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不同编码规则在移动台之间进行连接

利用不同编码规则在移动台之间进行连接

摘要

一种利用不同语音编码规则用于执行移动台之间的连接的移动台连接方法。当连接使用不同语音编码规则的移动台之间的呼叫时,一交换机确定由这两个移动台用于连接呼叫的编码规则。每个移动台根据来自交换机的指示,从多个编码器和多个解码器中选择所用的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由于根据由交换机所指示的编码规则执行编码/解码,而与该移动台所在的无线电区域无关,这样语音信息可以直接在两个移动台之间发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503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0-04-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99111559.7

  • 发明设计人 矢篍雅彦;

    申请日1999-08-17

  • 分类号H04Q7/20;H04B7/26;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晓峰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3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Q7/20 授权公告日:20060419 终止日期:20170817 申请日:199908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04-19

    授权

    授权

  • 2000-04-12

    公开

    公开

  • 2000-03-1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建立于移动台与无线基站之间的信道连接的移动台连接方法。

在常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在移动台与固定站之间建立呼叫时,从移动台发送到无线基站的语音信息被根据移动台所在的无线电系统的语音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因此,来自移动台的语音信息在按照用于固定站的语音编码规则(例如,64千位/秒的PCM(脉冲编码调制))进行转换后,被发送到固定站。

接着,将描述两个移动台之间的呼叫连接。现有多种用于建立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道连接的无线电系统,并且也有多种可选择的适用于无线电系统编码语音信息的编码规则。

如果当连接呼叫时,由两个移动台所用的编码规则相同,则编码的语音信息可以直接发送到目的移动台,但是如果当连接呼叫时,两个移动台使用不同的编码规则,则编码语音信息不能够直接发送给目的移动台。

一种利用不同的编码规则连接移动台之间的呼叫的方法在图1中示出。

图1为示出移动台71与移动台72之间的呼叫连接的示意图。移动台71通过根据无线电系统1的无线电链路连接到无线基站81,并利用编码规则1作编码规则。移动台72通过根据无线电系统2的无线电链路连接到无线基站82,并利用编码规则2所作编码规则。

移动台71包括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和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根据编码规则1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且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对根据编码规则1编码的接收数据进行解码。

移动台72包括用于编码规则2的编码器21和用于编码规则2的解码器22。用于编码规则2的编码器21根据编码规则2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且用于编码规则2的解码器22对根据编码规则2编码的接收数据进行解码。

象TDMA(时分多路访问)和CDMA(码分多路访问)系统这样的无线电系统可用于无线电系统1、2。作为TDMA系统,可用象IS-54、RCR-27系统这样的系统,而作为CDMA系统可用象IS-95、W-CDMA(宽带CDMA)系统这样的系统。

作为编码规则1、2可以使用象CELP(码激励线性预测)规则这样的规则。

通常在不同无线电系统中的编码规则互不相同,在通常工作情况下,移动台使用适用于它所在区域中所用的无线电系统的编码规则。

例如,当所用的无线电系统为IS-95系统,则采用QCELP(QualcomCELP)规则用作为编码规则,但是当该无线电系统为在日本使用的PDC(个人数字网络)系统时,则采用传输率为8千位/秒(满速率)的VSELP(矢量和激励LPC)规则或者传输率为4千位/秒(半速率)的PSI(基音同步新方法)-CELP规则。

这样,对于常规移动通信系统,为了连接使用不同编码规则的两个移动台之间的呼叫,需要无线基站把来自发送源的移动台的编码语音信息解码为64千位/秒的PCM信号,然后把该语音信息通过干线设备90发送到发送源移动台所在的区域中的无线基站。另外,发送源移动台所在区域的无线基站必须根据适用于发送终点移动台所在区域的无线电系统的语音编码规则对该语音信息进行编码,以把该语音信息发送给发送终点移动台。

但是,在所述的一种情况中,当语音信息从发送源移动台传输到终点移动台时,编码-解码过程重复两次,即编码-解码-编码-解码过程。这造成编码/解码延迟加倍以及在干线中所占用的频带更长的问题。

除非两个移动台使用相同的语音编码规则,否则上述常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不能够直接发送被编码的语音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即使两个移动台使用不同的语音编码规则,编码的语音信息也可以直接从发送源移动台发送到发送终点移动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接收到用于连接呼叫的请求后,交换机判断由要被连接的两个移动台所使用的编码规则。移动台包括多个用于利用不同编码规则编码语音信息的编码器、多个用于利用不同的编码规则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器、以及用于根据来自交换机的指示选择所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即使当由发送源移动台和发送终点移动台所用的语音编码规则不同时,编码的语音信息可以直接发送给发送终点移动台,从而可以减少编码/解码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由移动台根据来自交换机的指示使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采用相同的编码规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将由移动台根据来自交换机的指示使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可以是根据不同编码规则选择的一编码器和一解码器。

由于语音编码规则可以独立于移动台所在的区域中的无线电系统进行分配,因此本发明可在考虑区域的无线电传输容量、减少在干线中所占用的频带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编码规则。

在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示出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编码器/解码器切换电路1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为示出该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该实施例的移动台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示出该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该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又一个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现在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包括编码器/解码器切换电路10,该电路中包括: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用于根据编码规则1编码语音信息;用于编码规则2的编码器21,用于根据编码规则2编码语音信息;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用于对根据编码规则1由解调器所解调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用于编码规则2的解码器22,用于对根据编码规则2由解调器所解调的信号进行解码。

在该移动台中,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与用于编码规则2的编码器21之间的切换以及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与用于编码规则2的解码器22之间的切换由编码器/解码器切换电路10根据接收自交换机的控制信息而执行。

接着,将参照图3和4描述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过程。

图3示出当移动台51位于无线电系统1的区域中以及移动台52位于无线电系统2的区域中时的移动通信系统。图4为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由于无线电系统2被用作为其无线电系统,因此移动台52通常采用编码规则2。但是,当连接移动台51、52之间的呼叫时,在步骤101,表明使用编码规则1的控制信息从交换机发送到移动台52。接着,在步骤102,移动台52执行从用于编码规则2的编码器21切换到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的操作,并执行从用于编码规则2的解码器22切换到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的操作。

因此,尽管移动台52位于无线电系统2的区域中,但是它采用用于无线电系统1的区域中的编码规则1进行编码/解码,并且根据编码规则1进行编码的语音信息被直接在移动台51和移动台52之间发送。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能够在编码和解码时设置不同的编码规则,它能够执行图5所示的操作过程。在图5中,从移动台51发送到移动台52的语音信息根据编码规则1进行编码,从移动台52发送到移动台51的语音信息根据编码规则2进行编码。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允许发送源和/或发送终点移动台使用与该移动台所在的区域的无线电系统无关的语音编码规则,则它可以执行图6中所示的操作。在图6中,虽然移动台51、52位于无线电系统2的区域中,但是移动台51、52使用用于编码规则1的编码器11和用于编码规则1的解码器12来进行语音信息通信。

一种编码规则与另一种编码规则之间根据所用的无线电系统而互不相同的原因是:这样增加了干线的传输容量或者改进了语音质量,而不是为了增加无线电区域的传输容量。

本实施例已经在上文中结合使用两种编码规则作为编码规则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当使用三个或多个编码规则时也可以类似地应用。

尽管已经通过专用术语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这种描述仅用于解释说明,应当知道还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化而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