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

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内中心上下贯穿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端可转动的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侧可翻转的设有翻转板,可将相机安装于所述翻转板上端面,所述固定板内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内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板内左半部分开口向上且向左的推动腔,本发明通过气压控制的方式控制相机的倾斜角,并结合带动相机于水平面之间旋转,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同时利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并且将抵紧装置与气压装置进行联动,只有在带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时,才可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相机的倾斜角。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5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力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06721.9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20-01-0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021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山路689号2号楼405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7:13: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8

    授权

    授权

  • 2020-07-2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16M11/12 登记生效日:202007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20010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M11/12 申请日:20200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0-03-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拍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追求越来越高,一分部人喜欢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且喜欢用相机将这美丽的画面保存下来,而在拍摄长镜头时,有时候需要连续拍摄几个小时,由于环境原因,拍摄者无法一直呆在相机旁进行守候,一般就会将相机放置在相机架上,而当拍摄不在相机边,但又需要调节相机拍摄点时,需要拍摄者快速的返回,甚至可能未能及时达到相机边上而错过了拍摄时机,或者有的时候利用相机自拍时无法自主控制相机跟随拍摄,导致拍摄效果不佳,这对摄行爱好者来说是极为可惜的,现有的可自动调节拍摄角度的机架的拍摄角度有限,并且和普通相机机架一样需要手动固定支架,一旦忘记手动固定而控制相机翻转,一旦由于地面不平而导致相机摔落,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现有的远程控制相机支架调节角度有限,同时采用手动固定支架的方式是较不稳定的,一旦忘记手动固定,相机在转换角度时产生的力易造成相机摔落,可靠型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本例的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内中心上下贯穿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端可转动的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侧可翻转的设有翻转板,可将相机安装于所述翻转板上端面,所述固定板内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内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板内左半部分开口向上且向左的推动腔,所述推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左端铰链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左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翻转板下端面左端,通过所述推动块左右移动以及所述支撑杆可带动所述翻转板的倾斜角,进而可调节相机拍摄的倾斜角,所述固定板转动可带动相机转动拍摄的角度,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所述中心柱内设有气压装置,所述气压装置内设有位于所述中心柱内的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有压缩杆,所述压缩腔内的气压连通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压缩腔左右两侧设有抵紧装置,所述抵紧装置内设有左右对称的抵紧板,当所述压缩杆上升时先带动所述抵紧板相互远离并与所述中心孔内壁抵紧,所述压缩杆继续压缩气体而带动所述推动块左移,通过控制气压来调节所述推动块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翻转板的倾斜角。

可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左端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推动腔前后两侧的固定块,所述翻转板左端面固定设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左端向下弯曲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通设于所述推动腔右壁内的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动块右端面,所述气压腔下壁且正对所述中心柱上侧设有通气腔,所述通气腔右壁连通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右端向右延伸并连通于所述气压腔下壁右端,所述伸缩杆右端与所述气压腔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可为所述伸缩杆右移提供部分动力。

可优选地,所述中心柱上端面内固定设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上端动力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下端面转动中心。所述中心柱上端面内且于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转轴四周设有开口向上的圆环腔,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圆环腔内的导气板,所述导气板内上下贯穿设有将所述通气腔与所述圆环腔连通的导气腔,左右两侧所述导气板前端面之间以及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圆弧形的密封板,所述导气板与与所述密封板之间拼接成与所述圆环腔相同的圆环并将所述圆环腔开口密封,并且所述导气板与所述密封板可绕着所述圆环腔旋转。

其中,所述气压装置包括可螺纹连接于所述压缩杆内的螺杆,所述压缩腔下壁内固定设有控制电机,所述螺杆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缩腔下壁并动力连接于所述控制电机,所述压缩腔上壁连通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上端分成两条并分别连通于所述圆环腔下壁左右两端。

其中,所述抵紧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压缩腔左右两侧且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的压紧板腔,所述抵紧板可左右滑动的设于所述压紧板腔内,所述压缩腔左右两壁且位于所述压缩杆上侧连通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相对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腔内并可与所述压缩杆相抵,所述按压块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定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对称中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紧板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抵紧板靠近对称中心一端。

