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温湿热环境下哺乳期犊牛用的复合天然物制剂及含其代乳品

一种高温湿热环境下哺乳期犊牛用的复合天然物制剂及含其代乳品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湿热环境下哺乳期犊牛用的复合天然物制剂及含其代乳品,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活性成分由以下天然植物配成:吴茱萸、无花果、山苍子、木香、黄芩、陈皮、连翘、金银花、苍术、莱菔子、佛手、山楂、茯苓、神曲、法半夏、山药和薏苡仁。经过试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代乳品在高温湿热环境下饲喂犊牛后,可确保犊牛生长性能不低于或超过母牛乳饲喂的犊牛,同时健康状况较好,使南方地区犊牛早期断母乳成为可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670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50779.2

  • 发明设计人 屠焰;刁其玉;司丙文;郭峰;

    申请日2015-01-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文君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7

    授权

    授权

  • 2015-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4 申请日:2015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犊牛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供我国高温湿热环境下 饲养哺乳期犊牛使用的复合天然物制剂及含其代乳品,提高犊牛生长性 能。

背景技术

1、我国高温湿热地区犊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犊牛哺乳期较长,母牛繁殖率受到影响

我国南方高温湿热地区犊牛仍以传统的随母哺乳方式为主,哺乳期 长达5-6个月,严重限制了母牛繁殖性能,缺乏对犊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技术和饲料产品,犊牛生长效率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犊牛阶段是奶牛和肉牛生长、消化器官、瘤胃及瘤胃微生物发育的 关键阶段,这些变化必将导致各营养成分消化率以及血液生理代谢变 化。为提高母牛群的繁殖力,增加经济收益,对于犊牛,国内外广泛的 做法是实施早期断母乳。早期断母乳有利于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和骨骼 发育,也能促进母牛及早恢复体况,有利于母牛同期发情便于集中人工 授精。犊牛出生后一定时间内,由于瘤胃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消化固体 饲料,牛奶或者代乳品等液体饲料是不可或缺的。而实践证实,犊牛阶 段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成年牛的生长性能,以适宜的代乳品替代牛奶, 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

由母乳变更为代乳品,虽给养殖带来很多效益但同时也给犊牛生长 发育带来一些应激,主要体现在短期内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生长延 滞等,同时伴随着断奶应激,导致犊牛血液生理代谢指标和免疫功能产 生一些变化。研究显示断奶应激不仅影响犊牛健康状况,也影响犊牛后 续生长性能。

(2)高温湿热环境下犊牛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差距较大。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对 动物的生存、繁殖以及各种特性的发挥或抑制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北 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且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和少雨。对于南方地区或高温高湿环境地区的下哺乳期犊牛 的饲养模式研究较少。而由于环境和饲养品种的影响,该地区犊牛出生 重较小,驯化程度低,生长速度较慢,腹泻和其他疾病发生率高,整体 死亡率高。

炎热季节里,养殖动物应注意加强防暑降温工作,以减少高温对动 物产生的应激。缓解动物热应激,可根据地区、养殖场、动物的实际情 况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饲料适口性以提高采食量;改进饲喂方式,增加 饲喂次数;提高日粮浓度,提高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合理氨基酸比例; 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供给充足饮水,保持适宜水温;饲喂新型饲料添 加剂,如有机铬、瘤胃素,此外,有文献指出,柴胡、石膏、黄芪、黄 连、知母、青蒿、菊花、紫草等中草药可以调节体温中枢;麻黄、桂枝、 薄荷、葛根、紫苏叶等可通过发汗来预防热应激;蜈蚣、地龙等可以抗 惊厥;朱砂、磁石、刺五加、五味子、僵蚕、苏木等可镇静催眠,都具 有减缓热应激的作用。

(3)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草食动 物养殖的条件得天独厚;市场对肉奶的需求量潜力较大,并且已不单纯 的在数量上有要求,对相对安全绿色的牛羊畜产品的需求也很旺盛,特 别是寒冬季节存在供不应求现象,导致畜产品价格不断增长。在南方地 区关注犊牛健康养殖,可大大提高母畜的繁殖性能,缩短胎次间隔,提 高母畜的利用率,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

