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双室包装中含有类维生素A和类维生素A增效剂体系的稳定的皮肤护理产品

在双室包装中含有类维生素A和类维生素A增效剂体系的稳定的皮肤护理产品

摘要

一种稳定的皮肤护理产品,包含一种含有约0.001%-约10%类维生素A的第一组合物;一种含有约0.0001%-约50%至少一种类维生素A增效剂的第二组合物;第一室用于储存第一组合物,其中第一室使得第一组合物保持不与氧接触;并且第二室用于储存第二组合物,第一和第二室彼此结合在一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828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1821437.1

  • 申请日2001-12-06

  • 分类号A61K7/48;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元金

  • 地址 荷兰鹿特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3: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05-10

    授权

    授权

  • 2004-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双室包装中含有类维生素A和类维生素A增效剂体系的稳定的皮肤护理组合物。

背景技术

类维生素A(例如视黄醇和视黄基酯)是化妆品中常用的成分。视黄醇(维生素A)是一种人体内天然产生的内源性化合物并且对于正常的上皮细胞分化是必须的。天然和合成维生素A衍生物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并且已经用作皮肤修复或再生剂。视黄酸已经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例如痤疮、皱纹、牛皮癣、老年斑和变色。参见例如Vahlquist,A等,J.Invest.Dermatol.,Vol.94,Holland D.B.和Cunliffe,W.J.(1990),pp.496-498;Ellis,C.N.等,″Pharmacology of retinols in Skin,″Basel,Karger,Vol.3,(1989),pp.249-252;和PCT专利申请WO 93/19743。

但是由于视黄醇可以因多种因素,包括氧化、热不稳定性和紫外线诱导降解而发生化学降解,因此视黄醇在美容配方中特别不稳定。视黄基酯也会经历这些不稳定性,尽管程度比视黄醇略低。

类维生素A对皮肤的效果可以通过共同使用类维生素A增效剂分子来提高。但是许多(并非全部)类维生素A增效剂分子也会增加视黄醇的不稳定性。因此,为了得到含有类维生素A和类维生素A增效分子的有效皮肤护理组合物,必须保护含有增效剂的类维生素A配方比单独含有类维生素A的配方更加稳定。

因此,不仅存在类维生素A单独的稳定性问题,还有促进类维生素A效果的活性化合物存在时类维生素A的稳定性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若干方法来解决类维生素A在化妆品组合物中的稳定性问题。例如,用于递送组合物的多室体系已经描述于美国专利5,914,116中(本发明的受让人)。该专利具体描述了用于分离两种不同皮肤活性组分的两个分离的容器,以提供双重皮肤护理,其中一个室含有类维生素A,而第二个室含有提供第二种益处的第二活性组分。

美国专利5,976,555(Johnson&Johnson)公开了含有水包油乳液的皮肤护理组合物,包含类维生素A、乳化剂系统和一种助乳化剂。该专利描述了使用一个容器来储存组合物,以使组合物不与氧气接触。所描述的该容器用于单独含有乳化剂系统和助乳化剂的类维生素A组合物,但是并没有保护类维生素A免于由于与类维生素A增效剂接触而产生的降解。

美国专利5,800,596(L′Oreal)公开了一种油包水乳液,在具有不透过氧或紫外线的壁和氧捕获装置的分散器中含有视黄醇。该专利没有教导或建议使用增效剂以及在存在增效剂时与类维生素A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上述参考文献都没有教导或建议需要在类维生素A增效活性剂存在时将类维生素A组合物稳定化。因此,尽管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了双重目的单配方美容产品,但是仍然需要稳定的美容组合物来解决类维生素A单独的稳定性以及在类维生素A增效剂存在时的稳定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的皮肤护理产品,含有:

一种含有约0.001%-约10%类维生素A的第一组合物;

一种含有0.0001%-约50%至少一种类维生素A增效剂的第二组合物;

第一室用于储存第一组合物,其中第一室使得第一组合物保持不与氧接触;

并且第二室用于储存第二组合物,第一和第二室彼此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成分,本发明组合物含有类维生素A,选自视黄基酯、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优选视黄醇或视黄基酯。术语“视黄醇”包括视黄醇的下列异构体:全反式视黄醇,13-顺式-视黄醇,11-顺式-视黄醇,9-顺式-视黄醇,3,4-二脱氢-视黄醇,3,4-二脱氢-13-顺式-视黄醇;3,4-二脱氢-11-顺式-视黄醇;3,4-二脱氢-9-顺式-视黄醇。优选的异构体是全反式视黄醇,13-顺式-视黄醇,3,4-二脱氢-视黄醇,9-顺式-视黄醇。最优选的是全反式视黄醇,这是因为它广泛的商业来源。

视黄基酯是视黄醇的-种酯。术语“视黄醇”已经如上所定义。适用于本发明的视黄基酯是视黄醇的C1-C30酯,优选C2-C20酯,并且最优选C2、C3和C16酯,因为它们更容易得到。视黄基酯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视黄基棕榈酸酯、视黄基甲酸酯、视黄基乙酸酯、视黄基丙酸酯、视黄基丁酸酯、视黄基戊酸酯、视黄基异戊酸酯、视黄基己酸酯、视黄基庚酸酯、视黄基辛酸酯、视黄基壬酸酯、视黄基癸酸酯、视黄基十一酸酯、视黄基月桂酸酯、视黄基十三酸酯、视黄基肉豆蔻酸酯、视黄基十五酸酯、视黄基十七酸酯、视黄基硬脂酸酯、视黄基异硬脂酸酯、视黄基十九酸酯、视黄基花生四烯酸酯、视黄基山嵛酸酯、视黄基亚油酸酯、视黄基油酸酯。

用于本发明的优选酯选自视黄基棕榈酸酯、视黄基乙酸酯和视黄基丙酸酯,因为这些酯最容易得到且因此而最便宜。还优选视黄基亚油酸酯和视黄基油酸酯,这是因为它们的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视黄醇或视黄基酯的用量为约0.001%-约10%,优选用量为约0.01%-约1%,最优选用量为约0.01%-约0.5%。

相信类维生素A按照表1所述的机理在皮肤中通过酶作用而转化为视黄酸。

视黄醇在表皮中的代谢:酶作用

ARAT/LRAT=酰基辅酶A(CoA):视黄醇酰基转移酶/卵磷脂:视黄醇酰基转移酶CRABPII=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II

