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从卷烟机传输卷烟至过滤嘴附连装置的单元

用于从卷烟机传输卷烟至过滤嘴附连装置的单元

摘要

卷烟支(5)通过一单元(9)从一卷烟机(1)输送到一过滤嘴附连装置(7),该单元(9)包括沿第一馈送方向(15)转动的传输辊子(12),并装备有沿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对齐的通道(19)。各通道(19)容纳单一的烟支(5),其借助于叶轮设备(10)朝向辊子,并呈现有两个纵向区域(26、27),该两个区域设计成:当烟支前进到通道(19)内时,该区域逐渐地与烟支(5)的对应的纵向区域(28、29)接触,其结果,一个腔室(30)形成在烟支(5)和位于两个纵向接触区域(26、27)之间的通道(19)的部分之间,腔室(30)连接到负压源(34)。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022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地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310119927.9

  • 发明设计人 F·德拉盖蒂;G·L·盖拉蒂;

    申请日2003-11-25

  • 分类号A24C5/31;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吴明华

  • 地址 意大利博洛尼亚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22: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4C5/31 授权公告日:20070822 终止日期:20101125 申请日:200311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8-22

    授权

    授权

  • 2005-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6-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将卷烟支从卷烟机传送到过滤嘴附连装置的单元。

背景技术

术语“卷烟机”是描述一种机器,通过该机器至少一连续的卷烟杆以基本稳定的速度,沿其本身的轴线前进而馈送到一过滤嘴附连装置。

通过卷烟机的出口,连续的卷烟杆遇到一切割机头,卷烟杆被切割机头切成通常为“双倍”长度的烟支,这就是说,两倍长度的烟支将最终与各自的过滤嘴结合而形成一标准的过滤嘴卷烟。

在切割步骤之后,卷烟支继续沿轴向前进,被后继的卷烟杆推向前,到达一传送位置,那里,每支卷烟被传送机构接合,所述传送机构运行在卷烟机的出口处和过滤嘴附连装置的入口设备处之间。所述入口设备呈一辊子的形式,其可绕一平行于卷烟杆的轴线转动,并装备有围绕圆周布置的一系列吸气座或通道,平行于杆延伸,并能沿横向于其本身轴线、以及由杆所循的轴向馈送的方向运动。

传统的传送机构是叶轮型的装置,它包括一个或多个辊子,其功能是间隔前后的烟支,并引导每支卷烟进入到入口辊子对应的通道内。

显然,当进入到传输机构对应的通道时,烟支必须沿轴向方向减速到零线速度,然后,沿横向方向加速到辊子的角速度。

通过容纳在各通道内的抽吸装置,单一的烟支减慢到停下来。

这样的装置包括多个沿各通道底布置的孔,并连接到一负压源。

滑动到对应的通道,并一个接一个地接合抽吸孔,迫使烟支沿轴向方向逐渐慢慢地前进,同时,以辊子的角速度沿横向方向转向。

吸气通道在进入端呈一张开的外形,由此,便于对应的烟支通过进到通道的底上,烟支沿一直线的发生器与通道底接触。

显然,当卷烟支被各自的通道吸纳时,面对吸力的烟支的圆柱形表面的部分被限定在与抽吸孔的嘴接合的区域上。

孔的数量通常为三个或四个,各孔直径近似为4mm,在给定致使卷烟支在新近设计的过滤嘴附连装置中前进的最大轴向速度下,本质地是产生显著高的负压值,以确保即刻地和稳妥地保持住烟支,特别在进入到通道的瞬间,当烟支沿通道前进时,同样地对烟支施加一即刻的和有效的制动作用。如果不是的话,到达通道底的进入速度将可能损坏烟支和/或致使烟草填料从端部散落。

还有,因为吸气通道普遍地形成,所以,沿通道的整个长度和围绕抽吸孔周围发生相当的压力损失。

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包含如下的解决方法,采用高功率的抽吸设备,连同气动的回路,由于规定超高强度的管道和密封,使得这种方法变得相当复杂和高成本,其结果,造成高的电能的消耗,以及随着烟支进入对应的通道而在气动回路中产生高的噪声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单元,其用来将卷烟支从一卷烟机输送到一过滤嘴附连装置,它不受上述现有技术的诸缺点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在一用来将卷烟支从一卷烟机输送到一过滤嘴附连装置的单元中得以实现,该单元包括能沿第一馈送方向运动的传输装置,具有设计来容纳对应烟支的各通道,它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被迫沿第一方向前进,通过一接纳对应烟支的入口工位;还有一面向入口工位的传送装置,烟支通过该装置沿第二方向前进到通道内,其中,各通道呈现至少两个纵向区域,它们逐渐地与烟支的对应的纵向区域接触;其中,至少一个腔室形成在烟支和由逐渐接触的纵向区域之间围绕的通道的部分之间;其中,腔室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到抽吸装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现将通过实例并借助于附图作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传送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示出图1的传送单元的立面图,并部分以局剖表示,某些部分已略去;

