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电信网络中管理可转移工作区的用户的用户数据的方法

在电信网络中管理可转移工作区的用户的用户数据的方法

摘要

电信网络中管理可转移工作区用户的用户数据的方法,只有为用户所需的数据从基区存储器被复制并转入另一存储装置中,若用户再转移,留在基区存储器内的所有用户数据和所需用户数据再次被复制。这种已知方法的缺点是,所述数据在所有情况下都出现两次。在本发明方法中,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被复制,在检验是否正确之后,存于另一存储器内的这部分数据变得有决定性,其结果,存在于基区存储器内的那部分变成不重要和/或可冲掉改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22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4-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荷兰皇家·PTT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3107721.4

  • 发明设计人 H·P·J·赫克;

    申请日1993-06-19

  • 分类号H04B7/26;H04L12/12;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增勇;马铁良

  • 地址 荷兰海牙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31: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3-08-13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9-03-24

    著录项目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19930619

    著录项目变更

  • 1995-09-27

    授权

    授权

  • 1994-02-16

    公开

    公开

  • 1994-02-02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在电信网络中可从与基区交换局(包含基区存储装置)相联系的基本工作区转移到与另一交换局(包含其它存储装置)相联系的另一工作区的用户的用户数据管理方法。

在各种不同GSM(专用汽车集团)建议书(例如GS    MO3.03,03.08,11.30,11.31和11.32)中揭示了属于这种类型的方法。按照其中所描述的方法,与基区交换局(原始位置寄存器即HLR)有关的基区存储装置包含(正常地说)位于与基区交换局相联系的基本工作区的用户的所有数据。若用户转移到与另一个交换局相联系的另一个工作区时,只有为处理呼叫和为其他目的(它对暂时位于所述另一个工作区的用户来说是重要的)所需要的那些数据被基区存储装置(HLR)拷贝出来而转入与另一交换局(来宾位置寄存器即VLR)相联系的另一个存储装置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基区存储装置(HLR)起“主管”存储装置的作用,另一个存储装置(VLR)起“从属”存储装置的作用,这样在用户位于与另一个交换局相联系的工作区时,某些用户数据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存储器中。若用户转移到与另一交换局相联系的另一工作区,则再一次只有为处理呼叫和为其他目的(它对暂时位于所述另一工作区的用户来说是重要的)所需要的那些数据从基区存储装置(HLR)中被拷贝转入与另一交换局相联系的另一存储装置(VLR)之内,基区存储装置(HLR)再次起“主管”存储装置的作用,而另一存储装置(VLR)起“从属”存储装置的作用。因此,至少在这用户方面,,基区存储装置(HLR)始终起“主管”存储装置的作用,而所有其他存储装置(VLR)始终起“从属”存储装置的作用。

属于这种类型的已知方法有下列缺点即,当用户位于与除基区交换局以外的一个交换局相联系的另一工作区时,一些用户数据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存储器中,它占去存储器容量,并且必然降低该方法的效率,而且,若用户继续转移到一系列工作区,必须越过更大的距离从基区存储装置(HLR)中把所需数据拷贝转入一系列存储装置(VLR)之内,它既降低该方法的可靠性又减低其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除了别的以外)提供更有效的和更可靠的方法。

为此目的,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有下列特征即,若用户从基区工作区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区时,就在基区存储装置和另一个存储装置之间实现耦合,储存在基区存储装置中的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被拷贝并借助该耦合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中,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是有决定性的,在用户数据中要进行的变换,既在基区存储装置中又在另一个存储装置中进行,然后对被拷贝存入另一个存储装置中的那部分用户数据根据储存在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检验其正确性。此后,在有正确性情况下,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变得有决定性,在数据中要进行的变换只在另一个存储装置中进行,而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拷贝的用户数据便变得可忽略不计。

