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免拆边挡模、含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节点

免拆边挡模、含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节点

摘要

本发明提供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及与第一预制构件连接的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节点处设置有免拆边挡模,所述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免拆边挡模通过现浇混凝土浇注成一体。本发明中预制构件内设置有免拆边挡模,在施工安装时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处,只需要从砼结构内层内侧搭设内模板,且免拆边挡模作为现浇连接节点处的外模板和骨架与现浇混凝土一起固定,增强两个预制构件的连接强度且省去搭设与拆除外模板的麻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免拆边挡模及带有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945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35445.4

  • 发明设计人 曾成奇;

    申请日2014-12-04

  • 分类号E04C2/38;E04B1/61;

  • 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平

  • 地址 410201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港路30号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楼3005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5:01: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2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1/61 合同备案号:2018430000023 让与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受让人:中民筑友科技(胶州)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免拆边挡模、含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节点 申请公布日:20150506 授权公告日:20170922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90102 申请日:201412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08-2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注销 IPC(主分类):E04B1/61 合同备案号:2017430000025 让与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受让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解除日:20180801 申请日:201412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01-1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1/61 合同备案号:2017430000025 让与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受让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免拆边挡模、含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节点 申请公布日:20150506 授权公告日:20170922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71221 申请日:201412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9-22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C2/38 申请日:2014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免拆边挡模、带该免拆边挡模的预 制构件及该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部分预制构件通常通过工厂生产后,在施工现场再进行装 配式施工。为方便施工安装,预制构件生产时其边缘会预留用于现浇混凝土的 叠合层,作为与相邻部位连接时现浇混凝土的外侧模板。预制构件与结构主体 或相邻构件之间需要对连接节点处进行现浇混凝土以形成整体。

当预制构件的边缘部分强度不足以承载现浇混凝土的压力时,其便不能作 为外侧模板使用。此时,需要在连接节点的内外两侧分别搭设通过对拉螺杆连 接的外侧模板,并当完成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后再将外侧模板拆除。然而,对于 边缘带有叠合层或企口的预制构件,边缘处强度较低易损坏;对于带有外装饰 的预制构件,搭设外侧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易损坏和污染外饰面;且搭设和拆 除外侧模板需要在建筑外侧搭设脚手架,进行空中作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带来风险,同时降低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施工且提高效率的免拆边挡模。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该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该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

免拆边挡模,其包括基板部、与基板部连接的支承部以及锚固部;所述支 承部包括固定板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若干加强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基 板部的一侧;所述加强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远离基板部的一侧且所述加强 板远离固定板的末端与基板部连接;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加强板远 离所述固定板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槽配合的插接部;所述锚固部与所述插接 部凸出于所述基板部的同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部、插接部及锚固部上设置有若干孔洞。

带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其包括所述的免拆边挡模,且还包括非结构外 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非结构外层表面的砼结构内层,所述砼结构内层与所述非结 构外层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非结构外层突出于砼结构内层的一侧 继续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对应的 第二安装部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免拆边挡模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部紧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锚 固部与穿过所述插槽的插接部均预埋锚固在所述砼结构内层中。

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其包括所述的免拆边挡模,且还包括第一预制构件 及与第一预制构件连接的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或所述第二预制 构件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所述免拆边挡模;所述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构 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免拆边挡模通过现浇混凝土浇注成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免拆边挡模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 二预制构件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之间形成第一 间隔,所述免拆边挡模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边缘并覆盖所述第一 间隔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上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穿过免拆边挡模的第一连接钢 筋,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上沿第二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钢筋;若干竖向 钢筋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二连接钢筋,若干第三连接钢筋沿所 述竖向钢筋的延伸方向间隔箍设于所述竖向钢筋外,每个第三连接钢筋与两个 位于同一平面的所述第一连接钢筋及所述第二连接钢筋搭接且部分重合后与所 述竖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相互连接的 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免拆边挡模;所述两侧的免拆边挡模中加强板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处于同一平 面内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上所述 免拆边挡模之间设置有覆盖于所述第二间隔上的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边向内凹陷形成与两侧的免拆 边挡模配合的凹槽。