图3和3a示出图1的单元的放大的详图,并以截面图示出;

图4示出图3的细节,并以立体图显示,某些部分已略去;

图5和5a示出图4的细节,并以平面图显示,图示两个连续操作的结构;

图6是图1的细节,并以平面图显示,其中部分以框图表示;

图7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放大的图3的细节,以截面图显示;

图8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放大的图3的细节,以截面图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诸附图中的图1和2,标号1表示整体的卷烟机,其能形成单一的卷烟杆;实际上,附图仅示出该机器的出口部分,并以标号1a表示。机器1还可以是一种类似的型式,其如美国专利4,418,705中所述的设计来形成两个卷烟杆,为了描述的完整,可参考该公开的专利。

在所示的实例中,其示出一单一杆的机器1,出口部分1a包括一带有纵向通道3的大致水平的梁2,连续的卷烟杆4沿着该通道以基本恒定的线速度轴向地前进。在其沿着梁2通过的过程中,杆4被传统实施例的旋转的切割器头6分割成相对连续的烟支5。切割器头6以获得双倍长度的卷烟支5的方式进行定时,即,两倍长度的填充烟草的部分在生产中形成过滤嘴卷烟(未示出)的部分。

在图1和2中还示出一过滤嘴附连装置7,附图仅示出入口辊子8(见图2)的一部分。卷烟机1借助于一传送单元9连接到过滤嘴附连装置7上,该传送单元9包括一实施为一叶轮设备10的传送装置,其面向并邻近梁2的退出端设置,以及一呈传输辊子12形式的传输装置11,辊子12相切于入口辊子8,辊子8绕平行于辊子12的轴线设置的一轴线可转动。

呈传统实施例的叶轮设备10在卷烟支沿上述的通道3按照馈送方向13移动时,接纳切割下的卷烟支5,并朝向入口工位14前进,那里,它们被接纳到传输辊子12上,并在其上由辊子沿横向于上述的方向13的方向15转向,因此,也横向于其本身的轴线,如图2所示,朝向一工位16沿顺时针方向前进,在工位16上它们释放到过滤嘴附连装置7的入口辊子8上。

在借助于图1中的实例所示的实施例中,叶轮设备10包括一绕一轴线转动的动力驱动的辊子17,所述轴线倾斜于上述的馈送方向13,并连接到驱动装置上(图中未示出)。辊子17基本上沿与梁2相切的方向转动,并呈一对应的螺旋槽18,其起点设置成与由沿馈送方向13前进的烟支5所循的路径相对齐,并定时成与该烟支的靠近相一致。辊子17的圆周速度至少等于且最好大于前进的烟支5的线速度,槽18的螺距应做到对截断的烟支5赋予一沿标号15所示方向的横向速度,其基本上与传输辊子12的周向速度相同。在下面的说明书的进程中,辊子12的馈送方向被描述为第一方向15,而由沿梁2的通道3上烟支5所循的方向描述为第二方向13。

辊子17可以是如意大利专利1,282,484中所公开的型式,为了描述的完整,可参考该公开的专利。

如图1和2所示,传输辊子12呈现多个通道19,其平行于第二方向13定位,并围绕周缘表面均匀地间隔开。

在操作中,辊子12在其轴线12a上转动,并转入第一方向15,通道19从入口工位14连续地传输,其中,每个通道瞬间地与梁2的通道13对齐,并接纳来自叶轮设备10中对应的烟支5,围绕着到达释放工位16,在那里,各烟支5传输到过滤嘴附连装置7的入口辊子8上对应的槽20中。为了便于使烟支5通过而进入到通道19中,单通道的嘴21在朝向梁2的端部上张开。

如图1至4所示,各通道19由对应的块体22形成,块体22刚性地连接在位于辊子12(图2)内的鼓轮23的外圆柱形表面上。更准确地说,在图3和4的实例中,各块体22呈现有一底壁24和一第一侧壁25,它们限定对应的通道19,单一的卷烟支5前进进入而与该通道19的两个纵向区域接触,更准确地来说,与一底壁24的纵向区域26和一第一侧壁25的纵向区域27接触。这样,各卷烟支5在对应的通道19(见图3)内占据一位置,沿其外圆柱形表面的两个对应的纵向区域28和29,与纵向区域26和27接触,以这样的方式形成至少一第一腔室30,其由底壁24的部分和第一侧壁25包围,位于对应的接触区域26和27之间,且位于接触区域28和29之间、由卷烟支5呈现的外圆柱形表面的部分,与上述的区域26和27接合。

也参照图6,第一连接装置31包括沿通道19等距离地定位的多个孔32,它们出现在腔室30内并与第一管道33连接,借助于第一连接装置31,腔室30由此连接到抽吸装置上(图中示意地表示为方块34)并能在腔室30内产生局部的真空。

借助于电磁阀35来实现各个第一管道33和抽吸装置34之间的连接,电磁阀35形成互锁在一设备上的主控制装置36的一部分,图中表示为一方块37,借助于电磁阀来监控传输单元9的操作速度。

