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摘要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校正在检测了上述定影后的色标63时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Si的由彩色传感器42造成的偏差,设定可以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上述色标63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和不能忽略的调色剂载量的边界分歧点,在不能忽略的区域和可以忽略的区域使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进一步校正由上述彩色传感器42造成的偏差校正后的校正值Si’w,去除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上述色标63的色度的影响。由此,能够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176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佳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2149278.6

  • 发明设计人 手塚大树;前桥洋一郎;

    申请日2002-11-08

  • 分类号G03G15/01;G03G21/00;

  • 代理机构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季向冈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4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3G15/01 授权公告日:20050608 终止日期:20151108 申请日:200211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5-06-08

    授权

    授权

  • 2003-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以提高色彩再现性为目的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等的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或喷墨方式等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了输出高像质化的图像的要求。

特别是浓度的灰阶及其稳定性,其对人们作出的图像的好坏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因环境的变化或长时间的使用而导致装置的各个部分有所变动,则所得到的图像的浓度也会随之变动。

特别是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由于存在哪怕是微小的环境变动也会产生浓度的变动进而破坏其彩色平衡的可能,故需要具有用于能够总是保持恒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装置。

因此,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都相对于各色的调色剂,具有对应了绝对湿度的数种类的曝光量和显影偏置等的处理条件、查询表(LUT)等的灰阶校正方法,并基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绝对湿度,选择此时的处理条件和灰阶校正的最佳值。

此外,为了即便在装置各个部分产生了的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恒定的浓度-灰阶特性,装置构成通常是通过用各色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体或转鼓等的上面作成浓度检测用调色剂色标,用未定影调色剂用的浓度检测传感器(以下作为浓度传感器)检测其未定影调色剂色标的浓度,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对曝光量、显影偏置等的处理条件施加反馈,进行浓度控制,以得到稳定的图像。

但是,使用了该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控制是在中间转印体或转鼓等的上面形成色标并进行检测的控制,对在此后进行的向转印材料上的转印以及由定影引起的图像的彩色平衡的变化则不进行控制。

即,在因向转印材料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中的转印效率、或由定影过程中的加热以及加压造成的彩色平衡的变化方面,以使用了上述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控制是不能应对的。

于是,人们考虑了下面的校正方法。即,在转印材料上面而不是在中间转印体或转鼓等的上面形成利用黑色(K)的灰色色标和混合了氰(C)、品红(M)、黄(Y)色的处理灰色色标,并通过在定影后相对比较两种色标的颜色来检测定影后的彩色平衡的变化,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校正。

例如,设置检测处理灰色色标达到无彩色的传感器(下面称之为彩色传感器),根据使处理灰色色标达到无彩色时的CMY的混合比率来进行校正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等。

在这样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将检测的结果反馈给将图像形成部的曝光量、处理条件、图像处理部的RGB信号变换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区域的彩色匹配表、或将RGB信号变换成CMYK信号的色分解表、以及用于校正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等,可以进行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最终输出图像的浓度或者色度控制。

用外部的图像读取装置或者色度计·浓度计检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图像并进行同样的控制也是可以的,但上述方式在打印机内完成控制的方面较为优越。

下面,对该校正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

以往,以校正因传感器的老化等引起的偏差为目的,在彩色传感器具有绝对白色基准板时,是利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了绝对白色基准板时的RGB输出值,而在没有绝对白色基准板时,则利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了被看作是绝对白色的转印材料时的RGB输出值,实施了保持RGB输出值的平衡的校正。

首先,使用图14说明使用了绝对白色基准板的校正方法。

Ssi是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f0i是RGB输出理论值,Si是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w是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

首先,检测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si(i=r、g、b,以下相同)(S1401)。

接着,利用检测出来的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si和预先保存好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求校正系数Sf0i/Ssi(S1402)。

进而,求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S1403)。

然后,如式(1)那样,一律在所求得的RGB输出实测值Si上乘以校正系数Sf0i/Ssi,将之变换到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w(S1404)。 >sup>>S>iw>′>>=>>S>i>>×>>>S>>f>0>i>>>>S>si>>>>(>i>=>r>,>g>,>b>)>>->->->>(>1>)>>>s>

接着,输出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w(S1405)。

图16示出了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理论值、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以及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w的关系。

①是RGB输出理论值曲线,②是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曲线,③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w的曲线。

这里尽管有R、G、B三个输出值,但由于校正方法是通用的,故RGB标记省略为i(i=r、g、b,以下相同)。

目的是校正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使之接近于RGB输出理论值,即,使②的曲线的校正结果接近于①的曲线。

作为使用了绝对白色基准板的校正结果的③的曲线尽管稍稍有所差别,但可以说是接近于①的曲线的。

下面使用图15对使用了转印材料的校正方法进行说明。

S0i是转印材料的RGB输出实测值,Si’p是使用转印材料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

