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技术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技术

摘要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①对碱湖泡进行资源环境调查测试②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③平整土地打好池埂④选种⑤适时插秧疏密有别⑥泡田换水⑦适当施肥⑧灭虫除草⑨控制汇水,排除积水⑩防止倒伏,促进灌浆,该技术贯穿水稻选种,稻田测试和生长期的全过程,不仅水稻丰收,改变了农民的食品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而且改变了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和改良古河道型湖泡,进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780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8-04-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97115795.2

  • 申请日1997-09-20

  • 分类号A01G16/00;

  • 代理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立伟

  • 地址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工农大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04: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5-11-23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12-19

    授权

    授权

  • 1998-07-01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8-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技术”属于人类生活需要类中水稻栽培技术。

利用低洼地和围湖造田种稻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太湖等地已有悠久的历史。

盐碱地的治理与改造已有较长的历史:其中前郭灌区盐碱土改良试验早在解放初即已开展,可惜在70年代中断。

可是利用古河道型碱湖泡栽培水稻尚无先倒,本发明成功地开发利用碱湖泡种植水稻,改变生态环境。

已知中国发明专利CN1068700A公开了一种“水稻控蘖增粒高产栽培方法”,该技术贯穿于水稻生长期的全过程。解决了主穗早穗蜕化,无效分蘖难以控制,五月低温僵苗不发,禾苗早衰,提高成穗率等五大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古河道碱湖泡栽培水稻的技术,包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勘测碱湖泡,水位土质测量、选种、插秧、施肥、除草、灭虫等技术,将碱湖泡改造成可种稻的良田,改变了恶化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发明的内容:该水稻栽培技术包括对碱湖泡的调查测试,水利开发利用、平整土地、选择良种、插秧施肥、除草灭虫、泡田换水、控制汇水、排除积水,抑制陡长、防止倒伏、促进灌浆,该技术贯穿水稻选种,稻田测试及生长期的全过程。

1、对碱湖泡进行系统的资源环境调查测试: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调查测试古河道碱湖泡的湖盆结构,以大安古河道为例绘制湖水等水位线图,采取水样分析,测定湖泡水化学特征,当矿化度>1克/升,即为盐碱湖泡;测定湖盆土壤特性,测量有机质含量和盐碱含量,有机质含量一般应≥1%,再根据盐碱含量采取相应的洗盐措施。

古河道区自然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

(1)河流堆积阶地:是最高的一层地貌层次,地势高爽、无洪涝之忧、均为旱作,因春旱严重,属中低产田。

(2)高河漫滩:属第二个地貌层次,多为旱田,但常受涝灾侵扰。

(3)低河漫滩:地表平坦、地面组成为亚粘土,深部为细砂,种稻无漏水之忧,关键是控制涝灾和整治盐碱两个问题极待解决。

(4)湖泡:是古河道的底部、局部洼地积水而成。可用于养鱼种稻,但条件很差,必须改造开发。

2、碱湖泡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该骨干水利工程由渠首(抽水站)、主灌渠、主排渠和排水站四部分,首先排干湖泡原有高PH值水,布置排灌工程引月亮泡水灌溉稻田,灌溉水PH值≤6.5,无污染,排出的水不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形成良好的水利工程。

3、平整土地、打好池埂:因湖泡淤积多年,水下泥土通气不良,结构不好,必须秋翻,通过冬春融冻日晒改良性状。因湖积土抗冲刷弱,池硬两面应用锹拍打增加强度。

4、选种:选取耐盐碱的高产水稻品种旱育壮秧,如吉玉粳,超产2号,黄金浪等,旱育壮秧苗床土质要求PH值≤4.5。

5、适时插秧、疏密有别:在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古河道区,应在5月15-25日(农历小满前后)插完秧,插秧密度随土壤性状变化,由于湖泡盆底部系湖淤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大,促进分蘖力强,以稀插为宜,一般(8×10寸),边缘较密(6×9寸),基本苗控制在每亩7-8万株左右。

6、泡田换水:在泡田期换2-3次水,改善水质,减少含盐量,降低PH值,使PH≤8。

7、适当施肥:根据湖泡土质变化适当施肥,湖泡中心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较高,要严格控制施肥量,最好施农家肥,每亩4吨,边缘湖积土氮、磷含量较多,故应多施钾肥,每亩15公斤。

8、灭虫除草:插秧10天后及时除草,以威农封草,特别要封住三棱草,在盐碱地杂草更严重,一般采用2-3次化学灭草,进入抽穗期再拔大草。

9、控制湖盆汇水,排除田间积水,雨季注意防涝。

10、防止倒伏、促进灌浆:穗期控水防止陡长,用捆扎办法减少倒伏,割倒田埂障碍物,改善通风,促进灌浆防止早霜,确保丰收。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测试了大安古河道的地形地貌,并绘制了地貌图,土壤类型图,植被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栽培水稻提供了可贵又可靠的技术资料。

2、在松嫩平源西部古河道型碱湖泡栽培水稻研究成功是地貌形态学、沉积学、第四纪年代学和孢粉学和水稻栽培技术综合研究成果。

3、碱湖泡栽培水稻成功改变了农民的食品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稻楷和糠用来饲养牲畜、家禽、促进农、林、牧、付业综合发展。

4、改造盐碱地变成优质高效农田,改变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收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本发明的实施例:

碱湖泡围垦种稻以韩福元泡为例,原来积水成湖,该泡种粮不能且养鱼无利,又浸润周围农田。韩福元泡在区域地貌中属于古河道底部洼地,湖底深处为深厚的亚粘土和细砂层,易于改造为肥沃的水稻土,但湖水为碱性水,地下水位又高,适合栽培水稻,利用幸福渠将月亮泡优质淡水引入韩福元泡围垦种稻。

土壤分析含盐量>0.1-0.3%,PH值7.9-8.9,属于轻度盐化沼泽土,表层有粉细砂层覆盖,有机质含量0.24-1.44%,平均1.0%左右。

在韩福元泡於1994年开始围垦种稻,选择优良新品种吉玉粳,该稻种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耐盐碱,生育期短,插秧后返青快,茎杆坚韧防倒,而且稻米质量好。按发明内容中的具体方法进行操作,耕地14公顷,平均亩产750-800公斤,收益11.2万元。

1995年扩大耕地面积,在轻度盐化沼泽土开发种稻147公顷,亩产550-600公斤,获利148.76万元。

1996年全面围垦,面积3700亩。水稻产量5560公斤/公顷,获利185万元,取得较好的效益,证明碱湖泡围垦种稻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新途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