2、目前已有犊牛代乳品存在的问题

国内已开展了很多犊牛代乳品试验研究,其中申请人团队就此已获 得多项发明专利,包括CN02128844.5、CN200710097789.7、 CN201210365927.6、CN201210366241.9等。

但以上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其试验研究大多在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完 成。实践中发现,相对于北方地区奶牛犊牛来说,南方养殖的奶牛和肉 牛的犊牛,初生重较低,采食量较小,驯化程度较低,对人工饲喂的适 应性稍差,同时由于南方地区环境具有的高温湿热特点,犊牛易发生热 应激,及感染肠道寄生虫,造成腹泻等问题,导致死亡率较高,这些都 限制了原有代乳品产品在南方地区的效果。而目前文献中尚未见专用于 高温湿热环境下哺乳期犊牛的代乳品中。

3、将中草药用于奶牛和肉牛饲料有如下报道:

高辉等(中草药添加剂对犊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安 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06):950-954)公开了2个组方,可明显改善犊 牛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且对机体没有产生毒副作用。组方1:选用 黄芪、党参、益母草、当归、肉桂、神曲、麦芽等7味药配制而成;组 方2:选用黄芪、甘草、白术、淫羊藿、防风、神曲、麦芽、山楂等8味 药配制而成。

李新媛等(奶牛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其产奶性质、乳品质和健 康的影响,中国牛业科学,2008年7月,34(4))公开了一组中草药饲 料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主要有黄芪、当归、党参、甘草、通草、王不留 行等组成,属于中药中的补气、活血、通乳成分。

李占锋等(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抗热应激效果及其机理 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2011)公开了一种热应激条件下,奶 牛日粮添加的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主要选取黄芪、 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几味中草药来配制该组方,将几味中草药按一定 比例配和,自然干燥并粉碎后混合均匀,过目筛,制成散剂备用。

付亚丽等(中草药添加剂对肉牛育肥效果、血液生化指标和肉质的 影响,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2013)以当归、黄芪、连翘、神曲、 丁香、远志、贯众等中草药为原料,制成中草药复方,饲喂肉牛架子牛, 提高日增重和眼肌面积。

穆淑琴等(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影响的 研究,中国奶牛,2014,(01):21-24)公开了由黄芪、党参、香附、白 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饲喂产奶牛能显著 提高产奶量。

上述内容虽然说明中药可以用于奶牛、黄牛的饲养,但是在哺乳期 犊牛尤其是犊牛代乳品方面,并没有见到相关应用,更未见到对高温湿 热地区哺乳期犊牛方面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生产实际和已有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天然植物组方预防犊 牛消化道不适症状,健胃消食,促进消化机能,提高采食量;以电解质 添加剂减缓犊牛热应激,同时充分利用南方地区饲料原料品种,配制出 适于南方原料特色、适用于高温湿热环境下犊牛的代乳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犊牛代乳品的复合天然物制剂,其活性成分由 以下天然植物配成:吴茱萸、无花果、山苍子、木香、黄芩、陈皮、连 翘、金银花、苍术、莱菔子、佛手、山楂、茯苓、神曲、法半夏、山药 和薏苡仁。

具体的,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天然植物 组成:吴茱萸25-35份、无花果50-70份、山苍子25-40份、木香30-50份、 黄芩25-40份、陈皮25-40份、连翘40-55份、金银花25-50份、苍术30-50 份、莱菔子55-65份、佛手70-90份、山楂50-70份、茯苓20-40份、神曲25-40 份、法半夏40-65份、山药50-100份和薏苡仁40-70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天然植物组成:吴茱 萸30-35份、无花果60-70份、山苍子30-40份、木香40-50份、黄芩30-40 份、陈皮30-40份、连翘50-55份、金银花40-50份、苍术40-50份、莱 菔子60-65份、佛手70-80份、山楂50-60份、茯苓20-30份、神曲25-30 份、法半夏40-60份、山药50-90份和薏苡仁40-60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天然植物组成: 吴茱萸30份、无花果60份、山苍子30份、木香40份、黄芩30份、陈 皮30份、连翘50份、金银花40份、苍术40份、莱菔子60份、佛手 80份、山楂60份、茯苓30份、神曲30份、法半夏60份、山药90份 和薏苡仁60份。