本发明中预制构件内设置有免拆边挡模,在施工安装时相邻的两个预制构 件的节点处,只需要从砼结构内层内侧搭设内模板,且免拆边挡模作为现浇连 接节点处的外模板和骨架与现浇混凝土一起固定,增强两个预制构件的连接强 度且省去搭设与拆除外模板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带免拆边挡模的预制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中第一预制构件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部 分剖示图;

图8为图7所示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第一实施方案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第二实施方案的部分剖示图;

图10为图9所示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第二实施方案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用于组装预制模块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预制构件水平方向的组装图;

图14为图12所示预制构件竖直方向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 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 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 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本发明中预制构件100包括非结构外层10、设置于非结构外 层10表面的砼结构内层20以及安装于非结构外层10与砼结构内层20上的免 拆边挡模30。非结构外层10与砼结构内层20均大体呈方形板状。砼结构内层 20与非结构外层10相对的表面形成第一安装部21。非结构外层10突出于砼结 构内层20的侧边继续延伸形成与第一安装部21相对的第二安装部11。第一安 装部21所在平面与对应第二安装部1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呈L型,且两者共同 围设形成用于安装免拆边挡模30的安装空间13。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100 的相对两个侧向边缘设置有免拆免拆边挡模3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 据施工需要在预制构件100的四个边缘设置1个或多个免拆免拆边挡模30。在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100为预制外墙板。非结构外层10包括外饰面14以及 设置于外饰面14与砼结构内层20之间的保温层15。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 实施例中,非结构外层10可为比砼结构内层992薄的混凝土层、外保温板与外 装饰复合板、或与砼结构内层20连接的外挂装饰板等。

请一并参看图2,在生产时,第一安装部21上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 连接钢筋2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钢筋23为闭合的箍筋,其一部分预埋并 锚固于砼结构内层20内,另一部分伸出砼结构层20侧边缘。在其他一些实施 例中,连接钢筋23也可以为开口的箍筋,或者根据需要设置为伸出砼结构层20 侧边的单根外伸钢筋。

请一并参看图3,免拆边挡模30收容于安装空间13内并安装于第一安装部 21上。免拆边挡模30包括基板部31、与基板部31连接的支承部32以及锚固 部33。在安装时,基板部31固定于第一安装部21上,支承部32与第二安装部 11相对。

基板部31在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直板状,其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孔洞310、 若干安装槽311以及若干插槽312。

在生产预制构件100时,孔洞310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浇筑砼结构内层20时 压力过强而损坏免拆边挡模30;另一方面有利于排出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产生的 气体,使混凝土嵌合于孔洞310内并通过孔洞310与基板部31更牢固的结合; 且增强基板部31两侧的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的连续性。

若干安装槽311与若干插槽312分别沿基板部31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 于基板部31上。每个安装槽311大体呈长条状,其均沿基板部31的第二方向 延伸,用于供预埋于砼结构内层20内的连接钢筋23(请参看图2)伸出且还有 利于排出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产生的气体。每个插槽312均沿基板部31第一方向 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基板部31 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基板部31的宽度方向。

支承部32包括固定板321及与固定板321连接的若干加强板322。固定板 321垂直连接于基板部31的一侧。

每个加强板322由固定板321远离基板部31的一端向靠近基板部31方向 弯折后再继续倾斜延伸形成,且每个加强板322远离固定板321的末端与基板 部31连接。其中,加强板322为相对于固定板321倾斜的斜板。固定板321与 加强板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每个加强板322远离固定板321的末端弯折形 成插接部324。若干插接部324一一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槽312内,如此,基板部 31与支承部32的横截面形成类直角三角形。为避免每个插接部324从相应插槽 312中脱出,在每个插接部324插入相应插槽312后,其凸出于基板部31底面 的自由端被扭转一定角度,以固定于相应的插槽312内。

