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

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

摘要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该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包括跨导级电路和线性度补偿电路,跨导级电路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输出差分电流信号;线性度补偿电路的输入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出,与跨导级电路构成并联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应用于接收机和发射机等各种需要用到跨导级的电路中;以较小的增益、噪声和功耗代价,实现了线性度的大幅度提升;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偏置电压可以调整,从而能够灵活地优化线性度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484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52992.6

  • 发明设计人 武振宇;黄水龙;张海英;

    申请日2014-11-17

  • 分类号H03D7/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任岩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31: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8

    授权

    授权

  • 2015-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D7/16 申请日:2014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 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的发展,各种模式各种标准共存,带来了不同通讯系统 之间的干扰;在同一种通讯系统内,输入信号也存在较大的变化。这就对 系统的动态范围提出了要求。动态范围的下限由噪声确定,而上限由大输 入信号引起的非线性确定。

在接收机系统中,LNA、Mixer以及滤波器等电路中,广泛使用了跨 导级进行V-I转换。提高跨导级的线性度对于整个接收机的线性度提升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混频器为例,线性度决定了混频器能处理的最大信号强度。三阶交 调点是衡量混频器线性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混频器存在奇数阶非 线性,相邻的两个干扰信号,会产生三阶交调积成分,叠加在有用信号上, 造成干扰。当混频器的负载是线性负载时,混频器的线性度与跨导级和开 关对有关。跨导级的线性度限制了混频器最高能达到的线性度性能。

已有多篇文献对混频器的线性度进行研究。Shengchang Gao等人采用 通常的源极负反馈来提高混频器跨导级的线性度,但会造成增益和噪声系 数的恶化,存在艰难的折衷。作为源简并元件的电阻会引入热噪声,而采 用电容或者电感又会带来稳定性问题,并增大版图面积;洪琪等人采用分 段线性近似技术来提高混频器的线性度,IIP3提高了不足2dBm,功耗却 几乎增大到3倍,代价高昂;Shoji Otaka等人采用三阶交调积消除技术, 在主混频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子混频器,使它们的三阶交调积叠加后可 以互相抵消,显著提高了混频器的三阶交调性能,但子混频器的加入会增 加混频器的功耗和噪声。

综上所述,已有技术的高线性度混频器电路存在各种较严重的缺陷: 版图面积较大、增益下降、噪声增大、功耗增大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 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包括跨 导级电路和线性度补偿电路,其中:跨导级电路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输出 差分电流信号;线性度补偿电路的输入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跨导 级电路的输出,与跨导级电路构成并联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跨导级电路采用共源结构,以实现电压到电流的转 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跨导级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以提高反向隔离度, 增大输出电阻。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性度补偿电路由工作在线性区的两个MOS管M1’ 和M2’对跨导级电路的线性度进行补偿。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由第一MOS管M11和 第二MOS管M1’堆叠构成,其中,第一MOS管M11和第二MOS管M1’ 的栅极由反相的信号驱动,这样,第二MOS管M1’的栅极和漏极也分别 由反相的信号驱动;所述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中的第一MOS管M11的栅极由电压VB_TUNE经偏置第三电阻Rb3提供偏置,电压VB_TUNE 能够进行调整,以得到最优的线性度性能;所述线性度补偿电路中第一 MOS管M11的栅极由第四隔直电容Cb4连接Vrfn输入,漏极连接Irfp输出, 源极连接第二MOS管M1’的漏极;所述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中的 第二MOS管M1’的栅极由电压VB经过偏置第一电阻Rb1提供偏置,并由 第一隔直电容Cb1连接Vrfp输入;而第一电阻Rb1和第一隔直电容Cb1与跨 导级电路共用,减少了器件数量和版图面积。

上述方案中,该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应用于包含跨导级的混频器电 路、低噪声放大器电路或滤波器电路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作为一个实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跨导 级线性度提高电路的混频器电路,该混频器电路包括跨导级电路、线性度 补偿电路以及开关级电路,其中:跨导级电路输入差分电压信号Vrf,输 出差分电流信号Irf;线性度补偿电路的输入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入Vrf,输 出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出Irf,与跨导级电路构成并联结构;开关级电路输入 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出,并接本振信号VLO,输出Vif电压。