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辅料为木薯淀粉糊精,每份复合天然物制剂 中木薯淀粉糊精的用量为180-210份,优选为180-195份,进一步优选为180 份。

上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木薯淀粉糊精 之外的各原料分别经超微粉碎机研为300目细末,然后按照配比称取活性 成分,混合均匀,再加入木薯淀粉糊精,混合,消毒灭菌、干燥后真空 保存,即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含上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犊牛代乳品,其 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大豆粉10-25份、大豆浓缩蛋白5-8份、小麦蛋 白粉0-5份、花生蛋白粉0-5份、乳清粉10-20份、全脂奶粉20-35份、木薯 淀粉糊精8-17份、葡萄糖3-8份、赖氨酸0.1-0.8份、蛋氨酸0.2-0.4份、苏 氨酸0.2-0.4份、色氨酸0.05-0.2份、复合天然物制剂2-5份、丙酸钙0.5-1.5 份、维生素C 0.002-0.01份、氯化钾0.002-0.01份和犊牛用复合预混料3-8 份。

优选地,所述犊牛代乳品,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大豆粉15-25 份、大豆浓缩蛋白5-7份、小麦蛋白粉0-3份、花生蛋白粉0-3份、乳清粉 10-15份、全脂奶粉25-35份、木薯淀粉糊精15-17份、葡萄糖3-5份、赖氨 酸0.1-0.5份、蛋氨酸0.3-0.4份、苏氨酸0.3-0.4份、色氨酸0.1-0.2份、复合 天然物制剂2-3份、丙酸钙0.5-1份、维生素C 0.005-0.01份、氯化钾 0.002-0.005份和犊牛用复合预混料3-5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犊牛代乳品,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大豆 粉15份、大豆浓缩蛋白7份、小麦蛋白粉3份、花生蛋白粉3份、乳清粉15 份、全脂奶粉25份、木薯淀粉糊精16.79份、葡萄糖5份、赖氨酸0.5份、 蛋氨酸0.3份、苏氨酸0.3份、色氨酸0.1份、复合天然物制剂3份、丙酸钙 1份、维生素C 0.005份、氯化钾0.005份、犊牛用复合预混料5份。

上述代乳品中:

所述犊牛用复合预混料为市售哺乳期犊牛专用预混料,含有各种维 生素、微量元素、钙、磷等成分。

其他原料,皆可购买自饲料市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代乳品在饲喂高温湿热地区哺乳期犊牛的饲喂 方法(见表1)。所述高温温热地区是指最高温度35℃以上的环境,不限 于南方地区,如梅雨季节时的上海,夏天多雨、温度高的地区,均可以 使用。犊牛出生后至28日龄,一直饲喂母牛乳,29日龄开始逐步替换成 代乳品(以29-42天为例,可以添加0.60kg/d的代乳品),同时可添加颗粒 料和粗饲料,以促进犊牛发育。到90日龄断代乳品。

表1 高温湿热环境下犊牛每天各种饲料饲喂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犊牛代乳品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天然物制剂中:

采用由吴茱萸、无花果、山苍子、木香、黄芩、陈皮、连翘、金银 花、苍术、莱菔子、佛手、山楂、茯苓、神曲、法半夏、山药、薏苡仁 组成,并以木薯淀粉糊精为载体。上述成分组成的复方天然物制剂,其 作用为健胃清肠、理气燥湿、促进食欲、避免瘤胃臌胀、防治腹泻等。

现有代乳品生产技术中尚未见添加上述复合天然物制剂的报道。

2、本发明提供的代乳品中:

