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制造减小会聚漂移的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方法

制造减小会聚漂移的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方法

摘要

一种制造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方法包括选择及组合多个阴极和多个与阴极纵向分开的电极。一确定电子枪升温时由各电极热膨胀引起的荧光屏上电子束失会聚的量和方向。第一组电极使电子束在第一个方向失会聚,第二组电极使电子束在第二个方向失会聚。二综合电子枪升温时各电极对电子束失会聚的影响,整个电子枪的基本热膨胀效应是在第一个方向失会聚。三第一组电极中至少有一个电极是以热膨胀系数低于第一步骤中为确定每一电极热膨胀引起失会聚各电极所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1-05-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0108801.3

  • 申请日1990-10-23

  • 分类号H01J9/02;H01J29/48;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伟刚

  • 地址 美国印第安纳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14: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2-15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H01J9/02 授权公告日:19940601 期满终止日期:20101023 申请日:19901023

    专利权的终止

  • 1994-06-01

    授权

    授权

  • 1992-12-30

    实质审查请求已生效的专利申请

    实质审查请求已生效的专利申请

  • 1991-05-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电子束电子枪的彩色显象管,更准确地说,涉及这种在显象管升温期间具有较小电子束会聚漂移的电子枪的改进方法。

目前在彩色显象管中使用的最普通的多电子束电子枪是一字排列式电子枪。一字排列式电子枪是设计用来在一公共平面上产生或最好是激发三束电子束,并将这些电子束沿该平面内会聚路径导引至显象管荧光屏上某一会聚点或某一小会聚区。

大多数一字排列式电子枪通过使外部电子束的聚焦场轻度失真来获得未偏转电子束的静态会聚,以使外部电子束偏转至中央电子束,从而实现荧光屏上电子束的会聚。使聚焦场失真的一种措施是将聚焦电极上一个孔径偏离其对面聚焦电极上的有关孔径。通过将主透镜中遍及电子枪和电子束位置的孔径偏移作特定组合,在显象管荧光屏上形成一给定静态会聚。在具有管内静态会聚的彩色显象管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显象管升温期间的会聚漂移。由于遍及电子枪的所有电极的水平孔径位置的相对变化,使得主透镜中电子束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会聚漂移。有关孔径移动是由于从阴极至主透镜的温度梯度使不同栅极有不同热膨胀而引起的。以前,一直是通过修整每个电极的膨胀系数使之与温度梯度相符并使遍及电子枪的所有孔径的有关水平位置保持恒定而加以解决该会聚漂移问题。这种经改良的电子枪公开在1986年12月23日颁布给Reule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631,422中。

但是,本发明人已确认在电子枪中简单地使电极的膨胀系数与温度梯度相符未必总是使会聚漂移产生要求的缩减。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造彩色显象管电子枪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及组合多个阴极和多个与各阴极纵向间隔开的电极。这种改进方法至少包括三个附加步骤。第一,确定在电子枪升温期间由每一电极受热膨胀所引起的显象管荧光屏上电子束失会聚的量和方向。第一组电极导致电子束在第一个方向失会聚,第二组电极导致电子束在第二个方向会会聚。第二,综合各个电极在显象管升温期间对电子束失会聚的影响,整个电子枪的基本热膨胀效应是在第一个方向的失会聚。第三,第一组电极中至少有一个电极是以一种热膨胀系数低于第一步骤中为确定每一电极热膨胀效应所引起失会聚各电极所使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

对电子枪结构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可用以获得在会聚漂移上更大的缩减。

附图中: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荫罩板彩色显象管的部分轴向截取平面图。

图2是图1中虚线所示电子枪的侧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子枪简化形式轴向截面图。

图4是表示标准的图2所示类型未经修改的电子枪的会聚漂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5是显象管升温期间电极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6是图2所示电子枪的每个电极的电子束运动对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7是类似于图6的曲线图,该图中在显象管升温时间周期终止使曲线归一化为会聚。

图8是类似于图7的曲线图,表示两外电子束(红色和蓝色)之间的会聚漂移。

图9是表示所有电子枪电极的外电子束(红色和蓝色)之间的组合会聚漂移的图形。

图10是对应一个标准的未经修改电子枪、一个具有低膨G2电极的电子枪,一个具有低膨胀G4电极的电子枪和一个具有组合低膨胀G2和G4电极的电子枪中的外电子束之间组合会聚漂移的曲线图。

图11a、11b和11c是具有低膨胀G2电极的三个不同显象管的会聚漂移曲线图。

图12a,12b和12c是具有低膨胀G4电极的三个不同显象管的会聚漂移曲线图。

图13a,13b和13c是具有组合低膨胀G2和G4电极的三个不同显象管的会聚漂移曲线图。

图14是用于比较具有标准未修改电子枪、带低膨胀G2电极的电子枪、带低膨胀G4电极的电子枪以及带组合低膨胀G2和G4电极电子枪的显象管的外部至外部电子束会聚漂移的合成曲线图。

