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

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用以整合一链结网络及通讯网络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该系统包括一管理端电脑,用以输入讯息及管理资讯,并送出至一主伺服器,主伺服器根据管理资讯决定讯息的传送方式,且将讯息通过链结网络送出至各区域伺服器,各区域伺服器再根据讯息的传送方式决定由链结网络及通讯网络中的至少其一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送、传真方式传送、电话语音传送、移动电话语音或简讯无线传送等传输方式送出讯息至链结网络用户端或是通讯网络用户端;本发明可针对大量不同需求的讯息传输的用户端,加以个人化制作与发送讯息,以大幅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服务品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024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国华;

    申请/专利号CN01124281.7

  • 发明设计人 黄国华;

    申请日2001-08-23

  • 分类号H04L12/28;H04L12/24;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强

  •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40: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8-10-22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4-10-20

    授权

    授权

  • 2003-03-12

    公开

    公开

  • 2002-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尤其是一种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适用于整合一链结网络及通讯网络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且特别有关于整合国际互联网及电信网络的电子邮件、传真、有线与无线电话等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

背景技术

无论任何产业,在提供服务的管理者端与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用户)端都必定会需要讯息的大量流通。前述的讯息流通方式,由科技的不断演进,已演变为由声音为主的电话/移动电话、文字为主的移动电话简讯、由图像为主的传真、以及由文字图片结合的电子邮件等各种型态。

依据这些传输方式,习知的讯息传输可分为几种模式。最早期的通讯方式为人工通讯传输,也就是将每次传输讯息的内容加以独立制作,然后针对每一传输的用户端对象加以个别的人工传输作业。这种作法一次只能针对一个用户一对一传输讯息,且一次只能选用一种传输方式,例如使用电话连络时无法将讯息直接改为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因此效率低落,时间成本高。

另一习知的讯息传输通讯方式为系统设定大量传输模式,也就是将传输的讯息内容加以统一制作后,经由系统设定,针对大量客户作相同的讯息传输。这种作法的优点在于可一对多传输相同的讯息资料至用户端。

上述习知技术的范例可参见图1至图6。图1系显示习知技术的电子邮件传递系统,管理端电脑(寄送讯息端)100制作好电子邮件的内容后,借由电子邮件伺服器110通过国际互联网140大量寄送至各电脑用户端(接收讯息端)160。图2显示习知技术的传真系统,由管理端传真机(寄送讯息端)102将传真内容通过电信网络150送至各传真机用户端170。图3显示习知技术的电话语音传递系统,管理端语音录音装置(寄送讯息端N04将已制作好的电话语音声音讯息通过电信网络150送至各电话用户端180或是各移动电话用户端190。图4显示习知技术的国际互联网传真系统,可在管理端电脑(寄送讯息端)100制作好传真的内容后,通过国际互联网140送至传真伺服器120,将传真讯息转换成电信网络150所可传送的信号,然后送至各传真机用户端170。图5显示习知技术的国际互联网语音传递系统,可在管理端电脑(寄送讯息端)100制作好电话语音的声音讯息内容后,通过国际互联网140送至音讯伺服器130,将声音讯息转换成电信网络150所可传送的信号,然后送至各电话用户端180或是各移动电话用户端190。图6显示习知技术的移动电话简讯系统,在管理端电脑(寄送讯息端)100制作好简讯的文字内容后,通过国际互联网140送至简讯伺服器135,将文字简讯转换成电信网络150所可传送的信号,然后送至各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195。

上述习知的系统设定大量传输模式可一对多传输相同的讯息,然而,随着用户端的数量增多,通讯的机会与数量也相对增加,各用户端所希望使用的传输方式必然会相对不同,同时由于国际互联网与电信网络之间彼此并没有良好的整合;因此上述习知的讯息传输模式,便必须将同一讯息分批制作成不同的格式,而分别由例如图1至图6中所示的各系统传输,其时间成本仍然会提高,且无法针对用户端的不同需求加以讯息传输个人化,因而无法提升服务品质,而造成瓶颈。