现有技术如CN 02128844.5(公开号为CN1494832A)中公开了一种 犊牛羔羊代乳粉,由以下重量比的成分组成:全脂豆乳粉60.48%、全脂 大豆粉65.48%、奶粉5.00%、乳清粉,10.00%、糊化淀粉14.00%、维生 素预混料0.02%、微量元素预混料0.10%、碳酸钙2.40%、磷酸氢钙1.00%、 氯化钠0.30%、瘤胃促进剂0.10%、瘤胃微生物调节剂0.10%、赖氨酸 3.50%、蛋氨酸1.00%、色氨酸0.50%、苏氨酸1.50%;CN200710097789.7 (公开号为CN101049116A)公开了犊牛两阶段代乳品,分为犊牛前期代 乳品和犊牛后期代乳品,犊牛前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量计:大豆浓缩蛋 白5-20份,全脂大豆粉10-50份,乳清粉10-40份,乳糖3-10份,水溶性脂 肪2-10份,矿物质复合物3-10份,维生素复合剂0.1-0.5份,幼畜消化助剂 0.2-1份,赖氨酸0.2-1份。犊牛后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量计:大豆浓缩蛋 白1-10份,全脂大豆粉10-40份,乳清粉10-30份,乳糖1-5份,水溶性脂 肪1-5份,矿物质复合物1-5份,维生素复合剂0.1-0.5份,幼畜消化助剂0.1-1 份,赖氨酸0.1-1份;CN201210365927.6(公开号为CN102894218A)公 开了一种0-3月龄羔羊的代乳品及其制备方法,该代乳品含有以下重量份 的成分:小麦蛋白粉5%-15%、花生蛋白粉2%-15%、全脂大豆粉2%-30%、 乳清粉10%-20%、麦芽糊精2%-20%、脂肪粉15%-30%、葡萄糖5%-10%、 赖氨酸0.2%-2%、蛋氨酸0.2%-2%、苏氨酸0.2%-2%、色氨酸0.01%-0.5%、 包膜维生素C 0.01%-0.05%、复合微生物制剂0.05%-0.5%、纤维降解复合 酶0.5%-5%、维生素预混料0.02%-0.2%、矿物质预混料1.0%-4.0%。 CN201210366241.9(公开号为CN102894220A)公开了一种0-6月龄犊牛 用的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及含其代乳品,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活性成分含 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复合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杆菌 活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25-75份和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 15-45份。所述代乳品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小麦蛋白粉5%-20%、 花生蛋白粉5%-35%、高蛋白乳清粉15%-30%、麦芽糊精2%-15%、脂肪 粉20%-30%、葡萄糖1%-6%、赖氨酸0.2%-2%、蛋氨酸0.2%-2%、苏氨酸 0.2%-2%、色氨酸0.01%-0.5%、复合微生物酶制剂0.55%-5.5%、维生素 复合物0.01%-0.2%、矿物质复合物1%-5%。

与上述文件相比,本发明用复合天然物制剂来促进犊牛消化道健康 和发育。在高温湿热环境下,犊牛易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瘤胃臌 胀、感染疾病发生腹泻等问题。我国天然植物产量丰富,中兽医理论和 实践独具特色。但在犊牛代乳品中的配方是否能使用、如何使用、添加 量如何尚无研究报道。

3、经过试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代乳品高温湿热环境下饲喂犊牛后, 可确保犊牛生长性能不低于或超过母牛乳饲喂的犊牛,同时犊牛健康状 况较好,使南方地区犊牛早期断母乳成为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复合天然物制剂中各种天然植物购自中药公司;

所述犊牛用复合预混料为市售哺乳期犊牛专用预混料,含有各种维 生素、微量元素、钙、磷、食盐等成分,购自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 心;

其他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及饲料原料皆可从饲料市场或中药材市场 或药店购买获得。

实施例1:复合天然物制剂

1、组成:

吴茱萸30g,无花果60g,山苍子30g,木香40g,黄芩30g,陈皮30g, 连翘50g,金银花40g,苍术40g,莱菔子60g,佛手80g,山楂60g,茯苓 30g,神曲30g,法半夏60g,山药90g,薏苡仁60g和木薯淀粉糊精180g。

