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病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病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以狼毒、龙葵、一枝黄花、苦参、芦荟、两头尖、蟾酥、虎杖、白癣皮、苦楝子、山豆根、土槿皮、雷公藤、蛇床子、黄连、薄荷冰为原料,采用中药领域的常规方法,制成各种适宜的临床外用药剂型,例如膏剂、湿巾、贴剂、浓缩制剂等。本复方制剂在治疗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疹、肛门癣、肛周炎、肛门疣、肛门接触性皮炎上具有显著突出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622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振举;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29736.8

  • 发明设计人 李振举;

    申请日2004-03-25

  • 分类号A61K35/78;A61K9/06;A61K9/70;A61P9/14;A61P1/00;A01N65/00;

  • 代理机构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张韬

  • 地址 450004 河北省郑州市东明路43号河南中医药医学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43: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6-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 授权公告日:20061108 终止日期:20100325 申请日:200403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11-08

    授权

    授权

  • 2005-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肛门是直肠的外口。直肠是人体最大的菌库。而肛门既受直肠微生物作用,又受外界微生物作用,常常是内外夹击之中。肛门受微生物脂酶作用,水解甘油三脂产生过多游离脂肪酸而刺激肛门。肛门处角质角化不全,处于一种皮肤、粘膜过度状态,自身防护性差,对于这种刺激更为敏感。而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肛门处往往受一些致病微生物,如病原虫及粪便残渣的刺激,这些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疹、肛门癣、肛周炎、肛门疣、肛门接触性皮炎。尽管目前有许多治疗肛周疾病的药物,但是具有理想治疗效果的药物却不多,依据市场的需要,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制药科学技术,本发明推出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临床疗效确切,质量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由如下原料药组成:

狼  毒15-25重量份    龙  葵15-25重量份    一枝黄花10-20重量份

苦  参15-25重量份    芦  荟8-12重量份     两头尖4-6重量份

蟾  酥2-3重量份      虎  杖15-25重量份    白癣皮15-25重量份

苦楝子10-20重量份    山豆根10-15重量份    土槿皮15-20重量份

雷公藤8-12重量份     蛇床子10-20重量份    黄  连8-12重量份

薄荷冰2-3重量份

上述原料药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成任何适宜的临床外用药剂型,例如膏剂、湿巾、贴剂、浓缩制剂等。

中医认为肛周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风湿燥热下注肛门,致使肛门局部经络阻塞,血脉不行,气滞血瘀、热毒蕴结,因此,在治疗方面应以行气活血、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祛风止痛为主,而肛爽抗菌护理剂方中以黄连、苦参、白癣皮、土槿皮、芦荟等清热燥湿;蛇床子、狼毒既能祛风除湿,又能杀虫止痒;百部更具杀虫止痒之效;一枝黄花消肿散结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收敛止痛之功。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功效.

实验例1:pH值测定实验

器材:

A、样品:肛爽抗菌护理剂(由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得)、卫生湿巾(由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得),批号为20031120。

B、仪器设备名称:PHS-3C型精密pH计,E-201-C-9型可充式复合电极,(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C、饱和氯化钾溶液,分析纯。

D、标准缓冲液名称: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

方法:

A、检测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2.1.4项“pH值的测定”。

B、室温:16℃,相对湿度:40%。

C、测试液:原液。

结果:

批号为20031120的该样品原液pH值为5.23。详细数据见附表。

          附表、样品pH值测定结果

样品批号      样品序号      PH值      平均值

20031120      1-1           5.23      5.23

              1-2           5.23

结论:

批号为20031120的该样品原液pH值为5.23。

实验例2:微生物污染检测实验

器材:

A、样品:肛爽抗菌护理剂、卫生湿巾,批号为20031120(检测样品为卫生湿巾)。

B、酒精灯。

C、培养基、培养箱。

方法:

A、检验依据:卫生部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B、试验温度:20℃,湿度50%。

结果:

卫生湿巾的细菌菌落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均符合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详细数据见附表。

       附表、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标准值         实测值

细菌菌落总数        ≤20cfu/g     <20cfu/g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绿脓杆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真菌菌落总数        不得检出      <20cfu/g

结论:

卫生湿巾的细菌菌落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均符合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实验例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实验

器材:

A、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第5代。

B、样品:肛爽抗菌护理剂、卫生湿巾,有效成分为中草药,批号为20031120。

C、中和剂成分及浓度:含1%卵磷脂和体积分数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D、TSA培养基。

E、有机干扰物质。悬液试验用3%BSA溶液

方法:

A、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1.1.5条“中和剂鉴定试验”和第2.1.1.7条“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B、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用消毒剂为原液;杀菌作用时间为1分钟;中和作用时间为10分钟;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

C、杀菌试验:试验用消毒剂原液;三个作用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和3分钟,按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进行试验,37℃温箱,培养48小时,作活菌计数。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

试验:

A、中和剂鉴定试验

第1组无菌生长,第2组平均生长菌数为107cfu/mL,第3、4、5组三组间误差率为1.49%。详细数据见附表1。

               附表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组别    每次试验生长菌数(cfu/m)                平均生长菌数

        1            2            3            (cfu/m)

1       0            0            0            0

2       95           115          110          107

3       2.01×107   2.95×107  1.82×107   2.26×107

4       1.98×107   2.70×107  1.91×107   2.19×107

5       2.16×107   2.60×107  2.06×107   2.27×107

注: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详细结果见附表2。

                附表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菌株  浓度  阳性对照组平均菌  作用不同时间(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

                落数的对数值      及其范围

                                  1            2         3

ATCC      原液  7.32              5.34         ≥5.00    ≥5.00

6538            (7.30~7.33)      5.25~5.40    ~       ~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数:2.08×107cfu/mL(1.98×107~2.16×107)cfu/mL,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结论:

1、所选含1%卵磷脂和体积分数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中和剂能有效地中和该消毒剂,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培养基无影响。

2、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

实验例4:对大肠杆菌的效果实验

器材:

1、试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第5代。

2、样品:肛爽抗菌护理剂、卫生湿巾,有效成分为中草药,批号为20031120。

3、中和剂成分及浓度:含1%卵磷脂和体积分数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4、TSA培养基。

5、有机干扰物质。悬液试验用3%BSA溶液。

方法:

1、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1.1.7条“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中和剂鉴定试验:见“定量杀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

3、杀菌试验:试验用消毒剂为原液;三个作用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和3分钟,按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进行试验,37℃温箱,培养48小时,作活菌计数。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

结果:

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详细结果见附表1。

附表1  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菌株  浓度  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  作用不同时间(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

                数的对数值          及其范围

                                    1             2         3

8099      原液  7.27                5.23          ≥5.00    ≥5.00

                (7.26~7.30)        5.14~5.34    ~        ~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数:1.92×107cfu/mL(1.86×107~2.03×107)cfu/mL,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结论:

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

实验例5:对白色念珠菌的效果实验

器材:

1、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第5代。

2、样品:肛爽抗菌护理剂、卫生湿巾,有效成分为中草药,批号为20031120。

3、中和剂成分及浓度:含1%卵磷脂和体积分数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4、TSA培养基。

5、有机干扰物质。悬液试验用3%BSA溶液。

方法:

1、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1.1.5条“中和剂鉴定试验”和第2.1.1.7条“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用消毒剂为原液;杀菌作用时间为2分钟;中和作用时间为10分钟;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

3、杀菌试验:试验用消毒剂原液;三个作用时间分别为2分钟、4分钟和6分钟,按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进行试验,37℃温箱,培养48小时,作活菌计数。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

结果:

1、中和剂鉴定试验

第1组无菌生长,第2组平均生长菌数为375cfu/mL,第3、4、5组三组间误差率为2.57%。详细数据见附表1。

               附表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组别    每次试验生长菌数(cfu/mL)               平均生长菌数