首先,检测转印材料的RGB输出值S0i(S1501)。

而后,利用检测出来的转印材料的RGB输出值S0i和预先保存好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求校正系数Sf0i/S0i(S1502)。

进而,求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S1503)。

然后,如式(2)那样,一律在所求得的RGB输出实测值Si上乘以校正系数Sf0i/S0i,将之变换到使用转印材料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p(S1504)。 >sup>>S>ip>′>>=>>S>i>>×>>>S>>f>0>i>>>>S>>0>i>>>>>(>i>=>r>,>g>,>b>)>>->->->>(>2>)>>>s>

进而,输出使用转印材料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p(S1505)。

图16示出了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理论值、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以及使用转印材料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p的关系。

①是RGB输出理论值曲线,②是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i曲线,④使用转印材料进行了校正的RGB输出值Si’P的曲线

作为使用了转印材料的校正结果的④的曲线尽管稍稍有所差别,但可以说是接近于①的曲线的。

此外,作为可以在这些校正方法中使用的彩色传感器,例如,可以通过作为发光元件或具备红(R)、绿(G)、蓝(B)等发光光谱不同的至少3种的光源,或者在发光元件中使用发白色(W)光的光源而在感光元件上具有红(R)、绿(G)、蓝(B)等分光透过率不同的至少3种的滤色片,获得RGB输出等不同的至少3种的输出。

此外,即使在喷墨方式的打印机中,由于因墨水吐出量的老化或环境差以及墨水盒的个体差异改变了彩色平衡而不能使浓度-灰阶特性保持恒定,故人们考虑了在打印机输出部附近设置彩色传感器,检测转印材料上的色标的浓度或者色度,进行浓度或者色度控制。

如上述那样,以往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或者转印材料,进行作为色彩检测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

但是,实施使用了彩色传感器的浓度或者色度控制时所形成的色标的色度影响到了转印材料的色度。

因而,即便形成了同样的色标,但如果是形成在不同的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则其色度将分别受到影响,彩色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也将不同。

特别地,由于低浓度的色标其转印材料的暴露部分多,故更容易受到转印材料的颜色的影响。

这种情况是导致RGB输出值的校正精度降低的原因,并进而导致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的低下。

如果用图16进行说明的话,就是由于转印材料不是完全的白色,故调色剂载量越少,则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的曲线③与RGB输出理论值的曲线①的差就变得越大。

另外,尽管在调色剂载量为0的地方使用转印材料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的曲线④与RGB输出理论值的曲线①吻合,但在载有调色剂的地方其与RGB输出理论值的曲线①的差却很大。

即由于转印材料的颜色的影响,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校正,都会在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的曲线③、④与RGB输出理论值的曲线①之间产生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进一步校正被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可以在用彩色传感器检测色标的颜色时尽可能地去除形成了色标的转印材料的颜色的影响的、能够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具有其方法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为此,提供一种涉及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定影后的色标的颜色的彩色传感器、保存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和检测转印材料以及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时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存储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校正在检测了上述定影后的色标时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设定可以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和不能忽略的调色剂载量的边界分歧点,对不能忽略的区域和可以忽略的区域使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进一步校正由上述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校正后的校正值,去除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

在另外的方案中,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绝对白色基准板,上述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使用利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了上述绝对白色基准板时的输出值和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调色剂载量为0的点处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来进行。

在其他的方案中,上述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使用利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了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可以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的黑色单色色标时的输出值,和能够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上述黑色单色色标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来进行。

在其他的方案中,上述可以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和不能忽略的调色剂载量的边界分歧点,根据能够通过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来预先设定。

在其他的方案中,上述可以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和不能忽略的调色剂载量的边界分歧点是如下确定的: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和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调色剂的特性,在转印材料上形成预先假定的、边界分歧点前后的调色剂载量的多个黑色单色色标;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上述黑色单色色标;比较校正了该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和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调色剂的特性进行计算的理论值;并判断偏差校正值是否与理论值一致或者其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在其他的方案中,进一步校正由位于不能忽略上述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区域的彩色传感器所造成的偏差校正后的校正值的方法,使用校正了所检测的色标以及转印材料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和调色剂载量为0的点以及边界分歧点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进行校正。

在其他的方案中,进一步校正由位于不能忽略上述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区域的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校正后的校正值的方法,使用校正了通过检测要检测的色标、转印材料以及上述边界分歧点前后的调色剂载量的黑色单色色标所确定的边界分歧点的色标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和调色剂载量为0的点处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进行校正。

在其他的方案中,进一步校正由位于可以忽略上述转印材料的颜色对上述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区域的彩色传感器所造成的偏差校正后的校正值的方法,是原样不动地输出校正了所检测的色标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