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发现某些化合物抑制ARAT/LRAT、视黄醛还原酶、CRABPII和视黄酸氧化(后者由细胞色素P450体系催化),而某些其他化合物促进视黄醇脱氢酶。这些化合物在本文中总体命名为“增效剂”并且编号为组B1-B5,如上述表1中所示。单独或者彼此之间组合使用的增效剂通过增加用于转化为视黄酸的视黄醇的量并抑制视黄酸的降解而加强了类维生素A的作用。增效剂与类维生素A(例如视黄醇、视黄基酯、视黄醛、视黄酸)联合作用,后者原生存在于皮肤中。但是优选的组合物在其中包括类维生素A与增效剂共同存在以使性能最优化。

本发明部分地包括一种第二组合物,含有占组合物重量的约0.0001%-约50%,优选约0.001%-约10%,最优选约0.001%-约5%至少一种增效剂化合物,其中在体内转谷酰胺酶试验中,该化合物或者单独或者以组合浓度为10mM抑制转谷酰胺酶达到50%以上,以及一种美容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组合物中包括的增效剂选自:

(a)双增效剂,其中两者都选自相同的B2;B3;B4;

(b)增效剂的二元组合,选自:

B1/B2、B1/B3、B1/B4、B1/B5、B2/B3、B2/B4、B2/B5、B3/B4、B3/B5、B4/B5;

(c)增效剂的三元组合,选自:

B1/B2/B3、B1/B2/B4、B1/B2/B5、B1/B3/B4、B1/B3/B5、B1/B4/B5、B2/B3/B4、B2/B3/B5、B2/B4/B5、B3/B4/B5;

(d)增效剂的四元组合,选自:1

B1/B2/B3/B4、B1/B2/B3/B5、B1/B2/B4/B5、B1/B3/B4/B5、B2/B3/B4/B5和

(e)五组增效剂的组合:B1/B2/B3/B4/B5。

优选的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来自不同组的增效剂(即上述组(b)-(e))。但是选自不同组的增效剂的任意组合也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得到所需的增效效果。

包括在本发明中作为增效剂的化合物首先基于下列原则选择:这些化合物以表A中所列的某种浓度经过下文2.1-2.7部分所述的特定酶的体外Microsomal试验的能力。化合物(单独或与另一种增效剂组合)随后进行下述的体外转谷酰胺酶试验,单独或组合浓度为10mM。如果这种组合抑制转谷酰胺酶到超过50%,那么它就适用于本发明。如果单独测试一种增效剂,并经过转谷酰胺酶试验,那么它可以与另一种经过转谷酰胺酶试验的增效剂或增效剂组合进行组合。

本发明优选的组合物含有单独浓度为10mM时抑制转谷酰胺酶到超过50%的增效剂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护理”是指预防和治疗干燥皮肤、痤疮、光损伤皮肤、皱纹、老年斑、老化皮肤、提高角质层弹性、优化皮肤色泽、控制皮脂分泌并通常提高皮肤的质量。该组合物可以用来改进皮肤脱屑和表皮分化。

增效剂是一种经过下文2.1-2.7部分所述的体外Microsomal试验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以表A中所列的浓度抑制或增强一种酶到至少表A中所列的一般%,然后进行(单独或与另一种化合物组合)体外转谷酰胺酶试验以测定其是否适用于包括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

                        表A

            增效剂测试浓度和%抑制/提高ARAT/LRAT试验                      (鉴定B1增效剂)

    本发明    化合物浓度    %抑制    一般    100μM    >10%    优选    100μM    >25%    最优选    100μM    >40%    最佳    100μM    >50%
视黄醇脱氢酶试验                   (鉴定B2增效剂)    本发明    化合物浓度    %提高    一般    100μM    >10%    优选    100μM    >15%    最优选    100μM    >20%    最佳    100μM    >25%
视黄醛还原酶试验                 (鉴定B3增效剂)    本发明    化合物浓度    %抑制    一般    100μM    >5%    优选    100μM    >10%    最优选    100μM    >20%    最佳    100μM    >35%
CRABPII拮抗剂试验               (鉴定B4增效剂)    本发明化合物:RA比例    %抑制    一般    7000∶1    >25%    优选    7000∶1    >50%    最优选    70∶1    >25%    最佳    70∶1    >50%
视黄酸氧化试验                 (鉴定B5增效剂)    本发明    化合物浓度  %抑制    一般    100μM   >25%    优选    100μM   >45%    最优选    100μM   >70%    最佳    100μM   >80%

用于测定化合物是否适用于包括在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体外Microsomal试验如下:

1.原料

全反式视黄醇,全反式视黄酸,棕榈酰基辅酶A,二月桂酰基磷脂酰胆碱,NAD和NADPH,购于Sigma化学品公司。用于Microsomal试验的类维生素A储存液在HPLC级乙腈中制备。所有用于HPLC分析的类维生素A标准储存液在乙醇中制备,储存在-70℃液氮中,并且在不储存时于黄色光下保持在冰上。其他化学品和抑制剂购于美容材料供应商或化学品公司,如Aldrich或国际香精和香料公司。

2.方法

2.1 RPE微粒体的分离(修改自J.C.Saari和D.L.Bredberg,″CoA and Non-CoA Dependent Retinol Esterification in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J.Bill Chem.263,8084-8090(1988))。

50个移走视网膜和眼房水的冷冻对切牛视杯从美国W.L.Lawson公司,Lincoln,NE获得。眼睛过夜解冻并且用镊子剥除彩色的虹膜。每只视杯用2×0.5mL冷缓冲液洗涤(0.1M PO4/1mM DTT/0.25M蔗糖,pH7),方法是用美术刷或橡胶刮棒刮刷暗色细胞。细胞悬浮液加入到虹膜,并且悬浮液用Teflon搅拌子在烧杯中搅拌几分钟。通过粗滤器过滤悬浮液(Spectra/Por,925μm孔径的聚乙烯筛网)以除去大颗粒,并且所得暗色悬浮液用Glas-Col(带有一个马达驱动的Teflon均质器)均质化。细胞匀浆在20,000g离心30分钟(Sorvaal模式RC-5B离心机,带有SS34马达,在2.5×10cm管中,14,000RPM)。所得上清液进一步在150,000g离心60分钟(Beckman L80超速离心机,带有SW50.1马达,在13×51mm管中,40,000RPM)。所得丸粒采用加热体系分散在约5mL 0.1M PO4/5mM DTT,pH7缓冲液中(Ultrasonics公司,W185D超声波细胞破碎机),所得微粒体分散液分装在小管中并储存在-70℃。微粒体的蛋白质浓度采用BioRad染色结合试验测定,BSA用作标准物。

2.2鼠肝微粒体的分离(修改自R.Martini&M.Murray,″Participation of P450 3A Enzymes in Rat HepaticMicrosomal Renitoic Acid 4-Hydroxylatiod′,Archives Biochem.Biophys.303,57-66(1993))。