图1是其玻壳包括矩形面板或面罩12以及由矩形玻锥16连接的管颈14的矩形彩色显象管10的平面图。面板包括观看面板18和与玻锥16封接的外围边缘或侧壁20。面板18的内表面装载三色荧光屏22。该荧光屏最好是线条网屏,其延伸的荧光线条基本上垂直于显象管的高频光栅行扫描(与图1的平面垂直)。多孔径彩色选择电极或荫罩板24可移动地安装在相对于荧光屏22预定的间隔。图1中示意性地以虚线表示的一种改进的一字排列式电子枪26安装在管颈14内中央位置,以产生和导引三束电子束28沿共面会聚路径穿过荫罩板24到达荧光屏22。

图1的显象管设计与一外部磁偏转线圈(例如所示环绕在管颈14和玻锥16的接点附近的自会聚偏转线圈30)一起使用。当激发时,偏转线圈30使三电子束28在荧光屏22上的矩形光栅中承受导致电子束分别进行垂直和水平扫描的垂直和水平磁通量。偏转的初始平面(在零偏转处)在图1转线圈30的中间以直线P-P表示。由于条纹光场,显象管的偏转区域轴向延伸,从偏转线圈30进入电子枪26的区域。为简化起见,在偏转区域中偏转电子束路径的实际曲线未在图1中表示。

图2和图3中示出电子枪26的细节。该电子枪包括两个玻璃支撑棒32,其上安装有各种电极。这些电极包括三个等间隔的共面阴极34(每电子束一个),一个G1栅极36,一个G2栅极38,一个G3电极40,一个G4电极42,一个G5电极44,和一个G6电极46,沿着玻璃棒32以标号顺序相隔。跟随阴极的每个电极其中具有三个一字排列式孔径,以便允许三个共面电子束通过。G1栅极36和G2栅极38是其上可包括增加强度的压纹的平行平板。三个一字排列式孔径48(示出一个)位于G1栅极36之上,三个孔径54(示出一个)位于G2栅极38之上。G3电极40由两个杯形部件60和62构成,每个杯形部件具有多孔底部。部件60的多孔底部面向G2栅极38,部件60的开口端与部件62的开口端连接。G4电极42是具有三个孔径61(示出一个)的平板。G5电极44由两个杯形部件68和70构成。部件68和70的每一封闭端包括三个孔径,而部件68和70的开口端相连接。G6电极46也包括具有多孔底部的两个杯形部件72和73。一个屏蔽杯75与部件73的外底部相连接。

如图3所示,G5电极44和G6电极46的表面封闭端分别具有凹口76和78。凹口76和78使包含三孔径82的G5电极44密封端的一部分与包含三孔径88的G6电极46密封端的一部分隔开。G5电极44和G6电极46的密封端的剩余部分分别形成环绕凹口76和78在外围延伸的边缘92和94。边缘92和94是两电极44和46彼此最近的部分。G6电极46中凹口78的结构与G5电极44中凹口76的结构不同。凹口78在中心孔径处比在边侧孔径处更窄,而凹口76在其中的三个孔径处宽度是一样的。

如图3所示,G4电极42由引线96与G2电极38电气连接,G3电极40由引线98与G5电极44电气连接。各引线(未示出)将G3电极40,G2电极38,G1电极36,阴极34和阴极加热器连接到显象管10的基座100(如图1所示),由此这些部分能够通电激活。G6电极46的电激活是通过屏蔽杯75与贯穿玻锥16电连接到阳极钮的显象管内导电涂层之间的接触获得的。(涂层和阳极钮未示出)。

在电子枪26中,阴极34,G1电极36和G2电极38包含电子枪的电子束形成区域。在显象管工作期间,将已调制控制电压加到阴极34,G1电极36接地,一个相当低的正电压(例如,800至1000伏特)加至G2电极38。G3电极40,G4电极42,以及G5电极44的表面部分包括电子枪26的预聚焦透镜部分。在显象管工作期间,聚焦电压加到G3电极40和G5电极44上。G5电极44和G6电极46的表面部分包括电子枪26的主聚焦透镜。在显象管工作期间,阳极电压加到G6电极46,因此在G5和G6电极之间形成双电位聚焦透镜。

下表列出了图2所示电子枪26的某些典型尺寸。

管颈外直径  29.00毫米

管颈内直径  24.00毫米

G1电极和G2电极间的间隔  0.18毫米

G2电极和G3电极间的间隔  1.19毫米

G3电极和G4电极间的间隔  1.27毫米

G4电极和G5电极间的间隔  1.27毫米

G5电极和G6电极间的间隔  1.27毫米

G5电极中相邻孔径间中心至中心的间隔  5.08毫米

G5和G6电极中孔径的直径  4.06毫米

G5电极中凹口的深度  2.03毫米

G1电极的厚度  0.10毫米

G2电极的厚度  0.25至0.50毫米

G3电极的厚度  7毫米

G4电极的长度  0.51至1.78毫米

G5电极的长度  17.22毫米

聚焦电压  7.8至9.5千伏

阳极电压  25千伏

在上述电子枪26中,G1电极36,G2电极38以及G4电极42是用比构成其他电极的材料具有更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的。G1电极36,G2电极38和G4电极42最好由430不锈钢制作,430不锈钢是透磁材料。G3电极40的底部或面向G2一侧由52%镍合金制成,它也是透磁性的。G3电极40,G5电极44和G6电极46的顶部由305不锈钢制作,它是无磁性的。使用这些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的目的和结果讨论如下:

设计方法

与图2所公开相同类型的标准未修改电子枪的会聚漂移如图4所示。大约20分钟内蓝色和红色电子束之间的漂移不会降低到0.1毫米以下。首先,需要减少使该会聚漂移降低到0.1毫米之下所花费的时间,但是,更可取的是,有必要设计一种其中会聚漂移从不超过0.1毫米的电子枪。

通过在显象管升温期间分析电子枪中每个电极的移动,再通过确定电子束移动对每个电极中孔径水平移动的灵敏度从而设计出一种改进型电子枪。一旦建立了这种灵敏度,便可确定如何改变所选电极的孔径移动以通过使用不同热膨胀材料降低会聚漂移。

在进行这种分析时,使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电子束轨迹。经过分析之后,构造实际显象管并进行实验以证实分析结果。

电子枪分析

应用计算机程序,每个电极中各外孔径的水平位置以0.002英寸(0.05毫米)的增量独立变化。由此,对每个电极确定了在荧光屏上电子束移动对孔径移动的灵敏度。然后,根据电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过将每电极的温升(作为时间的函数)转换为孔径移动来确定由每个电极在显象管升温期间的膨胀引起的荧光屏上的电子束运动。利用图5所示每个电极在升温期间的瞬态温升,和归因于每电极在水平孔径位置上的0.002英寸(0.05毫米)变化的荧光屏上电子束运动的灵敏度,可如图6所示确定在升温期间对应每个电极的荧光屏上的电子束运动。如图7所示,通过将这些曲线归-化为稳态会聚电子束,可以看到每个电极对会聚漂移的贡献。由于两个外电子束(红/蓝)在升温期间存在相等而相反的运动,因此红至蓝的会聚漂移是电子束漂移的两倍,如图8所示。综合每个栅极在特定时间的贡献得到理论上的红至蓝会聚漂移,如图9所示。

由于净峰值会聚漂移为+0.32毫米(图9),通过减少正电子束运动分量可降低会聚漂移。参照图8,通过用具有比其他那些电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更低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来制造G2和G4电极可以达到这点。仅用一个低膨胀G2,仅用一个低膨胀G4,以及同时用低膨胀G2和G4(与具有305不锈钢G2和G4电极的标准电子枪比较)的理论结果如图10所示。由该图,可以看到改进的增大顺序如所期望的为:用低膨胀G2时,然后是低膨胀G4,再后是组合低膨胀G2和G4。对于组合低膨胀G2和G4,将会在1.5分钟之内使会聚漂移稳定在稳态会聚值的0.1毫米内,而对标准电子枪要13分钟。

应注意到也可通过使用低膨胀的G5顶部代替低膨胀G4(见图8)来改善会聚漂移。但是,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低膨胀材料通常是磁性的。G5配置在显象管中,因此如果它为磁性材料,它可能提供其它分量,例如管颈上的外电子束弯曲成分,降低有效性并会增加偏转线圈驱动要求。

G3的底部或面向G2的一侧是由透磁材料制成的,作为一种预防偏转场穿透进入电子枪的电子束形成区域的屏蔽。这种透磁材料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尽管电子枪分析指出从电子束会聚的观点来讲,热膨胀系数越高越好,但仍使用这样的透磁材料。

类似地,尽管分析指出应该使用更高膨胀的材料,G1仍由低膨胀材料构成,因为它紧靠着阴极。因为阴极是一种簿型平板电极,所以G1的大膨胀可能使之弯翘。

实验结果

根据电子枪中红-蓝会聚漂移的理论分析,构造出有低膨胀G2电极、有低膨胀G4电极、以及同时具有低膨胀G2和G4电极的电子枪。这些电子枪结构的会聚漂移结果分别示于图11a-c,12a-c和13a-c中。对标准电子枪与图11a-c,12a-c和13a-c的改进电子枪的综合比较示于图14。由图14可见,实验显象管的相应会聚漂移性能与对应低膨胀G2和G4电极的理论分析中的计算相同。稳定在稳态会聚的0.1毫米之内的时间与标准电子枪的18分钟相比为小于2分钟。

尽管上述确定电子枪的哪一个电极或几个电极应该由具有较低热膨胀材料构成的上述方法已对具有6个电极和特定电气连线进行了描述,该方法也可用于具有不同数量电极和不同电气接线的其它电子枪。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