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将液态金属引入连铸用结晶器的注口和装有该注口的连铸设备

将液态金属引入连铸用结晶器的注口和装有该注口的连铸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态金属引入连铸用结晶器的注口,它包括一烟囱状构件,其上端连接在液态金属容器的排出口上,其下端则连接在设有出口的注口的终端部分上,上述终端部分在其上部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由加热装置对其内部重新加热的开口。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连铸金属产品的设备,它包括一无底结晶器和一用耐火材料做的上述类型的注口,结晶器具有限定铸造空间的强烈内冷的壁,注口通过其上端与装有液态金属的容器相连,其下端则将液态金属送入铸造空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01-18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7-25

    授权

    授权

  • 2001-03-28

    著录项目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19961122

    著录项目变更

  • 1999-03-31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08-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金属,特别是钢的连续铸造。更确切一些,它涉及称为“注口”的用耐火材料做的管子,该管子通常通过它们的上端与用作液态金属的容器的中间包相连,而其下端则浸没在盛在结晶器中的液态金属池中,金属产品在结晶器中开始凝固。这些注口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液态金属流在容器和结晶器之间输送时不被大气氧化。它们还使之有可能用其下端的合适构形来以有利的方式将液态金属流引入结晶器,以使产品的凝固在最好的可能条件下发生。

铸造可以在一个能给予产品以非常扁平的矩形截面的结晶器中进行,由于这一原因,产品通常用“扁平产品”一词来代表。这种情况就是,在炼钢中,将钢铸造成板坯的形式,也就是说,做成具有约0.6至3m的宽度和通常约为20cm的厚度、但在某些比较现代化的称为“薄板坯制造设备”的设备中也可能薄至几个厘米的产品。在这些例子中,结晶器包括固定的铜或铜合金的壁,它们在其不与金属接触的冷面上受到强烈的冷却。曾经在一些设备中做过试验,使之有可能通过液态金属的直接凝固而得到厚度为几个毫米的带材。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结晶器的铸造空间在其长边上用一对内冷的辊子限制,在其短边上用堵板(称为侧壁)限制,其中辊子具有平行的水平轴线并绕这些轴线沿相反方向旋转,而堵板是用耐火材料制造的,并靠在辊子的端部上。辊子或侧壁也可以用冷却的无端带来代替。

为了得到有利于金属在结晶器中的流动的取向,注口的终端下部有时有一复杂的形状,它在平行于铸造空间的长边的方向上是细长形的。因此,它占据了这一空间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薄产品的双辊铸造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金属在开始铸造时在注口里面或注口四周凝结的危险,它也代表在铸造之前必须进行仔细地预热的耐火材料的质量。当注口在其内部装有局部地限制其截面,以便对能稳定金属流的金属头损失施加影响的障碍时,这种情况甚至更为实际。另外,如果在中间包中金属的温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在铸造的最后几分钟),为了防止铸造时的这种凝结,出于安全起见,常常需要在这样一个温度下铸造金属,该温度高于在要求得到质量最好的产品时在冶金上所希望的温度。为了使金属温度在整个铸造中保持恒定,还必须采取措施,用一个感应装置或等离子吹管将中间包中的金属再加热。不过,就设备的成本和运行费用而言,这些装置是昂贵的,即它们使铸造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还曾经提出,在注口中配以其形式为电阻的加热元件,它们可以在铸造时自己工作。但是,这样会单独地使注口的结构和使用复杂化(见文件JP1-228649)。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用户建议一种注口和装有该注口的铸造设备,该注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刚才提到的热问题,而不必使注口的结构和使用过于复杂化。

考虑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主题在于一种将液态金属引入用于连续铸造金属产品的结晶器的注口,它包括一烟囱状构件,该构件的上端可由紧固装置与含有上述液态金属的容器的排出口相连,其下端与设有出口的注口的终端部分相连,该出口用于在由上述结晶器限定的铸造空间中分布上述液态金属;注口端部的特点在于,上述端部在其上部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由像燃烧器这样的加热装置再加热上述端部内部的开口。