对个别用户而言,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排除了基区存储装置总是起“主管”存储装置的作用和另一个存储装置总是起“从属”存储装置的作用。由于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被复制并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中,于是根据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的用户数据检验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是否有正确性,在正确性已被确认以后,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变得有决定性,而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被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此后变得可略去不计所以可冲掉改写,节省了基区存储装置的所述用户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器容量,提高了本发明方法的效率。如果用户转移到与包含接替存储装置的接替交换局相联系的接替工作区,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被复制并存入接替存储装置。接着根据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检验储存于接替存储装置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是否正确,在确认正确以后,储存于接替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就变得有决定性,于是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复制的用户数据就变得不重要,由此所需数据不再越过在基区存储装置和接替存储装置之间通常为很大的距离上进行复制而是在另一存储装置和接替存储装置之间通常为较小的距离上进行复制,与已知的方法相比,提高了本发明方法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见识即,在两个不同的存储器中储存相同的数据是低效率不经济的;而如果数据是越过较小距离加以复制的话,就能提高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效率,这是通过把数据储存于离用户尽可能近的存储器中而达到的。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有下列特征即,如果根据储存在基区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发现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的那部分复制的用户数据的不正确性,则要对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绝大部分用户数据再次进行复制并借助耦连存入另一存储装置中。

这进一步提高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有下列特征即,不属于绝大部分和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包括与另一个交换局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作为将另一交换局的位置信息储存在基区存储装置的未复制的那部分用户数据中的结果,在基区交换局中永久地知道用户座落地点,这就提高了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具有下列特征即,不属于绝大部分并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包括有关保护用户的信息。

由于将有关保护用户的信息储存在基区存储装置的未复制的那部分用户数据中,其结果使这信息在一点上是永久地可得到的而且它不被复制和传送给另一存储装置,这有助于保护用户并必然提高了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具有下列特征即,不属于复制部分和储存于另一个存储装置内的那些用户数据包括有关这另一个交换局的信息。

由于将有关另一交换局的信息储存在另一个存储装置的未复制的那部分用户数据中,其结果使这信息只在必需要该信息的那一位置是有效的,而基区存储装置和接替存储装置不被它所拖累,这就提高了效率。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五实施例具有下列特征即,如果用户从与第一另外交换局(它包括第一另外存储器装置)相联系的第一另外工作区又转移到与第二另外交换局(它包括第二另外存储装置)相联系的第二另外工作区,则在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和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之间实现另外的耦合,储存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内的另外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被复制并经由另外的耦合储存于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中,储存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是有决定性的,故既要在第一另外存储装置中又要在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中进行用户数据方面的变换,然后根据储存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检验储存于第二另外存储装置内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是否正确,此后,如果确认正确,储存于第二另外存储装置内的那部分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变得有决定性而在数据中要进行的变换只在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中进行,储存于另外存储装置内的复制部分用户数据变得不重要。

本实施例说明,若用户早已从基本工作区转移到第一另外工作区而绝大部分用户数据已被复制并储存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并且若用户当时转移到第二另外工作区,那么就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把绝大部分用户数据复制下来转入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之内,它一般地发生在比必须从基区存储装置进行复制时覆盖的距离更小的距离范围内进行。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六实施例具有下列特征即,如果相对于储存在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存在储存于第二另外存储装置内的复制部分用户数据不正确,则储存于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内的另外绝大部分用户数据再次被复制并经由另外的耦合储存于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中。

这更进一步提高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第七实施例具有下列特征即,属于储存于基区存储装置内的用户数据和有关另一个交换局的位置信息被有关第二另外交换局的位置信息所替换。

由于在基区存储装置的未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中储存了第二另外交换局的位置的结果,所以在基区交换局中再次永久地知道用户座落地点,这再次提高了可靠性。

要指出的是,用户从第一另外工作区(象举例来说,基本区域之类)到第二另外工作区(象举例来说,另一个工作区)的转移应被理解为或者是用户连同其自己的终端设备的移动(诸如在放射式的情况下)或者是用户对另一终端的移动(象在转移特征的情况下)。用户的移动导致其绝大部分用户数据要移到新的位置,但不自动地意味着他也从其新位置实际地开始通信。

参考资料:GS    M03.03,03.08,11.30,11.31和11.32。

本发明将参考图中所示典型实施例更详细地加以说明。在附图方面:

