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

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包括多根斜拉索、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第三基础;桥塔由上部悬臂和底部支座组成,上部悬臂向跨中倾斜;底部支座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均为刚性连接分别位于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第三基础上;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梁;每根斜拉索的顶端沿纵向分别固定于第三拱形朝向跨中的侧面上,底端沿纵向分别固定于桥梁的跨中部位上;桥塔背部设有背索;背索顶端固定在桥塔的上部悬臂的顶端,背索的底端自固于桥塔的第三支腿上。本发明有效降低斜拉桥的高度及成本,造型美观,整体上结构稳定,符合限高区域的需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11/04 申请日:2014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设计方案,但是,对于5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来 说,其结构设计相对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大跨度斜拉桥主塔塔形均为H形、钻 石形、A形、倒Y形或独柱形等直线塔。参见下述世界前十大跨径斜拉桥的塔形 资料:

俄罗斯岛大桥,所在国:俄罗斯,建成时间:2012年,主跨:1104米,塔 高:320.9米,塔形:A形;

苏通大桥,所在国:中国,建成时间:2008年,主跨:1088米,塔高:306 米,塔形:倒Y形;

昂船洲大桥,所在国:中国香港,建成时间:2007年,主跨:1018,塔高: 296米,塔形:独柱形;

鄂东大桥,所在国:中国,建成时间:2010年,主跨:926米,塔高:242.5 米,塔形:钻石形;

多多罗桥,所在国:日本,建成时间:1998年,主跨:890米,塔高:224.0 米,塔形:钻石形;

诺曼底桥,所在国:法国,建成时间:1998年,主跨:856米,塔高:202.7 米,塔形:倒Y形;

荆岳大桥,所在国:中国,建成时间:2010年,主跨:816米,塔高:265.5 米,塔形:H形;

仁川大桥,所在国:韩国,建成时间:2009年,主跨:800米,塔高:238 米,塔形:倒Y形;

金角湾大桥,所在国:俄罗斯,建成时间:2012年,主跨:737米,塔高: 226.25米,塔形:V形;

上海大桥,所在国:中国,建成时间:2009年,主跨:730米,塔高216.3 米,塔形:人字形。

上述直线型斜拉桥虽然符合斜拉桥受力平衡基本原理,但在景观要求高的地 区,此类型桥却显的单调,景观效果有限。同时在某些限高区域,由于普通的直 线形桥塔无法满足受力要求,人们不得不放弃斜拉桥这一经济性可行性方案,而 采取其他桥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桥梁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已从单纯的交通 功能上升到对景观的要求,故目前亟需一种适用于大跨的斜拉桥体系,在满足桥 梁受力的基础上,采用完全新型的受力体系和外型形态,以满足现在建设业主对 桥梁高度以及桥梁外观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能有效降低高 度及成本、满足桥梁受力情况的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使其特别适用于在限 高区域或景观要求较高场所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包括大跨斜拉 桥倾斜曲线桥塔、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第三基础主跨、边跨、多根斜拉索、, 其特征在于: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设置有两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所 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由上部悬臂和底部支座组成,所述上部悬臂向跨中倾 斜;所述底部支座包括朝跨中方向倾斜的第一支腿和朝背向跨中方向倾斜的第二 支腿;所述第二支腿下部外侧连接有朝背向跨中方向延伸的第三支腿;所述的第 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梁;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第一 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分别位于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第三基础上;所述第 一支腿与第一基础之间、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基础之间、所述的第三支腿和 第三基础之间均为刚性连接;所述每根斜拉索的顶端沿纵向分别固定于所述大跨 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朝向跨中的侧面上,底端沿纵向分别固定于主跨上;所述大 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背部设有背索;所述的背索顶端固定在所述桥塔的上部悬 臂的顶端,所述的背索的底端自固于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第三支腿 上。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梁上方和上部悬臂下方之间设置有三角形支撑结构或 圆形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拱形朝向跨中的边缘从上至下布置有多个斜拉索固定 件,所述每根斜拉索的顶端通过多个斜拉索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大跨斜拉桥倾 斜曲线桥塔朝向跨中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上部悬臂顶端背向跨中方向设置有上部悬臂顶凸台,所述上部 悬臂顶凸台上设有背索顶端固定件,所述的背索顶端通过背索顶端固定件固定在 所述桥塔的上部悬臂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上部悬臂为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 结构,所述底部支座为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所述多根斜拉索为平行排列安装。

