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单一感应器的打印机动作定址方法及相关装置

使用单一感应器的打印机动作定址方法及相关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动作定址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打印机中设有一凸轮及一感应器,该凸轮转动时,会带动该打印机进入初始状态、馈纸状态及打印状态;该凸轮设有一凸缘,并有一第一区段及至少一第二区段设于凸缘上以对应该打印机的不同状态。当该凸轮转动而经过该感应器,该感应器能感应该凸缘以产生凸缘感应信号,也能感应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以产生对应的区段感应信号。而该方法仅根据该感应器的感应信号来判断该凸轮转动的位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593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2119808.X

  • 发明设计人 林胜志;谢东明;黄冠智;

    申请日2002-05-15

  • 分类号B41J29/393;G06F3/12;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小雯;肖鹂

  •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01: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41J29/393 授权公告日:20060329 申请日:200205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03-29

    授权

    授权

  • 2004-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12-03

    公开

    公开

  • 2002-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动作定址的方法及相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仅以单一感应器即能定位打印机动作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图像撷取、处理的技术不断进步,诸如打印机等的数字图像输出设备,也已经成为信息业界发展的重点之一。

请参考图1A至图1C。图1A为一现有打印机10中相关驱动结构的示意图;图1B为打印机10驱动结构的侧视图;图1C为图1A中凸轮2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为了后续说明的方便,在不影响本发明技术教导的情形下,图1A、图1B中的部分机械机构已经予以省略。打印机10内部中有壳体12,打印机10的相关机械机构即设于壳体12上。如现有技术者所知,打印机中会有一定的机械机构来将待印文件(像纸张、相纸或其他媒体)馈入打印机中、带动待印文件进行打印,完成整个打印流程。为了要统一控制打印机中相关机械机构的动作,打印机10中设置有一牵引轮14、一凸轮20、一致动轮16、两个感应器S1、S2及一控制器19。牵引轮14、凸轮20及致动轮16均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2上。当打印机10运作时,打印机10中的马达(未图示)会通过一定的传动机构(未图示)带动牵引轮14转动。牵引轮14转动时会一起带动凸轮20转动;凸轮20转动后又会带动致动轮16转动。而致动轮16转动后就能带动打印机10中相关的机械机构来进行馈纸、打印等等相关作业。由于致动轮16旋转于不同角度时会带动打印机10的机械机构进行不同的作业,要精确地控制打印机10的各相关作业,就要清楚定址(address)致动轮16的动作情形。因为定址的需要,用来带动致动轮16的凸轮20上,设有凸缘18A、18B。配合凸缘18A、18B,打印机10中还设置了两个感应器S1、S2。感应器S1、S2固定于壳体12上,通常为光感测器,都电连于控制器19。如图1C所示,凸轮20(部分无关构造已经省略)的凸缘18A与18B呈圆弧形状,位于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周上;凸缘18A的空缺处形成区段PG1,凸缘18B的空缺处则形成区段PG2。当凸轮20带动致动轮16转动时,凸缘18A及区段PG1也会被带动而掠过感应器S1。当凸缘18A经过感应器S1时,由感应器S1发出的光线会被凸缘18A遮断,此时感应器S1会产生一对应的凸缘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9;相对地,当区段PG1经过感应器S1时,感应器S1发出的光线不会被凸缘18A遮断,此时感应器S1就会对应地产生一区段感应信号以输出至控制器19。同理,感应器S2也会感应凸缘18B及区段PG2,并对应地产生相异的凸缘感应信号及区段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9。控制器19根据感应器S1、S2的感应信号,就能分析出凸轮20转动的情况,连带地也能定位致动轮16的转动情形,达到控制打印机动作的目的。

