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锁合夹链条和锁合该链条的锁合夹的方法和装置

锁合夹链条和锁合该链条的锁合夹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提袋或薄片管子的颈部的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其横截面保持不变,其上有两个可互锁在一起而锁合锁合夹的自由端,该链条的特征在于,锁合夹在外部轮廓上有互相对齐在两自由端之间的突起并只在这些突起部位连接,从而这些突起构成一长条连接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两可互锁的自由端锁合锁合夹、特别是本发明锁合夹链条上的锁合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其上有一可供张开的锁合夹无法转动地插入其中的凹座的冲头;该冲头可相对一底部工具来回移动;该底部工具包括偏转件,该偏转件在冲头与底部工具移拢时偏转锁合夹两自由端至少之一而互锁两自由端。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锁合锁合夹、特别是本发明锁合夹链条上的锁合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在链条上的一张开的锁合夹传送到锁合装置的冲头处;然后该冲头带着该锁合夹移向一底部工具而从链条上切下该锁合夹;然后该冲头带着该张开的锁合夹移动到一有待锁合的颈部上以便拾起该颈部;然后锁合夹的两自由端受底部工具中的相应偏转件的引导而靠拢并锁合在一起。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3-1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4-11

    授权

    授权

  • 1997-1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用于手提袋和管子的颈部的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其横截面保持不变,其上有两个可互锁在一起而锁合锁合夹的自由端。

本发明还涉及锁合带有可互锁的两自由端的锁合夹、特别是本发明锁合夹链条上的锁合夹的装置。此外,本发明包括锁合锁合夹、特别是本发明锁合夹链条上的锁合夹的方法。

US3,818,553已公开了一种锁合夹链条。但是,所述链条上的锁合夹存在若干重大缺点。它们的两腿在锁合锁合夹时必须旋转一较大的角度。因此所述锁合夹在用作旋转轴线的部位的强度大大下降。

而且,链条上的锁合夹用许多连接板连接或在所述连接板之间一定数量的孔。这些孔在压制出锁合夹链条型材后冲切而成。因此得白白消耗材料。而且各锁合夹因许多连接板的存在而不易相互断开。此外,所留下的连接板在锁合锁合夹时会损坏手提袋颈部材料。

所有现有锁合夹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并非所有种类的锁合夹都能在自动锁合机上自动传送和锁合。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上述锁合夹;US3,818,553丝毫未涉及锁合夹的机械锁合。

鉴于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其上的锁合夹特别适合于机械锁合,同时又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解决这一问题,按照本发明,上述那种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的特征在于,各锁合夹在外部轮廓上有互相对齐在两可互锁的自由端之间的突起并只在这些突起部位连接,从而这些突起构成一长条连接板。

锁合夹上的这些突起在这种锁合夹链条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们连成一长条,因此有助于把链条传送到一锁合机。而且,锁合夹上的该突起在锁合锁合夹时显然简化了牢牢夹持锁合夹而防止它转动的动作。而且,只要切断由突起构成的连接板锁合夹即可脱离链条。若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该链条用经济的压制工艺制成,则只要从锁合夹的两自由端切开到该突起处即可把该链条上的一个个锁合夹预先分开。无需使用造成大量材料浪费的冲切工艺。这样制成的由互连锁合夹构成的链条的特征不仅在于其锁合夹很容易脱离链条,而且还在于该链条可卷起而便于储藏。由于该长条连接板,向锁合夹锁合装置传送锁合夹变得十分方便。

在该链条的一优选实施例中,锁合夹上的该突起位于两自由端之间的正中。

而且,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其突出之处在于一横截面,在该横截面中,两自由端之间的间距等于有待用一锁合夹锁合的手提袋颈部的最大直径。这一实施例的巨大优点在于,锁合时锁合夹变形部位受力极小,从而断裂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预先闭合成如此大小的锁合夹特别便于传送到锁合机,锁合夹或由互连锁合夹构成的链条在一传送导轨上滑动。

此外,链条上的锁合夹的横截面的内部轮廓最好在锁合夹张开时预制成与锁合时大致相同的凹形。使用如此预制成的锁合夹,锁合时其变形可尽可能小,结果锁合时材料受力很小,从而断裂的可能性降低。

