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方法、X射线辐射探测器和CT系统

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方法、X射线辐射探测器和CT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C3,C5)探测入射的X射线辐射的方法,其中,以具有至少1.6eV能量的附加的辐射照射用于探测的半导体材料(HL)来生成附加的电荷载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探测X射线辐射的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C3,C5),至少具有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半导体材料(HL)和至少一个辐射源(Q),该辐射源以附加的辐射照射半导体材料(HL),其中,所述辐射具有至少1.6eV的能量,以及涉及一种具有X射线辐射探测器(C3,C5)的CT系统(C1)。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5-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T1/24 申请日: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入射的X 射线辐射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直接转换的X 射线辐射探测器,至少具有为探测X射线辐射而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和至少 一个辐射源,该辐射源以附加的辐射照射半导体材料,以及涉及一种具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的CT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探测特别是在CT、SPECT和PET系统中的伽玛辐射和X射线辐 射,尤其使用或者力求使用基于半导体材料如CdTe、CdZnTe、CdZnTeSe、 CdTeSe、CdMnTe、InP、TIBr2、HgI2的直接转换的探测器。然而在这些材 料中,特别是在对于CT设备所需的高辐射通量密度下出现极化效应。

极化表示在高的光子通量或辐射通量下探测的计数率的下降。该极化的 原因是由于电荷载体尤其是空穴的非常细微的移动和由于半导体中固有晶 体缺陷的聚集。也就是由于电场因为与晶体缺陷相关的位置固定的电荷而降 低导致形成极化,这些电荷对于由辐射产生的电荷载体起捕获中心和复合中 心的作用。由此导致电荷载体寿命和运动性的下降,这又导致在高的光子通 量下探测的计数率的下降。

然而,辐射探测器必须具有高的电荷载体寿命和运动性,以便能够分离 在照射期间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通过极化限制了直接转换器的最大可探测的 辐射通量。由于该原因,至今仍不能将尤其应用在计算机断层造影中的高的 辐射密度完全且直接转换成电脉冲。

出版物US 20080164418A1描述了一种降低在半导体探测器中的极化 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作为对电离辐射在半导体中的吸收的响应而产生电脉 冲,其中,在半导体中形成空间电荷,并且根据产生的空间电荷以具有一个 或多个波长的IR辐射照射半导体,从而至少部分地降低在半导体中的极化, 并且由此降低其对于电脉冲的影响。所使用的IR辐射具有最大能量为1.57 eV以及最小为790nm的波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改良方法来探测在直接转 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中的X射线辐射,其中几乎完全避免在用于探测的 半导体材料中的极化。

该技术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是本发 明的优选扩展。

发明人认识到,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附加的空间电荷或者附加的电 荷载体,能够防止在用于探测的半导体材料中的极化。附加产生的电荷载体 能够填充并由此弱化(passivieren)半导体晶体的固有晶体缺陷,特别是深 层的晶体缺陷。因此形成位置固定的电荷,其阻止形成空间电荷并由此阻止 半导体的极化。

电荷载体可以通过能量充足的辐射被外加到半导体材料中。使用的辐射 具有至少1.6eV的能量。为此例如可以使用电磁辐射,如可见光或者紫外线 辐射或者电子辐射。相比之下,先前引用的出版物US 20080164418A1中使 用的IR辐射在波长至少790nm的情况下仅具有最高1.57eV的能量。于是, 在X射线辐射期间和/或在X射线辐射之前的定义的时间间隔中和/或以不同 的或相同的能量照射半导体材料。

通过照射在半导体材料表面附近产生电荷载体,并且从那里扩散或漂移 到半导体材料的内部。对于辐射方向具有不同的可能性,例如阴极侧和/或 阳极侧或者通过在半导体表面上的半透明的触点或者通过在探测器的电极 罩的缝隙或者从侧面。在CT系统中应用的情况下,可以将辐射源安装在半 导体的z侧,从而从z方向照射半导体。