在本实施例中,锚固部33由固定板321与基板部31连接的一端向远离基 板部31的方向继续延伸形成,如此锚固部33与插接部324凸出于基板部31的 同一表面。锚固部33与若干插接部324上均开设有若干贯穿其表面的孔洞310, 以增强免拆免拆边挡模30与预制构件100中砼结构内层20的锚固力。在安装 时,锚固部33与插接部324均预埋并锚固在砼结构内层20内,以将免拆边挡 模30固定于预制构件100上。

请参看图4,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30中固定板321上形成 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若干加强肋326,从而使固定板321呈瓦楞状。如此,有利 于增强固定板321的抗冲击能力,并增强现浇混凝土与固定板321的锚固力。 其中,免拆边挡模30的第一方向为免拆边挡模30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在 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免拆边挡模30的强度,亦可将加强板322 和/或基板部31上设置若干加强肋326。

请参看图5,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30中基板部31、固定板 321、锚固部33以及若干插接部324的表面均凸出设置有若干固定部327,用以 增强免拆边挡模30与砼结构内层20混凝土以及与现浇混凝土的锚固力。同时, 基板部31、锚固部33、固定板321以及若干插接部324表面与若干固定部327 相对位置开设有若干通孔328,用以起到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孔洞325及第一孔 洞310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的排气作用。具体地,每个固定部327大体呈梯形, 其由对应通孔328相对两侧的边缘向远离对应基板部31、锚固部33、固定板321 以及插接部324的方向凸出形成,即每个固定部327相对的两个自由端搭设于 对应通孔328相对的两侧。其中,基板部31、锚固部33、固定板321以及插接 部324上若干固定部327的凸出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部 31、锚固部33、固定板321以及插接部324上若干固定部327亦可朝同一方向 凸出。另外,固定部327与通孔328亦可仅设置于基板部31、锚固部33、固定 板321以及插接部324中的一者或者二者上,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327与通孔328的形状以及两 者设置的位置亦可根据需要而定,例如,固定部327可为弧形状,且固定部327 中的一条侧边或多条侧边与对应的基板部31、固定板321以及插接部324中的 一者或者二者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使其与相对的通孔328连通,以使固定部327 与对应通孔328的组合同时起到锚固与排气的双重作用;另外,固定部327与 通孔328亦可独立设置于基板部31、固定板321以及插接部324中的一者或者 二者上。此时,固定部327凸出于对应的基板部31、固定板321以及插接部324 表面,以起到锚固作用;通孔328间隔贯穿设置于基板部31、固定板321以及 插接部324表面以起到排气作用。

请参看图6,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免拆边挡模30中基板部31、固定板 321以及加强板322均采用冲压方式一体成型而成。同时,基板部31上形成多 个间隔设置的锚固部33。每个锚固部33的一边与基板部31连接,且每个锚固 部33绕与基板部31连接的一边向远离加强板322方向折弯。如此,基板部31 上形成若干用于供预埋于砼结构内层20内的连接钢筋23伸出的安装槽311。

在生产安装时,免拆边挡模30中基板部31紧贴第一安装部21,支承部32 的固定板321与第二安装部11相对且保持一定间隔,优选地,固定板321与第 一安装部11表面保持1cm的间距,以为固定板321在现浇混凝土时提供一定的 变形空间并防止混凝土浇注时对非结构外层10的压力过强而损坏预制构件100。 锚固部33与插接部324均预埋并锚固在砼结构内层20中,从而使免拆边挡模 30与非结构外层10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在免拆免拆边挡模30区域现浇混凝土 时,引起免拆免拆边挡模30的结构损坏或与预制构件100之间发生脱离。

请参看图7至图10,本发明还涉及预制构件100的连接节点,其包括第一 预制构件40以及与第一预制构件40连接的第二预制构件50。其中,第一预制 构件40和/或第二预制构件50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免拆边挡模30。在施工时, 第一预制构件40、第二预制构件50以及连接节点处的免拆边挡模30通过现浇 混凝土浇注成一体。下面分别以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中一者带 有上述免拆边挡模30以及两者同时带有上述免拆边挡模30为例分别进行详细 说明。