特别地如图3至6所示,各通道19还包括多个刚性地与对应的块体22连接的弹性板38,在数量上与呈现在底壁24上的孔的数量匹配,沿通道的长度连续地布置,并面对第一侧壁25定位;在图1和6的实例中,各通道19呈现有四个孔32,以及由此有四个板38。

具体来说,从图3和4中可见,各板38所在的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由对应的块体22的第一侧壁25占据的平面,并且一个边缘连接到该块体的一个面39上,相对于辊子12径向地定位,邻近于底壁24并平行于第一侧壁25,以如下的方式固定于固定装置40:在板38和面39之间形成一间隙41,由此建立一空腔42。

在自由边缘的一侧,单一的弹性板38沿径向突出通过一基本上对应于第一侧壁25的高度的距离,这样,形成各通道19的一可移动的第二壁43。

由通道19的底壁24呈现的各孔32设置在凹腔44内,该凹腔从对应孔32沿该通道按照第二方向13延伸一给定的距离,并终止在与第二管道45的第一入口端45a相一致的一点上,第二管道45又借助于第二出口端45b出现在间隙41中。实际上,凹腔44和第二管道45互相组合在一起,在操作的条件下(将在适当的过程中介绍)形成气动的致动器装置46,以下面的方式作用在可移动的第二侧壁43上:致使侧壁43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侧壁离开面39(图3中的实线所示)并与沿通道19前进的卷烟支5分开,在第二位置,拉向通道19的第一侧壁25,其中,板38弯向(图3中的虚线)与卷烟支5的外表面接合的点上,并建立与该表面纵向接触的第三区域47。

在这些操作状态中,可移动的第二侧壁43围绕一第二腔室48,其连接在抽吸装置34上,并包围在接触的第三区域47和上述的相邻的接触区域26之间。

对于操作中的单元,从图3至5a中可见,卷烟支5沿对应通道19的运动招致逐渐地形成上述的第一腔室30,同时,提供一能致动气动致动器装置46的触发器。

实际上,特别地从图5和5a中可见,图中示出四个孔32中的第一孔,孔32被卷烟支5(图5)的中断和遮蔽起到限定第一腔室30的第一纵向部分的作用,其中,相关的凹陷44和第二管道45的入口端45a的相继的遮蔽将关闭空气回路,该回路包括气动的致动器装置46和第一管道33,致使间隙41与抽吸装置34连通。

采用这种结构,在上述空隙42形成的局部的真空,不足以曳拉可移动的第二侧壁43朝向烟支5,由此,建立第三接触区域47和封闭第二腔室48。

如图6所示,用作监控传输单元9的速度的设备37可以如下的方式引导主控制装置36,根据测得的速度,致动预定数量抽吸孔32,从而致动对应数量的可移动的侧壁43。因此,壁43可提供一正比于沿通道19通过的卷烟支5的线速度的垫作用,而不需调整由抽吸装置34产生的力。

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的传统的通道或槽相比,上述实例中的卷烟支5的圆柱形表面暴露在局部的真空中,因此,暴露在一更有效的垫作用中;此外,由可移动的第二侧壁43和第一侧壁25建立的两个纵向滑动接触区域,组合产生一可调整的制动作用。

在图7的实例中,可移动的第二侧壁43包括一板49,该板的中心部分呈一U形的横截面,其凹面朝向块体22的面39,借助于一对应的枢轴50侧壁可转动地锚固在块体22上。板49的内面51呈一环形座52,其容纳一环形唇部密封54的第一边缘53,环形唇部密封的第二边缘55可滑动地配装在提供上述面39的块体22的部分上。在此例子中,形成在块体22的相对面39和51和可移动壁43之间的间隙41被封闭并被密封件54气密地密封。

当气动的致动器装置46因前进的卷烟支5而进行操作时,如参照图5和5a已作的描述,板49从第一位置(见图7中虚线所示)迁移到第二位置,第一位置远离块体22的面39,留驻在第一阻挡件56上,并与沿通道19通过的卷烟支5分开,第二位置靠近通道19的第一侧壁25并接合第二阻挡件57,其中,该板49的顶边缘接合烟支5的外表面,以建立第三纵向接触区域47。

在此操作结构中,可移动的侧壁43与卷烟支组合而形成第二腔室48,其通过密封54与空隙42隔绝,其中,借助于一横向于上述凹腔44的一第二凹腔58,在该腔室48内产生局部的真空,并连接到抽吸装置34。

参照图7,从图中可见,当气动的致动器装置46致动时,板49返回到上述的第一位置,通过坐落在由块体22的面39提供的插口内的弹簧59的作用,板与第一阻挡件56接触。

参照图8的实例,密封54可以基本上圆形截面的环形元件60的形式出现,该元件由一泡沫或弹性材料形成,这样,当适应可移动壁43的位置变化时,它将保持一气密的封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