大约6克冷冻的鼠肝脏(来自Harlan Sprague Dawley鼠,Accurate Chemical and Scientific公司)在3倍体积的0.1Mtris/0.1M KCl/1mM EDTA/0.25M蔗糖,pH7.4缓冲液中采用BrinkmannPolytron均质化。所得组织悬浮液在上述马达驱动的Teflon均质器中进一步均质化。所得匀浆连续离心:在10,000g 30分钟、在20,000g30分钟、在30,000g 15分钟,所得上清液在105,000g高速离心80分钟。丸粒如上所述超声波离解在约5mL 0.1M PO4/0.1mM EDTA/5mMMgCl2,pH7.4缓冲液中,并且分装储存在-70℃。蛋白质浓度如上所述进行测定。

2.3 ARAT和LRAT活性的测试(鉴定B1)

下述程序是描述于J.C.Saari&D.L.Bredberg,″ARAT&LRATActivities of Bovin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Microsomes″,Methods Enzymol.190,156-163(1990)中的方法的改进。制备以下缓冲液并储存在4℃:0.1M PO4/5mM二硫苏糖醇,pH7.0(PO4/DTT)中。在试验时加入2mg BSA/mL缓冲液以得到PO4/DTT/BSA工作缓冲液。1mM视黄醇底物在乙腈中制备并储存于-20℃氮气下的棕色瓶中。制备4mM棕榈酰基辅酶A在工作缓冲液中的溶液(分装储存)和4mM二月桂酰基磷脂酰胆碱在乙醇中的溶液并储存于-20℃。抑制剂制备成10mM在水、乙醇、乙腈或DMSO中的储存溶液。采用含有50μg/mL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的纯乙醇制备灭活溶液,并且含有50μg/mL BHT的己烷溶液用作提取液。

向2打兰玻璃小瓶中依次加入下述物质:PO4/DTT/BSA缓冲液以使总体积为500μL,5μL酰基供体(4mM棕榈酰基辅酶A和/或二月桂酰基磷脂酰胆碱),5μL抑制剂或溶剂空白液(10mM储存液或进一步稀释),然后是大约15μg RPE微粒体蛋白(大约15μL约1mg/mL微粒体蛋白分装液)。在37℃孵育5分钟以使反应温度平衡并随后加入5μL 1mM视黄醇。将小瓶盖上盖子,旋涡振动5秒,在37℃孵育30-90分钟。加入0.5mL乙醇/BHT使反应猝灭。加入3mL己烷/BHT以抽提类维生素A,数次旋涡振动小管若干秒并且在低速离心小管5分钟以快速将层分离。将上面的己烷层转移在清洁的小瓶中,并用如上所述的另外3mL己烷/BHT再次抽提水性层。合并己烷层并通过在37℃于氮气流中用加热的铝块干燥来蒸发己烷。在-20℃储存干燥后的残余物直到HPLC分析。如下所述通过整合HPLC信号分别定量视黄基棕榈酸酯和视黄基月桂酸酯以测定ARAT和LRAT活性。

注意孵育溶液含有40μM酰基供体、100μM或更少的抑制剂、10μM视黄醇、大约30μg/mL微粒体蛋白和约0.1M PO4,pH7/5mM DTT/2mg/mLBSA。加入视黄醇之后的所有步骤都在暗室或棕色光下进行。

2.4视黄醇脱氢酶活性的测试(鉴定B2)

制备下列储存溶液:

50mM KH2PO4,pH7.4缓冲液,无菌过滤。

10mM全反式视黄醇(Sigma R7632),于DMSO中。

200mM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钠盐(NADP)(Sigma N0505),于无菌水中。

40mM测试化合物,于适当溶剂中(水、缓冲液、乙醇、氯仿或DMSO)。

鼠肝微粒体的1∶10稀释液,于50mM KH2PO4,pH7.4缓冲液(4μg/μl)。

向带有螺旋盖的2打兰玻璃小瓶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

缓冲液以使最终体积为400μl

25μl稀释的微粒体(最终=100μg),煮沸的微粒体作为对照物,普通的微粒体作为测试样品。

4μl 200mM NADP(最终=2mM)

1μl 40mM测试化合物(最终=100μM)

8μl 10mM视黄醇(最终=200μM)

将小瓶在37℃振动水浴中孵育45分钟。向每个小瓶中加入500μl冰冷却的乙醇以使反应猝灭。用冰冷却的己烷抽提类维生素A两次(每次抽提2.7ml)。在第一次抽提期间将视黄基乙酸酯(5μl 900μM储存液)加入到每个小管中作为在每个样品中监测抽提效果的方法。旋涡振动样品10秒,然后在1000rpm、5℃于Beckman GS-6R离心机中轻柔离心5分钟。在每次抽提后,将含有类维生素A的己烷上层从水性层中转移到清洁的2打兰小瓶中。在轻柔的氮气流下蒸发掉己烷。在-20℃储存干燥后的残余物直到HPLC分析。

2.5视黄醛还原酶活性的测试(鉴定B3)

如上所述使用下列替代物质制备所有的储存溶液:

10mM全反式视黄醛(Sigma R2500),DMSO中。替代视黄醇。

200mM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四钠盐,还原形式(NADPH)(Sigma N7505),无菌水中。替代NADP。

向带有螺旋盖的2打兰玻璃小瓶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

缓冲液以使最终体积为400μl

25μl稀释的微粒体(最终=100μg),煮沸的微粒体作为对照物,普通的微粒体作为测试样品。

4μl 200mM NADPH(最终=2mM)

1μl 40mM测试化合物(最终=100μM)

3μl 10mM视黄醛(最终=75μM)

接下来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孵育和抽提操作。

2.6测试CRABPII拮抗剂(鉴定B4)

2.6.1合成CRABPII

a.表达体系

在pET 29a-c(+)质粒(Novagen)上克隆CRABPII基因。克隆的基因被强噬菌体T7转录和翻译信号控制。T7聚合酶源由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R(DE3)pLysS(Novagen)提供。后者在1acUV5控制下含有T7聚合酶的染色体拷贝,由存在的IPTG诱导。质粒按照制造商说明手册(Novagen)转化进大肠杆菌BLR(DE3)pLysS细胞。

b.诱导

转化后细胞的过夜培养物在含有50μg/mL卡那霉素和25μg/mL氯霉素的2xYT中稀释到1∶100。细胞在37℃振荡生长,直到600nm处的OD值达到0.6-0.8。然后加入IPTG,终浓度为1mM。培养物再孵育2小时。在室温下5000g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丸粒储存在-20℃。