根据各自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进行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的能量 或波长的选择。如果光辐射的能量大于带隙的能量差,则在能带间激励电荷 载体。因此,可以实现电荷载体的带间跃迁。例如CdTe在室温下具有带隙 为1.4eV。这相当于大约850nm的波长,也就是接近IR辐射。为了实现在 CdTe中的带间跃迁,使用相应的具有更短波长并由此具有更高能量的辐射, 即能量大于1.6eV。然而,随着光辐射的能量增长或者说波长减小,光辐射 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渗透深度降低,从而光辐射的吸收更多地发生在半导体的 可能受扰乱的表面层。在此,电荷载体生成会变得低效。因此,在使用可见 光辐射下有意义的是,将辐射能量匹配到带隙的能量,并且例如与带隙能量 偏差不多于25%。

另一种向半导体外加附加的电荷载体的可能性在于,在CT系统的评估 电子器件即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上产生可见光辐射,并且通过可透 光的接触材料耦合输入到半导体。为此,辐射源可以直接生长、沉积和/或 机械连接在ASIC上。例如使用发光二极管(简称LED)作为辐射源。该辐 射源可以布置在每个像素间隙下或ASIC的边缘。这样实施的辐射源也能够 实现阳极侧或阴极侧照射半导体。

原则上通过照射阴极,在半导体的阴极下的几微米处形成电荷载体,即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空穴。空穴在阴极处直接复合,而电子穿越半导体 材料并且由此在半导体内部也填充晶体缺陷。形成带正电的空间电荷。在阳 极侧照射的情况下则正好相反。空穴穿越半导体材料并且也填充在半导体内 部的晶体缺陷,从而形成带负电的空间电荷。通过阴极侧和/或阳极侧照射 半导体,可以影响或者说控制在半导体材料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并且由此影 响或者说控制极化状态。如下选择在阳极侧或者阴极侧照射的份量,使得产 生的空间电荷相当于在X射线辐射下形成的带电相反的空间电荷。例如通 过由于附加生成的电荷载体而产生的带正电的空间电荷来均衡由于X射线 辐射而产生的带负电的空间电荷。因此在X射线辐射入射到半导体材料的 情况下,空间电荷也保持恒定。因此,探测器响应是稳定的。

特别地,在同时和/或顺序地照射阳极侧和/或阴极侧的情况下,可以选 择不同波长范围或者说能量范围和不同强度的组合。例如,根据在CT系统 中计划的X射线扫描的kV设定和mAs设定改变射线的能量范围和强度, 以便使空间电荷优化匹配在X射线辐射探测器内的能量沉积的轮廓。

原则上也就是至今重要的半导体的晶体缺陷(在该晶体缺陷上形成空间 电荷并且导致极化)被弱化或者说均衡,从而使半导体材料适合作为用于高 通量运行中例如CT或双能量CT系统的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

发明人相应地建议一种用于借助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入 射的X射线辐射的方法,特别是在CT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其中,以能量至 少1.6eV的附加辐射照射用于探测的半导体材料来生成附加的电荷载体。在 这样的方法中,通过除了待探测的X射线辐射外,附加地以能量充足的辐 射照射半导体,防止了在半导体中的极化。然而,该附加的辐射不被探测, 并且不用于成像。它仅用于产生附加的电荷载体。根据本发明,为此使用具 有能量至少1.6eV的辐射。这相当于最大波长为770nm。在优选实施方式 中,使用具有更高能量的辐射,即优选大于2.1eV,更优选在2.1eV与3.2eV 之间。

借助能量充足的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附加的电荷载体,也就是电子和空 穴。这样产生的电荷载体填充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缺陷,特别是深层晶体缺陷, 由此使其中性化并且形成位置固定的电荷。以此防止在晶体缺陷处形成空间 电荷,并由此防止极化。以此有利地保持高的电荷载体寿命和运动性,从而 在高的光子通量下也不会降低探测的计数率。因此不会由于极化而限制直接 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的最大可探测的辐射通量。根据本发明,也可以 将优选在CT系统中的高辐射密度直接转换成电脉冲。