本发明的主题还在于一个用于连续铸造金属产品的设备,它包括一具有充分内冷的壁的无底结晶器和一用耐火材料做的注口,其中所述内冷的壁限定了一个铸造空间,所述注口通过其上端与一盛有液态金属的容器相连,而其下端则将上述液态金属输入上述铸造空间,该设备的特点在于,上述注口属于上述那种类型的注口。

此设备可以特别地是一种直接从液态金属铸造传统的板坯的设备或铸造薄带材的设备,例如双辊铸造设备。

正如以后将会明白的那样,本发明包括提供一种注口,它具有至少一个允许像一可加热注口内部的燃烧器这样的装置通过的开口。当如通常是较好的那样采用几个燃烧器时,必须提供相应数量的开口。在必要时,这些燃烧器也可以在铸造前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铸造时,开口必须永久地保持在液态金属液面的上方,并且在必要时也可利用燃烧器的作用,用于将少量的添加元素加入液态金属中,以便补偿由于此种添加所产生的热损失。在铸造开始时,还可以用这些开口将一种促进铸造起动或促进假凝固熔解的释热粉加入金属中,而这种假凝固也将由此而成为暂时的。为了有效地使用这种类型的注口,重要的是要防止空气能穿过这些开口并污染注口中的金属。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强烈推荐至少将注口的下部封闭在罩子的下面,此罩子还保护了结晶器的环境。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注口在其下部有一扩口和细长形的情况,此下部的指向要做成平行于结晶器的长边。

在参考下列附图并阅读了下面的描述以后,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

图1a和1b(分别是Ia-Ia和Ib-Ib剖面)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注口的一个例子,以及结晶器和如此装备的板坯连铸机的结晶器的环境;

图2a和2b(分别是IIa-IIa和IIb-IIb剖面)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注口的例子,以及结晶器和如此装备的双辊薄带连铸机的结晶器的环境;

图3a和3b(分别是IIIa-IIIa和IIIb-IIIb剖面)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注口的另一例子,以及结晶器和如此装备的双辊薄带连铸机的结晶器的环境。

图1a和1b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涉及传统的钢板坯的连续铸造,该板坯具有20cm左右的厚度和约在0.6至3.0m之间的宽度。铸造设备包括一称为“中间包”的液态金属容器,但它并未示出。液态金属以可由操作人员控制的速度经过在中间包底部做出的出口流出中间包。此出口用一由像石墨化的氧化铝这样的耐火材料制造的管状排出口1延长,该排出口的内部空间2是圆柱形的,有一按照本发明的那种类型的注口3与之相连。注口3用与上述排出口相同的耐火材料制造,或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但其性能要考虑注口3的结构限制或结晶器中的主要物理化学条件。它由两部分组成,但在所示例子中将这两部分做成为一个单件。

第一部分是一烟囱状构件4,它有一直径为“d”的圆柱形的总体外形,它的圆柱形内空间5延长了排出口1的圆柱形内空间并具有同样的直径或最好有较大的直径,以使这两个空间2和5中的任何少量不重合对金属的流动无关紧要。对排出口1和注口3的烟囱状构件4之间的连接必须尽可能完善地予以密封,以免使进入注口3的环境空气产生通风作用。在所示的例子中,此连接是通过由未示出的上套筒6和下套筒7将其中的一个注口固定而达到的,套筒6,7靠在支承面8,9上,支承面8,9分别设在排出口1的下端和烟囱状构件4的上端上。

注口3的称为终端部分的第二部分的功能为接收离开烟囱状构件4的液态钢并将其在由结晶器10限定的空间中进行分配。如图1a、1b所示,此结晶器10是为铸造传统尺寸规格的钢板坯而设计的,它通常有两条长边11,11’和两条短边12,12’,它们由强烈内冷的铜或铜合金壁形成,在此壁上,液态金属开始凝固。它使铸造空间13有一沿其整个高度恒定的矩形横截面。在烟囱状构件4的下方,注口3有一等于烟囱4的外径“d”或与之几乎没有差别的恒定厚度“e”。参看垂直纵剖面,注口3的终端部分有一五边形:当注口3安装到位以后,底部14基本上是水平的,侧壁15,15’;15’,15基本上是垂直的,这些侧壁由斜壁16、16’连接在烟囱状构件4的下端。