2.6.2纯化

按照Norris和Li,1997所述的方法进行纯化。

a.裂解

冷冻的丸粒在室温解冻并重新悬浮于1-2倍丸粒体积的新鲜制备裂解缓冲液中(50mM Tris/HCl,pH8,10%(w/v)蔗糖,1mM EDTA,0.05%(w/v)叠氮化钠,0.5mM DTT,10mM MnCl2,2.5mM苯甲基磺酰氟,2.5mM苯甲脒,6μg/mL DNA酶)。溶解产物在室温孵育30分钟。进一步用超声波进行裂解(在10,000psi下六次30秒,期间在冰上放置五次30秒)。裂解产物的不溶部分在4℃于15000rpm离心1小时除去,上清液储存在-20℃。

b.在Sephacryl S300上的凝胶过滤

来自步骤a.的上清液在室温下装入2.5×100cm sephacryl S-300(Pharmacia)柱中。洗脱缓冲液是20mM Tris-HCl,pH8,0.5mM DTT,0.05%叠氮化钠(缓冲液A)。流动速率是2mL/min。收集的2mL级份用280nm处的紫外吸光度来检测。用SDS-page测定级份代表的峰,以检测CRABPII的存在。

c.阴离子交换色谱

2mL含有CRABPII的凝胶过滤级份装入季铵阴离子交换柱FPLC(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型号monoQ(Pharmacia)。使用梯度缓冲液室温下在20分钟内洗脱CRABPII,从100%缓冲液A到30%缓冲液B(100%缓冲液B=缓冲液A+250mM NaCl)。每分钟收集1mL级份。再次用SDSpage检测CRABPII的存在。CRABPII储存在4℃,之后用带有小瓶平台附件的Micromodulyo 1.5K冷冻干燥(Edwards High VacuumInternational)。粉末状样品储存在室温,直到它们用于结合试验。

d.检测CRABPII的存在

CRABPII的表达和纯化采用变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7-15%聚丙烯酰胺凝胶(Biorad)上分析。10μl样品与10μl 2X缓冲液(100mM Tris-HCl,pH6.8,4%SDS,0.2%BPB,20%甘油,1mM DTT)混合并通过加热失活(80℃,2分钟)。将样品加载到凝胶上,浸泡在1X Tris-甘氨酸缓冲液(Biorad)中,在室温下施加恒定电流(25mA)1小时。考马斯蓝染色后,根据用Benchmark预染蛋白质梯度带(GibcoBRL)测定的分子量来鉴定蛋白质。

采用蛋白印迹来证实CRABPII的存在。在SDS-PAGE中分离的蛋白质使用Biorad暗盒转移到Immobilon-P转移膜(Millipore)上。转移在1X Tris-甘氨酸缓冲液(Biorad)+10%甲醇中进行。施加电流(60mA)3小时以使蛋白质迁移到膜中。此后,室温下将膜用5%干乳在1X TBS中封闭1小时,并在相同的缓冲液中于4℃用CRABPII的一抗标记(鼠抗克隆5-CRA-B3的1/1000稀释液)过夜。接下来,膜用PBS(3×5分钟)洗涤,然后与二抗,结合过氧化物酶的抗鼠抗体(ECLTM,Amersham)的1∶2000稀释液在室温孵育1小时。

膜用1xPBS(3×5分钟)洗涤,根据制造商的使用指南采用ECL检测试剂盒(Amersham)检测蛋白质。纯化后的CRABPII浓度使用BSA试剂盒(Pierce)测定。

2.6.3放射活性结合试验

220pmol CRABPII在20mM Tris-HCl缓冲液(pH7.4)中与15pmol放射活性全反式视黄酸(NEN)(总体积为70μL)孵育。为了进行竞争性试验,过量的另一种配体(6670∶1、670∶1或70∶1)加入到混合物中。反应在室温下于暗处进行1小时。为了将未结合的全反式视黄酸与结合的全反式视黄酸分离,使用6kD短切微型色谱柱(Biorad)。使用Microplex多道移液器根据制造商的使用指南(Pharmacia)将储存缓冲液弃去。将样品装入柱中,在30分钟内利用重力进行分离。结合CRABPII的视黄酸(RA)出现在滤液中,而游离的RA残留在柱中。滤液的放射活性采用闪烁计数器来测定。

2.7NADPH依赖型视黄酸氧化的试验(鉴定B5)

下述程序是描述于R.Martini&M.Murray,″Participation ofP450 3A Enzymes in Rat Hepatic Microsomal Retinoic Acid 4-Hydroxylation″,Archives Biochem.Biophys.303,57-66(1993)中的方法的改进。制备下列试验缓冲液并且储存在4℃:0.1MPO4/0.1mM EDTA/5mM MgCl2,pH7.4。试验时,在缓冲液中制备60mMNADPH溶液。如上所述制备抑制剂储存液、酸化乙醇/BHT猝灭溶液和己烷/BHT。1mM视黄酸工作溶液通过用乙醇稀释15mM储存液(在DMSO中)来制备。

向2打兰小瓶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试验缓冲液以使最终体积为500μl,20μl 60mM NADPH,5μl抑制剂或溶剂空白液,然后是大约2mg鼠肝脏微粒体蛋白。在37℃孵育5分钟,随后加入5μl 1mM视黄酸工作溶液。在37℃连续孵育60分钟(不盖盖子,因为氧化过程需要氧分子加入到NADPH中)。如上所述用酸化乙醇/BHT猝灭,并用己烷/BHT抽提。如下所述通过整合HPLC信号来定量并快速洗脱极性视黄酸代谢物(假定是4-氧代视黄酸)。

注意加入视黄酸之后的所有步骤都在暗室或棕色光下进行。最终孵育溶液含有2.4mM NADPH、100μM或更少的抑制剂、10μM视黄酸、大约4mg/mL鼠肝脏微粒体蛋白和大约0.1M PO4/0.1mM EDTA/5mMMgCl2

单独的类维生素A的HPLC分析

用HPLC定量的类维生素A样品通过将每个小瓶中的残余物用100μl甲醇溶解来制备。溶液转移到1mL加盖小瓶内的150μl玻璃圆锥管中,紧密盖紧,并且置于Waters 715自动取样器内。立即注射60μl等份样品并且分析类维生素A含量。

