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分开式键盘和具有可分开式键盘的计算机

可分开式键盘和具有可分开式键盘的计算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可以分开两部分的可分开式键盘和具有这种键盘的计算机。这个发明特别地是为了笔记本式计算机或膝上式计算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质特点是,使用者可以控制两个分开键盘的分开程度和角度。其他特点有,其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感觉到键盘在分开,或锁入几个可以间隔分开位置之一,设计还可以防止分开的键盘发生偏歪或摇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6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96122620.X

  • 发明设计人 李一权;

    申请日1996-10-09

  • 分类号G06F3/023;G06F15/00;

  • 代理机构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李晓舒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00: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23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G06F3/023 授权公告日:20030528 申请日:199610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2-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90109 申请日:199610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 2003-05-28

    授权

    授权

  • 1999-01-2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具有考虑了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可以分开的键盘的计算机。特别是,本发明使键盘可由使用者确定将分开的键盘分开有限几个间隔角度,以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更舒适。

本文通过参引将申请日为1995年10月12日,申请号为35197,名称为可分开式键盘和有可分开式键盘的计算机的韩国申请的内容包括在内。

本发明涉及按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分开式键盘。本发明特别应用于空间受限制和装置紧凑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和膝上式计算机。特别重要的是,本发明允许使用者可以控制分开的角度或程度。授与Lichtenberg的美国专利5,336,001号“最舒适的键盘”公开了一种人机工程可调键盘。在其调整之中,使用者个人可以根据意愿调节将键盘的两个半部枢轴旋转彼此分开一角度。此实施例在第8栏第43-59行中加以了讨论。

授与Galdstein的美国专利5,424,728号“键盘”公开了一种键盘,其中它的键盘可以根据用者意愿枢轴旋转分开一定角度。在键盘的此两分开部分间有一球座状铰链用于控制分开的角度。Goldstein发明的目的是用于计算机终端的键盘。

授与Braun等人的美国专利5,318,367号“枢轴旋转式键盘装置”公开了一种打字机键盘和计算机终端键盘,除了具有其他特点之外,它可以枢轴旋转分开。在第3栏第44-65行中说明了键盘的这分开两半如何能按用者意愿旋转分开成一角度。

授与Huellemeier等人的美国专利5,454,652号“可调键盘”公开了一种枢轴分开的键盘。键盘被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是一单体,在后面的中心角部与枢轴连接。每部分的后外角可向后旋转。由于角度可以无限大,分开的两部不仅限于打开某一预定角度。用者旋拧一个杆可将此键盘分开。Huellemeier等人的652号专利不仅限于用在笔记本或便携式计算机上。

一般台式计算机和象笔记本式的便携式计算机,虽然其键盘输入装置足够地小到一定程度,然而此易于携带的小的尺寸使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笔记本计算机键盘大小是紧凑的,以便于携带,但具有较大办公地方的使用者会在使用它时感到困难。为了补救这个欠缺,可分开式键盘便被用于笔记本计算机。一些著名的计算机厂家,如International BusinessMachines公司和Apple Computer公司推出了具有可分开式键盘的计算机。

例如,授与Lichtenberg的美国专利5,543,787号“最舒适的键盘”公开了一个带可分开式键盘的笔记本计算机。键盘每一半可由左到右,或垂直地由前向后移动。这个发明的另一特点是键盘的可展开与笔记本计算机盖的打开和关闭是结合的。但此公开说明未明确的是,当盖打开时,使用者是否可以调节每一半键盘移动的距离。

可以让使用者控制键盘分开两半的分开程度和角度的笔记本计算机和膝上计算机的可调式键盘是需要的。当分开两半的键盘被调到一个新位置上时,使用者最好能感觉到。最后还要使,当调节时,笔记本计算机的可调式键盘不会发生偏歪和摇摆。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的改进的可分开式键盘。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输入装置的可分开式键盘,此键盘可以分开成向左和右的两个部分。控制分开的装置包括一个由键盘每一侧向下突出的轴。在键盘的左侧和右侧还有防止偏歪的突出轴,防止分开键盘发生偏歪和摇摆。在计算机底部,一对凹槽定位于调节槽的两侧并与调节槽平行,使在调节槽和每一凹槽之间形成一弹性部。这个在调节槽两侧的弹性部使得使用者可以感觉到分开的半个键盘在移向一新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开的半个键盘沿一单个枢轴旋转分开。在此实施例中,此调节槽、凹槽和导向槽均形成一个以枢轴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中之一的圆弧。