本发明互连锁合夹链条的一特别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一横截面,在该横截面中,该内部轮廓在外部轮廓上的该突起所在部位有一凹口。该互连锁合夹链条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该横截面的型材厚度在两自由端之间的所有部位大致保持不变。在如此构成的互连锁合夹链条中,锁合时锁合夹的受力部位为一不变的壁厚。从而锁合时所造成的弯曲并从而受力均匀分布,因此不会发生断裂。而且,如此构成的锁合夹可用于种种颈部直径,因为锁合夹由于该凹口的存在而可在突起部位稍稍扩张。

最后,互连锁合夹链条的另一实施例包括一横截面,在该横截面中,该内部轮廓上有齿。这些齿便于锁合夹用于不同的颈部直径。特别可以为不同的使用场合提供只是齿长互不相同的种种不同的横截面。锁合夹的外部轮廓可保持不变,从而不同的锁合夹可用相同的锁合工具锁合。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那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其上有一可供张开的锁合夹无法转动地插入其中的凹座的冲头;该冲头可相对一底部工具来回移动;该底部工具包括偏转件,偏转件在冲头与底部工具移拢时偏转锁合夹两自由端至少之一而互锁两自由端。

使用这种装置可特别方便地锁合上述锁合夹。而且,本发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只须该冲头可移动。从而该装置所需的可动部件特别少,从而制造成本低,工作时磨损特别少。

本发明装置最好包括同时偏转锁合夹的两自由端的偏转件。而且,这些偏转件最好相对静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这些偏转件构作成滑动面。从而偏转件可与底部工具连成一体,从而底部工具可制成为整件。

而且,该装置最好包括一锁合夹传送件。该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冲头和传送件上都有一刀刃,这两个刀刃在冲头与底部工具移拢时把张开的锁合夹从链条上剪切下来。因此使用该装置特别容易从链条上切下锁合夹。另一优选装置的特征在于,该传送件上有一引导链条中锁合夹上的突起的凹槽,而冲头凹座中最好有一供锁合夹上的突起插入的凹槽。使用这种装置时,该冲头凹座中的凹槽与该传送件上的该凹槽最好相配合从而在冲头位于其离开底部工具最远位置上时这两个凹槽对齐。冲头中的该凹槽用来把锁合夹无法转动地夹持在冲头凹座中。传送件中的该凹槽有助于把锁合夹可靠地传送到该冲头。冲头和传送件中的这两个优选凹槽相互配合而可靠地把锁合夹插入冲头凹座中。

该装置所包括的该冲头最好在一冲头引导件中移动。而且,锁合夹的传送件最好有一开口与该冲头引导件相连。

最后,在该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冲头引导件在该传送件的该开口与该底部工具之间有一供一待锁合的颈部插入的孔。在这种布置下,冲头在移向锁合工具时带着张开的锁合夹在该孔中穿行而到达一薄片形颈部上而使该颈部插入该张开的锁合夹中。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那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在链条上的一张开的锁合夹传送到锁合装置的冲头处;然后该冲头带着该锁合夹移向一底部工具而从链条上切下该锁合夹;然后该冲头带着该张开的锁合夹移动到一有待锁合的颈部上以便拾起该颈部;然后锁合夹的两自由端受底部工具中的相应偏转件的引导而靠拢并锁合在一起。本发明方法简单而有效,特别能充分显示出上述锁合夹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锁合夹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锁合夹的另一实施例,型材厚度大致保持不变;

图3示出图1锁合夹的另一实施例,内部轮廓上有齿突起;

图4示出图2锁合夹的另一实施例,内部轮廓上有齿突起;

图5示出图3锁合夹的另一实施例,内部轮廓上有更多的齿;

图6示出图4锁合夹的另一实施例,内部轮廓上的齿数减少;

图7示出锁合夹卷绕在一轴上;

图8简示出本发明锁合一锁合夹的方法,从而简示出冲头、底部工具以及一在锁合过程中的各阶段的锁合夹;

图9为图8冲头和底部工具的详细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锁合夹锁合装置的冲头引导件上部和锁合夹传送件的剖面图;

图11为图10锁合夹传送件的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锁合夹锁合装置的有关部件的正视图。