色谱仪由Waters 600梯度控制器/泵、Waters 996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Waters 474扫描荧光检测器组成。两种HPLC方案用于类维生素A分析。对于ARAT和LRAT试验,视黄醇和视黄醇酯的分离用Waters 3.9×300mm C18 Novapak反相分析柱和Waters SentryNovaPak C18保护柱,采用调节到流速为1mL/min的80∶20(v/v)甲醇/THF作为流动相进行10分钟。监测洗脱液在325nm的吸光度和在325ex/480em的荧光。较短的Waters 3.9×150mm C18 Novapak反相分析柱和Waters Sentry NovaPak C18保护柱用于分离视黄醇和视黄酸氧化试验中的酸和醇,采用描述于A.B.Barua,″Analysis ofWater-Soluble Compounds:Glucoronides″,Methods Enzymol.189,136-145(1990)中的梯度体系的改进方法。该体系包括从含有10mM乙酸铵的68∶32(v/v)甲醇/水到4∶1(v/v)甲醇∶二氯甲烷的20分钟线性梯度,随后是在流速为1mL/min保持5分钟。柱洗脱液在300nm-400nm监测。

根据清楚地分辨每个试验中相关视黄酸、醇、醛和/或酯的能力和分离的相对快速来选择这些方案。用HPLC鉴定各种类维生素A是根据未知峰的驻留时间与购买的已知类维生素A标准物之间的确切匹配,未知峰的UV光谱分析(300-400nm)与购买的已知类维生素A之间进行比较。

在转谷酰胺酶试验中适用于进一步检测的增效剂包括但不限于列于下表B1-B5的增效剂。

ARAT/LRAT抑制剂(B1)

分类                 化合物                %             总体            %          %           %             %

                                        总体抑制          TG(IC 50)      抑制         抑制        抑制           抑制

                                           TG                        ARAT(10μm)   ARAT(100μm)  LRAT(10μm)  LRAT(100μm) 

                                        (-ROH/RE)

类胡萝卜素           藏红花酸                             3.75E-05       15%         34%           0           15%

脂肪酸酰胺    &  乙酰基鞘氨醇                             6.78E-06   19%+/-12     62%+/-11     10%+/-10    50%+/-18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Cl3 β-羟基酸/酰胺        17%                                       28%                       25%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蓖麻油MEA                                3.25E-05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椰油酰氨基丙基甜菜碱                                                 25%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椰油羟乙基咪唑啉                         2.84E-07                    68%                       68%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椰油酰胺-MEA(或椰油酰基单 11%                                       13%                       34%

其他表面活性剂   乙醇酰胺)

脂肪酸酰胺    &  甘油基-PCA-油酸酯                                                  41%+/-6                   58%+/-2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己酰胺                                                               20%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己酰基鞘氨醇                             9.99E-05                  28%+/-4                   37%+/-9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羟乙基-2-羟基-C12酰胺                    3.29E-05                    35%                       35%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羟乙基-2-羟基-C16酰胺                                                25%                       30%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月桂酰基肌氨酸                                                       20%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利多卡因                                                             12%                       0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亚油酰胺-DEA(或亚油酰基   59%                       12%+/-13     43%+/-3     11%+/-9     51%+/-15

其他表面活性剂  二乙醇酰胺)

脂肪酸酰胺    &  亚油酰胺-MEA(或亚油酰基单                1.61E-05       14%         35%       20%+/-8       35%

其他表面活性剂    乙醇酰胺)

脂肪酸酰胺    &  亚油酰氨基丙基二甲基胺                                             69%+/-18                 75%+/-4

其他表面活性剂

分类              化合物                       总体            %            %             %             %

                                     %        TG(Ic 50)      抑制          抑制           抑制           抑制

                                  总体抑制                 ARAT(10μm)   ARAT(100μm)   LRAT(10μm)   LRAT(100μm)

                                  (-ROH/RE)

脂肪酸酰胺    &  Melin酰胺                                               64%+/-15                    43%+/2 21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肉豆蔻酰基肌氨酸                                        41%+/-14                    11%+/-11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油酰基甜菜碱                  2.80E-05                     47%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棕榈酰胺-MEA                                 6%           23%           12%          33%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硬脂基羟基酰胺                                             10%                         10%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Utrecht-1           21%                    43%           54%           51%        48%+/-6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Utrecht-7                     3.47E-06      42%         83%+/-9         51%        92%+/-3

其他表面活性剂

类黄酮           柑桔黄素                                                   33%                         14%

香料             烯丙基α-紫罗兰酮                         16%+/-14      22%+/-23      17%+/-10     36%/-7

香料            α-大马酮                      3.35E-04    67%+/-27      83%+/-12      97%+/-6      98%+/-1

香料            α-紫罗兰酮                    9.27E-04                   45%+/-27                    49%+/-30

香料            α-甲基紫罗兰酮                                             67%                         77%

香料            α-萜品醇                                                   26%                         25%

香料            β-大马酮                                    45%           84%           52%          92%

香料             婆罗醇                                                     70%                         75%

香料             大马烯酮                                    23%           70%           29%          79%

香料            δ-大马酮                                    58%           87%           64%          95%

香料             二氢α-紫罗兰酮                                            13%                         18%

香料             藏红花酸乙酯                                               51%                         49%

香料             小茴香醇                                                   12%                         4%

香料            γ-甲基紫罗兰酮                                             21%                         38%

香料             异丁基紫罗兰酮                                             8%                          45%

香料             异环香叶醇                                                 18%                         16%

分类    化合物                               总体              %             %             %             %

                                    %       TG(IC 50)        抑制           抑制           抑制           抑制

                                 总体抑制                 ARAT(10μm)    ARAT(100μm)    LRAT(10μm)    LRAT(100μm)

                                 (-ROH/RE)

香料        异大马酮                                                         80%                          92%

香料        Lyral                            1.27E-04                        76%                          71%

香料        檀香酮                                                           23%                          12%

香料        檀香醇                                                           15%                          43%

香料        Timberol                                                         34%                          33%

香料        Tonalid                                                          50%                          33%

香料        Traseolide                                                       41%                          21%

杂项        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27%

杂项        Urosolic Acid                    1.46E-06                        21%                          28%

非环香料    柠檬醛                                                           20%

非环香料    香茅醇                                                           30%                           0

非环香料    金合欢醇                         9.35E-05      23%+/-18      53%+/-18       10%+/-7       53%+/-19

非环香料    香叶醇                           7.83E-03        13%            32%

非环香料    香叶基香叶醇                                   38%+/-12      81%+/-6        16%+/-9       77%+/-13

非环香料    里呐醇                                                           28%                           0

非环香料    壬二烯醇                                                         20%

非环香料    Pseudoionone                                                     12%                          37%

磷脂        二辛基磷脂酰乙醇胺                               23%         50%+/-2           0           17%+/-17

脲          二甲基咪唑烷酮          22%

脲          咪唑烷基脲              35%

                   视黄醇脱氢酶活化剂(B2)