第二实施例包括控制键盘分开角度的第二控制装置。此装置包括一与相应的波纹表面紧密相配合定位的一波纹弹性带。分开的键盘向下一个间隔开的位置的移动,涉及到将此波纹带在相邻的波纹表面上滑动一个导程长度,使此波纹弹性带再一次与此相邻波纹表面相配合。

在另一附加实施例中,此分开的半个键盘可以平移彼此分开。用在计算机底部的调节槽、凹槽和导向槽,以及分开的半个键盘的底伸出的轴,可以将此实现。

结合下列附图参照以下详述,本发明的全貌及许多相伴优点将显得更明显,并能被更好理解,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可分开式键盘和具有可分开式键盘计算机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笔记本计算机组合形的外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AA′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底部部分图,图示说明一个使用者可以控制的可分开式键盘分开的几个间隔角度的一个角度;

图5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调节可分开式键盘所用的组件图;

图6是图2所示BB′方向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分开键盘所用的组件。

现在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一例在附图中加以了说明,图1中的计算机41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分开式键盘,它包括一个显示器42;和一个主体48,它有一在其上可以安装分开式键盘43的底部46。图1还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模式的分开式键盘43。键盘43可以沿枢轴49分别向左和右分开成两部分51和52。关于键盘上键的安置,子母T、G和B位于分开式键盘左侧,子母Y、H和N位于右侧。并且分开式键盘43的每一侧包括一调节轴13和阻止偏歪突出轴11和12,每一个都由键盘43的底面伸出。

由图1和图4可见,主体48的底部46的每一侧有一调节装置47,它有第一导向槽15、第一凹槽22、调节槽21、第二凹槽25和第二导向槽18。第一凹槽15、调节槽21和第二导向槽18分别容纳防止偏歪轴11、调节轴13和防止偏歪轴12。

参见图4,第一导向槽15可分成两部。在其一部分中,第一插孔16位于第一导向槽15的一端。第一插孔16使由键盘43伸出的防止偏歪突出轴11的突缘11a能插入到第一导向槽15中。在第一导向槽15的另一部分中,槽部17沿着由第一插孔16开始的第一导向槽15的长度延伸。槽部17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孔16的直径。第一导向槽15的槽部17,在不容纳防止偏歪突出轴11的突缘11a插入到第一导向槽15中或由其出来时,容纳防止偏歪突出轴11运动。

与此相似,第二导向槽可分成两部。在其一部分中,第二插孔19位于第二导向槽18一端。第二插孔19使键盘43的防止偏歪突出轴12的突缘12a能插入到第二导向槽18中。在第二导向槽18的另一部分,槽部20沿由第二插孔19开始的第二导向槽18的长度延伸。槽部20的宽度小于第二插孔的直径。第二导向槽18的槽部20在不容纳防止偏歪突出轴12的突缘12a插入到第二导向槽18或由其出来时,容纳防止偏歪突出轴12运动。

调节槽21分别被在调节槽21与第一凹槽22之间的第一弹性体23和在调节槽21与第二凹槽25之间的第二弹性体24包围。凹槽22和25的作用是给予弹性体23和24伸缩性。调节槽21由几个间隔分开的部分组成,使被插入的调节轴13可以移动到其中,以使分开的半个键盘插卡到位。在每一间隔分开部分,调节槽21的W1宽度是宽的,当调节轴13位于其中时,使第一和第二弹性体23和24分别有较小的挠曲。在间隔分开部分之间的调节槽21的宽度W2比W1窄的多,使被插入的调节轴13分别在弹性体23和24上产生很大挠曲。正是这个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23和24与被插入调节轴13的之间的摩擦和产生的挠曲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分开的半个键盘移动进入或移出多个间隔分开部分之一时可感觉到。

在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模式里,分开的键盘51和52每一个均与枢轴49连接。在分开式键盘43的两个分开部分51和52的底面44上的调节轴13的相对两侧有防止偏歪突出轴11和1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键盘分开部分51和52以枢轴49旋转分开,使每一键盘分开部分51和52的轴11、12和13以枢轴49为圆心沿同心圆的弧形轨迹运动。与此相似,在此实施例的这一模式中,第一导向槽15、第二导向槽18、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5和调节槽21均以枢轴49为圆心,在每个分开键盘下面形成分开的同心圆的弧线。防止偏歪突出轴11和12的突出缘11a和12a做成给分开键盘51和52的旋转导向,并防止分开键盘52a和52b产生偏歪和摇摆。

