如上所述换能器1也设置有的一样。

在如上所述的换能器1中,两个保持元件33和34一体连接到换能器1的外壳2。然而,这样的保持元件33和34可以可选地由相对于外壳2独立的部件形成,它们连接到外壳2,使得由独立的部件形成的这些保持元件33和34的支承螺柱35和36或者37和38用于在外壳2中为它们设置的容纳腔中,且通过过盈配合在其中可靠地保持。

如果有必要和有用,还可以为每个连接导线27或者28设置两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保持元件。

然而,杠杆型保持元件不是必须是钩形设计的,还可以是直的而没有钩形弯曲,且与换能器的固定部件一起确定以楔形逐渐变细的保持空间。

替代具有枢转杠杆的设计,保持元件还可以具有滑架设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