                                                     %视黄醇脱

分类                       化合物                    氢酶的增加

磷脂                     磷脂酰胆碱                  21%增加

磷脂                       鞘磷脂                    26%增加

                   视黄醛还原酶抑制剂(B3)

                                       总          %视黄醛还原

分类               化合物            TG(IC 50)       酶的抑制

醛                 香草醛            9.70E-03           6%

脂肪酸             花生酸                               20%

脂肪酸             花生酸                               49%

脂肪酸             亚油酸            1.63E-04         62%+/-2

脂肪酸             亚麻酸            1.34E-04         54%+/-16

脂肪酸             肉豆蔻酸          1.72E-05           26%

杂项               胺苯丫啶          6.26E-06         22%+/-8

杂项           氢琥珀酸甘草次酸      3.61E-07         26%+/-2

杂项            Glycyrretinic        8.64E-06         38%=/-1

                     Acid

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37%

                   CRABPII拮抗剂(B4)

                                       总            CRABPII抑制%

分类              化合物             TG(IC 50)

脂肪酸            反油酸             6.50E-05           >50%

脂肪酸            十六烷二酸         1.30E-04           >50%

脂肪酸            12-羟基硬脂酸      2.91E-05           >50%

脂肪酸            异硬脂酸           6.88E-05           >50%

脂肪酸            亚麻油                                >50%

                                  视黄酸氧化抑制剂(B5)

   分类                化合物                            总体       %视黄酸抑制    %视黄酸抑制

                                                       TG(IC 50)      (10μM)         (100μM)

   咪唑               联苯苄唑                                          89%            100%

   咪唑               氯咪巴唑                         4.47E-06         80%            92%

   咪唑                克霉唑                                           76%            85%

   咪唑                益康唑                                           88%            100%

   咪唑                酮康唑                          1.85E-07         84%            84%

   咪唑                咪康唑                          2.78E-07         74%            86%

脂肪酸酰胺  &    月桂基羟乙基咪唑啉                    4.67E-07

其他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酰胺  &     油基羟乙基咪唑啉                     3.02E-05         54%            80%

其他表面活性剂

   类黄酮              桔黄素                          6.29E-05         40%            74%

   香豆素              香豆素

   喹啉    (7H-苯并咪唑[2,1-a]苯并[二]-异喹啉-7-酮    8.59E-07

   喹啉               羟基喹啉                         3.64E-04

   喹啉     甲吡酮(2-甲基-1,2-二-3-吡啶基-1-丙烷)                                      47%

增效剂或其组合以10mM的浓度在下述转谷酰胺酶试验中抑制转谷酰胺酶到至少50%。转谷酰胺酶试验

    本发明    化合物浓度    %抑制    一般    10mM    >50%    优选    1mM    >50%    最优选    100μM    >50%    最佳    10μM    >50%

转谷酰胺酶试验和角质化细胞分化

在表皮的最终分化过程中,15nm厚的蛋白质层,称之为角质外壳(CE)形成于细胞外周的内表面。CE由许多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这些蛋白质已经通过形成Nε-(Y-谷氨酰基)赖氨酸异二肽键交联在一起,由至少两种在表皮中表达的不同转谷酰胺酶催化。转谷酰胺酶I在表皮的分化层中表达丰富,特别是颗粒层,而在未分化基础表皮中较少。因此转谷酰胺酶I是一种有用的表皮角质化细胞分化标记物,高转谷酰胺酶I水平表明更加分化的状态。在下面的例子中,采用转谷酰胺酶I抗体的ELISA转谷酰胺酶I试验用于评价培养的角质化细胞的分化状态。

角质化细胞(如上所述培养)以4,000-5,000细胞/孔的密度接种在96孔培养板的200μl培养基中。孵育2-3天后,或者到细胞长满约50%后,将培养基换作含有测试化合物的培养基(每个样品重复五次)。细胞接着培养96小时,此后吸出培养基并且将培养板储存在-70℃。培养板从冷柜中取出,细胞用200μl 1xPBS洗涤两次。细胞在室温用TBS/5%BSA(洗涤缓冲液,牛血清白蛋白)孵育1小时。接着加入转谷酰胺酶一抗:50μl单克隆抗转谷酰胺酶I Ab B.C.在洗涤缓冲液中稀释到1∶2000。一抗在37℃孵育2小时并随后用洗涤缓冲液清洗6次。细胞随后在37℃用50μl二抗(Fab片段,结合过氧化物酶的抗鼠IgG,来自Amersham)在洗涤缓冲液中稀释到1∶4,000孵育2小时,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清洗3次。用洗涤缓冲液清洗之后,细胞用PBS洗涤3次。为了进行比色分析,细胞用100μl底物溶液(4mg邻亚苯基二胺和3.3μl 30%H2O2在10ml 0.1M柠檬酸盐缓冲液中,pH5.0)在室温下于暗处严格孵育5分钟(铝箔下)。通过加入50μl 4N H2SO4使反应终止。在UV分光光度计中读出96孔培养板中样品在492nm处的吸光度。在五组平行测定中,四组采用两种抗体进行处理,第五组用作转谷酰胺酶背景对照。测定转谷酰胺酶水平并且表示为%对照。

测定转谷酰胺酶水平并在上述表B1-B5中分别表示为:

(i)%(增效剂+视黄醇抑制/对照抑制)-%(ROH抑制/对照抑制),测量增效剂+视黄醇诱导转谷酰胺酶抑制与单独视黄醇相比的增加效应,或

(ii)当检测多个增效剂浓度的抑制效果时的IC50值-假定增效剂的浓度与恒定视黄醇浓度10-7M组合来抑制转谷酰胺酶超过50%。

在本发明中IC50值用作基准。

在转谷酰胺酶试验中测试的最佳增效剂组B1化合物

1.脂肪酸酰胺这些化合物容易购买并且具有本身是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因此有助于产生适用于美容制剂的乳液2.神经酰胺这些化合物可以另外用作角质层阻挡神经酰胺的前体3.类胡萝卜素这些化合物可以提供一些紫外线保护并且可以用作天然着色剂4.类黄酮天然抗氧化剂5.环状香料这些化合物容易购买并且还可以用来为产品提供香味6.非环状香料这些化合物可以用来为产品提供香味7.磷脂类似物这些化合物可以被皮肤细胞用来滋养产生阻透组分8.脲这些化合物容易购买并且还可以用作产品的防腐剂
B2化合物1.磷脂酰胆碱最优选作为视黄醇脱氢酶的活化剂2.鞘磷脂
B3化合物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可以用于保持角质层阻挡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必须的脂肪酸花生四烯酸肉豆蔻酸非必须的脂肪酸甘草次酸容易从植物来源得到的多环三萜羧酸磷脂酰乙醇胺可以结合到细胞膜中
B4化合物十六烷二酸12-羟基硬脂酸异硬脂酸饱和脂肪酸亚麻籽油反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异硬脂酸十六烷二酸室温下是固体亚麻籽油12-羟基硬脂酸室温下是液体
B5化合物联苯苄唑氯咪巴唑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抗菌剂氯咪巴唑容易购买月桂基羟乙基咪唑啉容易购买的化合物,并且具有本身是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因此有助于产生适用于美容制剂的乳液槲皮酮天然产生的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能香豆素天然着色剂喹啉异喹啉甲吡酮