优选地,所述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的横向采用单桥塔结构,所述大跨斜 拉桥倾斜曲线桥塔位于主跨和边跨的横向中央,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 两侧为单幅桥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横向支撑梁之间构成为第一拱形;所述 的第一拱形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支腿与第三支腿之间为第二拱形,所述的第二 拱形开口朝下,所述的上部悬臂与底部支座的内侧构成第三拱形,所述的第三拱 形开口朝向跨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第三拱形的曲线优选悬链线,悬链线公式为:

y=f(ch(kξ)-1)/(m-1)

其中,k=ln(m+m2-1);

m:拱轴系数;它反映拱轴线曲率的大小。m越大,曲线在拱脚处越陡,曲 线的四分点位越高;

双曲余弦ch(kξ)=(exp(kξ)+exp(-kξ))/2

f:拱的矢高

ξ:ξ=2x/L

L:为跨度

x:拱的x轴坐标y:拱的y轴坐标。

本发明所述的大跨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具有如下优点:

1,斜拉桥体系采用了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增加桥塔长度,降低了桥 塔高度;

2,斜拉索分别连接桥梁主跨和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内侧,保证桥面 结构稳定;

3,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的背部设置为自固式背索形成稳定体系平衡斜 拉索拉力;

4,全桥设计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保证建筑强度,提高施工 效率,同时控制投资预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所述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跨中部位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第三拱形的悬链线坐标图。

图中:1-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2-上部悬臂,3-底部支座,4-第一支腿, 5-第二支腿,6-第三支腿,7-横向支撑梁,8-第一拱形,9-第二拱形,10-第三拱 形,11-三角形支撑,12-斜拉索固定件,13-上部悬臂顶凸台,14-背索顶端固定件, 15-背索底端固定件,16-第一基础,17-第二基础,18-第三基础,19-斜拉索,20- 背索,22-主跨,23-边跨,24-单幅桥面,25-中央隔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 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中,设置有大 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由上部悬臂2和底部支座3组成。

其中,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上部悬臂2优选钢质材质,采用钢 结构设计,也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的材料。所述底部支座3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 本实施例的上部悬臂2与底部支座3之间整体浇筑为一体。施工时,上部悬臂2 的钢结构底端以焊接方式同底部支座3的钢筋结构连接,然后再浇筑底部支座3 的混凝土结构,以保证上部悬臂2和底部支座3的连接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座3的下方,从跨中朝边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支 腿4、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所述的第一支腿4朝向跨中方向倾斜伸出。所 述的第二支腿5背向跨中方向倾斜伸出。所述第三支腿6的顶端与第二支腿5下 部外侧连接。所述第三支腿6位于底部支座3的最外侧,背向跨中方向伸出。

所述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并沿大跨斜拉 桥倾斜曲线桥塔1纵向布置。所述第一支腿4的顶端与第二支腿5的顶端交汇于 底部支座3的顶端,即上部悬臂2的底端。

所述的第一支腿4中部与第二支腿5中部之间设有横向支撑梁7。所述第一 支腿4的下部、第二支腿5的下部与所述的横向支撑梁7共同构成第一拱形8。 所述的第一拱形8朝背向跨中方向倾斜,开口竖直向下。

所述的第三支腿6的顶端连接第二支腿5的中部。所述的第三支腿6和第二 支腿5的下部构成第二拱形9。所述的第二拱形9朝跨中方向倾斜,开口竖直向 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拱形8和第二拱形9的跨度比例为0.5:1,矢高比例 同样为0.5:1。