为了照射半导体,可以使用不同的辐射,特别是不同能量的辐射,其可 以从不同方向同时或者时间错开地照射半导体材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使 用电磁辐射,优选可见光和/或紫外线辐射。可见光的能量从波长大约为770 nm时的大约1.6eV到波长大约为400nm时的大约3.1eV。紫外线辐射的能 量范围处于大约3.3eV至大约12eV之间,其中波长从大约380nm直到1 nm。辐射的优选能量范围基于所使用的辐射源和辐射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打 算的渗透深度,例如在使用AlGaN-LED下的辐射能量大约是3.5eV。在使 用可见光辐射的情况下,优选的辐射能量分别取决于X射线辐射探测器的 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有利地,辐射能量最多高于带隙能量差25%,因为 否则光辐射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渗透深度太小而产生太少的电荷载体。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以电子辐射照射半导体材料。所使用的电子辐射 的能量处于大约1eV至10k eV之间。如果使用电子辐射用于产生电荷载体, 则渗透深度随着辐射能量而增长,从而在能量充足的X射线辐射情况下, 在半导体材料内更多地产生电荷载体。

所使用的辐射类型和其能量或者剂量基于该辐射到半导体材料中打算 的渗透深度和基于在半导体材料中缺陷的位置,该缺陷应当通过附加生成的 电荷载体而被弱化。如果缺陷接近表面,则可以使用具有更小渗透深度的辐 射。

分别根据实施方式而从阳极侧和/或阴极侧照射半导体材料。在一种实 施方式中,利用在阳极侧布置的辐射源从阳极侧进行照射。在另一种实施方 式中,利用在阴极侧布置的辐射源从阴极侧进行照射。在该实施方式中,还 可以在阳极侧照射与阴极侧照射之间例如顺序地来回交换,从而从阳极侧或 阴极侧交替地进行照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于同时从阳极侧和阴极侧进行照 射。在此,还可以将辐射的不同波长范围或者能量范围互相结合,例如可以 在阴极侧使用更高能量的辐射来在触点附近产生电荷载体,从而使空穴尽管 其更低的移动性而能够被阴极吸收,并且使电子穿过整个半导体晶体。同时, 在半导体晶体内部,通过从阳极侧以及能量不足的、更深地渗透半导体晶体 的辐射进行照射,能够实现恒定的缺陷水平并由此实现恒定的内部电场。在 此,辐射源或者布置在阳极或阴极与半导体材料之间或者布置在阳极或阴极 的外侧上。在此,例如作为栅格结构或者由于选择的阳极或阴极的材料,阳 极或阴极优选至少部分透光。

例如也可以通过X射线辐射探测器的电极罩的缝隙和/或通过评估电子 器件进行阳极侧或阴极侧的照射。为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很薄地沉积电 极,使得辐射的渗透深度大于电极的层厚和/或使电极不是完整的连续层或 者说是具有厚度变化的层。例如可见光渗透10至50nm厚的金或铂金电极, 从而在半导体中产生电荷载体对。

在以可见光进行阳极侧或阴极侧照射下,分别直接在半导体的阳极或阴 极处形成电荷载体。如果照射阴极,则所产生的空穴立即复合,不继续渗透 到半导体材料,而电子扩散到半导体内部并且在那里填充晶体缺陷。但是, 如果照射阳极,则相反地空穴扩散到半导体材料中并且填充晶体缺陷,而电 子立即与阳极复合。因此,所形成的空间电荷通过照射方向互相区分。根据 空间电荷的类型影响半导体中的极化状态。有利地使在半导体中由于X射 线辐射而形成的极化状态与由于附加产生的电荷载体而形成的极化状态相 反,从而使两种极化状态互相抵消。根据本发明,通过由附加照射形成的带 负电的极化状态来均衡由于X射线辐射形成的带正电的极化状态,反之亦 然。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X射线辐射探测器的电极罩中的缝隙和/ 或通过评估电子器件进行阳极侧或阴极侧的照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见 光通过CT系统的评估电子器件耦合输入到半导体。这有利地通过透光的触 点材料进行。一个或多个LED优选适合作为辐射源。LED可以直接生长、 沉积在评估电子器件上和/或与评估电子器件机械连接。LED有利地被布置 在每个像素间隙下和/或评估电子器件的边缘。由此既可以从阴极侧又可以 从阳极侧照射半导体。另外,该实施方式有利地节省空间,因为不使用附加 的和单独的辐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既从阳极侧又从阴极侧进行照射。在此,有利地通 过附加的电荷载体借助电子和空穴辅助信号传输。

