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左前纵梁总成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

左前纵梁总成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前轮罩增强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竖边及第一横边,第一、第二竖边及第一横边形成一下框的结构,还包括分别由第一、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的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第一侧边与第一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二侧边与第二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三侧边与横侧壁连接,加强板、第一竖侧壁、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连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强板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一边设置有一第二横边;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固定于左前轮罩总成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总成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左前纵梁总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71890.9

  • 发明设计人 王权;余桃;罗垚;

    申请日2014-11-21

  • 分类号B62D21/02(20060101);B62D25/18(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12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400707 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同兴工业园凤栖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36: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2D21/02 登记生效日:20180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12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0-20

    授权

    授权

  • 2015-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21/02 申请日:2014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左前纵梁总成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左前纵梁总成处的复杂结构,汽车的左前轮罩总成的增强一直是个结构设计的难题,即要满足碰撞的强度又要满足焊接的工艺。而且由于结构的限制,左前轮罩的加强板需要设计的很复杂,而且采用分段的焊接方式;同时还遮蔽了很多安装点,导致左前纵梁的布置拥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连接于纵梁总成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采用单件焊接,足够的截面深度和宽度可以提高汽车的碰撞强度。同时提供足够多的安装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左前纵梁总成,包括左前轮罩、位于左前轮罩一端的左纵梁总成以及连接于左前轮罩与左纵梁总成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所述左纵梁总成由左纵梁前段、左纵梁中段以及左纵梁后段组成,所述左纵前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纵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中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前段包括第一纵梁以及第一倾斜梁,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纵梁中段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纵梁中段包括第二倾斜梁以及第二纵梁,所述第二倾斜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倾斜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呈一体成型的隆起状,包括第一竖边、与第一竖边对应的第二竖边、连接于第一竖边和第二竖边顶部的第一横边,所述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形成一下框的结构,还包括分别由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的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竖侧壁、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三侧边与所述横侧壁连接,所述加强板、第一竖侧壁、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连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强板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一边设置有一第二横边;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固定于所述左前轮罩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固定于所述左纵梁中段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贴于所述左前轮罩的外侧,并通过多个焊点焊接在所述左前轮罩的外侧上,所述第二横边贴于所述左纵梁中段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焊点与所述左纵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板上多根竖直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竖边和第二竖边上分别设有多根加强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左前轮罩增强结构,它的上端固定于左前轮罩上,下端固定在左纵梁总成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呈一体成型的隆起状,其包括第一竖边、与第一竖边对应的第二竖边、连接于第一竖边和第二竖边顶部的第一横边,所述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形成一下框的结构,还包括分别由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的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竖侧壁、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竖侧壁连接,它的第三侧边与所述横侧壁连接,所述加强板、第一竖侧壁、第二竖侧壁以及横侧壁连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强板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一边设置有一第二横边;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固定于所述左前轮罩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总成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总成由左纵梁前段、左纵梁中段以及左纵梁后段组成,所述左纵前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纵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中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前段包括第一纵梁以及第一倾斜梁,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纵梁中段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纵梁中段包括第二倾斜梁以及第二纵梁,所述第二倾斜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倾斜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的一端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边、第二竖边以及第一横边贴于所述左前轮罩的外侧,并通过多个焊点焊接在所述左前轮罩的外侧上,所述第二横边贴于所述左纵梁中段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焊点与所述左纵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本发明实施例,左前纵梁总成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通过一体成形的隆起状结构,增加了该左前轮罩增强结构自身的强度,通过在左前轮罩增强结构的不同位置设置加强筋,使得左前轮罩增强结构进一步的增加了强度,该左前轮罩增强结构通过在不同边上设置多个焊点与左前轮罩以及左纵梁总成焊接,牢固的使该左前轮罩增强结构与左前轮罩与左纵梁总成相固定。使得左前纵梁总成的防碰撞强度得到大大的提升,在对汽车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采用本发明的左前轮罩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大大地减轻了汽车的变形,增加了汽车的抗碰撞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左前纵梁总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左前轮罩增强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教导。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 / 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 / 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 / 或其群组的存在和 / 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左前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左前纵梁总成,包括左前轮罩1、位于左前轮罩1一端的左纵梁总成2以及连接于左前轮罩1与左纵梁总成2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所述左纵梁总成2由左纵梁前段21、左纵梁中段22以及左纵梁后段23组成,所述左纵前段21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23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前段21包括第一第一纵梁211以及第一倾斜梁212,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2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纵梁中段22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梁212具有弧度;所述左纵梁中段22包括第二倾斜梁221以及第二纵梁222,所述第二倾斜梁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倾斜梁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2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纵梁222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23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呈一体成型的隆起状,包括第一竖边31、与第一竖边31对应的第二竖边32、连接于第一竖边31和第二竖边32顶部的第一横边33,所述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形成一下框的结构,还包括分别由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的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竖侧壁34、第二竖侧壁35以及横侧壁36,还包括一加强板37,所述加强板37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竖侧壁34连接,它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竖侧壁35连接,它的第三侧边与所述横侧壁36连接,所述加强板37、第一竖侧壁34、第二竖侧壁35以及横侧壁36连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强板37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一边设置有一第二横边38;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固定于所述左前轮罩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38固定于所述左纵梁中段2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贴于所述左前轮罩1的外侧,并通过多个焊点焊接在所述左前轮罩1的外侧上,所述第二横边38贴于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焊点与所述左纵梁中端的上端焊接。本实施例的左前纵梁总成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一体成型,它呈一向上隆起的一个隆起结构,通过位于隆起下边的三条边与左前轮罩1焊接,通过位于下端的一条边与左纵梁总成2焊接,使得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加强板37上多根竖直的加强筋371。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竖边31和第二竖边32上分别设有多根加强筋371。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它的补强力度,使得左前轮总成的抗碰撞力度更强。通过在第一横边33、第二横边38、第一竖边31以及第二竖边32上增加多个焊接点,使其与左前轮罩1和左纵梁总成2的焊接强度更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见图2,它的上端固定于左前轮罩上,下端固定在左纵梁总成2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呈一体成型的隆起状,它包括第一竖边31、与第一竖边31对应的第二竖边32、连接于第一竖边31和第二竖边32顶部的第一横边33,所述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形成一下框的结构,还包括分别由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的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竖侧壁34、第二竖侧壁35以及横侧壁36,还包括一加强板37,所述加强板37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竖侧壁34连接,它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竖侧壁35连接,它的第三侧边与所述横侧壁36连接,所述加强板37、第一竖侧壁34、第二竖侧壁35以及横侧壁36连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强板37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一边设置有一第二横边38;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固定于所述左前轮罩上,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38固定于所述左纵梁总成2上。