        1            2            3            (cfu/mL)

1       0            0            0            0

2       525          390          210          375

3       2.95×107   2.53×107  2.10×107   2.53×107

4       2.70×107   2.46×107  1.94×107   2.37×107

5       2.65×107   2.60×107  2.23×107   2.49×107

注: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2、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4;作用4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详细结果见附表2。

                 附表2、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

试验菌株  浓度  阳性对照组平均菌  作用不同时间(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

                落数的对数值      及其范围

                                  2         4         6

ATCC      原液  7.64              5.04      ≥5.00    ≥5.00

10231           (7.62~7.65)     (4.94   ~ ~        ~

                                  5.11)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数:4.3×107cfu/mL(4.2×107~4.5×107)cfu/mL,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结论:

1、所选含1%卵磷脂和体积分数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中和剂能有效地中和该消毒剂,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白色念珠菌及培养基无影响。

2、试验温度为20℃,试验重复3次。该样品原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4;作用4分钟,平均杀灭对数为≥5.00。

实验例6:临床验证试验

临床资料

符合临床症状、体征并确诊的肛周疾病患者187例,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95例,女性92例;年龄:22-30岁32例,31-50岁105例,51-70岁40例;病程3天-2年。其中:肛门瘙痒症45例、肛周湿疹41例、肛门癣30例、肛周炎30例、肛门疣20例、肛门接触性皮炎15例。以上病例1月内均未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真菌或抗细菌类药物,皮损局限,无严重内脏疾患。

治疗方法

采用3∶1随机化的分组设计方法,将187例肛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7例)和对照组(n=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实验组:肛爽抗菌护理剂,肛爽湿巾,批号:20020915。使用用法:肛爽湿巾清洁患处后将肛爽抗菌浓缩剂直接涂擦于肛周皮损处,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对照组: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商品名:皮炎平软膏,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811)。温水清洗患处后外涂药物于肛周皮损处。每日早晚2次。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食荤腥、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内衣裤用宽松、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的纯棉织品,勤换洗。

疗程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级标准[1]评价疗前和疗后1周和2周症状、体征改善程度。

总积分包括以下3项:

(1)皮损面积直径。0=无,1=<3cm,2=4~6cm,3=>6cm。

(2)浸润皲裂。0=无,1=稍浸润和2处以上皲裂。

(3)瘙痒。0=无,1=<每日4次,2=每日4~8次,3=>每日8次。

临床治愈为总积分下降>90%,显效为总积分下降60%~90%;有效为总积分下降<30%~60%,无效为总积分下降<20%;积分值=(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版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和观察指标的类型分别进行x2检验、t检验或F检验等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27例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疹、肛门癣等肛周疾病患者经“肛爽抗菌护理剂”治疗后,临床痊愈39例,占30.71%,显效55例,占43.31%,有效27例,占21.26%,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相比“肛爽抗菌护理剂”对肛周疾患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者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n      n(%)        n(%)        n(%)       n(%)         n(%)

实验组  127  55(43.31%)  39(30.71%)  27(21.26%)  6(4.72%)    121(95.28%)

对照组  60   9(15.00%)   15(25.00%)  14(23.33%)  22(36.67%)  38(63.33%)*

注: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P<0.01。

2、对各种肛周疾病的疗效比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肛爽抗菌护理剂对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疹、肛门癣、肛周炎、肛门疣、肛门接触性皮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96.55%、95.00%、94.74%、92.31%、90.00%。

                   表2肛爽抗菌护理剂对各种肛周疾病的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n       n(%)        n(%)        n(%)      n(%)       n(%)

肛门瘙痒症      36   18(50.00%)  11(30.56%)  6(16.67%)  1(2.78%)  35(97.22%)

肛周湿疹        29   13(44.83%)  9(31.03%)   6(20.69%)  1(3.45%)  28(96.55%)

肛 门 癣        20   9(45.00%)   5(25.00%)   5(25.00%)  1(5.00%)  19(95.00%)

