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中速磨煤机进行磨煤的方法及所用的磨煤机

使用中速磨煤机进行磨煤的方法及所用的磨煤机

摘要

本发明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中速磨煤机进行磨煤的方法及其磨煤机,包含落煤管(2)和磨体(1),所述磨体(1)设有落煤口(6)、出煤口(8)和进风道(4),通过在磨体(1)前端的落煤口(6)处增设一预干燥装置对进入磨煤机的煤进行预干燥,使磨体(1)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减少磨辊磨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680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邹铭;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97430.4

  • 发明设计人 邹铭;张耀;

    申请日2015-03-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李伯勤

  • 地址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13小区18栋13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2C15/00 专利号:ZL2015100974304 申请日:20150304 授权公告日:201705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2C15/00 申请日:201503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磨煤机落煤预干燥方法及其装置,具体地是一种使用中速磨煤机进行磨煤的方法及其磨煤机。

背景技术

中速磨煤机是火电厂常用的一种磨煤机,其常见型号有ZGM、MPS、HP等系列辊式磨及碗式磨。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是沫煤从落煤管落入磨盘,沫煤落入磨盘后受到离心力将沫煤甩到磨碗处及风环处完成碾磨与干燥,而后被吹到分离器处完成分离。

中速磨煤机在碾磨高水分煤时会因为煤中水分大干燥出力不足制约磨煤机出力,当煤量大时可能出现堵磨的现象。高水分煤落入磨碗后还可能产生因水分大,导致煤质不疏松形成饼状的情况使石子煤嵌入煤饼加剧磨辊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中速磨煤机进行磨煤的方法及该方法所用的磨煤机,使磨煤机在磨制高水份煤的工况下,平衡磨煤机干燥出力与通风量的矛盾,使磨煤机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明显改善,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进而减少磨煤机本体和磨辊、磨盘的磨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含将待粉碎的煤输送到磨煤机碾磨、干燥和分离过程,所述磨煤机包含落煤管(2)和磨体(1),磨体(1)设有落煤口(6)、出煤口(8)和进风道(4),其改进要点在于:在磨体(1)前端的落煤口(6)处增设一预干燥装置对进入磨体(1)的煤进行预干燥,使磨体(1)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减少磨辊磨损。

所述预干燥装置包含一个圆形的筒状体(7),筒状体(7)由上端盖(71)、外套管(72)和内套管(73)构成,外套管(72)上设有至少一根进风管(3),并且外套管(72)、上端盖(71)和内套管(73)构成一下部开放的进风通道,内套管(73)内侧形成一上下贯通的落煤通道(10),该落煤通道(10)上口与落煤管(2)相连接,落煤通道(10)下口与磨体(1)落煤口(6)相连接,所述预干燥装置从进风管(3)中引进热风。

进入磨体(1)的煤经所述预干燥装置干燥后再由落煤管(2)进入磨体(1)进行处理。

所述的进风管(3)最好与进风道(4)相连接并从进风道(4)中引进热风。

上述的热风引进的同时,将预干燥的煤中的较细的煤粉中的一部分直接分离并从出煤口(8)送出。

  为了起到更好的干燥效果,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下部为一环形的开放口,以使预干燥风可以均匀的分布,为了提高进风量,内套管(73)直径最好小于磨体(1)的前端落煤口(6)直径。

进一步地,外套管(72)的下端最好呈向内收缩的倒锥形,可以防止沫煤在干燥套管7内部存积引起自燃。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下部环形的开放口处最好设有导流板(74),使预干燥风更加均匀的分布。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磨体(1)的进风道(4)与进风管(3)相连接的叉口的后部最好设有调节风门(5),以调节通风量。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74)在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环形的开放口处呈倾斜状,以使预干燥风呈现均匀的旋转或涡流。

本发明的预干燥风从引风管进入后,在预干燥装置的空腔中均匀分布,然后均匀的与沫煤混合,干燥风在沫煤进入磨体落煤口的过程中完成对沫煤的预干燥,一般可以干燥30%以上的水分,通过对进入磨体的煤进行预干燥,使磨体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减少磨辊磨损。