在其他的方案中,比较校正了转印材料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和调色剂载量为0的点处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在其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时,根据即便是在上述转印材料上形成色标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检测以及校正的情况,判定为错误。

在其他的方案中,上述彩色传感器由白色发光装置和带有至少3种不同颜色的单片滤色片的感光装置构成,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路径内。

在其他的方案中,上述彩色传感器由感光装置和至少3种不同颜色的发光装置构成,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路径内。

在其他的方案中,将上述调色剂载量置换成面积灰阶等级实施校正。

另外,提供一种涉及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实施涉及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构成以及效果,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图面会弄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浓度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图;

图5是表示彩色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分歧点的确定方法的图;

图14是表示以往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以往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以往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图;

图17是表示有关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电系统图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多个实施例说明发明的实施形式。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6、图17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作为实施例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断面图,图2是一例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的说明图,图3所示是浓度传感器的构成的图,图4所示是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图,图5是彩色传感器的构成的图,图6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图,图17所示是有关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电系统图。

本实施例中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的这样,是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之一例的、采用了中间转印体27的纵列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本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和没有图示的图像处理部构成。

最初,使用图2对图像处理部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221(以下标记成S221,其他相同),利用预先准备好的彩色匹配表将从PC机等送来的表示图像颜色的RGB信号变换成适合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区域的元器件RGB信号(以下称为DevRGB)。

在S222,利用预先准备好的色分解表将上述DevRGB信号变换成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材料颜色的CMYK信号。

在S223,利用校正各个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固有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将上述CMYK信号变换到施加了浓度-灰阶特性的校正的C’M’Y’K’信号。

在S224,利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表变换到对应上述C’M’Y’K’信号的扫描部24C、24M、24Y、24K的曝光时间Tc、Tm、Ty、Tk。

图17所示是本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关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电系统图。校准表223属于图像处理部,浓度传感器41、彩色传感器42属于图像形成部。浓度传感器41、彩色传感器42的检测数据转送给CPU。在CPU43,如前述的这样,实施用于计算使色度与由某一个K形成的灰色灰阶色标达到相同的CMY处理灰色色标的CMY三种颜色的混合比率的运算。本运算结果的反馈目的地是校准表223,运算结果由CPU43传送到校准表223,并在此后的图像形成时开始反映。

下面使用图1、图3、图4、图5、图6,来说明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部的构成以及动作。

11是转印材料,21a、21b是供纸部,22Y、22M、22C、22K是每个并列配置了显影颜色数量的工作台的感光体(感光转鼓),23Y、23M、23C、23K是作为一次带电装置的注入带电器,23YS、23MS、23CS、23KS是套管,24Y、24M、24C、24K是扫描部,25Y、25M、25C、25K调色剂盒,26Y、26M、26C、26K是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器,26YS、26MS、26CS、26KS是套管,27是中间转印体,28a是转印位置的转印辊,28b是分离位置的转印辊,29是表面清扫装置,30是定影部,31是定影辊,32是加压辊,33、34是加热器,41是浓度传感器,42是作为检测色度的彩色检测装置的彩色传感器。

51是红外发光元件,52a、52b是感光元件。

53是白色LED,54a是带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

61、62是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1是灰色灰阶色标,62是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3是组合了它们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定影后的色标)。

64是调色剂色标,65是未定影K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

图像形成部是一个根据图像处理部变换的曝光时间利用点亮的曝光光形成静电潜像,再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并形成单色调色剂像,进而重合该单色调色剂像形成多色调色剂像并将该多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使该转印材料11上的多色调色剂像定影的装置,由供纸部21、每个并列配置了显影颜色数量的工作台的感光体22Y、22M、22C、22K,作为一次带电装置的注入带电器23Y、23M、23C、23K,调色剂盒25Y、25M、25C、25K,显影器26Y、26M、26C、26K,中间转印体27,转印辊28a、28b,表面清扫装置29,定影部30,浓度传感器41以及彩色传感器42构成。

上述感光转鼓(感光体)22Y、22M、22C、22K通过在铝圆柱体的外周涂敷有机光传导层构成,是受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动而旋转的装置,驱动电机对应于图像形成动作使感光转鼓22Y、22M、22C、22K在逆时针圆周方向上旋转。

作为一次带电装置,采用的是每个工作台地分别具有用于使黄色(Y)、品红(M)、氰(C)、黑(K)感光转鼓22Y、22M、22C、22K带电的4个注入带电器23Y、23M、23C、23K的构成,且各个注入带电器23Y、23M、23C、23K上均具有套管23YS、23MS、23CS、23KS。

对感光转鼓22Y、22M、22C、22K进行曝光的曝光光由扫描部24Y、24M、24C、24K传送,并通过有选择地曝光感光转鼓22Y、22M、22C、22K的表面的办法形成静电潜像。