肛 周 炎        19   7(36.84%)   8(42.11%)   3(15.78%)  1(5.26%)  18(94.74%)

肛 门 疣        13   4(30.77%)   3(23.08%)   5(38.46%)  1(7.69%)  12(92.31%)

肛门接触性皮炎  10   4(40.00%)   3(30.00%)   2(20.00%)  1(10.00%) 9(90.00%)

合    计        127  55(43.31%)  39(30.71%)  27(21.26%) 6(4.72%)  121(95.28%)

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皮损面积、浸润皲裂和瘙痒分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比较(X±SD)

症状体征  分  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皮损面积  实验组  106  2.94±0.22  1.83±0.16*△△  0.09±1.34**△△

          对照组  47   2.87±0.34  2.62±0.84       1.98±0.77*

浸润皲裂  实验组  98   2.53±0.39  1.49±0.06*△△  0.21±0.58**△△

          对照组  41   2.52±0.46  2.31±0.22       1.84±0.25*

瘙    痒  实验组  123  3.11±0.28  2.05±1.09*△    0.72±0.43**△△

          对照组  55   3.05±0.10  2.54±0.78       1.83±1.19**

注:*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p<0.05;**P<0.01

△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疗后比较  △p<0.05;△△P<0.01。

实施例1:

1、清洁反应锅、浓缩罐、敞开锅、不锈钢托盘、粉碎机、小水泵、不锈钢物料桶等设备,确保内壁洁净,无任何杂质。

2、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连100g    薄荷冰20g

十六味原料净选后,分别进行抽样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备用。

3、将配方量的狼毒、龙葵、一枝黄花、苦参、芦荟、两头尖、蟾酥、虎杖、白癣皮、苦楝子、山豆根、土槿皮、雷公藤、蛇床子、黄连倒入反应锅内,加10倍量的水,浸泡1h,开启反应锅蒸汽阀,煮沸1.5h后,关闭蒸汽阀,开启反应锅放液阀,煎出液经过滤装置放至浓缩缸内,关闭反应锅放液阀,开启浓缩缸内盘管蒸汽阀,浓缩滤液。

4、再加水至反应锅内,直至淹盖原料,开启反应锅蒸汽阀,煮沸1h后过滤,放滤液至上述浓缩缸内合并浓缩,反应锅中的料渣按环保要求作废料处理。

5、浓缩缸中的滤液至盘管底部时,用清洁卫生的小水泵将母液抽至洁净敞开锅中,开启敞开锅蒸汽阀,进一步浓缩至稠膏,关闭敞开锅蒸汽阀。

6、敞开锅中的稠膏中,加放配方中规定量的薄荷冰,拌匀,即得半成品。

7、半成品灌装入瓶,得肛爽杀菌浓缩剂成品。

8、半成品浸润无纺巾或小方巾,装铝塑袋,热压封口,得肛爽湿巾成品。

实施例2: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肛门瘙痒症患者局部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3: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肛周湿疹患者局部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4: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肛门癣患者局部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5: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肛门疣患者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6: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伴有肛门灼热、瘙痒的肛门肛周炎患者局部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6: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肛门接触性皮炎患者局部外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肛周、外阴,然后将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肛周、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肛门坐浴时将肛爽抗菌护理剂稀释10倍,浸泡或擦洗,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实施例7:

取狼毒200g    龙  葵200g    一枝黄花150g    苦  参200g

芦  荟100g    两头尖50g     蟾  酥30g       虎  杖200g

白癣皮200g    苦楝子150g    山豆根120g      土槿皮180g

雷公藤100g    蛇床子150g    黄  连100g      薄荷冰20g

制得肛爽抗菌护理剂325g,夫妻房事前后清洁和消毒阴部,使用前先用肛爽湿巾清洁外阴,然后将适量的肛爽抗菌护理剂涂擦于外阴患部,每日1~3次,视症状轻重酌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