另外,由于用户端的数量增多,其时空分布可能也会变广,例如用户端可能遍及全球各地;此时,使用习知的系统设定大量传输模式统一传输,其传输量会非常可观,因而降低效率;同时,某些传输方式,例如通过电信网络的电话语音,可能会因为电信网络的地域性限制,而提高管理端的传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于揭示一种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将国际互联网及电信网络整合,针对不同需求的讯息传输的用户端,加以统一制作与发送讯息,以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服务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通过分散式的讯息传送系统,将通讯自动化、分散化与个人化,而不受限于时空限制,因而提升效率,且降低管理端的传输成本。

本发明的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适用于整合一链结网络及通讯网络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该系统包括:一伺服器模组,具有复数伺服器,用以接收讯息及管理资讯,并根据管理资讯决定讯息的传送方式,且由链结网络以及通讯网络中的至少一者送出讯息;链结网络用户端,经由链结网络连接至伺服器模组,用以接收由链结网络送出的讯息;以及通讯网络用户端,经由通讯网络连接至伺服器模组,用以接收由通讯网络送出的讯息。

上述系统中,讯息的传送方式可为电子邮件方式传送、传真方式传送、电话语音传送、移动电话语音传送、移动电话简讯传送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系统中,伺服器模组可包括:一主伺服器,用以接收讯息及管理资讯,并根据管理资讯决定讯息的传送方式以及由链结网络与通讯网络中的至少一者送出讯息,且于管理资讯决定讯息以电子邮件传送方式送出时,将讯息通过链结网络送出至链结网络用户端;一简讯伺服器,经由链结网络连接至主伺服器,用以于管理资讯决定讯息以移动电话简讯传送方式送出时,接收由主伺服器送出的讯息,并将讯息通过通讯网络送出至通讯网络用户端;以及区域伺服器,经由链结网络连接至主伺服器,用以于管理资讯决定讯息以传真机传送、电话传送、移动电话音讯传送中的任一方式送出时,接收由主伺服器送出的讯息,并将讯息通过通讯网络送出至通讯网络用户端。

另外,上述系统还可包括一管理端电脑,用以接收讯息及管理资讯,并送出讯息及管理资讯至主伺服器。上述系统也可包括一远端管理端,通过链结网络远端连接至主伺服器,用以接收讯息及管理资讯,并通过链结网络送出讯息及管理资讯至主伺服器。

上述系统中,链结网络可为国际互联网,且通讯网络可为电信网络。

上述系统中,链结网络用户端可为电脑,且由链结网络送出的讯息可为电子邮件;通讯网络用户端可包括传真机、电话、移动电话或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且由该通讯网络送出的该等讯息可为传真信号、由声音信号转换的电子信号(电话)、由声音信号转换的无线传递电子信号(移动电话)或是移动电话的简讯。

附图说明

图1系显示习知技术中电子邮件传递系统的架构图;

图2系显示习知技术中传真系统的架构图;

图3系显示习知技术中语音传递系统的架构图;

图4系显示习知技术中国际互联网传真系统的架构图;

图5系显示习知技术中国际互联网语音传递系统的架构图;

图6系显示习知技术中移动电话简讯系统的架构图;

图7系显示本发明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架构图。

符号说明:

100管理端电脑(寄送讯息端);

102管理端传真机(寄送讯息端);

104管理端语音录音装置(寄送讯息端);

110电子邮件伺服器;

120传真伺服器;       130音讯伺服器;

135简讯伺服器;       140国际互联网;

150电信网络:

160电脑用户端(接收讯息端);

170传真机用户端(接收讯息端);

180电话用户端(接收讯息端):

190移动电话用户端(接收讯息端);

195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接收讯息端);

200伺服器模组;       205管理端电脑:

208远端管理介面;

210主伺服器(含电子邮件伺服器与区域伺服器);

220简讯伺服器;

230、232、234  区域伺服器;

240国际互联网;       250电信网络:

260电脑用户端;       270传真机用户端;

280电话用户端;       290移动电话用户端;

295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的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一伺服器模组200,具有一主伺服器210、一简讯伺服器220、以及多个区域伺服器230、232、234,以及各用户端。用户端包括电脑用户端260、传真机用户端270、电话用户端280、移动电话用户端290以及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295。为便于输入所欲传送的讯息以及其相关的管理资讯,本实施例更包括一管理端电脑205以及一远端管理介面208。管理端电脑205、远端管理介面208、主伺服器210、简讯伺服器220、各区域伺服器230、232、234以及电脑用户端260系通过国际互联网240连接,而简讯伺服器220以及各区域伺服器(在图7中为简化图示,仅以区域伺服器230为代表)通过电信网络250连接至传真机用户端270、电话用户端280移动电话用户端290以及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295。