按照本发明,这些斜壁16,16’各自都包括一开口17,17’。这些开口17,17’的功能将在以后说明;但是,在原理上,它们在将液态金属引入铸造空间13的操作中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引入通常由一系列做在底部14上的出口和注口3的侧壁15、15’、15”、15提供,在正常的铸造条件下,它们的位置要设置成总是在结晶器中的液态金属表面的标高18之下。在侧壁15”、15上做有第一组出口19、19’,它们朝向结晶器10的长边11,11’。它们产生必须优先地供给弯月液面(也就是说,液态金属的表面与结晶器10之间的接触区)的液流,向该处供给必需的热量,以防止假凝固并熔化常常沉积在表面上的覆盖粉。为此,这些出口19,19’分布在壁15”,15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可以水平地朝向或做成倾斜的,以便引导经过它们而朝向弯月液面的液态金属。在侧壁15,15’上做有第二组出口20,20’,它们朝向结晶器10的短边12,12’。由于短边的宽度较窄,通常是每个壁15,15’上有一个出口。它们具有与第一组出口19,19’相同的功能。此外,它们的位置、尺寸和取向必须要确定成不会把一定量的热金属送入结晶器10的角上,这种热金属会促使在其上的固态金属壳有一部分重新熔化。外壳的这种被削弱如果发展成使其破裂,就会产生严重的铸造事故(漏钢)。在底部14上做有第三组出口21,以将热金属送往铸造空间13的下部。在所示出的例子中,这些出口21是指向垂直方向的,但也可以设想,使它们倾斜地指向,如果认为这样是有用的话。也可以采取措施将它们排成几排,分布在注口的纵向中间平面Ia-Ia的两侧。

在所述例子中,建议而不是必需的,注口3也包括一放在烟囱状构件4内的座23中的插件22,它局部地限制了烟囱状构件4的内部空间5。该局部限制的作用是使金属损失它的一部分能量,使之能更好地充满注口3的整个内部空间和它的所有出口19、19’、20、20’、21。这样,金属就能更均匀地流出注口3,而这对金属铸件的质量有益。此插件22可以如图所示的具有管状元件的形状,该管状元件有一小于烟囱状构件4的直径的直径,但是也可能赋予插件以其它形状,例如一叠穿孔盘。也可将插件放在烟囱状构件4的上游端或下游端。另外,仍然是为了保证流动有较大的均匀性,在注口3的底部14上设置一间壁24,此间壁与烟囱状构件4垂直地排成一行,并将流入注口3下部的液态金属流分成两股。因此,此间壁24将注口3终端部分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室,每个室在其顶上均有一开口17,17’。

本发明的设备用一如下所述的装置予以完善,即该装置保护结晶器10周围的空间免受周围大气的作用。在传统的板坯铸造设备中,采用这种装置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其中的液态金属受到完全封闭的注口和覆盖粉的保护,免受大气的作用。但是,按照本发明的注口3的开口17,17’将注口3的内部空间暴露在周围大气中,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要使这种大气成为惰性的,以防止金属的氧化。为此,在所述的例子中,结晶器10的边缘25正好绕其周边包括一套环26,它支承含有例如砂子28的密封材料的沟槽27。紧固在上套筒6上因而也就是紧固在中间包上的罩子29限定了结晶器10上方的空间,它的下部由一垂直向下的边缘30形成,此边缘浸没在沟槽27的砂子28中,这样,就起着密封的作用,并允许罩子29能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移动。因此,这种垂直移动可随着中间包和注口3的上下移动而进行,由此就有可能调节注口3在钢水中的浸没深度,并不会使结晶器10的环境的惰性化由此而受到影响。此垂直移动还可与通常赋予结晶器的垂直振荡运动协调一致。提供这种密封的这一方式本来就已为人所知,因此,自然不是唯一可能的方式。在其各种优点中,可以称道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即在罩子29下面包括一个在中间包的排出口1和注口3的烟囱状构件4之间的连接区,因此可以将由此连接中的任何密封缺陷所产生的后果减至最少。