所述的第一拱形8和第二拱形9在本实施例中的设计为:分别背向跨中方向 倾斜和朝向跨中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一拱形8和第二拱形9的拱形曲线还可以采 用圆弧线,抛物线等其他曲线。

本实施例中,上部悬臂2和第一支腿4位于整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 的跨中一侧,并向跨中方向伸出,构成一个开口朝向跨中方向的第三拱形10。

所述第三拱形10的拱形曲线采用悬链线,悬链线的公式为:

y=f(ch(kξ)-1)/(m-1)

其中,k=ln(m+m2-1);

m:拱轴系数,它反映拱轴线曲率的大小,m越大,曲线在拱脚处越陡,曲 线的四分点位越高;

双曲余弦ch(kξ)=(exp(kξ)+exp(-kξ))/2

f:为拱的矢高;

ξ:ξ=2x/L;

L:为拱的跨度;

x:拱的x轴坐标;y:拱的y轴坐标;如图5所示。

本桥根据通过不同的拱轴系数进行计算对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以及施工难 度等因素,将m取值定在1-1.8之间。

参见图1和3,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悬臂2与第一支腿4一起构成的第三拱 形10边缘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斜拉索19顶端的斜拉索固定件12。所述上部悬臂 2顶端背向跨中方向设置有上部悬臂顶凸台13,所述上部悬臂顶凸台13上设有 固定背索20顶端的背索顶端固定件14。

所述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和所述横向支撑梁7之间构成三角形支撑11 结构。所述的三角形支撑11结构为三角形,三条边均为曲线形结构设计。所述 的三角形支撑11最高的顶角A设置在上部悬臂2的底端下方。顶角A的对边 BC为横向支撑梁7,这条边的两个顶点为B点和C点:B点位于第一支腿4的 中部,C点位于第二支腿5的中部。所述的三角形支撑11结构的顶角A的两条 夹边AB和AC,分别为:向跨中方向靠近的AB边和背向跨中方向的AC边。

具体设计中,三角形支撑11结构的AB边和第三拱形10同样为曲线结构设 计,三角形支撑11和第三拱形10之间为等宽设计。三角形支撑11结构的AB 边和下部底座的外侧边曲线相同,也保证三角形支撑11和下部底部的外侧之间 为等宽设计。

本行业内,三角形为常见的稳定结构体系,大量的用于工程结构中,如钢桁 梁的杆件布置等。对于本实施例而言,三角形为最优的形式。三角形与其他多边 形构造相比,具有形状不变的性质,这也是三角形稳定性的体现。

本实施例中,整体上,所述的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由曲线的第三拱形 10所构成倾斜式结构。第三拱形10由上部悬臂2和第一支腿4构成,用于安装 斜拉索19。上部悬臂2为曲线设计,向跨中方向倾斜,可以降低整体塔高。底部 支座3的第一支腿4向跨中方向伸出,保证上部悬臂2的平衡。第三支腿6背向 跨中方向伸出,保证整体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平衡。第二支腿5位于上 部悬臂2的投影外侧,保证整体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平衡。三角形支撑11 结构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自重,而不影响底部支座3的强度。底部支座3的下部 的第一拱形8和第二拱形9共同将整体的受力分担到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和 第三支腿6上。

实施例2,参见图2和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实施例1所述大跨斜拉桥 倾斜曲线桥塔1设计的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包括:斜拉索19、大跨斜拉桥 倾斜曲线桥塔1、主跨22、边跨23、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和第三基础18。

如图2所示,所述的两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之间为主跨22,外侧分 别为两个边跨23。

参见图2~4,所述的倾斜式斜拉桥设置有两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 分别位于主跨22的两侧。主跨22和边跨23对接处支撑位于大跨斜拉桥倾斜曲 线桥塔1上。本实施例所述倾斜式斜拉桥的横向采用单桥塔结构,即在主跨22 一端横向中央仅设置一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 1横向两侧为单幅桥面2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大 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结构,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第一支腿4、 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分别位于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和第三基础18上。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和第三基础18分别位于主跨22两 端,采用桩的形式深入的江底的地层中。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第一 支腿4、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分别位于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和第三基 础18上。所述第一支腿4与第一基础16之间、所述第二支腿5与所述第二基础 17之间均为刚性连接,即两者之间连接为一体。