作为显影装置,为了使上述静电潜像可视化,采用每一个工作台地分别具备进行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显影的4个显影器26Y、26M、26C、26K的构成,且各个显影器26Y、26M、26C、26K上均设置有套管26YS、26MS、26CS、26KS。

并且,各个显影器26Y、26M、26C、26K均可以进行拆装。

中间转印体27与感光转鼓22Y、22M、22C、22K相接触,在彩色图像形成时按顺时针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伴随着感光转鼓22Y、22M、22C、22K的旋转而旋转,转印单色调色剂像。

然后,转印辊28a接触中间转印体27并挟持输送转印材料11,将中间转印体27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

转印辊28a在将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的过程中,在28a的位置处抵接转印材料11,打印处理后在28b的位置脱离。

定影部30是边输送转印材料11边使被转印的多色调色剂图像溶融定影的装置,具有加热转印材料11的定影辊31和用于将转印材料11压贴到定影辊31上的加压辊32。

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形成中空状,内部分别内置有加热器33、34。

即,保持了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11,在被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进行输送的同时,还被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调色剂定影在表面上。

调色剂图像定影后的转印材料11,在此后被没有图示的排出辊排出到没有图示的排纸托盘上并完成图像形成动作。

表面清扫装置29是清扫残存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调色剂的装置,其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4种颜色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后的废弃调色剂存放在清扫器容器内。

浓度传感器41,在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朝向中间转印体27配置,以测量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表面上的调色剂色标的浓度。

图3表示该浓度传感器41的构成的一例。

浓度传感器41由LED等的红外发光元件51、光电二极管、CdS等的感光元件52、处理感光数据的没有图示的IC等和收容它们的没有图示的保持件构成。

感光元件52a检测来自调色剂色标64的漫反射光强度,感光元件52b检测来自调色剂色标64的正反射光强度。

通过检测正反射光强度和漫反射光强度这两者,可以检测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调色剂色标64的浓度。

此外,为了使上述发光元件51和感光元件52耦合,有时也使用没有图示的透镜等光学元件。

图4表示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一例。

图中排列有未定影K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65。

此后,相继形成没有图示的C、M、Y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

上述浓度传感器41不能区分载置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调色剂的颜色。

因此,在中间转印体27上形成单色调色剂的灰阶色标65。

此后,该浓度数据被反馈给校正图像处理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或图像形成部的各处理条件。

另外,也有这样的浓度传感器41,其使用从检测出来的浓度变换到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的变换表,能够限定C、M、Y、K单色的色标,变换并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

在浓度传感器41除了浓度之外还可以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时,也可以不控制C、M、Y、K各自的浓度-灰阶特性而代之以控制C、M、Y、K的各自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

在该情况下,只要把迄今为止所叙述过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浓度全部换成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即可。

通过控制C、M、Y、K各自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可以得到更适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灰阶特性。

在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彩色传感器42配置在转印材料输送通路的定影部30下游一侧并朝向转印材料11的图像形成面,以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混色色标的颜色的RGB输出值。

通过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进行配置,可以在将定影后的图像排出到排纸部内之前自动地进行检测。

图5示出了彩色传感器42的构成的一例。

彩色传感器42由作为白色光发光装置的白色LED53和作为带有至少3种不同颜色的单片滤色片的感光装置的、带有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构成,设置在转印材料11的输送路径内。

使白色LED53相对形成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的色标图案61、62的转印材料11倾斜45度入射,利用带有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检测朝向0度方向的漫反射光强度。

带有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的感光部如54b那样,为RGB独立的像素。

带有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二极管。

RGB三个像素的组也可以是排列多个组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入射角度为0度、反射角度为45度的构成。

进而,还可以由作为至少3种不同颜色的发光装置的发RGB三种颜色的光的LED和作为感光装置的无滤色片的传感器来构成。

在此,图6中示出了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一例。

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的色标图案61、62是色彩再现区域的中心,也是作为在获得色彩平衡方面非常重要的颜色的、灰色的灰阶色标图案。

由利用黑色(K)得到的灰色灰阶色标61和使氰色(C)、品红色(M)与黄色(Y)混色后的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2构成,如称之为61a和62a、61b和62b、61c和62c那样,在标准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色度接近的、利用K形成的灰色灰阶色标61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2成对排列起来。

进而,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该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1、62的RGB输出值。

此外,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的色标图案61、62并非仅限于灰色的色标图案,也可以是C、M、Y、K单色的灰阶色标图案。

也就是,也可以是使刚才说明过的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未定影K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65定影后的色标图案。

由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61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2的RGB输出值,可以计算色度与利用某一个灰阶等级的K的灰色色标达到大致相同的、混合了CMY三种彩色的处理灰色色标的CMY三种彩色的混合比率。

