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

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

摘要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技术方案是,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是由底架(23)、指示体(24)和螺钉(25)构成的;底架(23)圆板状,嵌合在支撑底板(15)的筒部(151)上;指示体(24)可变更安装位置地安装在底架(23)上,螺钉(25)在底架(23)拧紧固定指示体(24)。在指示体(24)的先端部,以直角折曲状形成位置限定片(241)。测长蓄留量调节,为在把底架(23)嵌入筒部(151)的状态下,依次使绕线面形成体(19)的线结合面(193)接触到位置限定片(241)的限定面(242)来进行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3963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申请/专利号CN02128239.0

  • 发明设计人 辻本康一;

    申请日2002-07-08

  • 分类号D03D47/36;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温大鹏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36: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3D47/36 专利号:ZL021282390 申请日:20020708 授权公告日:200508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5-08-03

    授权

    授权

  • 2003-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02-12

    公开

    公开

  • 2002-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该调节器通过由多个绕线面形成体形成的环状绕线面与纬线结合体间的结合脱离作用,控制纬线测长蓄留以及从前述绕线面上的纬线抽出,并以在前述绕线面半径方向中可变位的形式,环状配置前述多个绕线面形成体。

背景技术

在实用新型公开平3-111585号公报和专利公开2000-73255号公报中公开的绕线式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中,用于卷绕纬线的鼓是由多个鼓片构成的。为了能变更测长量和蓄留量或仅变更蓄留量(以下称测长蓄留量),这些鼓片可在径向中移动。实用新型公开平3-111585号公报中的多个鼓片是利用滑动机构在径向中可同时变更位置;专利公开2000-73255号公报中的多个鼓片是利用凸轮机构在径向中可同时变更位置。

用于保持鼓片的鼓架,通过轴承可相对转动地被支撑在转动轴上,该转动轴用于驱动在鼓片周围环绕的导线。鼓架利用磁力以与转动轴无转动关系的方式保持静止。

使鼓架以不跟随转动轴转动的方式保持静止,其重要点在于提高测长精度。用于通过径向移动鼓片来调节测长蓄留量的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位于鼓架上。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的重量以及鼓片和鼓架的重量,都通过轴承承受在转动轴上。如果鼓架重量大,使鼓架不跟随转动轴转动的磁力必须要强大。因此,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的存在要求要强化磁力。但磁力的强化会大幅度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将利用由被静止保持的多个绕线面形成体形成的环状绕线面与纬线结合体结合脱离作用,控制纬线测长蓄留以及从前述绕线面上的纬线抽出,以在前述绕线面半径方向可变位的形式,环状配置前述多个绕线面形成体作为对象的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在方案1的发明中,构成测长蓄留量调节器配置有底架、指示体和安装部件;底架相对支撑前述多个绕线面形成体的支撑部可装拆;指示体安装在前述底架上,并可变更安装位置;安装部件用于把前述指示体以可变更安装位置的形式安装在前述底架上;在把前述底架安装在前述支撑部上的状态下,前述绕线面形面体接触到前述指标体后,限定在前述绕线面扩径方向或缩径方向中的移动;同时,通过前述绕线面形成体与前述指示体的接触,能相对前述支撑部规定前述绕线面形成体被支撑位置。

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可相对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支撑部进行装拆,所以,利用一台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就能逐行对多台织机中使用着的多个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中的测长蓄留量进行调节。在使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时,测长蓄留量调节器的重量不会附加在绕线面上,所以,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与以往把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时常安装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中的结构相比,因不使绕线面跟随转动轴转动,需要的磁力弱。

在方案2的发明中,以方案1为基础,前述绕线面形成体通过形成前述绕线面形成体绕线面的线结合面与前述指示体的接触,限定在前述绕线面扩径方向中的移动。

由于把形成绕线面的线结合面作为基准来进行测长蓄留量调节,所以,能提高调节精度。

在方案3的发明中,以方案1或2任一方案为基础,前述底架通过凹凸的嵌合安装在前述支撑部上。

在方案4的发明中,以方案3为基础,前述支撑部具有圆周面体状凸部,前述底架具有被嵌合到前述凸部上的圆形凹部。

在方案3或4的发明中,把底架嵌合在支撑部上的结构使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安装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上的操作简便。

