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复方丹参滴丸在制备抑制白细胞粘附药物中的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在制备抑制白细胞粘附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复方丹参滴丸在制备抑制白细胞粘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内抗血管内皮粘附因子ICAM-1、抗白细胞粘附因子CD11b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染色法标记后,观察到复方丹参滴丸给药组在再灌注初期开始就明显地抑制白细胞的粘附,之后其粘附于细静脉的白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作为治疗白细胞粘附所至的微循环障碍疾病的理想药物。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7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A61K36/53 专利号:ZL031045073 申请日:20030217 授权公告日:200811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3-1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5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302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09-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5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302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8-11-05

    授权

    授权

  • 2006-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8-2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复方丹参滴丸在制备抑制白细胞粘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复方丹参滴丸是采用现代科技研制而成的新型滴丸剂型。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其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目前已证实其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影响外周血循环内皮素释放,舒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左心室功能;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抗氧化,延缓细胞的衰老;阻滞钙通道,拮抗心律失常,等等,并应用于相应的疾病治疗(中国专利CN1348815A)。

目前,有关丹参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已有了很多报道,对其原理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包括“复方丹参制剂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闫玉仙等,国医论坛,1995年第6期],报道了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比其他复方丹参制剂更强的增加红细胞免疫粘附的功能;“丹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刘军等,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6月第五卷2期P77-81],报道了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封闭外周血中白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点,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至今为止还未见有关复方丹参滴丸通过抑制白细胞粘附来改善微循环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复方丹参滴丸在制备抑制白细胞粘附药物中的新应用。

本发明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内抗血管内皮粘附因子ICAM-1、抗白细胞粘附因子CD11b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染色法标记后,观察细静脉的抗ICAM-1抗体阳性部位和抗CD11b的阳性部位,可以观察到,复方丹参滴丸给药组在再灌注初期开始就明显地抑制白细胞的粘附,之后复方丹参滴丸给药组的粘附于细静脉的白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白细胞是机体主要的炎症反应细胞,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是炎症的最初现象,导致了白细胞在感染部位的趋化与聚集,达到破坏与清除病原菌的目的。在非感染性炎症中自细胞的粘附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及局部组织的破坏,内皮细胞在与白细胞粘附的过程中促进了白细胞的活化,同时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和破坏力增强。白细胞粘附造成的非感染性炎症的组织损伤可能在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排斥反应、缺血性坏死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复方丹参滴丸不但具有抑制白细胞粘附的作用,且其作用早期优于SOD。复方丹参滴丸将丹参与三七、冰片配伍使用,其抑制白细胞粘附的功能得到了加强。另外,复方丹参滴丸是通过现代手段制成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携带和服用非常方便等优点,所以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白细胞粘附引起的疾病的理想药物。

                                附图说明

图1:缺血再灌注前粘附于细静脉的白细胞的经时变化

图2:缺血再灌注后粘附于细静脉的白细胞的经时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复方丹参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前给药对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内白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1.试验组和对照组

(1)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2)缺血再灌注组:经10分钟基础观察之后,用4G聚乙稀管将还流于观察部的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同时结扎10分钟(缺血),解除结扎(再灌注)。将时间记录仪调至0处。在同一视野连续观察30分钟。

(3)复方丹参滴丸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60分钟前,按0.4g/kg的给药量,将复方丹参滴丸用生理盐水溶解,一次性灌胃。

(4)SOD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钟前,用连续推注器按12000u/kg/hr的给药量,经颈静脉连续注入SOD至观察结束。

2.实验方法

取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Charles River实验动物,东京),按3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从右侧颈静脉插入并置3G聚乙烯管。沿腹正中线作2-3cm切口,轻柔地把近回盲部的回肠移至腹腔外,将肠系膜在附有薄玻片的台板上展开。为维持温度和湿度,在展开的肠系膜的表面持续滴加37℃的Krebs-Ringer缓冲液。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用置于37℃恒温槽内的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并用高感度摄像机摄像,S-VHS录像机录像。

选直径在25-40pm之间的细静脉非分支部(长2001am以上)为观察部位。经10分钟基础观察之后,用4G聚乙烯管将观察部的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同时结扎10分钟(缺血),解除结扎(再灌注),将时间记录仪调至0处。在同一视野连续观察30分钟。

3.测定方法

用连接于倒置生物显微镜的高感度CCD摄像系统,记录微循环动态。重放录像,计数缺血再灌注前,和再灌注开始后0、10、20、30分的各时限同一视野内停留于细胞静脉内皮30秒以上的白细胞数。用100μm长细静脉上粘附的细胞数来表示。

4.结果

图1显示正常对照组在本观察的时间范围内,仅可观察到极少数的白细胞粘附于静脉壁上;缺血再灌注组在开始时,已经有大量的白细胞粘附于静脉壁上,随着时间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附于静脉壁上的白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OD给药组对缺血期的白细胞粘附无明显地抑制作用,但是在10分钟后年附于细静脉的白细胞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再灌注开始时就明显地抑制了白细胞的粘附。

实施例2  复方丹参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后给药对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内白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1.试验组和对照组

(1)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2)缺血再灌注组:同实施例1。

(3)复方丹参滴丸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后,将复方丹参滴丸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0mg/ml的溶液,在观察的肠系膜表面连续滴加(2.6ml/min)。

(4)SOD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钟时,用连续推注器按12000u/kg/hr的给药量,经颈静脉连续注入SOD至观察结束。

2.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

3.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

4.结果

图2显示在缺血再灌注10分钟,大量的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壁;SOD给药组在再灌注30分钟,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没有显著变化;复方丹参滴丸组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在给药10分钟后明显地减少,说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白细胞的粘附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