基于这样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以下要说明的校正。

使用图7以及图8说明实施例1的校正方法。

图7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8基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步骤,给出了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过程中的计算值(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以及进一步被校正了的RGB输出值的关系。

D是边界分歧点(以下称为分歧点),Ssi是作为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了绝对白色基准板时的输出值的绝对白色基准板输出值,S0i是转印材料11的RGB输出值,Sf0i是作为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在调色剂载量为0的点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的、调色剂载量为0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di是边界分歧点的作为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的调色剂载量为分歧点D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i是作为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RGB输出实测值,Si’w是使用作为校正了所检测的色标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的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w是使用作为校正了转印材料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的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f是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wf是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在各处i=r、g、b,以下相同)。

本实施例是关于具有绝对白色基准板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校正方法。

在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之前,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绝对白色基准板,并将其RGB输出实测值Ss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S701)。

进而,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的色标图案63的转印材料11上的、没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部分,并将其RGB输出实测值S0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

由于检测前每次都实施绝对白色基准板和转印材料11的检测,故存储装置无需是非易失性的。

进而,预先在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中保存调色剂载量为0时以及调色剂载量为后述的分歧点D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Sfdi。

RGB输出理论值,为使彩色传感器42的光源的发光光谱和感光元件的分光灵敏度以及检测对象为完全扩散面时的发光·感光元件间的耦合效率的乘积。

接着,利用检测出的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si和预先保存好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求校正系数Sf0i/Ssi(S702)。

进而,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得到RGB输出实测值Si(S703)。

然后,进行下式(3)的计算,计算出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S704)。 >sup>>S>iw>′>>=>>S>i>>×>>>S>>f>0>i>>>>S>si>>>>(>i>=>r>,>g>,>b>)>>->->->>(>3>)>>>s>

在该计算中,乘以将绝对白色基准板检测时的RGB输出值Ssi变换到调色剂载量为0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的系数。

通过对RGB各输出值的全体一律地进行,可以校正因彩色传感器42的老化或起伏等造成的偏差。

接着,进行下式的比较(S705)。

Si’w>Sfdi(i=r、g、b)

Sfdi: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理论值

所谓的分歧点D是指大到可以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程度的边界点,根据能够利用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预先将之设定在例如调色剂载量为50%的中浓度区域。

所谓Sfdi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理论值。

上述不等式如果是真,则其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少,将判定不能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如果是假,则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多,将判定可以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

在S705的比较的结果是真时,进入S706,是假时,进入S707。

在S706中,进行下式(4)的计算,计算出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f。 >sup>>S>iwf>>′>′>>>=>>(sup>>S>iw>′>>->>S>fdi>>)>>×>>>>S>>f>0>i>>>->>S>fdi>>>sup>>S>>0>iw>>′>>->>S>fdi>>>>+>>S>fdi>>>(>i>=>r>,>g>,>b>)>>->->->>(>4>)>>>s>

图8中,只对较分歧点D低浓度侧的Si’w,在从Si’w中减去Sfdi的基础上,一律乘以将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Si’w(S0i’w)变换到Sf0i的系数。

在S707中,取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f=Si’w。

其理由是因为考虑到了在较分歧点D高浓度侧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几乎不受转印材料11的影响。

进而,在S708中,输出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f。

如图8所示的这样,与利用使用了以往的绝对白色基准板的校正方法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曲线③)相比,可知实施例1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wf(曲线⑤)更接近于RGB输出的理论值(曲线①)。

也就是,本实施例的校正方法与以往的校正方法相比,能够去除转印材料11的影响。

因而,通过对全体的RGB输出值进行本实施例的校正,并在向其后的图像处理部或图像形成部的反馈控制中利用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可以实施较以往精度更好的控制,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

不过,在转印材料11的彩度(色饱和度)非常高或者亮度较低时,即使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有时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校正精度。

在这样的转印材料11上形成了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时,也可以作为错误,进行停止其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检测的错误检测。

检测错误的方法如下面这样。

与S704同样地,将在本校正之前检测的转印材料11的RGB输出值S0i变换到S0i’w。

进而,关于各个RGB,比较使用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绝对白色基准板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w和调色剂载量为0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

比较的结果,在二者有较大差异时,由于该转印材料11彩度高或者亮度低,故作为即使形成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也不能进行精度足够的控制的情况,判定为错误。

例如,预先设定在S0i’/Sf0i为0.7以下时将之判断为错误的、所谓的判断为错误的基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假定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说明的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但在喷墨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等中,也可以将调色剂载量置换成面积灰阶等级,与本实施例同样地,作为面积灰阶等级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使用。

(实施例2)

使用图9以及图10说明实施例2的校正方法。

图9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0基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步骤,给出了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过程中的计算值(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以及被进一步校正了的RGB输出值的关系。