2、制备方法:

将除木薯淀粉糊精之外的各原料分别经超微粉碎机研为300目细末, 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木薯淀粉糊精混合,消毒灭菌、干燥后真空保存, 备用。

实施例2:哺乳期犊牛用的代乳品

1、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大豆粉 150 15 大豆浓缩蛋白 70 7 小麦蛋白粉 30 3 花生蛋白粉 30 3 乳清粉 150 15 全脂奶粉 250 25 木薯淀粉糊精 167.9 16.79 葡萄糖 50 5 赖氨酸 5 0.5 蛋氨酸 3 0.3 苏氨酸 3 0.3 色氨酸 1 0.1 复合天然物制剂(依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30 3 丙酸钙 10 1 维生素C 0.05 0.005 氯化钾 0.05 0.005 犊牛用复合预混料 50 5 合计 1000 100

2、制备方法:

按照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即得犊牛代乳品。

3、使用方法:

代乳品的替换方式:犊牛出生后,0-35日龄饲喂初乳和鲜乳;36日 龄开始逐渐过渡到代乳品饲喂,到42日龄全部使用代乳品替代牛奶饲喂, 代乳品饲喂量达到700g/d;随后按照体重的增长增加代乳品的饲喂量(按 犊牛体重的1.2%计算),每两周调整一次用量。直至80日龄到达900g/d, 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代乳品饲喂量,至90日龄断代乳品。从29日龄起给犊 牛饲喂颗粒料和粗饲料,自由采食。

代乳品的冲泡方法:首先将水煮沸,然后冷却到50-60℃,备用;然 后以代乳品和温水按照重量比为1:7的比例对代乳品进行冲泡,使之成为 乳液,等乳液温度降低到38℃-39℃时饲喂给犊牛。

代乳品的饲喂时间为:每天三次定时、按量饲喂给犊牛。

实施例3:复合天然物制剂

1、组成:吴茱萸25g,无花果50g,山苍子25g,木香30g,黄芩25g, 陈皮25g,连翘40g,金银花25g,苍术30g,莱菔子55g,佛手90g,山楂 70g,茯苓40g,神曲40g,法半夏65g,山药100g,薏苡仁70g和木薯淀 粉糊精195g。

2、制备方法:

将除木薯淀粉糊精之外的各原料分别经超微粉碎机研为300目细末, 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木薯淀粉糊精混合,消毒灭菌、干燥后真空保存, 备用。

实施例4:哺乳期犊牛用的代乳品

1、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大豆粉 100 10 大豆浓缩蛋白 80 8 小麦蛋白粉 50 5 花生蛋白粉 50 5 乳清粉 200 20 全脂奶粉 200 20 木薯淀粉糊精 82.38 8.238 葡萄糖 80 8 赖氨酸 8 0.8 蛋氨酸 2 0.2 苏氨酸 2 0.2 色氨酸 0.5 0.05 复合天然物制剂(依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 50 5 丙酸钙 15 1.5 维生素C 0.02 0.002 氯化钾 0.1 0.01 犊牛用复合预混料 80 8 合计 1000 100

2、制备方法:

按照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即得犊牛代乳品。

3、使用方法:

代乳品的替换方式:犊牛出生后,0-42日龄饲喂初乳和鲜乳;43日 龄开始逐渐过渡到代乳品饲喂,到49日龄代乳品饲喂量达到700g/d,并 不再饲喂牛奶;50日龄饲喂代乳品的量按犊牛体重的1.3%计算,每周调 整一次用量。直至80日龄到达900g/d,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代乳品饲喂量, 至90日龄断代乳品。从42日龄起给犊牛饲喂颗粒料和粗饲料,自由采食。

代乳品的冲泡方法:首先将水煮沸,然后冷却到50-60℃,备用;然 后以代乳品和温水按照重量比为1:6的比例对代乳品进行冲泡,使之成为 乳液,等乳液温度降低到38℃-39℃时饲喂给犊牛。