双室包装

如上所讨论,包括类维生素A的组合物通常是不稳定的并且可以经历化学降解。此外,已经惊奇地发现增效剂,尽管有利于增加类维生素A的效果,但还对类维生素A的化学不稳定性有作用。当两种组分包含在单一配方中时,增效剂诱导的视黄醇不稳定化大大地降低了增效的类维生素A组合物的整体效果。

因此,为了保护类维生素A不被破坏,同时仍然提供类维生素A增效剂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室包装,在第一室中含有包含类维生素A的第一组合物和在第二室中含有包含至少一种类维生素A增效剂的第二组合物。第一组合物为皮肤提供第一益处而第二组合物用来增进或提高第一益处的效果。

双室包装可以设计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在两个分离的容器中提供第一和第二组合物的目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室包装是两个相互连接的罐或瓶的形式。在第二个实施方案中,双室包装是单个瓶/罐的形式,由一个分隔装置将瓶/罐的内部分为第一和第二室。其他实施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只要组合物保持分离。

最小氧透过第一室

如上所讨论,类维生素A组合物在氧存在时易于降解。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双室包装的第一室可透过最小量的氧以协助保持第一组合物稳定。包含类维生素A的第一组合物随后在用户使用之前保持不与氧接触。

最小氧透过室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方法来构造。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组合物应该不与氧或空气直接接触,并且应该防止氧渗透过包装的外壁。可以使用不透光和不透氧的包装。例如,可以使用铝作为包装的外壁,或者作为包装的内衬。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室均构造为最小透过氧以解决第一和第二组合物的降解问题。

美容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产品还包含一种美容可接受的载体以用作第一和第二组合物之一或两者中的活性组分的稀释剂、分散剂、或载体,从而当组合物施用于皮肤上时有利于它们的分布。

非水或除水之外的载体可以包括液体或固体润肤剂、溶剂、保湿剂、增稠剂和粉末。一种特别优选的非水性载体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二甲基苯基硅氧烷。本发明的硅氧烷可以是25℃时的粘度范围是约10-10,000,000厘沲的任意硅氧烷。特别优选的是低和高粘度硅氧烷的混合物。这些硅氧烷可以购于通用公司,商品名为Vicasil、SE和SF,以及购于Dow Corning公司,商品名为200和550系列。本发明组合物中硅氧烷的用量范围可以是组合物重量的5-95%,优选25-90%。

任选的皮肤增益材料和美容助剂

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组合物之一或两者中,可以存在一种油或油性材料,同时还有一种乳化剂以提供水包油乳液或油包水乳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乳化剂的平均亲水亲油平衡(HLB)。

各种类型的活性成分可以存在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美容组合物之一或两者中,并且如下所描述。活性成分定义为除润肤剂和只改进组合物物理性能的其他成分之外的皮肤或头发增益剂。尽管不限于此范畴,但通常的例子包括防晒剂、皮肤增白剂、鞣剂。

防晒剂包括那些通常用来阻挡紫外线的材料。举例的化合物有PABA的衍生物、肉桂酸酯和水杨酸酯。例如,可以使用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分别可以商品名Parsol MCX和Benzophenone-3购买。

乳液中防晒剂的实际用量可以根据所需的防止日光中紫外线辐射的程度而变化。

另一种优选的任选成分选自基本脂肪酸(EFA),即那些对于所有细胞的质膜形成都是必须的脂肪酸。在角质细胞中,EFA缺失会使细胞过度增殖。提供EFA可以矫正过度增殖。EFA还增强表皮的脂质生物合成并且为表皮的阻透层形成提供脂质。基本脂肪酸优选选自亚油酸、γ-亚麻酸、均-γ-亚麻酸、columbinic acid、二十-(n-6,9,13)-三烯酸、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六烯酸及其混合物。

润肤剂通常结合到本发明的美容组合物中。这些润肤剂的用量范围可以是组合物总重量的约0.5%-约50%,优选约5%-30%。可以归类于这些通用化学品范畴内的润肤剂是酯、脂肪酸和醇、多元醇和烃。

酯可以是一元或二元酯。脂肪酸二酯的可接受例子包括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异丙酯和琥珀酸二辛酯。可接受的支链脂肪酸酯包括肉豆蔻酸2-乙基-己基酯、硬脂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硬脂基酯。可接受的三元酸酯包括三亚油酸三异丙酯和柠檬酸三月桂基酯。可接受的直链脂肪酸酯包括棕榈酸月桂基酯、乳酸肉豆蔻基酯、oleyl eurcate和油酸硬脂基酯。优选的酯包括椰油辛酸/己酸酯(椰油辛酸酯和椰油己酸酯的混合物),丙二醇肉豆蔻基醚乙酸酯,己二酸二异丙酯和辛酸十六烷基酯。

合适的脂肪醇和酸包括那些含有10-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这些化合物,如十六烷基、肉豆蔻基、棕榈基或硬脂基醇和酸。

可以用作润肤剂的多元醇有线形或支链烷基多羟基化合物。例如优选丙二醇、山梨糖醇和甘油。还可以使用聚合多元醇如聚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丁二醇和丙二醇还特别优选作为渗透增强剂。

可以用作润肤剂的烃是那些具有12-30个碳原子的烃链的化合物。具体例子包括矿物油、凡士林油、角鲨烯和异石蜡烃。

在本发明的美容组合物中使用的另一种功能成分是增稠剂。增稠剂的通常用量为组合物重量的0.1-20%,优选约0.5%-10%。增稠剂的例子有交联的聚丙烯酸酯,商品名为Carbopol,购自B.F.Goodrich公司。可以使用树胶如黄原胶、角叉菜胶、明胶、刺梧桐树胶、果胶和洋槐豆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硅氧烷或润肤剂来实现增稠作用。例如粘度大于10厘沲的硅氧烷胶和如具有双官能度的硬脂酸甘油酯的旨。

粉末可以加入到本发明美容产品的第一和第二美容组合物之一或两者中。这些粉末包括白垩、滑石、漂白土、高岭土、淀粉、蒙脱石、化学改性铝硅酸镁、有机改性蒙脱粘土、水合铝硅酸盐、煅烧二氧化硅、琥珀酸辛基铝淀粉及其混合物。