按照本发明,罩子29上穿有两个开口31,31’,其尺寸与位置使之有可能在其中插入两个朝向做在注口3上的开口17,17’的燃烧器32,32’。这样,就可以在液态金属实际地处在注口3内时用这些燃烧器对其重新加热,每个燃烧器32,32’负责半个注口3。也可以设想采用单个燃烧器32,32’,但是,很明显,如果有两个燃烧器,重新加热的均匀性将会更好,特别是在采用了间壁24,将注口3的终端部分的内部空间实际上分为两个隔室时。这些燃烧器的每一个都包括一可燃气体入口33,33’和一氧化剂-气体入口34,34’。此氧化剂可以是氧气,但最好是空气,这是因为,对可能导致氧化剂的不完全消耗的氧化剂流速的不良控制会使金属和耐火材料都氧化不足。采用例如等离子吹管也是可行的。这些燃烧器32,32’的每一个都装有一肩环35,35’,该肩环使之有可能以密封的方式将穿过罩29的开口31,31’封闭。为此,用一未示出的装置将肩环35,35’固定在罩29上。也有可能只在预热注口3的阶段采用燃烧器32,32’,在此阶段,燃烧器特别有效地预热注口34的内部。在铸造时,燃烧器可以就地留下,以便有可能用它们在罩子29下面、在铸造空间上方吹入中性气体,也可以被取走,并由一将铸造空间与外部空气隔离的密封盖来代替。通过将这些燃烧器32,32’与从外部加热注口3的终端部分的其它燃烧器组合起来,就有可能极好地预热整个注口3,包括其内部空间。在这个预热过程以后,将中间包/注口3/罩子29组件放到结晶器10的上方,并调节中间包的高度,以便使注口3在结晶器10中处于浸没的标称高度,然后开始铸造。这样,就有可能在此内部空间中布置各种不同形状的耐火材料元件(例如间壁24),使其具有复杂的构形,以改进液态金属的流体动力性能,而不致使这些元件在开始铸造时产生过多的热损失,而这种热损失可导致金属在注口3中凝结。

如果部分或全部出口19、20、20’、21堵塞,使能从注口3流出的金属输出不足,以及如果用于防止周围大气的影响的装置使注口3有充分的垂直移动,则注口有可能更深地浸没在结晶器中,以致开口17,17’成为至少部分地被浸没,同时还有助于将液态金属供给结晶器。这样,即使在比正常条件要恶劣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继续进行铸造。

这种布置也适用于薄板坯的铸造,薄板坯的厚度在结晶器的出口处可例如为5-7cm。在用于铸造这类产品的设备中,结晶器或者有2乘2的平行平面,或是有朝结晶器的出口收缩的面,或是组合的平面/收缩面。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注口3要设计成与铸造空间13的水平轮廓相匹配。

图2a,2b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用于铸造薄板的说明性实施例,当铸造在两个强烈冷却的辊子之间进行时,薄板的厚度约为几个毫米。在此例子与在图1a,1b中已说明的例子之间,那些在功能和构形上都是共同的装置在图中均用同样的序号标出。结晶器的铸造空间13如所熟知的那样是由两个间隔很近的辊子36,36’形成的,这两个辊子具有水平的轴线并绕其轴线沿相反方向旋转。它们在内部受到强烈的冷却,因此铸造产品的凝固从其外表面开始,形成在颈部37,也就是说在两个辊子彼此最靠近的地方连接的凝固的外壳,以便形成铸造带材。在此铸造空间中,液态金属如钢在横向上受到紧贴在辊子36,36’的边缘40,40’上的耐火材料侧壁38,38’的限制。

在图2a,2b中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注口39与图1a,1b所示注口的不同之处在于下列几点,这几点使之适用于双辊铸造:

-它的终端部分从顶部到底部逐步往下变窄,以便与铸造空间13的形状相配,而不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e”;

-为了将液态金属引入铸造空间13,在此终端部分做出的各种出口的分布多少有些不同,应当理解,这种分布在此处也只是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