在方案5的发明中,以方案4为基础,前述安装机构是由嵌入部件和拧紧部件组成的,该嵌入部件以使前述指示体可在前述凹部的半径方向中变更位置的形式,把前述指示体嵌入在前述底架上;前述拧紧部件件以使前述指示体可在前述凹部的半径方向中变更位置的形式,在把前述指示体嵌入前述底架上的状态下,拧紧固定。

如果使底架凹部径中心部与支撑部凸部径中心部一致,就能在绕线面径向中变更指示体的位置。拧紧部件为把指示体固定在底架上的简便手段。

在上述详述的本发明中,在支撑部上安装底架的状态下,绕线面形成体接触到指示体,限定朝前述绕线面扩径方向或缩径方向的移动,同时,通过前述绕线面形成体与前述指示体的接触,相对前述支撑部能限定前述绕线面形成体被支撑位置,所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提供低成本的测第蓄留量调节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正视图;

图3(a)是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的正视图,(b)是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的后视图;

图4是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6是27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

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11为驱动源的电机。通过电机11作动转动轴12转动。电机11支撑在未图示的支撑架上。在转动轴12上斜交连接着绕线管13。在转动轴12内形成有从基端至中间部的线通路121,把绕线管13内的线通路131连接到线通路121上。在电机11前面固定住非磁性体制的盖14,在转动轴12的先端部,通过轴承16可相对转动地支撑着非磁体制圆环状支撑底板15。在支撑底板15的前面,伸出设置着圆筒状(即圆周面体形状)筒部151。在筒部151和转动轴12之间,嵌有轴承20。

在与盖14和支撑底板15对置面上对置固定着磁铁17、18。磁铁17、18相互吸收结合,靠这种吸引力使支撑底板15相对盖14保持静止。转动轴12上被固定的绕线管13在盖14与支撑底板15之间环绕。

如图2所示,在支撑底板15的前面,用螺钉21拧紧固定着多个绕线面形成体19。绕线面形成体19是由基部191和测长部192构成的。多个测长部192的表面作为构成绕线面的凸弧面一部分,变成圆弧形状的线结合面193。线结合面193形成近圆状的绕线面。绕线管13在支撑底板15周围环绕,把经过线通路121、131的纬线Y绕在绕线面上。支撑底板15成为支撑多个绕线面形成体19的支撑部。筒部151成为被置于前述支撑部上的圆周面形成体形状的凸部。

在基部191上形成有长孔194,螺钉21通过长孔194螺合在支撑底板15上。长孔194能够变更绕线面形成体19在支撑底板15半径方向,即在绕线面半径方向的安装位置。

在一个绕线面形成体19附近配置着电磁螺线管22,通过电磁螺线管22的激消磁驱动纬线连接固定体221。纬线连接固定体221出入于绕线面形成体19上的孔195中,从绕线管13导出的纬线Y利用纬线连接固定体221的连接固定作用,卷绕蓄留在绕线面上。如果纬线连接固定体221从孔195中脱离,就能拉出绕线面上卷绕的线。电磁螺线管22能相应于对配置在孔195中的绕线面形成体19半径方向的位置变更,在半径方向上进行相同位置变更。

图3(a)、(b)表示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图4是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的分解立体图。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是由底架23、指示体24和螺钉25构成的;底架23为圆板状,嵌合在支撑底板15的筒部151上;指示体24可变更安装位置地安装在底架23上,螺钉25在底架23上拧紧固定指示体24。

如图3(b)所示,在底架23的背面上形成有圆形凹部231。凹部231的直径与筒部151的外径基本相同,支撑基板15的筒部151嵌合在凹部231上。在筒部151和凹部231的嵌合状态中,凹部231的径中心与筒部151的径中心一致,即与转动轴12的转动中心轴线L(参见图1所示)一致。如图4所示,在底架23前面,形成支撑槽232,沿凹部231半径方向延伸。凹部231的中心,是支撑槽232的宽向中心。

合成树脂制的指示体24嵌在支撑槽232中。在把指示体24嵌在支撑槽232中的状态中,指示体24的前面与底架23的前面成同一面。指示体24的宽度与支撑槽232的宽度相同,并且,设置成可沿支撑槽232滑动。支撑槽232为把指示体24嵌入底架23中的嵌入手段,该指示体24可在凹部231半径方向中变更位置。在指示体24刻设有指示标T,在底架23前面刻设有分度表M。

在指示体24的先端部,以直角折曲状形成位置限定片241。位置限定片241里面成为圆弧状限定面242。作为凹弧面的限定面242的圆弧面圆弧半径,与测长部192线结合面193的圆弧面圆弧半径相同。从而,限定面242与线结合面193可面接触。