第一支腿4与第一基础16之间为刚性连接,具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第一支腿4的底面为矩形,宽度和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等宽,长度与第一 基础16长度一样。第一支腿4直接安装在第一基础16的顶部。第一基础16为 钢筋混领土桩基结构,整体为柱体,下部为桩基础构造。

第二支腿5与第二基础17为刚性连接,具体为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第 二支腿5的底面为矩形,宽度和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等宽,长度与第二基 础17长度一样。第二支腿5直接安装在第二基础17的顶部。第二基础17为钢 筋混领土桩基结构,整体为柱体。第二基础17的下部为桩基础构造。

第三支腿6和第三基础18之间,具体为承台钢结结构设计。第三支腿6的 底面为矩形,宽度和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等宽,长度第三基础18长度一 样。第三支腿6直接与第三基础18的顶部连接。第三基础18为钢筋混领土桩基 结构,整体为柱体。第三基础18的下部为桩基础构造。

参见图1~3,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第三拱形10开口朝向跨中方 向的边缘沿纵向设置有斜拉索固定件12,用于固定斜拉索19的顶端。所述的斜 拉索固定件12为锚固定设计,所述斜拉索固定件12焊接在第三拱形10内侧的 边缘。所述的斜拉索19的底端沿纵向分别固定于跨中部位的桥梁上。所述的斜 拉索19为自上而下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斜拉索19构成。

所述的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纵向两侧均设置有拉索,其中靠近跨中一 侧为斜拉索19,背向跨中一侧为背索20。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上 部悬臂2的顶端设置有上部悬臂顶凸台13,所述的上部悬臂顶凸台13设置有背 索顶端固定件14,用于固定背索20的顶端。所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 第三支腿6与第三基础18刚性连接部位的第三支腿6上设置有背索底端固定件 15,所述的背索20的底端自固于背索底端固定件15上。所述的背索20为一根 斜拉索;或一组平行的斜拉索。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具体的利用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设计的 大跨倾斜拱形桥塔斜拉桥。该斜拉桥体系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本实施例 由于建设区域有限高要求,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塔顶标高必须控制在 115米以内。

本实施例中,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上部悬臂2宽度为6米。上部悬 臂2的钢结构部分均为6米宽度,上部悬臂2的底端即底部支座3的顶端同为6 米宽度。底部支座3的宽度整体上从上至下逐渐变宽,同水平高度处的宽度相等, 从6米均匀扩大至9.5米。该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底部支座3的第一支腿 4、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的宽度均为9.5米。

如图1所示,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上部悬臂2和第一支腿4构成的 第三拱形10选择悬链线形状。所述的第三拱形10的中心线符合前述悬链线公式: y=f(ch(kξ)-1)/(m-1)。对上述公式中,拱轴系数m取不同值时进行计 算。

拱轴系数取1,1.5,2,10,30,100时,当矢跨比(即f/L)分别为1/2和 1/3时,根据有限元计算软件,对第三拱形10分析其受力及力矩,得到下表1。 表1:悬链线矢跨比(f/L)为1/2和1/3时最大弯矩和最大轴力表

由此可见:随着矢跨比的减小,塔的受力趋于合理,当矢跨比为0时,桥塔 即为直塔,该桥为常规斜拉桥。随着矢跨比的减小,背索的效率也逐渐提高。

本实施例中选取矢跨比(f/L)为1/2,设计第三拱形10。

本实施例中,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下部为底部支座3,底部支座3 内部设有三角形支撑11,下部由横向支撑梁7、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和第三 支腿6构成。

如图1所示,该三角形支撑11的顶角分别为A、B、C由三条弧线组成,近 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ABC的AB各边、AC边和BC边均为曲线。 A点至B点,B点至C点,C点至A点的直线距离的边长均为25米。该等边三 角形ABC,其重心即为三角形支撑11的重心,该重心垂直距离单幅距离桥面9 米。