更明确地说,凸轮20上的凸缘18A、18B分别限定出边缘La、Lb、Lc;各边缘对应一特定作业的起始位置。请参考图2A至图2C(并参考图1C)。图2A至图2B分别为打印机10进行初始(initialization)作业(即预备开始打印前的相关作业)、馈纸作业及打印作业时,凸轮20的位置。如图2A所示,当凸轮20转动而使凸缘18A的边缘La恰好对齐感应器S1的位置时,凸轮20也就可以带动致动轮16让打印机10进行初始作业。如图2B所示,当凸轮20转动而使凸缘18A的边缘Lb恰好对应感应器S1的位置时,凸轮20就能带动致动轮16让打印机10进行馈纸作业。同理,如图2C所示,当凸轮20转动而使凸缘18B的边缘Lc对应至感应器S2的位置时,凸轮20也就能带动致动轮16让打印机10进行打印作业。

换句话说,在动力带动牵引轮14(图1A、图1B)转动,并通过凸轮20带动致动轮16时,打印机10就能进行不同的作业,最终完成整个打印流程(包含初始作业、馈纸作业及打印作业)。为了控制各作业间的动作衔接,控制器19会利用感应器S1、S2来感测凸轮20上凸缘18A、18B及区段PG1、PG2间交互变换的情形,以分析出凸轮20转动的情况,连带定址致动轮16的转动情形及打印机10进行的各种作业。除了在打印机10运作期间定址相关作业外,打印机10还要能将凸轮20回归至初始作业的位置(也就是图2A中所示的情形)。因为在打印机10作业期间,可能会因电力中断、使用者操作失误或人为中断等情形而中断作业,导致凸轮20的位置也停在不明的位置。当凸轮20作业中断而停止转动时,很有可能就会像图1C中所示的例子,此时边缘La、Lb、及Lc都没有恰好对应至感应器S1、S2的位置。当打印机10由中断后再度开始运作的时候,一定要先将凸轮20带动至一特定的位置(通常就是要使凸轮20转动至初始作业的位置,即图2A所示的位置),才能正常进行后续的作业。而现有打印机10就是以两个感应器S1、S2分别感应凸缘18A、区段PG1及凸缘18B、区段PG2交替经过感应器的情形,以控制器19来控制凸轮20转动,以定址至图2A中所示的情形。

在现有打印机10中,各感应器仅对应至单一凸缘及区段,要定址凸轮20于图2A、2B及2C中三种作业时的位置,势必要以两个感应器提供的感应信号才能搭配分析出凸轮20转动的位置。这样一来,就会增加现有打印机10生产制造的成本。而现有打印机10中的两个感应器中,只要有一个故障,就会无法定址凸轮20转动的情形,连带地也使打印机10无法正常运作。这也使得现有打印机10的维修成本增加,无法提高打印机的妥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需单一感应器即能定址凸轮转动情形的打印机及相关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操控一打印机的方法,该打印机包括有:一壳体;一凸轮,以可沿一圆心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凸轮围绕该圆心的圆周设有一凸缘,该凸缘上设有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对应该圆心呈一第一夹角,该第二区段对应该圆心呈一第二夹角;其中当该凸轮旋转至对应该壳体的不同角度时,会带动该打印机进行不同的作业;以及一感应器,固定于该壳体内对应该凸轮的凸缘位置;其中当该凸轮旋转时,会带动该凸缘掠过该感应器;当该凸缘掠过该感应器时,该感应器会产生一凸缘感应信号;而当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掠过该感应器时,该感应器会产生一区段感应信号;而该方法包括有:当该感应器产生的信号由凸缘感应信号变为区段感应信号时,使该凸轮转动一预设角度;以及在该凸轮转动该预设角度后,仅根据该感应器产生的信号来判断该凸轮相对于该壳体的角度;其中该预设角度介于该第一夹角及该第二夹角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打印机,其包括有:一壳体;一凸轮,以可沿一圆心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凸轮围绕该圆心的圆周设有一凸缘,该凸缘上设有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对应该圆心呈一第一夹角,该第二区段对应该圆心呈一第二夹角;其中当该凸轮旋转至对应该壳体的不同角度时,会带动该打印机进行不同的作业;一感应器,固定于该壳体内对应该凸轮的凸缘位置;其中当该凸轮旋转时,会带动该凸缘掠过该感应器;当该凸缘掠过该感应器时,该感应器会产生一凸缘感应信号;而当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掠过该感应器时,该感应器会产生一区段感应信号;以及一控制器,用来根据该感应器产生的信号来控制该凸轮的转动;其中当该感应器产生的信号由凸缘感应信号变为区段感应信号时,该控制器会使该凸轮转动一预设角度,并仅根据该感应器产生的信号来判断该凸轮相对于该壳体的角度;而其中该预设角度介于该第一夹角及该第二夹角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现有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1C为图1A中凸轮的侧视图;