在指示体24上线状形成一对长孔243、244。螺钉25通过长孔244螺合在底架23上。当拧上螺钉25时,螺钉25的头部251接触到指示体24,把指示体24固定在底架23上。螺钉25成为把指示体24以嵌入基框23的状态拧上进行固定的螺旋夹部件,该指示体24能在凹部231的半径方向中变更位。支撑槽232及螺钉25构成安装部件,用于把指示体24以可变更安装位置的形式安装在底架23上。

如图2点划线所示,在筒部151中嵌合有底架23状态中,在从转动轴12的轴线L方向观看的情况下,能通过长孔243看到螺钉21。长孔243、244同形等大,长孔243、244的间隔等于在底架23半径方向中从螺钉25的位置到朝向螺钉21位置方向的距离。

测长蓄留量量调节按以下方式进行。在放松螺钉25的状态下,以能相应于织布织幅使指示标T与分度表M的位置相符的形式,相对底架23使指示体24定位后,拧上螺钉25,把指标体24固定在底架23上。随后,放松,拧装多个绕线面形成体19中的一个螺钉21,使绕线面形成体19接近支撑底板15的径中心,把底架23嵌入筒部151中。在半径方向中移动绕线面形成体19,直到测长部192接触到位置限定片241为止。使测长部192的线结合面193面接触位置限定片241的限定面242后,拧紧螺钉21,在支撑底板15上固定绕线面形成体19。对其他的绕线面形成体19,在放松这些螺钉21后,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

第一实施形式具有以下效果:

(1-1)在多个织机中使用与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相同装置的情况下,该测长蓄留装置配置有支撑底板15,相对纬线测长蓄留装置能装拆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也能使用在别的多台织机中使用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中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因此,与以往的在纬线测定蓄留量装置中预先组装有测长蓄留量调节机构结构相比。因此,相对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基板15能装拆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对每一台织机来说,非常便易。

(1-2)在使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时,即在进行测长蓄留时,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置于支撑底板15外,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的重量不会附加在支撑底板15上。与以往的把测长蓄留调节机构时常安装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上的装置相比,由于不用跟随着转动轴12来转动支撑底板15,磁铁17、18的磁力可较弱,即,磁铁17、18与以往的磁铁相比也可以变小,降低了磁铁的成本。

(1-3)绕线面形成体19依靠线结合面193与指示体24限定面242的接触,限定向绕线面扩径方向的移动。即,依靠线结合面193与限定面242的接触,相对支撑底板15,限定绕线面形成体19被支撑的位置。由于是以形成绕线面的线结合面193为基准对测长蓄留量进行调节的,所以能提高调节精度。

(1-4)把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通过底架23和筒部151的凹凸嵌合安装在支撑底板15上。支撑底板15筒部151中嵌合底架23的结构,在纬线测长蓄留装置上安装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上安装简便。

(1-5)在凹部231上嵌合筒部151的状态中,凹部231径中心与筒部151的径中心一致,凹部231的径中心处于支撑槽232的宽度中心处。支撑槽232上嵌入指示体24的结构能在绕线面径向中变更指示体24的位置上比较简便。

(1-6)构成拧紧部件的螺钉25在把指示体24上固定在底架23上,是比较简便的手段。

(1-7)嵌入支撑槽232的指示体24,以螺钉25为中心相对底架23阻止转动。把指示体24嵌入支撑槽232的结构,在使指示体24不能以螺钉25为中心转动上,为简便的结构。

(1-8)当绕线面形成体19以螺钉21为中心向绕线面周向倾斜时,不能获得正确的测长蓄留量。线结合面193和限定面242面接触,在线结合面193和限定面242面接触的状态中,绕线面形成体19不能以螺钉21为中心转动。即,使线结合面193和限定面242面接触的结构,不会使绕线面形成体19以螺钉21为中心向绕线面周向倾斜。

(1-9)当绕线面形成体19线结合面193有损伤时,会增加从绕线面抽出被子解散纬线Y抽出的阻力,从而会提高产生纬线输入不良的现象。把与线结合面193接触的指示体24用合成树脂制造的结构,能有效地避免因指示体24与线结合面193接触所致的线结合面193损伤。

(1-10)螺钉21的拧装是在绕线面形成体19与指示体24接触的状态下,从长孔243通过螺钉周围而进行的。所以,如果保持线结合面193与限定面242的面接触,就能把绕线面形成体19通过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相对规定的支撑底板15在被支撑位置处以不能倾斜状固定在支撑底板15上。