在此实施例的这一模式中,使用者可以在一限定范围内控制键盘43的分开部分51和52的分开角度。在这样做时,调节轴13移向多个间隔分开位置中的任一个。图4示出了3个每一分开键盘可以移入的间隔分开位置。这些分开位置用A、B和C表示。因为当进行此移动时,调节轴13设有向着弹性体23和24的弹性,使用者可以感觉到调节轴13在定位到槽的不同位置时的变化,按意愿控制分开的角度。而且,在分开角度被调节之后,调节轴13由于受到弹性体23和24的作用而得到弹力,此弹力使得键盘43的安装稳定,使用者可以舒适地使用其计算机。

此第一实施例也可有其他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此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平移,而不是旋转,每一分开的键盘。在此情况下,没有枢轴49,并且第一导向槽15、第一凹槽22、调节槽21、第二凹槽25和第二导向槽18都是直线形的,而不是弧形的,再有,调节轴13和防止偏歪轴11和12在键盘43调节时,是一直线轨迹,而不是一圆弧。

图5和图6示出了分开式键盘43分开部分51和52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因为右半部和左半部分开键盘51和52的结构和操作是一样的,故仅对右半部键盘的结构和操作进行介绍。

图5和图6示出由右半部键盘52的底伸出、通过底部46上的长槽31,并与底部46下面的弹性带33相配合的轴30。在轴30的尖头部有环形槽301锁入到弹性带33的配合切口335中,以致使:1)弹性带33压紧到底部46的底侧面上,并且2)分开式键盘43的右部52与弹性带33一致移动,以便进行键盘分开的调节。

如图5中所示,底部46的底向着长槽31的左端和右端起波纹。每一在底部46的底上的波纹有一凹部34和一凸部34′,形成具有长度或导程X的一完整循环。在底部46的下面有一用于键盘角度调节的长弹性带33。此弹性带33有一中心部331,在此中心部有一与轴30的头部上的环形槽301相啮合的配合切口335;并且此弹性带33还有从中心部331的相对端成钝角分别延伸出的翼体332和333。此翼体332和333也波纹与底部46下面的波纹表面相吻合,因为弹性带翼体和底部下面的波纹的方向和导程是相同的。每个翼体332和333的波纹具有交替的凹部T和凸部T′,每个具有导程X并与底部46底表面上的34和34′有相似的方位。

装配时轴30被插入槽31中。弹性带33中心部331的配合切口335与轴30的环形槽301连接,使弹性带33成为图6所示的平状。此时,凹部T与相应的凸部34′相合,凸部T′与相应的凹部34相合。当轴30装到弹性带33上,弹性带33的翼体332和333向底部46的下面压紧。这使凹部和凸部T和T′与凹部和凸部34和34′紧密结合形成紧密接触。

图6是分开前右部分开键盘的初始状态。如果使用者用力分开键盘43,由键盘的半个部分52向下伸出的轴30沿槽31移向右方,如图6所示。这使得与轴30连在一起的弹性带33同方向移动。这使弹性带33的翼体332和333的凸部T′由一个凹槽34移动,经过一个凸部34′,移到底部46底面上的一个相邻凹槽34。因为凸部T′经过凸部34′产生的挠曲和应力,当分开的键盘改变定位和固定于分开的位置时,使用者可以感觉到。向右滑动键盘43的右半部52一导程距离X,而由底部46底面和弹性带33波纹的导程所限定的距离,便得到第一分开的位置。一旦此第一分开位置被锁定,因为弹性带33紧紧压向底部46的底形成紧密接触,键盘43的右半部52是稳定的。如图6所示,继续向右移动右半部键盘52又一个导程距离X,以致轴30和弹性带33到了它的最右的位置,使用者可以将右半部键盘旋转到第二分开角度,使得右半部键盘52继续分开。在此位置,右半部键盘52进一步旋转离开了左半部51。

在第二实施例的优选改进中,键盘43的右部52沿枢轴49可旋转调节,槽31形成一圆弧ST,轴30沿着相同圆弧ST轨迹移动。根据本实施例的原则不旋转每一分开键盘,而是进行平移,本实施例还可能有其他变换型式。此时,槽31取矩形,轴30沿一直线而不是弧线轨迹移动。

由于本发明,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容易地变化调节键盘分开角度,减轻疲劳。而且,根据本发明可分开式键盘的角度可以调节使在使用时更具舒适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