图2A至图2C为图1A中打印机分别于不同作业时凸轮转动位置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3C为图3A中凸轮的示意图;

图3D为图3A中凸轮的侧视图;

图4A至图4C为图3A中凸轮分别在不同作业时凸轮转动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将凸轮回复至图4A中情形的控制流程图;

图6A至图6D为图4流程一控制例的过程示意图;

图7A至图7D为图4流程另一控制例的过程示意图;

图8A、8B为图4流程第三控制例的过程示意图;

图9A、9B为图4流程第四控制例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控制凸轮于各作业位置间转动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A及图3B。图3A为本发明打印机30中相关驱动结构的示意图;图3B则为打印机30驱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类似于现有打印机10的配置,本发明打印机30中也设有一控制打印机30的控制器39,以及一牵引轮34、一凸轮40、一致动器36,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30的壳体32上。打印机30会以动力带动牵引轮34转动,进一步带动凸轮40转动;而凸轮40的圆弧状的轮缘41就会连带地带动致动器36,使打印机30能进行不同的作业。与现有打印机10不同的是,本发明打印机30仅设有单一感应器S,固定于壳体12上;控制器39在接收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后,就能分析出凸轮40转动的情形,进而定址打印机30的作业动作。虽然图3A、图3B中的实施例是以凸轮40特殊设计的轮缘41来带动致动器36,并连带地驱动打印机30进行不同的作业,但本发明中的凸轮也可以是像图1A中一样以齿轮啮合来带动致动轮、驱动打印机作业。进一步的说,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如何仅以单一感应器S就能精确定址凸轮40转动的情形;至于凸轮40如何带动打印机30进行各种作业,则可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在不影响本发明技术揭露的情形下,以下仍将重点放在感应器S对凸轮40定址的技术。

类似于现有技术的配置,凸轮40也设有凸缘38以配合感应器S感应凸轮40的转动情形;请继续参考图3C、图3D。图3C为本发明中凸轮40的外视示意图(为求图示的清晰,部分与技术揭露无关的结构已适当地省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如图3D所示,本发明中的凸轮40上的凸缘38是呈等半径的圆弧分布,环绕凸轮40转动的圆心O;而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打印机30的三种作业(初始作业、馈纸作业及打印作业),凸缘38上也设有三个空缺处,形成区段G1、G2、G3。区段G1为第一区段,与圆心O呈现A1的夹角;区段G2为第二区段,与圆心O呈现A2的夹角;区段G3则为第三区段,于圆心O呈现A3的夹角。其中,夹角A1大于夹角A2及A3;在较佳实施例中,夹角A2则与夹角A3相等。区段G1至G3则分别限定出边缘P1至P3,对应于打印机30的三种作业。在凸轮40转动时,当凸缘38经过感应器S时,感应器可发出一凸缘感应信号;当空缺处的区段G1、G2及G3经过感应器S时,感应器S则能发出一区段感应信号。根据感应器S相异的凸缘感应信号及区段感应信号,控制器39就能控制凸轮40定址。