(1-11)由于指示体24的前面与底架23的前面为同一面,分度表M与指示标T能在同一面上。把分度表M与指标标T设置在同一面上的结构,能有效地正确进行测长蓄留量的调节。

下面,说明图5-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与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的构成部分使用同一符号。

如图5及图6所示,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7的组成由圆形底架28、分别嵌入在底架28周缘凸缘281上形成的多个支撑槽282中的指示体29、嵌入在凸缘281内侧凹部283中的凸轮体30、贯通底架28径中心并螺合在凸轮体30径中心的螺钉31构成。

在指示体29基端安装销291,在凸轮体30上形成有多个凸轮槽301,在凸轮槽301中嵌入销291。当在螺钉31放松状态下把凸轮体30以螺钉31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指示体29时依靠销291与凸轮槽301的凸轮作用,沿着支撑槽282向底架28半径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支撑底板15筒部151嵌合在凹部283上。在筒部151与凹部283的嵌合状态下,指示体29先端部的位置限定片292能面接触到绕线面形成体19的线结合面193上。位置限定片292与第一实施形式中的位置限定片241是同样形状。

如图6所示,分度表M1设置在指示体29的侧面。把支撑槽282与凸缘281外周面所成的角T1变成指示标。设置在指示体29的长孔293与第一实施形式中的长孔243具有相同的分配比例。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能获得与第~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另外,相对支撑底板15能同时进行多个绕线面形成体19被支撑位置的设定。

下面,说明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形式。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指示24A先端位置限定片241A的外周面245,与绕线面形成体19测长部192的内周面195面接触。第三实施形式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26A,具有与第一实施形式中(1-1)项、(1-2)项、(14)~(1-7)项同样的效果。

下面,说明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形式。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测长蓄留量调节器32由圆筒状底架33、与底架33一体形成的臂板34、穿过臂板34先端弯曲部孔341的指示体35、拧在臂板34上并接触到指示体35的螺钉36构成。在底架33上嵌有支撑底板15筒部151。臂板34沿底架33半径方向延伸。在臂板34上形成的孔342用于在拧螺钉21时通过螺钉周围。如果放松螺钉36,指示体35就能在臂板34长度方向中移动。

指示体35先端的位置限定片351具有与第一实施形式中位置限定片241相同的形状。位置限定片351面接触到绕线面形成体19的线结合面193上。

在第四实施形式中,具有与第一实施形式中(1-1)~(1-3)项、(1-4)~(1-7)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也可以有以下的实施形式:

(1)在第一实施形式中,把分度表M设置在指示体24上,把指示标T设置在底架33上。

(2)在第一实施形式中,使用齿条—小齿轮机构,相对底架23也能朝半径方向移动指示体24。在这种情况下,把齿条设置在指示体24上,把小齿轮设置在底架23上。把指示体24利用齿条—齿轮机构中的自动锁定作用固定在底架23上。

(3)在第二实施形式中,替换具有凸轮槽的凸轮体,使用滑环机构也能使多个指示体29同时移动。

除了能从前述实施形式中了解到的方案记载以外,对发明还有以下记载:

[1]在方案1至方案5任一项方案记载的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中,前述线结合面是凸弧面,相对前述凸弧面的前述指示体的接触面是能与前述凸弧面面接触的同形凹弧面。

[2]方案5记载的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前述嵌入机构具有沿前述凸部半径方向在前述底架上形成的支撑槽;前述拧紧机构具有在前述支撑槽槽方向上长形的长孔,以及贯通前述长孔并拧在前述支撑槽底的螺钉;通过前述螺钉的拧入,能把前述螺钉的头部接触到前述指示体上。

[3]方案5记载的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前述支撑部具有圆板状支撑基板和伸出设置在前述支撑基板径中央部上的筒部;前述绕线面形成体利用螺钉固定在前述筒部周围前述支撑基板前面,前述底架凹部被嵌合在前述筒部中,从前述筒部轴线方向看,在前述指示体上形成有能透视螺钉的长孔,在用于环绕前述螺钉的螺钉周围,环绕着嵌通在前述长孔中的前述螺钉。

[4]方案1至方案5中任一项方案记载的织机中纬线测长蓄留装置的测长蓄留量调节器,在前述底架和前述指示体任一方上设置分度表,在另一方上设置指示标,用于相对底架指示前述指示体的安装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