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台纺织机的选纱装置以及配有该装置的纺织机

一台纺织机的选纱装置以及配有该装置的纺织机

摘要

这种选纱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接收纱线的可移动的机构(1)、一个联接装置(2)和一个产生磁场的线圈(3),后者确定在磁通量流过的联接装置内产生不同的极性,并使联接装置同机构相接合、机构(1)是由非磁性材料组成,而联接装置是由铁磁材料组成。该装置保证在高律动下的可靠联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875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1-03-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特克斯蒂尔马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9801909.7

  • 发明设计人 F·斯派克;I·拉什;

    申请日1999-11-23

  • 分类号D03C3/20;D04B27/32;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辛

  • 地址 瑞士黑吉斯维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46: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3C3/20 授权公告日:20030730 终止日期:20091223 申请日:199911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3-07-30

    授权

    授权

  • 2001-05-02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2001-03-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在一台纺织机中的选纱装置,以及一台配备该装置的纺织机。

生产织物时,为了织出花纹,许多不同的纱要进行挑选或移动。在现代高速纺织机中,知名的此类选纱装置太复杂或者动作太慢。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一台纺织机的选纱装置,根据本发明,此项任务将采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本发明的优点基本上体现在结构简单,保证机构和联接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能在现有的此类装置上加以改装。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2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3根据图1的改进型结构;

图4根据本发明此装置的又一种结构;

图5根据图3的一种改进型结构;

图6联接装置的一种改进型结构。

图1表示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该装置主要包括一个金属棒1,一个联接装置2,和一个线圈3,这里假定,金属棒1是能往复运动,而联接装置是固定安装的。金属棒1是由非磁性材料,例如黄铜组成,能延着轨道往复运动。应指出的是,金属棒2可以用磁性材料组成。联接装置2具有一个可挠曲的止动元件4和一刚性元件5,后者是由带磁性的材料组成。挠性元件4是一根带材,其一端固定在一个支架6上,而另一端区域内具有一个钩7。刚性元件5设计成S形,并这样固定在支架6上,即一个区段8凸出在带材的自由端。线圈3是这样设计的,即它环绕着金属棒1和联接装置2。

根据图1的一个未作图示的改进型联接装置,挠性元件4安装成可往复移动。

当线圈3未激发时,线圈3内的金属棒1移动,经过联接装置并以最佳方式受到刚性元件5的区段8导向。在线圈3已激发的情况下,产生一磁场,于是受到磁通量流过的挠性和刚性元件4,5即产生不同的极性,使挠性止动元件4被磁力吸向刚性元件5。这样,钩7位移到金属棒1的运行轨道,从而使钩与已移位的止动元件4相结合。由于刚性元件的原因,所获得的优点是,金属棒1以及挠性元件4的偏转受到限制,钩7总是占据金属棒1的相同位置,并且防止挠性元件的过冲。

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金属棒1和一个带联接装置2的支承机构14,它们可以延着平行的轨道往复运动,固定安装的线圈3环绕着金属棒1和具有联接装置2的支承机构14的轨道。金属棒1是由一种非磁性材料组成。支承机构14也是由非磁性材料组成。联接装置2安装在支承机构上,并具有一个挠性止动元件4和一个刚性元件5。挠性止动元件4固定在支承机构14的一端。刚性元件5在支承机构14上的固定应是如下方式,即区段8平行于支承机构,而挠性止动元件4的自由端则是向外凸出。

这种装置的金属棒1是延着平行的轨道反向往复运动的。金属棒1与配备联接装置2的支承机构14的联接是在线圈3以内进行。联接过程实质上是与图2中的装置方式相同。如果线圈3已激发,则挠性止动元件4被吸向刚性元件5,并位移到金属棒1的轨道,和金属棒1接合。

图3表示一种与图1有所区别的结构,即配置一电磁铁21代替线圈3。电磁铁21是用一个具有两个边23、24和一个线圈25的U型铁芯22组成。电磁铁21被安装成,其边的正面平行于金属棒1的轨道。联接装置2与电磁铁21的铁芯22连接成,挠性止动元件4和刚性元件5分别与一个边23、24连接。

图4表示一种与图2不同的结构,即一个电磁铁21替代线圈3。在此情况下,电磁铁21安置成,边23,24的正面与金属棒1和联接装置2的轨道隔开且平行。

其优点是,电磁铁的铁芯21如果是由一种饱和磁化强度在1.5特斯拉的软性磁材料组成。

这种结构的作用方式,与图1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描述。

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一根金属棒1、两个带联合装置2的支承机构14和一个电磁铁31。金属棒1可以延着第一个轨道往复移动,带联合装置2的支承机构14是延着同第一轨道相平行的第二个轨道进行往复移动。电磁铁31具有一个铁芯32和一个线圈33。电磁铁的铁芯具有两个边34,35,各自带一个切口36,它至少部分地环绕着联接装置。

图6表示联接装置42的一种改进结构,它有一个带钩47和一个弯曲区段的挠性止动元件44,以及一个带弯曲区段48的刚性元件45。这种联接装置42也可以应用前述的那些作用相同的结构。

这种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接收纱线的可移动的机构1,一个联接装置2和一个产生磁场的线圈3,后者确定在磁通量流过的联接装置内产生不同的极性,并使联接装置同机构1相接合。机构1是由非磁性材料组成,而联接装置2是由铁磁材料组成。这种装置保证在高律动下的可靠联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