代替和/或附加于阳极侧或阴极侧照射,从侧面和/或通过半透明的触点 照射半导体。在此,辐射源或者直接布置到半导体材料或者与半导体材料具 有间距。在使用电子辐射的情况下,如果借助电子进行信号传输,则阴极侧 照射是有利的。因为所产生的电荷载体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朝着阳极穿过整 个元件,所以即使在强度相关的不均匀的照射或具有较小渗透深度的照射下 也达到所希望的效果。相反,如果借助带正电的空穴进行信号传输,则以X 射线辐射进行阳极侧照射是有利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CT系统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 选从CT系统的z方向和/或圆周方向照射半导体材料。

此外,除了辐射的类型、其入射方向和/或辐射能量之外,还可以改变 照射持续时间和/或照射时间。例如可以脉冲式和/或持续照射半导体材料。 照射或者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依据必须被弱化的缺陷的数量。在数量较大的 情况下,较长的照射是有利的。另外,通过脉冲式照射有利地在半导体材料 中实现准稳定的状态。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还依据缺陷复合物在照射后的寿 命。

照射可以在待探测的X射线辐射入射之前和/或期间进行。附加照射相 对于X射线辐射的时间间隔同样主要依据缺陷复合物在照射后的寿命。如 果该寿命很长,例如几分钟,则可以以更大的间隔例如同样几分钟进行照射。 然而,与X射线辐射的时间间隔优选小于以上提到的缺陷的寿命。

此外,可以在照射期间改变辐射能量,例如连续地或逐步地改变。在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减小辐射能量,也就是朝着更小的能量值进行改变。在另 一种实施方式中,增加辐射能量,也就是朝着更大的能量值进行改变。通过 改变辐射能量能够有利地将半导体中的极化状态的均衡与X射线扫描的能 量走向进行匹配。

通过照射半导体,特别是在使用可见光辐射下,激励在半导体材料中的 带间跃迁。为此,辐射能量优选大于各自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以便充足 地激励电荷载体。然而在可见光下,辐射的渗透深度在材料中下降,从而几 乎完全仅在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层发生电荷载体生成。然而,这里可能具有缺 陷,由此使电荷载体生成变得低效。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利地将辐射能量 降低到半导体材料中的带间跃迁的能量差。辐射能量有利地与带隙的能量差 偏差最多25%,优选最多20%,更优选最多15%。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按照以上描述的方法探测X射线辐射的直 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特别是用于CT系统,至少具有用于探测X射 线辐射的半导体材料和至少一个辐射源,该辐射源以附加的辐射照射半导体 材料,其中,所述辐射具有至少1.6eV的能量。半导体材料如CdTe、CdZnTe、 CdZnTeSe、CdTeSe、CdMnTe、InP、TIBr2、HgI2适合于探测。所使用的辐 射有利地是在可见光区域和/或UV区域的电磁辐射或者电子辐射。相应地使 用例如至少一个电磁辐射源(特别是发光二极管)和/或至少一个电子辐射 源作为辐射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刚好构造一个照射半导体的辐射源。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照射半导体的辐射源,例如也从不同方向和/ 或以不同能量照射,以便保证尽可能均匀的照射并由此保证在半导体材料中 均匀地产生电荷载体。根据本发明,辐射源产生具有至少1.6eV、优选多于 2.1eV的能量充足的辐射。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CT系统,包括具有附加的辐射源的X射线辐射 探测器,利用该X射线辐射探测器能够按照以上描述的方法建立检查对象 的断层造影拍摄。