C是RGB校正点,Sci是作为使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了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可以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的调色剂载量的黑色单色色标时的输出值的、KC色标的RGB输出实测值,Sfci是作为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黑色单色色标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的、调色剂载量为RGB校正点C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i’c是作为校正了所检测的色标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的、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c是作为校正了转印材料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的、使用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f是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cf是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没有使用绝对白色基准板。

在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之前,在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足够地小(可以忽略的)的高浓度区域,在转印材料11上形成调色剂载量相当于在预先设定的RGB校正点C的黑色(K)单色色标(以下记为KC色标),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KC色标并将其RGB输出值Sc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S901)。

例如,设RGB校正点C的调色剂载量为75%。

进而,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转印材料11的、没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部分,将其RGB输出值S0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

由于检测前每次都实施KC色标和转印材料11的检测,故存储装置无需是非易失性的。

进而,预先在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中保存调色剂载量为0时、调色剂载量为分歧点D时以及调色剂载量为RGB校正点C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Sfdi、Sfci。

RGB输出理论值,在调色剂载量为0处成为使彩色传感器42的光源的发光光谱和感光元件的分光灵敏度以及检测对象为完全扩散面时的发光·感光元件间的结合效率的乘积。

在分歧点D以及RGB校正点C处,成为使彩色传感器42的光源的发光光谱、感光元件的分光灵敏度、相当于形成在绝对白色的转印材料11上的分歧点D·RGB校正点C的调色剂载量的色标的分光反射率和检测对象为完全扩散面时的发光·感光元件间的结合效率的乘积。

不过,因为在实际中没有绝对白色的转印材料,故也可以形成对色度的转印材料11的影响足够地小且调色剂载量不同的2个色标,根据二者的分光反射率的差分求出调色剂载量相当于分歧点D·RGB校正点C的色标的分光反射率。

接着,利用检测出的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ci和预先保存好的RGB输出理论值Sfci求校正系数Sfci/Sci(S902)。

进而,在S903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得到RGB输出实测值Si。

然后,在S904进行下式(5)的计算,计算出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 >sup>>S>ic>′>>=>>S>i>>×>>>S>fci>>>S>ci>>>>(>i>=>r>,>g>,>b>)>>->->->>(>5>)>>>s>

在该计算中,乘以将KC色标检测时的RGB输出值Sci变换到RGB校正点C的RGB输出理论值Sfci的系数。

由于转印材料11对RGB校正点C的色标的色度的影响足够的小,故通过对RGB各RGB输出值的全体一律地进行,可以校正因彩色传感器42的老化或起伏等造成的偏差。

接着,在S905,进行下式的比较。

Si’c>Sfdi(i=r、g、b)

Sfdi: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理论值

所谓的分歧点D是指大到不能忽略转印材料的颜色对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程度的边界点,根据能够利用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进行计算的彩色传感器输出的理论值,预先将之设定在例如调色剂载量为50%的中浓度区域。

因而,分歧点D较RGB校正点C一定为低浓度侧。

所谓Sfdi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理论值。

上述不等式如果是真,则其色标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少,将判定不能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如果是假,则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多,将判定可以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

在S905的比较的结果是真时,进入S906,是假时,进入S907。

在S906中,进行下式(6)的计算,计算出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f。 >sup>>S>icf>>′>′>>>=>>(sup>>S>ic>′>>->>S>fdi>>)>>×>>>>S>>f>0>i>>>->>S>fdi>>>sup>>S>>0>ic>>′>>->>S>fdi>>>>+>>S>fdi>>>(>i>=>r>,>g>,>b>)>>->->->>(>6>)>>>s>

图10中,只对较分歧点D低浓度侧的Si’c在从Si’c中减去Sfdi的基础上,统一乘以将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Si’c,即S0i’c变换到Sf0i的系数。

在S907中,设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f=Si’c。

其理由是因为考虑到在较分歧点D高浓度侧,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几乎不受转印材料11的影响。

进而,在S908中,输出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f。

如图10所示的这样,可知,与利用以往的将转印材料看成为白色的校正方法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p(曲线④)相比、以及与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曲线③)相比,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f(曲线⑥)更接近于RGB输出的理论值(曲线①)。

即,本实施例的校正方法与以往的校正方法相比,可以去除转印材料11的影响。

因而,通过对全体的RGB输出值进行本实施例的校正,并在向其后的图像处理部或图像形成部的反馈控制中利用该实施例2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与实施例1相比较,可以不需要绝对白色基准板地、廉价地实施较以往精度更好的控制,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

不过,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转印材料11的彩度(色饱和度)非常高,或者亮度较低时,即使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有时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校正精度。

在这样的转印材料11上形成了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时,也可以作为错误,进行停止其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检测的错误检测。