请参考图4A至图4C。图4A至图4C分别为凸轮40带动打印机30进行初始作业、馈纸作业及打印作业时,凸轮转动位置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当边缘P1正对感应器S的位置时,凸轮40就带动打印机30进入初始作业。同理,如图4B所示,当边缘P2正对感应器S的位置时,凸轮40就能带动打印机进行馈纸作业。如图4C所示,当边缘P3正对感应器S的位置时,凸轮40就能带动打印机进行打印作业。

如前面所讨论过的,打印机的重要动作之一,是要能将凸轮转回至初始作业的状态(即图4A的情形),以便在打印中断后再恢复时,能继续正常地进行后续作业。当打印机30的作业因故中断时,凸轮40就会停在不明的位置;当打印机30要重新开始运作时,首先就要根据感应器S的感应结果,来带动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状态,以带动打印机30重新由初始状态开始作业。为了根据单一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来控制凸轮40转动至图4A中初始作业的位置,本发明中也设计有特殊的流程。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中将凸轮40转回至初始作业位置的流程100的流程图。在实际实作时,流程100可以用状态机制(state machine)的方式进行,随着各步骤的进行推进至不同的状态。图5中的流程100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102:开始。要将凸轮40回归至图4A中的初始作业位置,就可进行流程100。步骤104:根据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决定进行的步骤。若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为凸缘感应信号(也就是凸缘38转到了感应器S的位置),则进行至步骤110;若感应器S发出的是区段感应信号(也就是区段G1、G2或G3转到了感应器S的位置),则进行至步骤106。步骤106:使凸轮40反时钟(CCW,counter clockwise)转动。步骤108:在步骤106中让凸轮40反时钟转动时,不断地检查感应器的感应信号是否有变化。若感应信号一直为区段感应信号,则继续检查后续的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转为凸缘感应信号,则进行至步骤110。在实际实作时,可依据一特定的高频时脉来定时检查在凸轮40旋转时感应信号是否发生了改变。步骤110:使凸轮40顺时钟(CW,Clockwise)旋转。步骤112:在凸轮40转动期间不断地检查感应信号的情况。若感应信号为凸缘感应信号,则持续检查后续的感应信号,直到感应器的感应信号改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则进行至步骤114。步骤114:设定一预设角度A0。此预设角度A0大于区段G2、G3的夹角A2、A3,但小于区段G1的夹角A1。步骤116:将凸轮40顺时钟转动;并在凸轮40转动时,开始累计凸轮40在此步骤后转动过的角度。步骤118:在凸轮40顺时钟旋转时,检查凸轮40已经转动过的角度。若凸轮40由步骤116后转动过的角度仍未大于该预设角度A0,则进行至步骤124;若是,则进行至步骤120。步骤120:使凸轮40反时钟转动。步骤122:在凸轮40反时钟转动期间,不断检查感应器发出的感应信号。若感应信号为区段感应信号,则持续检查后续的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变化为凸缘感应信号,就进行至步骤130。步骤124:检查感应信号。若感应信号为区段感应信号,则进行至步骤116;若为凸缘感应信号,则进行至步骤126。步骤126:使凸轮40顺时钟转动。步骤128:在凸轮40顺时钟转动期间,持续检查感应信号。若感应信号为凸缘感应信号,则持续检查后续的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就进行至步骤114。步骤130:进行至此步骤,表示凸轮40已经转动到初始作业的位置(也就是图4A中的位置)。此时就可结束流程100。

