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江河截流大坝合龙时的施工方法

一种江河截流大坝合龙时的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江河截流大坝合拢时的施工方案,是水利工程中特别是在高流速、大流量江河截流大坝施工中的方法。解决了常规施工中坝头塌滑严重、合拢难度大、水流冲刷裹挟物料淤积于坝体下游侧致使施工清淤困难、人力物力浪费、施工周期长等问题。它是在已筑成的两部分大坝或坝与岸上设置临时锚桩作为受力支撑点,控制横跨截流口门的由缆绳与截流舟组成的舟链,然后操纵舟链沉到水底发挥群体效应阻挡急流,以利于筑坝物料堆积,进而顺利合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174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9-05-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锡福;

    申请/专利号CN97122318.1

  • 发明设计人 杨锡福;杨兴旺;杨繁荣;张贵岚;

    申请日1997-11-11

  • 分类号E02B7/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2700 山东省寿光市仓圣街电业大厦东院宿舍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25: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5-01-12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8-15

    授权

    授权

  • 1999-05-26

    公开

    公开

  • 1998-09-3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IPC中E部EO2技术领域,涉及水利工程的一种施工方案,特别是一种在高流速、大流量江河截流大坝合拢施工中的方法。

在修筑拦江、拦河大坝过程中,对江河实施截流,按常规抛投大块石料,欲将大坝合拢时,由于水大流急坝头塌滑严重,即使将石块用钢筋串连组合也收效甚微,合拢难度极大,且流水不断将筑坝物料大量冲刷裹挟沉积在下游侧,为以后的施工和清淤增加难度及不便,因而工作量增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还使施工周期延长。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施工方案,减少筑坝物料被湍流冲刷裹挟向下游侧淤积,减轻坝头的塌滑程度,降低大坝合拢的难度,缩短工期,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本发明是根据截流处的地理地质条件,在已部分筑成但尚未合拢的两段截流大坝或一坝一岸上,各设置临时性的锚桩3作为受力支撑点,控制长度和强度足够、横跨截流口门的缆绳1。缆绳1上依次牢固固定大小合适、数量适当、底部设有可启闭进水口的截流舟2,形成一条舟链。截流舟2可将旧铁壳船等改造而成或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内装填石头等重物并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动脱离。截流舟2两侧适当位置,根据需要设置能与舟体可受控分离的浮桶。大坝合拢开始,开启所有截流舟2的进水口并分离浮桶(可电动操作,以做到同时),舟链沉到大坝合拢处“龙口”内,就象一条硕大的项链横在河道水底,然后再沿坝头前伸的方向迅速抛填筑坝物料,直至大坝合拢。

由于截流舟的体积比通常大坝合拢时所抛投的石头的体积大得多(通常数块石头打孔串钢筋焊接组合也难望其项背),因而其效果也就好得多,还解决了大石头不易筹备等困难;截流舟这一“人造大石头”是人工用较小的石头等重物将舟体填充组装而成,所以非常灵活方便,运输也简便得多,并且对合拢时抛投石料用的大型设备的要求也可降低;多艘截流舟由缆绳等牢固的连在了一起,且缆绳的两端受控于锚桩,因而其抗御急流的能力极其强大,定位准确,避免和扭转了散抛的石头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既不可能被冲向下游侧,也不会滚向上游侧(出现这一特殊情况的前提是河道泥砂质地疏松,湍流旋涡侵蚀局部河床地面造成,石质河底则不会发生);由于舟链几乎是同时沉到水底,这就产生了一个强大的群体效应,为大坝的合拢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竣工迅速,成效卓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截流处的河道断面图。

图2是图1所示截流处的俯视图。

图3是较深河流截流处的河道断面图。

图4是图3所示较深河流截流处的俯视图。

图5是更深河流截流处的河道断面图。

图6是图5所示更深河流截流处的俯视图。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在已部分筑成但尚未合拢的两段大坝上或一坝一岸上,各设置临时性锚桩3,并检查它们的牢固程度且确认满足要求;用强度和长度均足够的缆绳1与大小合适、数量适当、底部设有可启闭进水口的截流舟2,牢固的组成一条舟链。在大坝准备合拢之前,先将已组装、装填、封固好的舟链其缆绳1之一端,通过岸或岸相连的那段大坝上的锚桩3使之受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向截流舟内装填石头等重物,因为另一段大坝由导流明渠4将其与对岸隔开,物料贮备欠丰且运输不便。然后用拖舶牵引舟链的另一端驶向导流明渠4(或导流洞)侧的那段大坝,并使缆绳受控于那段大坝上的锚桩3。一切准备就绪,同时开启各截流舟底部的进水口,舟链沉入水底,两段大坝上的人员立即动工,沿坝头伸展的方向抛填筑坝用的石头等物料。由于舟链的阻挡,河道底部水流趋缓,冲刷作用减弱,便于筑坝物料堆积,流失减少,坝头塌滑现象消除,坝头延伸、对接,最终大坝合拢。

实施例2:

如同例1那样设置、检查锚桩,但组装好的舟链暂不装填重物,而是空载牵引横渡截流口门。这样,由于舟轻吃水浅,即使风浪较大,也无途中意外沉没的危险。缆绳两端以两段坝(或一坝一岸)上的各锚桩3为受力支撑点并受控制。舟链到位后,再由运料船依次对各截流舟部分装填等量的重物,轮番数次,直至装填到符合要求为止,并将重物封固在截流舟内。准备就绪,同时开启截流舟底部进水口,以后的操作与例1的相应程序相同。

实施例3:

如同例1那样设置、检查锚桩。在每个截流舟2的两侧加挂浮桶。舟链组装好后,一端缆绳受控于岸或与岸相连的那段大坝上的锚桩3,在每个截流舟内装填部分重物,轻载牵引横渡截流口门。轻装前进又有浮桶保驾,稳定性安全性极高,特别适于流急、水深、大舟体的场活。到位后,舟链缆绳另一端通过另一锚桩3受控。运料船依次、部分、等量、补充装填各截流舟,轮番数次,符合要求后封固。准备就绪,同时开启各截流舟底部进水口,直至舟体微潜入水面下,操纵所有浮桶同时与各截流舟分离,舟链沉入水底。立即抛填筑坝物料,坝头延伸、对接,直至大坝合拢。该例由于舟链沉入水底前已潜入水下,解决了舟链突然下沉激起的浪花和水柱对稳定性及其他设备、设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实施例4:

本例适于水特深的江河截流。第一步,按例3方案实施,但因为水深,只能做到坝头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尚无法合拢。第二步,组装第二条舟链,重复第一步的步骤,于是,坝头再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如图3、4所示。第三步,组装第三条舟链再重复第一步的步骤,如图5、图6。第四步……由于坝头逐次前伸,“龙口”越来越小,组装的舟链可一次比一次缩短。这样重复数次,直至大坝合拢。

实施例5:

具体操作参照例3或例4实施,但在坝头抛填物料的同时,又用运料船在舟链的上游侧大量抛投石料,双管齐下,使大坝迅速合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