检测错误的方法如下面这样。

与S904同样地,将在本校正之前检测的转印材料11的RGB输出值S0i变换到S0i’c。

进而,关于各个RGB,比较使用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c和调色剂载量为0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

比较的结果,在二者有较大不同时,由于该转印材料11彩度高或者亮度低,故作为即使形成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也不能进行精度足够的控制的情况,将之判定为错误。

例如,预先设定在S0i’c/Sf0i为0.7以下时将之判断为错误的、所谓的判断为错误的基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对假定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说明的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但在喷墨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等中,也可以将调色剂载量置换成面积灰阶等级,与本实施例同样地作为面积灰阶等级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使用。

(实施例3)

使用图11以及图12说明实施例3的校正方法。

图11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2基于本实施例中的RGB输出值的校正步骤,给出了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过程中的计算值(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以及被进一步校正了的RGB输出值的关系。

Si”cd是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0i”cd是调色剂载量为0点处的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dr(n)、Sdg(n)、Sdb(n)(自调色剂载量多的一侧起n=1、2、...,以下相同)是KD色标的R、G、B各种彩色的输出实测值,Sdr’c(n)、Sdg’c(n)、Sdb’c(n)(n=1、2、...)是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KD色标的R、G、B各种彩色的输出值,Sf0r、Sf0g、Sf0b是作为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和在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调色剂的特性进行计算的理论值的、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R、G、B各种彩色的理论值,Sfcr、Sfcg、Sfcb是作为可以根据彩色传感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特性、感光装置的感光特性和在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调色剂的特性进行计算的理论值的、校正点C处的R、G、B各种彩色的理论值,Sdi是所确定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实测值,Sdi’c是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校正了作为校正了所确定的边界分歧点的色标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的、所确定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实测值Sdi的RGB输出值。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是设分歧点D可变,在转印材料11上形成黑色(K)单色色标(以后称为KD色标),通过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KD色标,确定其合适的分歧点D。

在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之前,在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足够地小的高浓度区域,在转印材料11上形成调色剂载量相当于预先设定的RGB校正点C的黑色(K)单色色标(以下记为KC色标),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KC色标并将其RGB输出值Sc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S1101)。

例如,设RGB校正点C的调色剂载量为75%。

进而,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形成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转印材料11的、没有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部分,并将其RGB输出值S0i保存到存储装置中。

由于检测前每次都实施KC色标和转印材料11的检测,故存储装置无需是非易失性的。

进而,预先在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中保存调色剂载量为0时、调色剂载量为分歧点D时以及调色剂载量为RGB校正点C时的RGB输出理论值Sf0i、Sfdi、Sfci。

RGB输出理论值,在调色剂载量为0处成为使彩色传感器42的光源的发光光谱和感光元件的分光灵敏度以及检测对象为完全扩散面时的发光·感光元件间的结合效率的乘积。

在分歧点D以及RGB校正点C处,成为使彩色传感器42的光源的发光光谱、感光元件的分光灵敏度、相当于形成在绝对白色的转印材料上的分歧点D·RGB校正点C的调色剂载量的色标的分光反射率和检测对象为完全扩散面时的发光·感光元件间的结合效率的乘积。

不过,因为在实际中没有绝对白色的转印材料,故也可以形成对色度的转印材料11的影响足够地小且调色剂载量不同的2个色标,根据二者的分光反射率的差分求出调色剂载量相当于分歧点D·RGB校正点C的色标的分光反射率。

接着,利用检测出来的绝对白色基准板的RGB输出实测值Sci和预先保存好的RGB输出理论值Sfci求校正系数Sfci/Sci(S1102)。

下面,对在转印材料11上形成KD色标并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KD色标来确定分歧点D的方法进行说明。

所谓的KD色标,是指在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大到不能忽略程度的边界附近摆动调色剂的载量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黑色(K)单色的多个色标。

例如,在调色剂载量50%附近形成一点一点地改变了调色剂载量的黑色单色的多个色标。

图13所示是检测了n个(在图13中n=5)的KD色标时的、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的关系。

将RGB输出实测值Sdr(n)、Sdg(n)、Sdb(n)(n=1、2、...)进行与后述的S1105中的变换相同的变换,计算出作为进行过校正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由彩色传感器造成的偏差的校正值、即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KD色标的R、G、B各种彩色的输出值的Sdr’c(n)、Sdg’c(n)、Sdb’c(n)(自调色剂载量多的一方起n=1、2、...)。

图13标绘出了作为进行过校正该偏差的值的、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KD色标的R、G、B各种彩色的输出值Sdr’c(n)、Sdg’c(n)、Sdb’c(n)(n=1、2、...)。