本发明的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适用于整合一链结网络(如本实施例中的国际互联网240)及通讯网络(如本实施例中的电信网络250)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首先,管理端电脑205以及远端管理介面208系用以输入讯息及管理资讯,管理资讯中可包括讯息的发送对象用户端以及传送方式,例如以电子邮件传送、传真机传送电话传送、移动电话音讯传送、移动电话简讯传送等方式中的任意组合来传送。管理者(例如业务人员)可由管理端电脑205直接输入讯息及管理资讯,或是在远端由远端管理介面208通过国际互联网输入讯息及管理资讯。

其次,这些讯息及管理资讯被送至伺服器模组200中的主伺服器210,主伺服器210于接收讯息后,根据管理资讯中的讯息发送对象用户端的个人化讯息接收方式,来决定讯息的传送方式由何种方式来传送,并将讯息制作成为对应的型式,例如电子邮件、传真信号、声音信号或移动电话简讯。

然后,若讯息传送方式中包括电子邮件方式,则主伺服器210(此时即为内含的电子邮件伺服器)直接将电子邮件讯息通过国际互联网240寄送至各电脑用户端260。

若讯息传送方式中包括传真或电话语音,由于电信网络较国际互联网具有地域性的成本考量限制,例如长途电话的费用较一般市内电话高,因此主伺服器210依管理资讯中的发送对象用户端乏时空分布,将讯息分别通过国际互联网240送至各区域伺服器230、232及234。一般而言,各区域伺服器依照地域的划分来区分,例如本实施例中,主伺服器210本身亦含有区域伺服器,若主伺服器设于台北的总公司,则可能在高雄、纽约、北京等地的分公司设立区域伺服器,如此可依实际的用户端讯息传输量加以决定区域伺服器的分布。然后,区域伺服器230、232及234将讯息转换成电信网络250使用的电子信号,通过电信网络250分别送出传真信号至传真机用户端270,送出声音信号转换的电子信号至电话用户端280,或是送出由声音信号转换的无线传递电子信号至移动电话用户端290。

另外,若讯息传送方式中包括移动电话简讯,则由于一般而言,移动电话简讯与电话语音不同,较不受地域影响而有成本的限制,因此可不需分成各区域伺服器,只需利用一简讯伺服器220处理;因此,主伺服器210可将简讯的文字讯息送至简讯伺服器220,由简讯伺服器220通过电信网络将简讯发送至移动电话简讯用户端295。

在本实施例的系统下,不同需求的讯息传输的用户端均可经由系统的整合,而由管理端一对多的发送讯息,同时管理资讯可储存于主伺服器中,以记录各用户端的传输方式。

在此必须特别说明,本实施例中的伺服器模组200包括有主伺服器210、简讯伺服器220以及各区域伺服器230、232与234;然而本发明并限定伺服器模组200中的配置,也就是说,各伺服器之间可依功能或地域限制等的各种关系而自由搭配、合并、增添或减少伺服器数量。举例而言,若服务对象集中于同一城市,则可将主伺服器、区域伺服器、简讯伺服器等全部合而为一整体伺服器,不需分散处理;若服务对象广达全世界,或主伺服器处理资料量的负荷过大时,也可将其中所含的电子邮件伺服器或区域伺服器独立出来,而并非限定如图7的实施例形式。

另外,本实施例中,具有管理端电脑205与远端管理介面208,通过国际互联网240远端连接至伺服器模组200;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定输入讯息或管理资讯必须通过管理端电脑或远端管理端等介面的远端连接方式,也就是说,管理者可直接在伺服器模组200中输入讯息或管理资讯,而不通过远端管理端的形式进行管理与讯息传输控制。

又,本实施例中所举的各种用户端形式并非限定本发明于电子邮件方式传送、传真方式传送、电话语音传送、移动电话语音或移动电话简讯等传输方式,以及于国际互联网与电信网络的整合;也就是说,任何其他适用于整合链结网络(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及通讯网络(不限定于电信网络)的讯息管理通讯作业的传输方式皆可用于本发明的多媒介通讯传输及讯息管理整合系统。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