在注口39的面朝辊子36,36’的侧壁15”;15上做有第一组出口41,41’。它们尽可能在很大的宽度上分布。特别是,如果如图所示,它们是朝上的,那么它们就优先供应在液态金属和它们与之靠近的辊子之间的第一接触区,并向该处供给为防止假凝固所必需的热量。在注口39的朝着限制铸造空间13的侧壁38,38’的侧壁15,15’上做有第二组出口42,42’。这些出口也可以将液态金属流向上引导。最好,它们也优先地将热金属供给由辊子36,36’和侧壁38,38’的交线的边缘形成的铸造空间13的各个角,这是因为,这些区域要比铸造空间的其余部分冷得更快。这种冷却可以产生几种负作用,例如在辊子与侧壁之间的固态渗入。穿过注口39的侧壁15,15’和/或底部14钻有其它出口43、43’、44、44’、45、45’、46、46’,它们将从该处排出的液态金属导向铸造空间13,在有出口43、43’、44、44’、45、45’的情况下更朝向侧壁38、38’,而在有出口46,46’的情况下更朝向颈部37。不用说,刚才所描述的构形只是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注口39中出口的个数、分布和取向可以根据注口39和铸造空间13的准确构形而有所不同。

如前一个例子所示的,设有一罩子29,它紧固在上套筒6上并钻有两个允许两个燃烧器32,32’通过的开口31,31’。该罩子29装配在铸造空间的上方,使该铸造空间与周围大气隔离,并在铸造前和可能在铸造时对注口39的内部空间加热。此处,装有砂子28并接纳罩子29的下垂边缘的沟槽27通过垂直支承47,48’支承在侧壁38,38’上。在此沟槽27的下面,与辊子36,36’垂直对齐地固定有靴状件48,48’,其下表面与辊子36,36’的外表面的形状相配,并与其相距最多几个毫米。最好通过这些靴状件48,48’将惰性气体吹入将其与辊子36,36’分开的空间49,49’中,以便形成一气体屏障,防止空气渗入结晶器四周的空间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例子的注口50示于图3a和3b中。同前述的注口39一样,此注口特别适合于薄带材的双辊铸造。与前面所描述并示于图2a,2b中的相似,将它做成一用于插入铸造空间13的装置。该注口50由两个分开的部分形成。

将第一部分51做成像图1a,1b中所示的注口3这一类的注口,但是有少量的改进:

-可将烟囱状构件4缩短,以使在铸造过程中,底部14在液态金属中只浸没较浅的深度;因而做在侧壁15、15’、15”、15上的出口19、19’、20、20’刚好位于底部14上方,以便使当液态金属的表面在铸造中位于其正常标高时,仍然保持被浸没;

-第一部分51的厚度在其终端部分略为减少,而不是保持不变,以便随着铸造空间13的逐步变窄而变窄。

注口50的第二部分由包围第一部分51的下部并与之相距某一距离的篮状构件52形成。它支承在设在靴状件48,48’上的支承面53,53’上。在其下部,也有变狭窄的部分,因此它可以与铸造空间13的形状相配并能在其各个外壁与所朝向的辊子36,36’之间保持大致均匀的距离。这样,离开注口50的第一部分51的液态金属就首先进入篮状构件52中,而不是直接流入铸造空间13。它通过做在篮状构件52的底部54和侧壁55、55’、56、56’上的一组出口离开篮状构件。出口57、57’、58、58’将液态金属引至侧壁38,38’,出口59,59’将其引导至辊子36,36’,而出口60、61、62、63、64、65则将其引至铸造空间13的底部。为此,可对底部54上的两个相邻出口采取措施,将液态金属引导成收敛流,由此使这两股液流彼此冲击。这样就造成金属的扩散流,从而避免对凝固的外壳的局部冲击,而这种冲击将导致外壳被重新加热,或者甚至将其再次熔化。当然,对在前面已经描述过并在图1a,1b和2a,2b中示出的注口3和39的底部14也可以提供这种布置。在注口50的第一部分51的内部容积中,在篮状构件52中和在铸造空间13中,液态金属的表面都位于同一标高18(除去压头损失)。