可优选地,所述抵紧板靠近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压紧板腔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可带动所述抵紧板收纳回所述压紧板腔内。

可优选地,所述中心柱下端固定设有信息接收块,所述信息接收块下端面内固定设有无线信息接收器与有线插口,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远程无线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有线插口与将数据线连接进行较近位置有线稳定控制,所述信息接收块内且于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与所述有线插口上侧固定设有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所述有线插口、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控制电机,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或所述有线插口将接收的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芯片进行处理,进而控制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控制电机调节相机拍摄角度。

可优选地,所述支板外端面环形阵列且上下贯穿设有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的翻转腔,所述翻转腔两壁之间可转动的设有支脚,所述支脚下端低于所述信息接收块下端面,所述支脚靠近所述中心柱一侧内壁铰链连接有铰链杆,所述铰链杆下端铰链连接于所述信息接收块外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气压控制的方式控制相机的倾斜角,并结合带动相机于水平面之间旋转,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同时利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并且将抵紧装置与气压装置进行联动,只有在带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时,才可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相机的倾斜角,避免支脚不稳而导致相机摔落,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控制相机的拍摄角度,便于拍摄者在远处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中心柱”上端部分内以及“固定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信息接收块”的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主要应用于在使用相机拍摄时对相机的支撑以及调节拍摄角度,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包括支板11,所述支板11内中心上下贯穿设有中心孔12,所述中心孔12内可上下滑动的设有中心柱13,所述中心柱13上端可转动的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上侧可翻转的设有翻转板17,可将相机安装于所述翻转板17上端面,所述固定板14内设有支撑装置101,所述支撑装置101内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板14内左半部分开口向上且向左的推动腔18,所述推动腔18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推动块19,所述推动块19左端铰链连接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左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翻转板17下端面左端,通过所述推动块19左右移动以及所述支撑杆20可带动所述翻转板17的倾斜角,进而可调节相机拍摄的倾斜角,所述固定板14转动可带动相机转动拍摄的角度,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所述中心柱13内设有气压装置102,所述气压装置102内设有位于所述中心柱13内的压缩腔21,所述压缩腔21内可上下滑动的设有压缩杆22,所述压缩腔21内的气压连通于所述支撑装置101,所述压缩腔21左右两侧设有抵紧装置103,所述抵紧装置103内设有左右对称的抵紧板23,当所述压缩杆22上升时先带动所述抵紧板23相互远离并与所述中心孔12内壁抵紧,所述压缩杆22继续压缩气体而带动所述推动块19左移,通过控制气压来调节所述推动块19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翻转板17的倾斜角。

有益地,所述固定板14左端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推动腔18前后两侧的固定块15,所述翻转板17左端面固定设有翻转杆16,所述翻转杆16左端向下弯曲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15之间。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支撑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支撑装置101包括连通设于所述推动腔18右壁内的气压腔25,所述气压腔25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伸缩杆26,所述伸缩杆26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动块19右端面,所述气压腔25下壁且正对所述中心柱13上侧设有通气腔27,所述通气腔27右壁连通设有通气孔28,所述通气孔28右端向右延伸并连通于所述气压腔25下壁右端,所述伸缩杆26右端与所述气压腔25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29,所述拉伸弹簧29可为所述伸缩杆26右移提供部分动力。

有益地,所述中心柱13上端面内固定设有转向电机30,所述转向电机30上端动力连接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4下端面转动中心。所述中心柱13上端面内且于所述转向电机30与所述转轴31四周设有开口向上的圆环腔32,所述固定板14下端面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圆环腔32内的导气板33,所述导气板33内上下贯穿设有将所述通气腔27与所述圆环腔32连通的导气腔34,左右两侧所述导气板33前端面之间以及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圆弧形的密封板35,所述导气板33与与所述密封板35之间拼接成与所述圆环腔32相同的圆环并将所述圆环腔32开口密封,并且所述导气板33与所述密封板35可绕着所述圆环腔32旋转。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气压装置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气压装置102包括可螺纹连接于所述压缩杆22内的螺杆36,所述压缩腔21下壁内固定设有控制电机37,所述螺杆36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缩腔21下壁并动力连接于所述控制电机37,所述压缩腔21上壁连通设有分流通道38,所述分流通道38上端分成两条并分别连通于所述圆环腔32下壁左右两端。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抵紧装置1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抵紧装置103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压缩腔21左右两侧且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的压紧板腔40,所述抵紧板23可左右滑动的设于所述压紧板腔40内,所述压缩腔21左右两壁且位于所述压缩杆22上侧连通设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内可左右滑动的设有按压块42,所述按压块42相对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腔21内并可与所述压缩杆22相抵,所述按压块42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定设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远离对称中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紧板腔40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抵紧板23靠近对称中心一端。