为了更具体地描述流程100进行的情形,现例举数种情形来实际解说。请先参考图6A至图6D。图6A至图6D为流程100进行时,将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位置的过程示意图。假设在流程100开始时,凸轮40的位置如图6A所示;也就是说,凸轮40的凸缘停在感应器S的位置。此时步骤104检查出感应器S发出的是凸缘感应信号,就在步骤110中以控制器39(见图3A)控制致动轮36带动凸轮40顺时钟转动(如图6A中箭头CW所示的方向);步骤112也持续检查感应信号,直到凸轮40转动到图6B中的位置,使得感应信号变为区段感应信号。接下来进行至步骤114、步骤116,开始将凸轮40顺时钟旋转(如图6B中箭头CW所示的方向);在凸轮40转动的过程中,流程100会一直在步骤124、步骤116、步骤118间循环。就如图6B中所示,区段G1的夹角A1其实大于预设角度A0,所以凸轮40在由图6B中的位置顺时钟转动时,感应器S会一直发出区段感应信号,流程100也一直在步骤118、124及116间循环进行,直到步骤118累计凸轮40转动的角度已经到达预设角度A0(如图6C所示),接下来就要进行至步骤120。当凸轮40由图6B中的位置转动预设角度A0后到达图6C中的位置,步骤120会使凸轮40反方向转动(即反时钟转动,如图6C中箭头CCW的方向),并在步骤122中持续检查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转变为凸缘感应信号,也就能将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的位置,如图6D(也就是图4A)所示。而这样也就达成流程100将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的位置目的。

请继续参考图7A至图7D。图7A至图7D为流程100在另一种情况下将凸轮40转回至初始作业位置的过程示意图。假设流程100刚开始进行时,凸轮40的位置如图7A所示。当流程100开始运作后,会由步骤104进行至步骤110(因为图7A中感应器S感应到凸缘),并使凸轮40顺时钟转动。同时步骤112也不断检查感应信号的变化,直到感应信号由凸缘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就如图7B所示。在图7B中,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刚好由凸缘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因为遇到了区段G2),在步骤114中设定预设角度A0,并在步骤116中开始让凸轮40顺时钟转动,同时也开始累计转动的角度。请注意,如前所述,区段G2的夹角A2小于预设角度A0。当凸轮40由图7B的位置开始顺时钟转动时,会由步骤118进行至步骤124再回到步骤116,直到步骤124检查到的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转变为凸缘感应信号,此时凸轮40转动到图7C所示的位置(也就是由区段G2的一个边缘顺时钟转动到另一个边缘)。换句话说,凸轮40在步骤114开始顺时钟后,其转动的角度尚未超过预设角度A0,感应信号就已经由区段感应信号转变为凸缘感应信号;这也就是因为区段G2的夹角A2小于预设角度A0的缘故。到了图7C的位置,流程100就会因为感应器S感应到凸缘而由步骤124进行至步骤126,使凸轮40继续顺时钟转动,直到感应信号再度由凸缘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就再度进行至步骤114。也就是说,凸轮40由图7C顺时钟转动,就会转动至图7D的位置;再由图7D的位置继续转动,直到感应器S遇到下一个区段(也就是区段G1),又会重复回到步骤114。此后的控制步骤就会和图6B至图6D进行的控制步骤相同,最后使凸轮40转动至图4A(也就是图6D)的初始作业位置,达到流程100控制的目的。

请再参考图8A、图8B。图8A、图8B为流程100在另一种状况下控制过程的示意图。假设流程100刚开始要进行之初,凸轮40的位置如图8A所示,区段G1停留在感应器S的位置;在流程100进行后,感应器S会侦测到区段,并产生区段感应信号,而由步骤104进行至步骤106,将凸轮40反时钟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不断检查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转变为凸缘感应信号,此时凸轮40也就转动到了图8B中所示的位置。接下来流程100就进行至步骤110,请注意图8B实际上就和图6B相同;换句话说,流程100在图8B后进行的控制步骤,就和图6B至图6D进行的控制步骤相同,最后将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的位置。另外,请参考图9A、9B。图9A、9B为流程100在另一种状况下控制凸轮转动的过程示意图。类似图8A中的状况,假设流程100在开始进行之初,凸轮40停留在图9A所示的位置(也就是区段G2停留在感应器S的位置);流程100也会经由步骤104、106、108而将凸轮40转动到图9B所示的位置。此后进行的步骤就会和图7B至图7D(再加上图6B至图6D)进行的步骤相同,最后都能使凸轮40转动至初始作业的位置(也就是图4A所示的位置)。