如图3所示,底部支座3的下部为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 分别安装在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和第三基础18上。所述的第一支腿4、第 二支腿5和第三支腿6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支腿4与第二支腿5之间 为第一拱形8,第二支腿5与第三支腿6之间为第二拱形9。

第一拱形8高度27米,跨度为79.2米。

第二拱形9高度10米,跨度为56米。

第一拱形8和第二拱形9均采用圆曲线设计。拱形的高度均为拱形的上顶点 到跨度中心线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底部支座3下方以承台刚结方式 连接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第三基础18。第一基础16,第二基础17,第 三基础18与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整体共同形成固结体系,即为一个完 全的整体性的结构形式。

所述的斜拉索19的所产生的拉力完全传递到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 上。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将承受的拉力分摊传递至第一基础16、第二 基础17上。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背面受力为:由于背索20自固在第三 支腿6上,背索20的拉力完全由第三基础18承受。

由全桥受力分析进行设计得到:第一基础16的长×宽×高为20×9.5×3.75 米,第二基础17的长×宽×高为15×9.5×3.00米,第三基础18的长×宽×高 为8.0×9.5×3.0米。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倾斜式斜拉桥的主桥全长为845.4米。主桥的长 度由主跨22长度、两个第一拱形8的长度和两个第二拱形9的长度决定。其中, 主跨22为575米,采用56+79.2+575+79.2+56米设计,即:每个大跨斜拉桥倾斜 曲线桥塔1的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5间距离56米,第二支腿5至第三支腿6 间距离79.2米,两个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两个第一支腿4之间的距离为 575米。

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总高111.5米,上部悬臂2顶端至桥面单幅桥面 24为90.5米。第一支腿4的底端至桥面单幅桥面24的距离为21米。上部悬臂2 的底端即底部支座3的顶端距离桥面单幅桥面24为38米。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为倾斜式斜拉桥,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的 第三拱形10和主跨22之间以多组平行的斜拉索19连接,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 桥塔1背部还设置有背索20。

如图2~4所示,所述的第三拱形10靠近跨中的侧面上,同一水平高度靠近 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斜拉索固定件12,各自固定一个斜拉索19的顶端。这两 个斜拉索19的底端固定在主跨22上。斜拉索19的底端沿纵向依次构成两条直 线。这两条直线之间为中央隔离区25。

上部悬臂2的顶端,背向跨中一侧设置有上部悬臂顶凸台13。所述的上部悬 臂顶凸台13上设置有背索顶端固定件14。所述的背索顶端固定件14用于连接背 索20的顶端。所述的背索20的底端采用自固方式,利用背索底端固定件15固 定在第三支腿6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倾斜式斜拉桥。主跨22位置的横向宽度为49米, 即:一个单幅桥面24为19米,两个单幅桥面24之间为11米的中央隔离区25。 一个单幅桥面24的具体的区域划分如表2所示:

表2:单幅桥面横向划分区域

栏杆 0.5米 慢行道 7米 防撞墙 0.5米 防撞墙 0.5米 行车道 3×3.5米 合计:单幅桥面宽 19米

倾斜式斜拉桥的边跨23部分设置有引桥。所述的引桥的初始段同样设置为 两个单幅桥面24和一个中央隔离区25。所述的引桥的中段位置,中央隔离区25 逐渐减少宽度,两个单幅桥面24宽度不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设有倾斜式斜拉桥,其大跨斜拉桥倾斜曲线桥塔1设计采 用曲线结构,满足区域性的限高要求的同时还兼顾该地的景观需求。本发明所设 计的倾斜式斜拉桥同时考虑力学结构和工程结构,以及对实际需求和工程预算做 了有效的平衡和取舍。该倾斜式斜拉桥设计美观,建筑坚固,符合该区域的需求。

以上描述为本发明所具体实施的倾斜式斜拉桥。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有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