进而,从n=1开始,顺序地比较Sdr’c(n)∶Sdg’c(n)∶Sdb’c(n)的比与Sf0r∶Sf0g∶Sf0b的比,或者Sdr’c(n)∶Sdg’c(n)∶Sdb’c(n)的比与Sfcr∶Sfcg∶Sfcb的比。

随着调色剂载量减少,即随着n变大,转印材料11的影响逐渐变大。

因此,预先设定转印材料11的彩色大到不能忽略对色标的色度的影响程度的边界条件。

例如,设Sf0r∶Sf0g∶Sf0b=Sfcr∶Sfcg∶Sfcb=1∶1∶1(与图13不同的设定,这样做是为了简化说明)。

此时,在Sdg’c(n)/Sdr’c(n),Sdb’c(n)/Sdr’c(n)的任意一个为1.1以上或者0.9以下时,将判断为不能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影响。

将二者的比的比较超过了其边界条件的色标的前一个KD色标的调色剂载量确定为分歧点D(S1103)。

并且,将分歧点D的Sdi’c(n)定义为Sdi’c。

下面,对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出来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RGB输出值的校正进行说明。

首先,在S1104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得到RGB输出值Si。

然后,在S1105进行下式(7)的计算,计算出Si’c。 >sup>>S>ic>′>>=>>S>i>>×>>>S>fci>>>S>co>>>>(>i>=>r>,>g>,>b>)>>->->->>(>7>)>>>s>

在该计算中,乘以将KC色标检测时的RGB输出值Sci变换到RGB校正点C的RGB输出理论值Sfci的系数。

由于转印材料11对RGB校正点C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足够的小,故通过对各RGB输出值的全体统一地进行,可以某种程度地校正因彩色传感器42的老化或起伏等造成的偏差。

接着,在S1106,进行下式的比较。

Si’c>Sdi’c(i=r、g、b)

Sdi’c:刚才确定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值Sdi的偏差校正值(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校正过的刚才确定的分歧点D处的RGB输出实测值Sdi的RGB输出值)。

上述不等式如果是真,则其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少,判定不能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如果是假,则调色剂载量较分歧点D多,判定可以忽略转印材料11的彩色对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的影响。

在S1106的比较的结果是真时,进入S1107,是假时,进入S1108。

在S1107中,进行下式(8)的计算,计算出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d。 >sup>>S>icd>>′>′>>>=>>(sup>>S>ic>′>>-sup>>S>dic>′>>)>>×>>>>S>>f>0>i>>>-sup>>S>dic>′>>>sup>>S>>0>ic>>′>>-sup>>S>dic>′>>>>+sup>>S>dic>′>>>(>i>=>r>,>g>,>b>)>>->->->>(>8>)>>>s>

在图12中,只对较分歧点D低浓度侧的Si’c,在从Si’c中减去Sdi’c的基础上,统一乘以将调色剂载量为0处的Si’c,即S0i’c变换到Sf0i的系数。

在S1108中,设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d=Si’c。

其理由是因为考虑到在较分歧点D高浓度侧,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色度几乎不受转印材料11的影响。

进而,在S1109中,作为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计算Si”cd。

如图12所示的这样,可知,与利用以往的将转印材料看成为绝对白色的校正方法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p(曲线④)相比,以及与使用转印材料由校正点C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曲线③)相比,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Si”cd(曲线⑥)更接近于RGB输出的理论值(曲线①)。

即,本实施例的校正方法与以往的校正方法相比,可以去除转印材料11的影响。

因而,通过对全体的RGB输出值进行本实施例的校正,并在向其后的图像处理部或图像形成部的反馈控制中利用该实施例3的进一步进行过校正的RGB输出值,与实施例2相比较,采用实际地在转印材料11上形成黑色(K)单色色标(KD色标)并形成分歧点D的做法,可以实施较以往精度更好的控制,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

不过,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同样地,在转印材料11的彩度(色饱和度)非常高,或者亮度较低时,即使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有时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校正精度。

在这样的转印材料11上形成了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时,也可以作为错误,进行停止其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的检测的错误检测。

检测错误的方法如下面这样。

与S1105同样地,将在本校正之前检测的转印材料11的RGB输出值S0i变换到S0i’c。

进而,关于各个RGB,比较S0i’c和调色剂载量为0时的传感器输出理论值Sf0i。

比较的结果,在二者有较大不同时,由于该转印材料11彩度高或者亮度低,故作为即使形成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3也不能进行精度足够的控制的情况,将之判定为错误。

例如,预先设定在S0i’c/Sf0i为0.7以下时将之判断为错误的、所谓的判断为错误的基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对假定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说明的调色剂载量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但在喷墨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等中,也可以将调色剂载量置换成面积灰阶等级,与本实施例同样地作为面积灰阶等级与RGB输出值的关系使用。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彩再现性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