图1显示按照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1所示流程图中,程序块具有下列含义:

程序块含义

1.用户指示,他正在从旧工作区转移到新工作区。

2.在旧存储装置和新存储装置之间实现耦合

3.检验旧存储装置的用户数据是否有加以复制的必要。

否,往程序块4

是,往程序块5

4.把或已把存在于旧存储装置并不被复制的那部分用户数据从被复制和不被复制的那部分分离出来;这涉及(例如)有关旧交换局(属于旧工作区)的数据或(或旧工作区是基本工作区以及旧交换局是基区交换局)有关新交换局的位置或有关保护用户的数据。

5.存在于旧存储装置的被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被复制并传送到新存储装置

6.检验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是否有要进行的变换:

是,往程序块7

否,往程序块8

7.要进行的交换是在存在于旧存储装置中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中进行;

回到程序块5(这有下列结果即,存在于旧存储装置的被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再次被复制并传送给新存储装置;当然,也有可能在两个存储装置中都变换,其结果,重新复制和传送变得不必要)

8.检验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是否正确:

否,回到程序块5

是,往程序块9

9.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变得有决定性并被有关新交换局的信息所补充,存在于旧存储装置中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变得不重要,而属于存在于基区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和有关旧交换局的位置的信息被有关新交换局的位置的信息所替换。

10.检验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是否要进行变换:

是,往程序块11

否,往程序块12

11.要进行的变换是在出现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中进行;

回到程序块10

12.检验用户是否想要再转移:

是,回到程序块2

否,往程序块13

13.可以开始通信

按照图1所示流程图的方法进行如下。用户一指示他正在从旧工作区(例如其基本工作区或第一另外工作区)转移到新工作区(例如另一工作区或第二另外工作区)(程序块1),即在旧存储装置(例如基区存储装置或第一另外存储装置)和新存储装置(例如另一个存储装置或第二另外存储装置)之间实现耦合(程序块2)。这指示发生在放射式移动的情况下作为用户及其终端设备位于两个基准站之间和随后的基准站测定比前面的基准站更强的无线信号的结果,这指示或者发生在标准电话的情况下作为用户接入转移特征或(例如)用单片插件把他的出现通知随后的电话机的结果。然后检验旧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是否有加以复制的必要(程序块3)。若旧存储装置是基区存储装置,有关新交换局的位置和有关保护用户的信息(例如)不必加以复制,若旧存储装置是第一另外存储装置,有关与它相联系的第一另外交换局的信息(例如)不必加以复制。这样,就把或已把旧存储装置的那部分不被复制的用户数据从真正被复制的那部分分离出来(程序块4),同时复制这最后提到的部分并经由耦合传送给新存储装置(程序块5)。

在这瞬间,所有用户数据仍位于旧存储装置中而绝大部分所述用户数据(已被复制的)位于新存储装置中。检验这部分是否有任何要进行的变换(程序块6)。若有变换,则在出现于旧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变换(以后这些修正后数据被复制并再次被传送出去)(程序块5)或者在旧的和新的存储装置中都进行变换,其结果,使重新复制和重发送变得多余(程序块7)。然后检验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是否正确(程序块8)。这可通过把它们同存在于旧存储装置中的数据相比较或用检错和/或纠错码来完成。若不能确认正确,则储存于旧存储装置中的复制部分的数据被重新复制和重发送(程序块5),若正确性事实上得到确认,则储存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对用户来说变得有决定性并用有关所述新交换局的信息加以补充(程序块9)。此外,存在于旧存储装置中的复制部分的用户数据变得不重要,这意味着可以把它们冲掉改写,这样可以重新使用用于它们的存储器容量而属于存在于基区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和有关旧交换局的位置信息被有关新交换局的位置信息所替换。

然后检验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是否有要进行的变换(程序块10)。如果存在要进行的变换,则只在储存于新存储装置中的用户数据中进行(程序块11),此外,再检验用户是否想再次转移(程序块12)。如果是这样,就进行从新存储装置到更新的存储装置的另外耦合(程序块2),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就可开始通信(程序块1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