从本发明锁合夹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中可清楚看出该锁合夹10的横截面形状。该横截面同时是由互连的锁合夹10构成的一链条的横截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可互锁的自由端12和14。该锁合夹10的型材厚度在这两个自由端之间除突起16部位外大致相同。突起16位于锁合夹10的外部轮廓上两自由端12与14之间的大致中部处。尽管锁合夹的型材厚度最好大致保持不变,但根据应用场合锁合夹10的型材厚度也可比方说从突起16开始渐渐增大或减小。而且不用说,锁合夹10的型材厚度还可有其他种种实施例。

锁合夹10的自由端12和14上分别有锁扣20和22。锁扣20位于自由端12上而指向锁合夹内部;而锁扣22位于自由端14上而指向外部。锁扣20和22分别包括端面24和26以及锁合面28和30。当锁合夹锁合时,它的两锁合面28与30正对面抵靠在一起。从而两自由端12和14锁合在一起。

锁合夹10比方说用塑料压制成上述保持不变的横截面。把该压制件切成一个个锁合夹10。在锁合锁合夹前,按照锁合夹的长度预先、但不完全切开该压制件而形成一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最好在压制件上从该横截面的两自由端一直切开到突起16处而把该压制件预先切成一由互连的锁合夹构成的链条。每一锁合夹10都恰好切开到突起16处,从而一链条上的所有锁合夹在其突起16处连接而形成一长条连接板。由于只须简单地把一个个锁合夹预先切开,因此无需比方说使用高成本的冲切,材料也不浪费。这种互连锁合夹链条可向连接板卷起,从而切开处张开,从而各锁合夹的两自由端互相分开。图7侧视图中示出一卷起的互连锁合夹链条。

图2为图1锁合夹10的另一实施例。在该锁合夹10’中,内部轮廓32在外部轮廓18上的突起16所在部位有一凹口34。因此在突起16部位的型材厚度也与锁合夹10’的在两自由端12和14之间保持不变的型材厚度相同。这一保持不变的型材厚度特别有利于锁合夹锁合时受力均匀。而且,锁合夹10’锁合时在突起16或凹口34部位可稍稍扩张,从而较之不扩张的锁合夹10’可锁合直径稍稍更大的薄片形管子的颈部。

如图3所示,若在锁合夹内部轮廓32上设置齿,则可用于不同的颈部直径。锁合夹10”内部轮廓32上的齿36还可嵌入薄片颈部而防止锁合好的锁合夹滑动或至少难于滑动。而且,可只改变齿36的长度而改变横截面以使用于不同直径的颈部。从而无论何种锁合夹,其外部轮廓保持不变,从而可使用同样的锁合工具。从而不同的颈部直径并从而不同的锁合夹不必使用不同的锁合工具。

而且,无需改变横截面即可改变锁合夹的锁合压力以适合于不同应用场合,这只须在从压制件上切开锁合夹时改变锁合夹的长度,锁合压力大长度就长,锁合压力小长度就短。

从图4中可见,可在锁合夹10内部轮廓32上设置齿的同时在与突起16相对部位设置凹口34。同样,内部轮廓32上的齿36的数量可如图5所示增加,或如图6所示减少。在这两个实施例中,需要时也可设置凹口34。

图8除了示出一在锁合过程中的各阶段的锁合夹10”外还示出锁合锁合夹的一装置的两主要部件即一冲头50和一底部工具52。冲头50包括一供锁合夹10”无法转动地插入其中的凹座54。如图所示,凹座54中的一供锁合夹10”的突起16插入其中的凹槽56特别用来防止锁合夹转动。只要冲头50中的凹座54的主要要求得到满足,即它把锁合夹夹持成无法转动,凹座54可做成任何形式。在该实施例中,其内部轮廓与锁合夹的外部轮廓大致相符。

底部工具52也包括一凹座,该凹座的两个侧面分别构成滑动面60和62。滑动面60和62在锁合夹10”锁合时用作锁合夹10”的两自由端12和14的偏转件。这些偏转件不必非得是该实施例所示滑动面;它们也可以比方说构作成可转动的滚轮,或者,若是球面,则只与锁合夹10”的自由端和邻近部位点接触。所示底部工具52特别可简单地制成整件。在所示实施例中,滑动面60的斜角为67°,而滑动面62的斜角为43°。滑动面60比滑动面62更深地伸入底部工具52且张开在一圆形凹座64处,该凹座底切滑动面62。