其他少量辅助成分还可以加入到本发明美容产品的第一和第二组合物之一或两者中。这些成分可以包括着色剂、遮光剂和香料。这些物质的用量范围可以是组合物重量的0.001%-20%。

本发明美容产品的第一和第二组合物主要作为局部施用于人皮肤上的产品,特别是作为调节和润滑皮肤、防止或减少出现皱纹或老化皮肤的制剂。

在使用时,少量的第一组合物,例如1-5ml,从合适的容器或施涂器中施用到皮肤的暴露区域,并且如果必要,随后用手或手指或合适的装置喷洒和/或涂抹到皮肤上。同时将少量的第二组合物,例如1-5ml,从合适的容器或施涂器中施用到皮肤的暴露区域,并且如果必要,也可以用手或手指或合适的装置喷洒和/或涂抹到皮肤上。因此,取决于所需的处理程度,第一和第二组合物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使用或依次连续使用。

产品形式和包装

本发明的局部皮肤处理组合物可以配制成洗液、流体乳膏、乳膏或凝胶。

具体实施方式

方法

视黄醇(在tween 80中,50%)溶解在大约50%的乙醇水溶液中以提供一种当以200μl体积在96孔板中采用标准的96孔分光光度计测量时在360nm处的OD值约为0.6的溶液。

增效剂分子以大约0.1%的浓度加入,并且在暗室如上所述立即测量在360nm处的OD值,以及室温下60小时后的OD值。60小时后校准OD值(除以0.85)以计算由于溶剂从板中蒸发而增加的视黄醇浓度。

结果

                            表1

  增效剂视黄醇损失速度的增加倍数  柠檬醛  3.1  香茅醇  1.5  椰油酰胺DEA  1.9  香豆素  1.4  大马烯酮  3.7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1.4  香叶醇  1.3  18b GLYCERHETINIC ACID  1.6  8羟基喹啉  1.5  N-月桂酰基肌氨酸  2.6  里哪醇  2.0  亚油酰胺DEA  3.0  亚油酸  3.4  α-紫罗兰酮  1.3  亚麻籽油  1.5

测试的增效剂导致视黄醇不稳定性的显著增长。

这将使得与需要单独使用视黄醇相比,当使用增效剂时必须使用为视黄醇提供更佳稳定性的制剂/包装。

实施例1

为了确定B1-B5活性化合物与视黄醇的组合是否协同抑制转谷酰胺酶的表达,必须要确定在视黄醇存在下单独测试时活性化合物的剂量响应曲线(包括IC50值)。该数据用于确定每种活性化合物适当的次-最大抑制浓度,使得可以鉴定在视黄醇存在下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协同效应。为了证实两种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有必要选择最大IC20的测试浓度,换句话说就是单独促进视黄醇抑制转谷酰胺酶的表达为20%的化合物浓度。这两种化合物应该具有叠加抑制40%。采用这种方式来确定浓度使得有40-100%的进一步转谷酰胺酶抑制,以测定两种待测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更优选的浓度标准可以是选择单独表现出不促进视黄醇对转谷酰胺酶抑制的化合物的浓度。但是在此研究中我们选择甚至更优选的标准。我们选择的化合物浓度比最低的有效转谷酰胺酶抑制浓度低10倍和100倍。采用这样很低的浓度来鉴定协同结合作用将意味着鉴定最有效的协同结合作用。

下表中的数据代表比最小抑制化合物浓度低2个数量级的化合物浓度。这些是用于B1/B5结合作用研究的浓度。

                         表2

化合物浓度B1化合物亚油酰基单乙醇酰胺1.00E-06棕榈酰基单乙醇酰胺1.00E-06法呢醇3.16E-06己基鞘氨醇1.00E-06Utrecht-23.16E-08油酰基甜菜碱3.16E-07油酰基羟乙基咪唑啉1.00E-08椰油酰基羟乙基咪唑啉1.00E-09乌索酸1.00E-08α-紫罗兰酮3.16E-05B5化合物酮康唑1.00E-09咪康唑3.16E-09氯咪巴唑1.00E-08氨基苯并三唑1.00E-063,4-二氢喹啉1.00E-062-羟基喹啉3.16E-06

为了检测B1和B5活性化合物与视黄醇结合来协同抑制转谷酰胺酶表达,测试了下表给出浓度的所选择化合物组合。得到下面的数据:

                            表3

组合B1化合物B5化合物对照转谷酰胺酶的平均%B1/B5法呢醇酮康唑84%B1/B5己酰基鞘氨醇咪康唑68%B1/B5己酰基鞘氨醇酮康唑64%B1/B5己酰基鞘氨醇3,4-二氢喹啉89%B1/B5己酰基鞘氨醇氨基苯并三唑81%B1/B5己酰基鞘氨醇氯咪巴唑63%B1/B5油酰基甜菜碱酮康唑81%B1/B5油酰基羟乙基咪唑啉氯咪巴唑52%B1/B5椰油酰基羟乙基咪唑啉氯咪巴唑71%B1/B5乌索酸2-羟基喹啉74%B1/B5 α-紫罗兰酮咪康唑84%B1/B5 α-紫罗兰酮酮康唑82%B1/B5 α-紫罗兰酮2-羟基喹啉76%B1/B5 Utrecht-2氨基苯并三唑82%B1/B5亚油酰基单乙醇酰胺酮康唑93%B1/B5亚油酰基单乙醇酰胺氯咪巴唑94%B1/B5柑桔黄素酮康唑100%B1/B5槲皮酮氯咪巴唑92%B1/B5蓖麻油单乙醇酰胺氯咪巴唑98%B1/B5蓖麻油单乙醇酰胺克霉唑100%

B1/B5组合的效果分为两类:特别有效的组合(上表中的粗体字)和无效的组合(不是粗体)。意外的是某些B1/B5组合表现出比其他组合更好。那些无效的组合是(i)脂肪酸酰胺+唑;(ii)羟基脂肪酸酰胺+唑和(iii)柑桔黄素/槲皮酮+唑。含有B1增效剂结合B5增效剂的有效组合选自下列类:脂肪族羟乙基咪唑啉表面活性剂、环脂肪族不饱和化合物、多环三萜、n-取代的脂肪酸酰胺。

尽管在此已经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并且参考了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作出各种变化、改进和替换方案,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应该理解所有这些实施方案和变化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概括在如下的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仅仅由下述权利要求来限制,这些权利要求应该解释为合理的尺度。在本申请全文中引述了各种出版物。这些出版物以其全部内容包括于此作为参考。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