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及制备工艺

一种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及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本药包含黄苓、黄柏、熟大黄、秦艽、防风、生地等中药。其制备工艺为经1-3次煮沸提取后,合并提取液,蒸发浓缩,干燥成粉剂或制成颗粒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6-05-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谢力子;何永恒;贺执茂;

    申请/专利号CN94113114.9

  • 发明设计人 谢力子;何永恒;贺执茂;

    申请日1994-10-27

  • 分类号A61K35/78;A61J3/02;

  • 代理机构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赵静华

  • 地址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蔡锷北路18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4: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2-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5/78 授权公告日:20000614 终止日期:20111027 申请日:199410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0-06-14

    授权

    授权

  • 1997-02-12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6-05-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人群发病率高达51.56%,一般采用手术治病,但手术后伤口较难愈合,一般均有出血、水肿、疼痛、大小便困难,感染发热等并发症。现有中药治疗均是一配方,一剂型,一般用法有内服、坐浴、熏洗或者上述二法或三法合用。如王秀珍“肛肠病术后中药的应用”,中国肛肠病杂志,1980.10(1):35,报导了用内服解毒消炎汤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外用黄连膏、芙蓉膏敷贴及用肛肠洗剂1号熏洗、治疗术后感染,效果满意,但使用不方便,繁琐。目前未见有一配方,一剂多用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痔瘘术后防治出血、水肿、疼痛、感染发热、大小便困难等多种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使用方便,一剂多用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药包含:黄芩、黄柏、熟大黄、秦韭、防风、生地、当归、桃仁、玄胡、泽泻、槟榔。

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重量份):黄芩8-24,黄柏8-24,熟大黄7-15,秦韭7-10,防风7-15,生地10-30,当归8-24,桃仁3-10,玄胡7-10,泽泻8-15,槟榔7-10。

本配方可以制成粉剂,颗粒剂,水剂、合剂,栓剂、膏剂、散剂,而以粉制,颗粒剂最佳。

本发明粉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以上药物切碎,用10-20倍水浸泡0.5-1小时;

2、加热煎煮1-3次,每次0.5-1小时;

3、将几次煎煮提取液合并,加热蒸发浓缩;

4、干燥处理得粉剂,包装成成品。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为:

将以上步骤制成的粉剂制成颗粒状,包装成成品。

使用时只需加入适量温开水,既可口服,也可以坐浴,必要时还可以灌肠。

本发明经临床验证,证明对痔痿术后防治出血、疼痛、水肿、大小便困难、伤口愈合缓慢、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100%。使用简单、方便、快捷。实现了一剂多用,药物原料来源广,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运输、贮藏。

实施例1(粉剂型):

黄芩12克,黄柏12克,熟大黄10克,去苗秦韭10克,炒炭防风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桃仁6克,玄胡10克,泽泻12克,槟榔10克。

将以上药物切碎,加水2000ml,浸泡30分钟,煮沸3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提取液;

滤渣加水1000ml,煮沸3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提取液;

滤渣加水1000ml,煮沸1小时,过滤得第三次提取液;

将三次提取液合并,加热蒸发浓缩,干燥处理得粉剂,装入铝塑包装袋中。

实施例2(颗粒剂型)

将实施例1的粉剂制粒得颗粒剂,在防湿间装入铝塑包装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