总结来说,流程100在使凸轮40顺时钟转动后,当感应器S的感应信号由凸缘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时,就代表感应器S已经遇到一个区段。此时凸轮40会再度顺时钟转动一预设角度A0,以进一步确认这个区段是否是夹角较大的第一区段G1。由于区段G2、G3的夹角A2、A3都小于预设角度A0,凸轮40还没转完整个预设角度A0就会跨过整个区段,而使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转为凸缘感应信号。此时流程100就会继续使凸轮40顺时钟转动,直到再度遇到下一个区段。另一方面,若感应遇到的区段为夹角较大的第一区段G1,则凸轮40即使转动完整个预设角度A0,感应器S遇到的仍是区段,此时就可确定凸轮40已经转动到区段G1了;由于区段G1的边缘P1就对应于初始作业的位置,接下来只要将凸轮40反向(反时钟方向)转动,使凸轮40转动回第一区段G1的边缘,就能让凸轮40转动回初始作业的位置了。换句话说,本发明是将初始作业的位置对应至一夹角为A1的区段,其他作业(如馈纸、打印作业)的位置对应至夹角为A2、A3的区段;再利用夹角A1、预设角度A0及夹角A2、A3间大小相异的关系,来以单一感应器S定址凸轮40的位置。这样一来,不论凸轮40的位置中断于何处,本发明都能以流程100来将凸轮40回复至初始作业的位置

除了上述将凸轮40定址至初始作业位置的流程100外,本发明也只要依靠单一感应器S就能将凸轮40定址至馈纸作业及打印作业的位置。在以流程100将凸轮40定址至初始作业位置后,依据打印机30实际作业的需要,要能分别将凸轮40由初始作业位置(图4A所示位置)转动到馈纸作业位置(即图4B所示位置)、由馈纸作业位置转动到打印作业位置(图4C所示位置)、由打印作业位置回到馈纸作业位置、由蚀纸作业位置回到初始作业位置。请参考图10的流程图(一并参考图4A至图4C)。图10中的流程200即能控制凸轮40,达到上述四种于各作业位置间转换的目的。流程200中有下列步骤:步骤202:开始控制凸轮40在各作业位置间转换,以带动打印机30做出对应的作业。要将凸轮40由初始作业位置转动到馈纸作业位置,或由馈纸作业位置转动到打印作业位置,要使凸轮40反时钟转动。相对地,要将凸轮40由馈纸作业位置转动至初始作业位置,或是由打印作业位置转动至馈纸作业位置,则要将凸轮40顺时钟转动。步骤204:在步骤202将凸轮40转动后,检查累计转动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A0;若尚未大于预设角度,则持续检查累计转动的角度,直到凸轮40于步骤202后转动的角度已经大于预设角度A0,则进行至步骤206。步骤206:检查感应信号为何。在正常情况下,不论步骤202开始时凸轮40在图4A、图4B或图4C的位置,在步骤204转动预设角度A0后,感应器S遇到的都应该是凸缘。若感应信号的确也是凸缘,则继续进行至步骤210;若感应信号为区段感应信号,就要进行至步骤208了。步骤208:到此步骤表示流程有错误发生,可进行对应的错误处理,像是提示使用者等等。步骤210:在凸轮40转动时,持续检查感应信号210。若感应信号为凸缘,则持续检查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转变为区段感应信号,则进行至步骤212。步骤212:检查前一作业为何。流程200执行时,是要将凸轮40由某一作业位置转动到另一作业的位置。若凸轮40原本在初始作业位置,则进行至步骤214;若凸轮40原本不是在初始作业位置,则进行至步骤218。步骤214:继续在凸轮40转动期间持续检查感应信号,直到感应信号由区段感应信号转变为凸缘感应信号,就能进行至步骤216。步骤216:到达馈纸作业的位置(即图4B所示的位置)。步骤218:检查前一作业位置为何。若在步骤202开始时,凸轮40在馈纸作业的位置,则进行至步骤220;若否,则进行至步骤222。步骤220:检查步骤202以来凸轮转动的方向。若为顺时钟方向,则进行至步骤226;若为反时钟方向,则进行至步骤224。步骤222:凸轮40转动到达馈纸作业的位置(如图4B所示)。步骤224:凸轮40转动到达初始作业的位置(如图4A所示)。步骤226:凸轮40转动到达打印作业的位置(如图4C所示)。

