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免冷处理低合金深硬化层冷轧辊用锻钢

免冷处理低合金深硬化层冷轧辊用锻钢

摘要

免冷处理低合金深硬化层冷轧辊用锻钢的组成成分是(重量%):C0.75~1.05,V0.05~0.35,Cr0.75~1.35,Ca0.003~0.012,Al0.55~3.00,Mo0.25~0.65,Ce0.005~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按GB1299-85控制为Si≤0.40,Mn≤0.40,P≤0.03,S≤0.03。此钢种为低合金钢,淬透性好,硬化层深,硬度高,不需要冷处理,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2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6-10-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95120924.8

  • 发明设计人 张秀春;温鸣;马晓莉;谷南驹;

    申请日1995-12-01

  • 分类号C22C38/24;

  • 代理机构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国茹

  • 地址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4: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1-01-24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9-03-17

    授权

    授权

  • 1996-10-02

    公开

    公开

  • 1996-09-04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一种冷轧棍用钢材,特别涉及一种免冷处理低合金深硬化层冷轧辊用锻钢。

在冷轧金属板材时,轧辊会因磨损而使直径减小。为了保证轧制的金属板材厚度始终均匀一致,在生产中一般采取调整轧机上、下轧辊之间的缝隙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轧机的调整范围较大,因而轧辊直径可使用的尺寸范围也很大。但如轧辊的硬化层深度较浅,磨损到一定程度必须把轧辊卸下来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后才能重新使用。因此换辊次数多,生产效率低。如果轧辊的硬化层深度增大或硬化层耐磨性提高,都可以减少换辊的频率,提高轧钢效率。

在日开昭57-47849、日开昭57-108248、日开昭63-157836专利文件中都公开了一种冷轧辊用钢材。这些钢种都是通过加入Cr、Ni、Mo等元素来改善轧辊的耐磨性和抗折性。但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特别是Cr的含量仍然较大,就必然使轧辊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多,因而轧辊的性能仍不够理想。为了提高轧辊的性能就必须进行冷处理,这样必然带来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在CN86104669A专利文件中也公开了一种锻造的冷轧轧辊。这种轧辊所用的钢材,虽然是通过限制Cr的含量来增加硬化层深度,但Cr的含量还仍然较高,而且硬化层只有29.6mm深。目前轧机对轧辊半经调整的尺寸范围远远大于29.6mm。这样换辊的次数还是较多,生产效率仍然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Cr含量低、且不含Ni的、低合金度的、不需要进行冷处理而且硬化层深的冷轧辊用锻钢。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免冷处理低合金深硬化层冷轧辊用锻钢的组成成分如下:(重量%)

C  0.75~1.05    V  0.05~0.35

Cr 0.75~1.35    Ca 0.003~0.012

Al 0.55~3.00    Mo 0.25~0.65

Ce 0.005~0.03

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按GB1299-85控制为

Si≤0.40、Mn≤0.40、P≤0.030、S≤0.030

各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如下:

a)碳含量为0.75~1.05%,较高的碳含量是为了保证淬火后马氏体有较高的硬度,另一方面要保证钢是过共析钢,淬火回火后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有适当的碳化物,以增加钢的耐磨性。

b)Cr含量为0.75~1.35%,Cr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加回火稳定性和淬硬层的耐磨性。但随Cr含量增加,Ms点强烈下降,使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为了不明显增加残余奥氏体量而免去冷处理,限制Cr量的上限≯1.35%。

c)Al为0.55~3.00%。Al是提高淬透性、增加硬化层深度的重要元素之一。Al的优点是在提高淬透性的同时,提高Ms点减少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是轧辊免冷处理的重要元素之一。

d)Mo含量为0.25~0.65%。Mo与Cr、Ca等元素配合,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从而增加硬化层深度。

e)Ca含量为0.0005~0.012%。微量Ca与Mo配合,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在提高淬透性的同时,提高Ms点,降低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Ca也是轧辊免冷处理的重要元素之一。

f)Ce含量为0.005~0.03%。微量Ce能净化钢材,提高钢的质量,同时微量Ce进入固溶体,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对Ms点和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无明显影响。

g)V含量为0.05~0.35%。V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提高钢晶粒粗化的温度,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同时增加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钢的组成成分中合金的含量低,特别是Cr的含量较低,并且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不含Ni,从而降低了钢的成本。

②通过加入Al、Ca、Ce等元素来提高钢的淬透性,使硬化层深度增加,可达到40mm~93mm。同时减少残余奥氏体量,省去了淬火后的冷处理工艺。

③钢的熔炼和冷轧辊的制造均采用一般的熔炼和生产方法,无任何特殊要求,而且不需要冷处理,因此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锻钢硬度沿横截面变化图;

图2是本发明锻钢硬度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变化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1、熔炼:按钢的常规熔炼方法,根据合金的成分配好原料,装入中频感应电炉中,加热至1600~1800℃进行熔炼。根据炉前取样控制好成分,净化脱气后,浇铸成钢锭。从钢锭取样分析结果如下:(重量%)

C=0.78  Si=0.32  Mn=0.24  Cr=0.78  Al=2.70  Mo=0.40

V=0.10  Ca=0.009 Ce=0.027 P=0.028  S=0.024

2、锻造:钢锭经1100~1150℃加热后,在1100~850℃之间锻成需要的坯料,锻后坯料在炉中缓慢冷却到400℃,在400℃保温一小时,再升温至720℃保温4小时后随炉冷却。

3、扩散退火:坯料在1150℃退火8~12小时,随炉缓冷。

4、切削加工:将上述工序中造成的氧化脱碳层加工掉。

5、调质处理:在920℃保温,保温时间按2min/mm计算,然后在油中淬火到100℃左右,最后在740℃炉中回火5小时。

6、切削加工:加工成尺寸为Φ220×300mm的试样。

7、淬火:用工频感应器加热,工件旋转,感应器沿工件轴向往返运动。加热1200秒,加热后喷水冷却至100℃左右。

8、回火:在150℃油炉回火25小时。

9、用线切割切断试样,测截面硬度变化,即可测得硬化层深。在硬化层内用线切割取样测量残余奥氏体量。

10、检验结果:硬化层深:距表面46mm处,HRC=64.5(HS 90)

              硬化层残余奥氏体量:10.63%

实施例2:

熔炼、锻造及其它处理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从钢锭取样分析结果如下:(重量%)

C=0.94   Si=0.40   Mn=0.34   Cr=1.32  Al=0.63  Mo=0.55

V=0.07   Ca=0.011  Ce=0.026  P=0.030  S=0.027

淬火加热时间为:1800秒。

检验结果:硬化层深:距表面71mm处,HRC=64.5(HS 90)

          硬化层残余奥氏体量:11.02%

实施例3:

熔炼、锻造及其它处理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从钢锭取样分析结果如下:(重量%)

C=0.97   Si=0.37     Mn=0.39    Cr=1.04    Al=1.64  Mo=0.28

V=0.25   Ca=0.008    Ce=0.019   P=0.030    S=0.028淬火加热时间为:2400秒。检验结果:硬化层深:距表面93mm处,HRC=64.5(HS 90)

      硬化层残余奥氏体量:11.3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