如图7与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以建筑的阴角连接节点为例进行 说明。其中,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免拆边挡 模30。免拆边挡模30中固定板321远离基板部31的一端凸出于第一预制构件 40连接节点处的边缘。第二预制构件50与第一预制构件40垂直放置,并在连 接节点处与第一预制构件40之间形成第一间隔60。免拆边挡模30覆盖第一间 隔60与第二预制构件5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构件40为预制外墙板。 第二预制构件50为与第一预制构件40连接的预制剪力墙。第一预制构件40与 第二预制构件50均包括外饰面14、砼结构内层20以及设置于外饰面14与砼结 构内层20之间的保温层15。

在生产时,第一预制构件40的砼结构内层20上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埋有若 干穿过免拆边挡模30的第一连接钢筋22。第二预制构件50的砼结构内层20上 沿第二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钢筋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钢筋22 和第二连接钢筋24为多个一部分预埋在砼结构内层20内且另一部分伸出砼结 构内层20外的闭口箍筋。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预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第 二方向为第二预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

在施工时,将第二预制构件50与第一预制构件40垂直放置,并使第二预 制构件50位于节点处的侧边抵接于固定板321背向加强板322的表面,从而封 闭第一间隔60,以防止现浇混凝土时混凝土由第一间隔60流出而污染了第一预 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的外饰面14,同时避免了在该连接节点处设置用 于现浇混凝土的外侧模板。此时,预埋于第一预制构件40内的第一连接钢筋22 与预埋于第二预制构件50内的第二连接钢筋24一一对应的位于同一平面。同 时,在室内侧搭设内侧模板(图未示)并放置若干竖向钢筋70。若干第三连接 钢筋26沿竖向钢筋70的延伸方向间隔箍设于若干竖向钢筋70外。每个第三连 接钢筋26与两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连接钢筋22以及第二连接钢筋24搭接且 部分重合后通过钢丝等其它部件与若干竖向钢筋70绑扎在一起。再通过现浇浇 筑混凝土,使竖向钢筋70、第一连接钢筋22、第二连接钢筋24以及第三连接 钢筋26共同形成混凝土柱,从而将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通过 免拆边挡模30浇注并连接在一起。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钢筋22和 第二连接钢筋24为也可以采用开口箍筋,为方便后期放置穿过箍筋的竖向钢筋, 可以将开口箍筋的开口部位伸出砼结构内层20。

如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 二预制构件50相互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免拆边挡模30,且两侧免拆边挡模30 中加强板322与固定板321连接的一端相互靠近。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 构件50在竖向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两者之间预留第二间隔61。第一预制构件 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上两个免拆边挡模3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0。连接板80 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相对的两边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预制构件40及第二预制 构件50上免拆边挡模30中加强板322嵌合的凹槽8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 80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隔61且覆盖于第二间隔61上,以将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 二预制构件50连接并封闭第二间隔61,防止现浇混凝土时混凝土由第二间隔 61流出而污染了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的外饰面14。上述第一预 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中,可以其中一块为带暗梁的承重外墙板,另一 块为预制剪力墙;也可以为两块均为预制剪力墙或两块均为带暗梁的承重外墙 板,在此不作限定。

在施工时,将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吊装后调整对齐;且第 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之间留出2cm的第二间隔61,调整第一预制 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使两者在竖向处于同一平面内;将连接板80的凹 槽81卡合于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中免拆边挡模30的加强板322 上,在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的砼结构内层20背向非结构外层10 的外侧搭设现浇连接节点处的内侧模板(图未示);向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 预制构件50的连接节点处浇筑混凝土并捣实并待现浇混凝土成型后,拆除内侧 模板即可。此时,免拆边挡模30与混凝土一起浇注,将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 二预制构件50连接为整体,增强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之间的连 接强度且省去搭设与拆除外侧模板的麻烦,同时避免了污染建筑的外饰面。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案中,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件50的砼 结构内层20上亦可分别设置如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第一连接钢筋22与第二连接 钢筋24。此时,在上述施工过程中,放置两根穿过第一连接钢筋22的竖向钢筋 70,并同时放置两根穿过第二连接钢筋24的竖向钢筋70,并在四根竖向钢筋 70上放置闭合的第三连接钢筋26;将第一连接钢筋22、第二连接钢筋24、第 三连接钢筋26以及四根竖向钢筋70绑扎好;在第一预制构件40与第二预制构 件50的砼结构内层20背向非结构外层10的一侧搭设现浇节点处的内侧模板后 再进行混凝土浇注即可。