经过预干燥的沫煤落到磨煤机磨盘后,由于水分减少,不易形成煤饼和嵌入石头,且一部分热风从落煤管进入,减少了从磨煤机底部进入的热风,风环风速降低至最佳风速,有利于石子煤的排出,同时,预干燥气流在与上升的主气流汇合后可以将沫煤中较细的煤粉直接多出煤口带出磨煤机,避免了重复碾磨,实现了煤粉的预分离,进而提高了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大大减轻磨煤机本体和磨辊、磨盘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用中速磨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速磨煤机的预干燥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预干燥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速磨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磨体,2.落煤管,3.进风管,4.磨体(1)进风道,5.调节风门,6.落煤口,7.筒状体,71.上端盖,72.外套管,73.内套管,74.导流板,8.出煤口,9.调节风门,10.落煤通道,11.风压表,1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所用的磨煤机包括落煤管2和磨体1,所述磨体1设有落煤口6、出煤口8和进风道4,磨体1包含落煤口6和进风道4,在磨体1前端的落煤口6处增设一预干燥装置对进入磨体(1)的煤进行预干燥,使磨体1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磨煤机单耗、减少磨辊磨损,所述预干燥装置包含一个圆形的筒状体7,筒状体7由上端盖71、外套管72和内套管73构成,外套管72上设有进风管3,进风管3在与筒状体7外套管72对接前分成2至4个分管,从多个方向进入筒状体7内,进风管3的总管上安装一个调节风门9,之后安装一块风压表11,用于监控风压,指导干燥风风量的调整。外套管72、上端盖71和内套管73构成一下部开放的进风通道,内套管73内侧形成一上下贯通的落煤通道10,该落煤通道10上口与落煤管2相连接,落煤通道10下口与磨体1落煤口6相连接,所述的进风管3与进风道4相连接并从进风道4中引进热风,使进入磨体1的煤经所述预干燥装置干燥后再由落煤管2进入磨体1进行处理,所述的热风引进的同时,由于对进入磨体1的煤进行了预干燥,煤中的较细的煤粉由于被干燥后呈现出较轻的特征,通过该引进的热风与磨体1进风道4的风力的共同作用,可以将预干燥的煤中的较细的煤粉中的一部分直接分离出来并从出煤口8送出,因而有效地减少了重复磨煤。为了起到更好的干燥效果,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的间隙应预留10cm以上,以使预干燥风可以均匀的分布,为了提高进风量,内套管73直径小于磨体1前端的落煤口6直径,同时外套管72的下端呈向内收缩的倒锥形,可以防止沫煤在干燥套管7内部存积引起自燃。磨体1的进风道4与进风管3相连接的叉口的后部设有调节风门5,以调节通风量。本发明的预干燥风从引风管3进入后在预干燥装置的空腔中均匀分布,然后均匀的与沫煤混合,以防止干燥风不均匀直接进入落煤管吹偏沫煤随着沫煤一起进入磨体1,干燥风在沫煤进入磨体1落煤口6的过程中完成对沫煤的预干燥,一般可以干燥30%以上的水分,通过对进入磨体1的煤进行预干燥,使磨体1的干燥出力和工作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磨体1出力、降低磨体1单耗、减少磨辊磨损。

实施例2: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用的磨煤机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预干燥装置外套管72的下端直径与磨体1前端的落煤口6直径相同,即落煤口6直径小于内套管73直径。

实施例3:参照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用的磨煤机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进风管3直接通过风机12引进热风,预干燥所用的热风可以是一般热源产生,也可以是高温烟气;取用点可以是磨煤机入口一次风,可以是热一次风道,还可以是炉膛或锅炉烟道等。

实施例4: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用的磨煤机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下部环形的开放口处设有导流板74,并且所述导流板74在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环形的开放口处呈倾斜状,即所述导流板74在外套管72与内套管73之间形成一涡轮状体,以使预干燥风呈现更加均匀的旋转或涡流。上述呈倾斜状的导流板74可以为平面板,也可以为曲面板。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