在详述该方法之前,下面为了清楚看出其基本原理先说明借助冲头50和底部工具52锁合锁合夹的过程。首先把一张开的锁合夹插入冲头50的凹座54中。然后其中插入有锁合夹10”的冲头50向底部工具52移动。在插入锁合夹10”时其方向放置成:当冲头50和底部工具52互相移拢时自由端12及其向里指向的锁扣20移向第一滑动面60;而自由端14及其向外指向的锁扣22移向第二滑动面62。随着冲头50与底部工具52的相互靠拢而锁合夹10”的自由端12和14一旦到达滑动面60和62,自由端12和14就发生偏转而靠拢。同时,其上有向外指向的锁扣22的自由端14比其上有向里指向的锁扣20的自由端12被向后推动得更厉害,结果随着冲头50与底部工具52的进一步靠拢锁扣20和22互相移位而互锁。在此过程中,两锁扣首先沿着两端面24和26滑动,直到锁合面28和30使锁扣20与22咬合从而锁合夹10”的两自由端12和14锁合在一起。然后冲头50移离底部工具52,锁合夹10”保持锁合。

冲头50和底部工具52的一种特殊结构可使它们在锁合一锁合夹时精确配合。图9示出这种特殊结构。即,底部工具52除了其中有两滑动面60和62的凹座外还包括与冲头移动方向平行伸展的两凹座70和72,凹座70和72构作成冲头50正对底部工具52的端部上的两自由端74和76在冲头50和底部工具52互相靠拢时可滑入凹座70和72中。从而在锁合过程的最后阶段冲头50因其自由端74和76滑入凹座70和72中而获得可靠的引导。

在该实施例中,冲头50和底部工具52在图9所示座标系Z轴方向上的尺寸(下面称为厚度)相同。而冲头50的自由端74和76的厚度只有冲头50其余部分的厚度的一半而可插入底部工具52的凹座70和72中。凹座70和72因此在底部工具厚度方向上只伸展到稍稍超过其一半厚度处。不用说,底部工具52的凹座70和72与冲头50的向底部工具伸出的自由端74和76在同一边。

图10为供也以侧视图表示的冲头50插入的一冲头引导件80的剖面图。同时还可看到互连锁合夹链条的一传送件82。该传送件由一导轨84构成,锁合夹可在该导轨上滑动。此外,该传送件包括一引导件86,该引导件86有一纵向槽88用来顺畅地引导构成锁合夹链条的连接板的突起16。

图11为引导件86的立体图,它清楚表明,引导件86的纵向槽88的入口扩大而便于由突起16构成的锁合夹链条的连接板插入。当冲头50插入冲头引导件80中而在正常工作时位于其离开底部工具52最远位置上时,冲头50的凹座54中的凹槽56与引导件86的纵向槽88正好对齐。这就确保把一锁合夹可靠地插入冲头50的该凹座中。若在一锁合夹插入后冲头向底部工具移动,插入的锁合夹自动脱离锁合夹链条。该锁合夹然后如上所述锁合。

还应看到,从图10所述冲头50的侧视图中可清楚看出,冲头50的和对底部工具52的端部的厚度减小一半。

最后,图12的正视图示出锁合装置的各部件是如何配合的,特别示出一待锁合的颈部是如何传送给该锁合装置的。冲头引导件80的侧部有一孔90伸到冲头引导件80中央并沿着冲头引导件80的中央一直伸展到其在底部工具一边的端部。

一待锁合的手提袋颈部可在该孔90中插入到冲头引导件80的中央。当其中有张开的锁合夹的冲头向底部工具52移动时,该手提袋颈部便为冲头50凹座54中的该锁合夹所挟带。从而它插入在该锁合夹中而在锁合夹锁合时被锁合在该锁合夹中。

为了用锁合夹锁合手提袋颈部,首先经孔90把该手提袋颈部引导到冲头引导件的中央。然后,在插入一张开的锁合夹后,冲头50向底部工具移动。为此,该锁合夹首先从锁合夹链条上切下。随着冲头50继续移动,张开的锁合夹挟带该手提袋颈部而使该颈部位于该锁合夹中。在冲头50的引导下,其中有手提袋颈部的张开的锁合夹到达底部工具。最后锁合夹如上所述锁合。锁合夹锁合后就紧紧把手提袋锁合在其中。一旦冲头移离底部工具到足够远处,就可通过孔90从该锁合装置上取出锁合夹锁合的颈部。也可先前从底部工具处在图12中向外抽出锁合夹锁合的颈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