代乳品的饲喂时间为:每天2-3次,定时、按量饲喂给犊牛。

实施例5:复合天然物制剂

1、组成:吴茱萸35g,无花果70g,山苍子40g,木香50g,黄芩40g, 陈皮40g,连翘55g,金银花50g,苍术50g,莱菔子65g,佛手70g,山楂 50g,茯苓20g,神曲25g,法半夏40g,山药50g,薏苡仁40g和木薯淀粉 糊精210g。

2、制备方法:

将除木薯淀粉糊精之外的各原料分别经超微粉碎机研为300目细末, 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木薯淀粉糊精混合,消毒灭菌、干燥后真空保存, 备用。

实施例6:哺乳期犊牛用的代乳品

1、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大豆粉 250 25 大豆浓缩蛋白 50 5 小麦蛋白粉 0 0 花生蛋白粉 0 0 乳清粉 100 10 全脂奶粉 350 35 木薯淀粉糊精 153.88 15.388 葡萄糖 30 3 赖氨酸 1 0.1 蛋氨酸 4 0.4 苏氨酸 4 0.4

色氨酸 2 0.2 复合天然物制剂(依实施例6的方法制备) 20 2 丙酸钙 5 0.5 维生素C 0.1 0.01 氯化钾 0.02 0.002 犊牛用复合预混料 30 3 合计 1000 100

2、制备方法:

按照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即得犊牛代乳品。

3、使用方法:

代乳品的替换方式:犊牛出生后,0-28日龄饲喂初乳和鲜乳;29日 龄开始逐渐过渡到代乳品饲喂,到42日龄代乳品饲喂量达到600g/d,并 且犊牛从7日龄开始自由饮水;42日龄起鲜乳全部转换为代乳品饲喂,饲 喂代乳品的量按犊牛体重的1.2%计算,每两周调整一次用量。直至80日 龄到达900g/d,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代乳品饲喂量,至90日龄断代乳品。 从29日龄起给犊牛饲喂颗粒料和粗饲料,自由采食。

代乳品的冲泡方法:首先将水煮沸,然后冷却到50-60℃,备用;然 后以代乳品和温水按照重量比为1:7的比例对代乳品进行冲泡,使之成为 乳液,等乳液温度降低到38℃-39℃时饲喂给犊牛。

代乳品的饲喂时间为:每天三次定时、按量饲喂给犊牛。

实验例1:代乳品饲养效果验证

1、试验场地环境条件:试验在7-10月于重庆市某养殖场进行。当 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多伏旱多秋雨,日照 时数较长。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6℃,平均最低温度25℃,极端高温 40℃;8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6℃,平均最低温度24℃,极端高温40℃; 9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8℃,平均最低温度19℃,极端高温36℃;10月 份平均最高温度25℃,平均最低温度15℃,极端高温32℃。

2、试验动物:选择平均出生重在35kg左右、出生28-42天红安格 斯与西门塔尔杂交犊牛63头,平均体重60kg左右,公母比例为2:1。

3、试验分组:

犊牛28-42日龄为过渡期,42日龄时所有犊牛均采食代乳品,并进 入试验期。

将63头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每组9头;6个处理组 的犊牛各分成三栏饲喂,每栏3头,2公1母;对照组9头犊牛随母牛 饲喂,母子同圈。其中:

对照组:随母哺乳;

A组:饲喂含有瘤胃促进剂、瘤胃微生物调节剂的犊牛代乳品(按 照CN02128844.5(公开号为CN1494832A)的表4内容制备)。采用全 脂豆乳粉、全脂大豆粉等配制而成。

B组:饲喂含有幼畜消化助剂的犊牛代乳品(按CN200710097789.7 (公开号为CN101049116A)的优选方案制备)。采用大豆浓缩蛋白、 全脂大豆粉等配制而成。

C组:饲喂含有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犊牛代乳品(按 CN201210366241.9(公开号为CN102894220A)中效果最好的实施例1 的方法制备),采用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等配制而成。