有益地,所述抵紧板23靠近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压紧板腔40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4,所述复位弹簧44可带动所述抵紧板23收纳回所述压紧板腔40内。

有益地,所述中心柱13下端固定设有信息接收块50,所述信息接收块50下端面内固定设有无线信息接收器51与有线插口52,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51用于接收远程无线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有线插口52与将数据线连接进行较近位置有线稳定控制,所述信息接收块50内且于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51与所述有线插口52上侧固定设有处理芯片53,所述处理芯片53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51、所述有线插口52、所述转向电机30与所述控制电机37,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51或所述有线插口52将接收的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芯片53进行处理,进而控制所述转向电机30与所述控制电机37调节相机拍摄角度。

有益地,所述支板11外端面环形阵列且上下贯穿设有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的翻转腔55,所述翻转腔55两壁之间可转动的设有支脚56,所述支脚56下端低于所述信息接收块50下端面,所述支脚56靠近所述中心柱13一侧内壁铰链连接有铰链杆57,所述铰链杆57下端铰链连接于所述信息接收块50外端面。

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文中的一种可远距离或远程控制相机拍摄角度的摄像支架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状态时,中心柱13与信息接收块50处于下极限位置,支脚56处于竖直状态,翻转板17平躺于固定板14上方,推动块19位于右极限位置,伸缩杆26缩于气压腔25内,拉伸弹簧29处于放松状态,抵紧板23收纳于压紧板腔40内,复位弹簧44处于放松状态。

拍摄时,先将相机安装于翻转板17上端面,一只手扶支板11,另一只手带动中心柱13上升,进而通过铰链杆57带动支脚56下端向外翻转并展开,进而调节支脚56所需展开角度,此时将支脚56放置于地面上,由于地面支脚56下端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支脚56上端转动处的摩擦力而能保持暂时稳定,此时启动控制电机37并带动螺杆36转动,通过螺纹连接带动压缩杆22上升一小段距离,此时压缩杆22与按压块42相抵并推动按压块42缩于凹槽41内,进而通过连杆43带动抵紧板23向远离对称中心移动并与中心孔12内壁抵紧,进而避免中心柱13升降,进而提高支脚56支撑的稳定性,此时压缩杆22上升而压缩气体,通过分流通道38、圆环腔32、导气腔34、通气腔27、通气孔28而增加气压腔25内的气压,此时压缩气体产生的推理小于拉伸弹簧29的弹力,进而伸缩杆26保持不动,此时可通过相机进行拍摄,当需要调节相机的拍摄角度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控制转向电机30与控制电机37,转向电机30启动并通过转轴31带动固定板14转动,进而通过翻转板17带动相机旋转并调节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控制电机37启动可带动压缩杆22继续上升,进而增加气压腔25内的气压,此时气压产生的推力大于拉伸弹簧29弹力,进而带动伸缩杆26左移并拉伸拉伸弹簧29,进而带动推动块19左移,进而通过支撑杆20带动翻转板17于一百八十度内进行翻转,进而调节相机的拍摄倾斜角,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气压控制的方式控制相机的倾斜角,并结合带动相机于水平面之间旋转,进而实现对相机拍摄角度的全方位调节,同时利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并且将抵紧装置与气压装置进行联动,只有在带动抵紧装置将中心柱进行固定时,才可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相机的倾斜角,避免支脚不稳而导致相机摔落,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控制相机的拍摄角度,便于拍摄者在远处进行控制。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