本发明总计提供以下优点: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控制或者说影响探测器的极化状态,从而 可以避免在X射线照射下探测器的极化或者漂移。特别地,能够将极化状 态与设备中的各自使用情况进行匹配。由此又能避免在例如计算机断层造 影、血管造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造影、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等成像方 法中的图像伪影。根据本发明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通过紧凑且小的组件(例 如LED)提供了简单且尤其节省空间的结构。所使用的半导体材料能够简单 并廉价获得,因为其是工业制造的材料。另外,LED的性能已经被广泛研究, 因此可以简单地匹配到希望的能量范围。这样的光源还能够廉价实现。此外, 可以改善探测器的每个通道或像素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优选实施例借助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仅示出了为理解本 发明所需的特征。使用了以下附图标记:A:阳极;C1:CT系统;C2:第 一X射线管;C3:第一探测器;C4:第二X射线管(可选);C5:第二探 测器(可选);C6:机架壳体;C7:患者;C8:患者卧榻;C9:系统轴; C10:计算及控制单元;HL:半导体;K:阴极;Prg1至Prgn:计算机程序; Q:辐射源;S:层。

分别示出了:

图1示出了具有计算单元的CT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有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极侧辐射源的半导体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有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阴极侧辐射源的半导体的示意 图,以及

图4示出了具有侧面布置的辐射源的半导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CT系统C1。CT系统包括机架壳体C6,其中具 有这里未详细示出的机架,在该机架上固定了第一X射线管C2和对置的第 一探测器C3。可选地,设置了第二X射线管C4和对置的第二探测器C5。 患者C7位于能够在系统轴C9方向移动的患者卧榻C8上,利用该患者卧榻 在以X射线辐射扫描期间能够将患者连续地或逐步地沿着系统轴C9按照z 方向移动穿过在X射线管C2和C4与分别对应的探测器C3和C5之间的测 量区。该过程通过计算及控制单元C10借助计算机程序Prg1至Prgn控制。

根据本发明探测器C3和C5被构造成直接转换的X射线辐射探测器, 其具有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半导体材料以及用于在半导体中生成附加的 电荷载体的附加的辐射源(参见图2至图4)。CT系统C1相应地按照根据 本发明的方法运行。

在图2至图4中分别示出了用于探测X射线辐射的探测器元件的半导 体材料HL的示意图。半导体材料HL例如是CdTe。在半导体HL的两个相 对的侧面上,在半导体HL上布置了阳极A和阴极K。阳极A和阴极K按 照常规方式与CT系统的电子器件连接,然而为了清晰起见没有示出。根据 本发明,在图2至图4中分别示出了至少一个辐射源Q。辐射源Q例如被构 造成LED,用于产生具有能量范围从1.6eV至3.2eV的可见光辐射。对此, 根据本发明对半导体HL进行附加照射,以便产生附加的电荷载体,并且由 此均衡在半导体HL中由于入射的X射线辐射而引起的极化。图2至图4的 实施方式的区别分别在于辐射源Q的布置和实施方式。

在图2中,示出了阴极侧的辐射源Q。辐射源Q是平面或者层式构造 的,并且直接布置在阴极K的背对半导体HL的一侧。此外,阴极K被构 造成透光的。由辐射源Q发出的光辐射通过阴极K并且渗透进半导体材料 HL,在那里产生附加的电荷载体。为了有针对性地从辐射源Q向半导体材 料HL照射光辐射,在阴极K的外侧安装反射层S,其将辐射朝向半导体 HL反射。通过辐射源Q的平面构造,实现对半导体HL的均匀照射,并且 由此实现均匀的电荷载体生成。在阴极侧布置辐射源Q的情况下,产生的 空穴立即在阴极K处复合。产生的电子扩散到半导体HL内部,并且在那里 填充晶体缺陷。根据本发明,这样由待探测的X射线辐射形成的带正电的 空间电荷可以由附加的电荷载体的带负电的空间电荷进行均衡。最终避免半 导体HL的极化。

在图3中示出了阴极布置的辐射源Q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这里在阴极K 的间隙中,也就是在阴极K与半导体HL之间嵌入了五个单个的辐射源Q。 在该实施方式中,辐射直接入射到半导体HL。通过辐射源Q在半导体HL 上的均匀分布,这里也实现了均匀的照射并且均匀地产生电荷载体。

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辐射源Q的阴极侧布置和其功能相应地类似于 辐射源Q的阳极侧布置。

在图4中示出了在半导体HL侧面布置的辐射源Q。辐射源Q直接布置 在半导体HL上并且平面地构造,以便保证尽可能均匀的照射。

虽然在细节上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图解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公开的例子,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推出其它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