在所述加强板37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加强板37的下端设有多个前机舱线束支架安装孔以及离合操纵管路支架安装点。所述前机舱线束支架安装孔用于使前机舱线速支架安装于该增加结构上,所述离合操纵管路支架安装点用于对所述离合操纵管路支架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纵梁总成2由左纵梁前段21、左纵梁中段22以及左纵梁后段23组成,所述左纵前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23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纵梁前段21包括一第一纵梁211以及第一倾斜梁212,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2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纵梁中段22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梁212具有弧度;所述左纵梁中段22包括第二倾斜梁221以及第二纵梁222,所述第二倾斜梁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梁212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倾斜梁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2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纵梁222的第二端与所述左纵梁后段23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上端通过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固定在左前轮罩上,它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边38固定在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边31、第二竖边32以及第一横边33贴于所述左前轮罩1的外侧,并通过多个焊点焊接在所述左前轮罩1的外侧上,所述第二横边38贴于所述左纵梁中段22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焊点与所述左纵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一体成型,它的一体化结构减少了工装开发费用,提高了强度,增加了左前轮左总的整体强度;并且,增加了多根加强筋371,使得整个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增加了侧碰和偏置碰的,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对该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进行碰撞实验时,使两个汽车以每公里六十码的速度相碰撞,它的变形度小于采用现有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的变形度。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左前轮罩增强结构3,大大地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