D组:饲喂以实施例2提供的代乳品。

E组:饲喂以实施例4提供的代乳品。

F组:饲喂以实施例6提供的代乳品。

4、饲养管理

过渡期:试验前犊牛随母牛哺乳,进入过渡期,处理组犊牛与母牛 分离开,进入犊牛圈舍单独饲喂代乳品,饲喂量逐渐加大。第43日龄 正式进入试验期。

正试期:犊牛分组饲养,每个处理组分成3个栏,每栏3头犊牛(2 公1母),每栏提供足够的食槽、水槽。代乳品每日饲喂量按犊牛体重的 1.2%供给,分成3次饲喂,每两周调整1次。至80d后,逐步降低代乳品用 量,提高开食料的比例,直至90d完全用开食料饲喂。粗饲料为干草,自 由采食。对照组犊牛随母牛哺乳,母牛和小牛饲养在一起,设立小牛料 槽,每日开食料和粗饲料投放量与同日龄的试验组犊牛保持一致。15d 起犊牛自由饮水。

代乳品的使用方法:将足量水煮沸,冷却到50℃左右,然后按比例 冲泡代乳品,使之成为乳液。稀释比例为1:7。冲泡后立即搅拌均匀,待 代乳品乳液温度降低到38~39℃时饲喂给犊牛。

详细日粮成分见表2。

表2:代乳品、颗粒料和干草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5、测定指标与方法

分别在0、28、42、56、70、90、150d晨饲前称量犊牛体重并测量 体尺指标。每天记录投料量和剩料量。每天记录犊牛腹泻、发病情况。 计算各日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尺指 数、腹泻率和腹泻频率。

腹泻率=100×腹泻头数/总头数,腹泻频率=100×[(腹泻头数×腹 泻天数)/(试验头数×试验天数)]。

体躯指数=[胸围(cm)/体斜长(cm)]×100%,体长指数=[体斜长 (cm)/体高(cm)]×100%。

6、数据分析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AS9.2统 计分析软件中GLM程序处理各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则用LSD法进行 多重比较。统计分析中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其 中0.1>P≥0.05为存在变化趋势。

7、结果

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犊牛颗粒料采食量、日增重、体尺指数和 腹泻情况见表3。

表3:6种代乳品对犊牛日增重、体尺指数和腹泻情况的影响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本发明的3种代乳品的犊牛(D、 E、F组),其颗粒料采食量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90日龄之前。

与随母哺乳的对照组相比,D、E、F组犊牛0-70、90-150d的日增 重皆有所提高,其中0-70d阶段,三组分别提高了24.2%、15.6%、16.4%; 91-150d时达到显著水平,三组分别提高了31.5%、29.6%、37.7%;与 已授权的3种专利产品相比(A、B、C组),本发明代乳品饲喂犊牛 后,0-70d日增重提高约100g,91-150d提高约50g以上;D、E、F三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体躯指数上,E、F组显著高于A、B、C组和对照组,显示犊牛的 胸围发育较好,D组虽与A、B、C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也具有 一定的优势;体长指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D、E、F组有高于对照组和 A、B组的趋势。

7组犊牛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组>B、C组和对 照组>D、F、E组。腹泻率方面,断奶-90日龄阶段,D、E、F组比对 照组降低了33.4%,91-150日龄阶段则分别降低100%、50%、100%; 腹泻频率上,断奶-90日龄阶段,D、E、F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0.1%、 67.7%、65.1%,91-150日龄阶段则分别降低了13.5%、5.8%、3.8%。与 A、B、C组相比,D、E、F组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总体较低。从降低 腹泻的总体效果上看,D组略优于E、F组。

6、结论

本发明提供的犊牛代乳品,可促进犊牛采食量,使犊牛的日增重和 胸围生长达到或超过CN02128844.5(公开号为CN1494832A)、 CN200710097789.7(公开号为CN101049116A)、CN201210366241.9 (公开号为CN102894220A)代乳品的效果,高于母乳饲喂组,并能降 低犊牛腹泻率和腹泻频率。从提高颗粒料采食量和降低腹泻效果来看, D组较优。可见,该产品适用于高温湿热环境下犊牛的断母乳饲喂,具 有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犊牛日增重的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 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 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