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过阻尼串联谐振恒流式充电机

过阻尼串联谐振恒流式充电机

摘要

“过阻尼串联谐振恒流式充电机”用于蓄电池充电。用其原理可以制成各种恒流源。文中指出:电容器、变压器和电阻构成过阻尼串联谐振电路具有恒流源的特性。适当的配置整流器可以构成恒流源和恒流充电机。用这个原理制造的交流恒流源其波形不失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851021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87-01-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夏敬释;

    申请/专利号CN85102164

  • 发明设计人 夏敬释;

    申请日1985-04-01

  • 分类号H02J7/04;H04J1/04;H02J3/1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刻字钟表仪器修配一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1:57: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1988-06-15

    被视为撤回的申请

    被视为撤回的申请

  • 1987-01-31

    公开

    公开

  • 1985-10-10

    实质审查请求

    实质审查请求

说明书

echnical-field id="technical-field001">

过阻尼串联谐振恒流式充电机是一种充电装置,也可以利用其恒流原理制造各种恒流源。

常用的可控硅恒流式充电机是由电流负反馈途径完成恒流的。本发明的恒流是由过阻尼串联谐振的恒流特性完成的。

检索了国内1981年“电工文摘”中“低压电器”中的“其它电器”部份。还检索了由1981年到1983年的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电气工程编”中的“充电装置”部份都没有奋到有关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用于各种蓄电池充电,用于制造各种恒流源。

本发明的构造:对照附图1。电容器(1)至(7)与变压器(18)(19)串联后再并联。变压器二次并联后接整流器(24)。最后接被充电蓄电池(32)。本装置可以减化成电容器与变压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变压器二次侧接一个负载电阻。这样就构成了过阻尼串联谐振电路。该电路中负载电阻增加时对串联电路的阻尼减小。由于谐振特性,于是变压器一、二次侧电压都增加。这就是说:负载电阻增加导至电阻两端电压增加,反之亦然。换句话说:该电路能够保证负载电阻中的电流不变或者变化很少。这即是过阻尼串联谐振电路的恒流的特性。附图1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构成了恒流式充电机。图中电容器与变压器一次侧串后再并联,这样当开关(41)到(47)改变状态时,不仅改变了充电电流,还改变了每个变压器对充电电流的负担,同时克服了变压器并联应用时有害的环流。本机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亦可以在整流器后面并联。附图2是附图扩展成三相电源供电时的情况。附图3是利用这个原理构成的交流恒流源电路。附图4是带有滤波装置的直流恒流源电路,滤波装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本发明与可控硅恒流充电机比较:

(1)从效果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稳定程度基本都一致。(2)从构造方面看:本发明只保留可控硅恒流充电机的电源变压器(无变压器可控硅充电机对电网负担过重),整流器,电流表部份。仅增加一组电容器和几个开关。但是省去了可控硅式的可控硅管,控制电路,反馈放大调节电路,前电路用电源供给电路。本发明比可控硅式充电机省去了决大部份电子元件。部件少则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尤其是功率因数高,效率高。比较可控硅式可节省电能约10%。作为交流恒流源时能够给出高保真的正弦波形。

附图说明:附图1是单相交流供电的过阻尼串联谐振恒流式充电机电路图。附图2是扩展成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附图3是交流恒流源电路。附图4是直流恒流源电路。图中(1)~(7)是电容器,(18)~(23)是变压器,(24)(25)是整流器(26)~(31)是整流二极管(35)是电阻(34)和(36)是负载等效电阻,(32)和(33)是被充电蓄电池。

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其中:(1)=1微法,(2)=2微法,(3)=4微法,(4)=6微法,(5)、(6)、(7)=10微法。电容器的交流工作电压大于630伏,开关(46)和(47)联动。(24)是桥形整流器。每只硅整流器极管电流20安电压100伏。变压器(18)(19)参数相同:铁心截面积20平方厘米。一次用0.69毫米线绕409圈在372和374处抽头选择使用。二次用2.1毫米线绕45圈在41和35处抽头。接在单相50周或60周220伏交流电源上。额定电流20安。输出电压由0伏变化到20伏时设定电流值变化不大于额定值±5%。本机可以为汽车起动用的各种蓄电池充电。

补充说明:检索国内“电工文摘”是由1981年到1984年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