采用这种篮状构件52有几个优点。它组成附加的吸能器,从而更好地稳定铸造空间13中液态金属的流动,并消除液态金属表面的标高18的波动,所有这一切均能改善铸造产品的质量。另外,它使之有可能挡住存在于流出中间包的液态金属中的大部分非金属夹杂物和各种杂质:这样,就有可能使铸造产品有优异的净度。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将这种篮状构件52用于普通型的注口,它就将损害注口的预热,这是因为,它会使篮状构件所包围的注口的第一部分51的底部14在安装以后不能从外部接近。不过,由于采用篮状构件52而引起的耐火材料总质量的增加,适当地进行这种预热将更为重要。但篮状构件52与按照本发明的注口50的组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开口17,17’的存在提供了接近第一部分51的底部14的出入口,即使在安装注口50以后也可以接近所述底部14。因此,此第一部分51在铸造前,以及如果需要的话在铸造过程中,都可以用燃烧器32,32’加热。作为一种变型,可以设想将篮状构件52放在设备的除靴状件48,48’之外的一部分上,或是甚至放在注口的第一部分51上。当必须将注口50用在连续铸造板坯的传统设备上时,有可能特别要采用这种方案。

按照本发明的注口3,39,50的另一优点为,在其中存在开口17,17’,使之有可能加入添加元素,不管是以固态材料的方式还是以气体的方式。如图1a所示,这种加入可由穿过罩子29的管66,66’进行,该管的下端位于开口17,17’的上方。通过这些管子66,66’(这些管子在添加材料的阶段以外的时间中,必须关闭,或是可选择地用于吹入惰性气体)可加入其形式为粉末、颗粒、线材或包皮线的固态材料,或引入可将气体喷入液态金属的小直径喷枪。这些相同的管子66,66’(或设置在其旁边的其它类似物)也可以用于将测量仪器引入注口3中,例如用于测量液态金属的温度或溶解在其中的氧含量的装置,或用于气体取样的取样器,这些样品能验证注口3中的大气是否正确地惰性化。通过这些管子66,66’还可以引入用于液态金属取样的装置,例如处于真空下的玻璃管。所述的并示出的其它类型的注口也可以装有这种管子66,66’或采用功能相当的装置。为了保证这些添加物在注口3,39,50内有良好的分布,最好采用两根管子66,66’,而不是只采用一个,尤其是在采用了间壁24的情况下。这样,就有可能在熔炼的后期微量地添加合金元素,以保证有比在结晶器中进行这种添加更优良的均匀性。此外,正好在进行这些添加时,用燃烧器32,32’对铸造中的金属重新加热的可能性使之有可能有效地补偿其可能有的对液态金属吸热的作用。正如所熟知的那样,这种微量添加物的作用可以产生特别是对金属的成份所作的精细调整,改善它的凝固状态,并调整成份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

按照本发明的注口3,39,50的再一优点为,开口17,17’使之易于用由之构成的耐火材料的热等压压制做成一个单件,其中包括,当需要时,还可赋予它们以复杂的内部形状。这种压制通常围绕一芯件进行,该芯件由一块或多块制成,它们必须可以取出而不致损坏注口。按照本发明的注口中的开口17,17’允许依次准确地取出组成芯件的各个部分。但是,按照本发明的整个注口的作为一个单件的结构并不是强制性的,可以安排成将注口分几部分制造,并在将注口安装在中间包上以前,或在安装的同时,将它们依次装配好。

当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题下,可以对已经描述过并示出的注口及其周围设施的构形提供其它的形式。特别是,可以用其它装置保证注口和铸造空间得到密封,与外界空气隔开。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重新加热装置的取向和功率以及注口的内部构形在任何情况下都允许对所有经过注口的液态金属进行适当的重新加热,则可以认为,有一单一的重新加热装置(因此有一单一的开口17,17’)就已经足够。这样,通过至少在某些出口上插入夹杂物过滤器,例如用耐火材料做的多孔元件,就可能更多地捕获夹杂物。最后,还可以设想,省去罩子29和它的附属元件,将燃烧器32,32’通过它们的肩环35,35’直接紧固在注口3,39,50的终端部分上,从而保证在使用注口3,39,50时,肩环35,35’/注口3,39,50的连接正确地得到密封。此后就需要将注口3,39,50的终端部分装设有能使燃烧器32,32’被紧固的装置。如上所述,可以设想,燃烧器32,32’只在预热注口3,39,50的阶段动作(此时,在铸造过程中,它们可以由封闭开口17,17’的盖子代替),或是它们也可以在铸造本身中运行。如果希望能实际上在注口内进行微量添加,则就需要将管子66、66’穿过注口3,39,50本身的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