请在看图12,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多个带免拆边挡模30的预制构件100组 成的预制构件模块200,其主要用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与相邻的带免拆免 拆边挡模30或不带免拆免拆边挡模30的预制构件100连接,也可以两个预制 构件模块200之间相互连接。下面以预制构件模块20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预制构件模块200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中非结构外层10包括顶部41、与 顶部41相对的底部42、连接于顶部41与底部42之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43 与第二侧边44。为了简单起见,在下面描述中,以平行于顶部41与底部42方 向称之为预制构件模块200的第一方向,以平行于第一侧边43与第二侧边44 方向称之为预制构件模块200的第二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预制构件模 块200的形状可以为其它形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为其它两个不同的方向, 在此不作限定。

砼结构内层20亦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窄于非结构外 层10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如此,非结构外层10突出于砼结构内层20的第一 侧边43与第二侧边44上形成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部11。砼结构内 层20与两个第二安装部11相对的表面形成两个第一安装部21。两个第一安装 部21上均设置有若干免拆边挡模30以及若干预埋于砼结构内层20内且部分外 伸的第一连接钢筋22。如此,预制构件模块20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免 拆边挡模30。

预制构件模块200的顶部41上设置暗梁结构,其包括箍筋、底筋45与架 力筋46。底筋45以及箍筋均在生产时预埋于砼结构内层20内,底筋45的两个 自由端伸出于砼结构内层20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块200中底部42 设置企口,且预制构件模块200中间部位可设置窗洞或门洞或凸窗结构。其中, 预制构件模块200顶部41的底筋45与架力筋46分别与相邻的墙体连接,以将 重量分散至相邻两侧的墙体上。同时,预制构件模块200的顶部41上亦可根据 需要而设置免拆边挡模30,从而实现预制构件模块200之间可在水平与竖直两 个方向上组合连接。

请参看图13,当预制构件模块200与相邻的预制构件100在水平方向上组 合连接时,相邻的预制构件100可以为同样的预制构件模块200,也可以是带免 拆免拆边挡模30的预制剪力墙。施工时放置穿过两个预制构件砼结构内层20 上第一连接钢筋22的竖向钢筋70,并在竖向钢筋70上放置闭合箍筋25;每个 箍筋25与两侧的第一连接钢筋22部分重合后;将第一连接钢筋22、箍筋25及 竖向钢筋70绑扎好;在两个预制构件的砼结构内层20背向非结构外层10的一 侧搭设现浇节点处的内侧模板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即可。此时,免拆边挡模30 与混凝土一起将相邻两个预制构件连接为整体。

请参看图14,当多个预制构件模块200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时,下层预制构 件模块200的顶部41设置有免拆边挡模30,上层预制构件模块200底部42的 企口与下层预制构件模块200的顶部41对接;将叠合楼板搁置在下层的预制构 件模块200的砼结构内层20的室内侧,然后浇筑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将叠合楼 板与下层预制构件模块200连接为整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预制构件模块 200底部42可根据现浇部分设置为企口或平口,例如,当下层预制构件模块200 现浇部分形成企口,则上层预制构件模块200对应部分应在生产时预制为企口 形式;当下层预制构件模块200现浇部分形成平口,则上层预制构件模块200 对应部分应在生产时预制为平口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预制构件模块200可作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的带暗梁的外墙板,水 平方向可以与预制剪力墙相连接,竖直方向上可以与另一个相同的预制构件模 块200相连接,且可以将叠合楼板架设在预制构件模块20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