配合图4A至图4C,可进一步说明流程200进行的情形。首先,当凸轮40要由初始作业位置(图4A)转动到馈纸作业的位置(图4B),则步骤202会设定凸轮40反时钟转动,经过步骤204、206、210转动到区段G2的一个边缘;步骤212会决定前一作业位置确为初始作业位置,进行至步骤214,再不断转动直到感应器S跨过整个区段G2,到达区段G2的边缘P2,也就让凸轮40转动到馈纸作业的位置,停止于步骤216。若凸轮40要由馈纸作业的位置转动到打印作业的位置(图4C所示的位置),流程200也是在步骤202中设定凸轮40反时钟转动,经由步骤204、206、210(转动到边缘P3)再到步骤212;由于步骤202开始时凸轮40的位置是馈纸作业的位置,并非初始作业的位置,故由步骤212进行至步骤218,再由步骤218至步骤220。因为步骤202设定的转动方向为反时钟转动,就由步骤220进行至步骤224,流程200就可在步骤224中判断此时凸轮40已经转动到图4C打印作业的位置了。

同理,当凸轮40要由打印作业的位置转回馈纸作业的位置,流程200在步骤202中会设定凸轮40顺时钟转动,经由步骤204、206、210至步骤212;因为步骤202时凸轮40的位置在打印作业的位置,故流程200会进行至步骤218再到步骤222,此时流程200就会判断凸轮40已经转动到馈纸作业的位置了。最后,当凸轮40要由馈纸作业的位置回到初始作业的位置,步骤202会设定让凸轮40顺时钟转动,跨过区段G2,到步骤210时已经转动到区段G1的边缘P1;经过步骤212的判断进行至步骤218再到步骤220、因为步骤202设定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钟方向而进行至步骤226,流程200就可判断此时凸轮40已经转动到初始作业的位置了。总而言之,只要凭借单一感应器的感应信号,流程200可让凸轮40在转动切换于不同的作业位置间,带动打印机30完成必要的初始、馈纸、打印等作业。

总而言之,在本发明打印机中仅需设置单一的感应器S,就能配合凸轮40上的区段,以流程100及200来将凸轮40转动的位置定址。请注意,上述讨论中凸轮40是以三个区段来对应三种不同的打印机作业位置;若打印机要进行更多种不同的作业(也就是凸轮要定址于更多不同的位置),凸轮上也可以设置更多对应的区段。配合打印机所要进行的各种作业,各个作业都会在凸轮上有一对应的区段;其中初始作业对应的区段,设其夹角为A1;其他作业对应的区段,其夹角可统一设为A2。配合大小介于夹角A1、A2间的预设角度A0,就能利用流程100将凸轮定址于初始作业的位置。要在各作业位置间切换,则可以利用流程200所教导的原理。

在现有技术中,带动打印机作业的凸轮要用两个感应器才定位凸轮转动的位置,会增加现有打印机生产、制造及维护的时间与成本。相比之下,本发明仅需设置有单一感应器,就能定址凸轮的转动位置,就能在低成本、高妥善率的情形下,精确地控制打印机的动作,发挥打印机的功能;而本发明的精神则可广泛运用于热转印式、热感应式、撞针式、喷墨式、静电式的打印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