上述实例中,所述开关级电路由单路本振信号驱动,使混频器电路构 成单路Gilbert混频器。

上述实例中,所述开关级电路由正交本振信号驱动,两组开关级电路 并联,输出I、Q两路中频信号,使混频器电路构成正交Gilbert混频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工作稳 定可靠,能够应用于接收机和发射机等各种需要用到跨导级的电路中;以 较小的增益、噪声和功耗代价,实现了线性度的大幅度提升;线性度补偿 电路的偏置电压可以调整,从而能够灵活地优化线性度性能。本发明提供 的跨导级线性度补偿电路具有电路简单,集成度高,配置灵活的特点,可 广泛应用于LNA、Mixer、滤波器等各种射频和模拟集成电路中,有助于 提高收发机的线性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跨导级电路的一种共源极实现形式;

图3为图1中跨导级电路的另一种共源共栅的实现形式;

图4为图1中线性度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作对比的传统混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线性度补偿电路的混频器的结构示意 图;

图7为图5和图6中开关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作对比的传统混频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线性度补偿电路的混频器的电路原理 图;

图10a为图8所示电路的IIP3的仿真结果;

图10b为图8所示电路的转换增益的仿真结果;

图10c为图8所示电路的噪声系数的仿真结果;

图11a为图9所示电路的IIP3的仿真结果;

图11b为图9所示电路的转换增益的仿真结果;

图11c为图9所示电路的噪声系数的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由 跨导级电路和线性度补偿电路两部分构成。跨导级电路输入差分电压信号, 输出差分电流信号;线性度补偿电路的输入接跨导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 跨导级电路的输出,与跨导级电路构成并联结构,实现对跨导级电路三阶 非线性的抵消。

图2为图1中跨导级电路的一种共源极实现形式。跨导级电路以共源 极实现电压到电流的转换。输入差分电压Vrfp和Vrfn经过隔直电容Cb1和 Cb2加到共源管M1和M2的栅极,同时M1和M2的栅极由偏置电压VB通 过偏置电阻Rb1和Rb2提供偏压,M1和M2的源极接交流地GND,漏极为 差分电流输出Irfp和Irfn

图3为图1中跨导级电路的另一种共源共栅的实现形式。通过共源共 栅结构,提高了反向隔离度,并增大了输出电阻。输入差分电压Vrfp和 Vrfn经过隔直电容Cb1和Cb2加到共源管M1和M2的栅极,同时M1和M2的栅极由偏置电压VB通过偏置电阻Rb1和Rb2提供偏压,M1和M2的源极 接交流地GND,漏极接共栅管M1G和M2G的源极,M1G和M2G的栅极接 偏置电压VBG,漏极为差分电流输出Irfp和Irfn

图4为图1中线性度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线性度补偿电路由工作 在线性区的MOS管(M1’、M2’)对跨导级电路的线性度进行补偿;线性 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由管子M11和M1’堆叠构成。其中,M11和M1’管子 的栅极由反相的信号驱动,这样,M1’管子的栅极和漏极也分别由反相的 信号驱动;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中的管子M11的栅极由电压 VB_TUNE经偏置电阻Rb3提供偏置,电压VB_TUNE可以进行调整,以 调整MOS管(M1’、M2’)的线性区深度,从而得到最优的线性度性能; 线性度补偿电路中管子M11的栅极由隔直电容Cb4连接Vrfn输入,漏极连 接Irfp输出,源极连接M1’的漏极;线性度补偿电路的半边电路中的管子 M1’的栅极由电压VB经过偏置电阻Rb1提供偏置,并由隔直电容Cb1连接 Vrfp输入。而Rb1和Cb1与跨导级电路共用,减少了器件数量和版图面积。

针对图1至图4所示的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以下将混频器作为设 计实例,将该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应用于混频器中进行验证。

混频器电路包括两个设计实例,实例一是传统的Gilbert正交混频器, 实例二是应用本发明的线性度提高混频器。对两个比较器的性能进行研究 表明,本发明的混频器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线性度的大幅度提升。本发明 提出的线性度提高电路可以广泛用于提高跨导级电路的线性度,在LNA, Mixer,滤波器等射频和模拟电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作对比的传统混频器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 混频器由跨导级电路和开关级电路构成。跨导级电路输入电压Vrf,输出 电流Irf送到开关级电路,开关级电路在本振信号VLO的驱动下,输出中 频电压Vif

图6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线性度补偿电路的混频器的结构示意 图,包括跨导级电路、线性度补偿电路以及开关级电路。跨导级电路与线 性度补偿电路并联,输入Vrf电压,输出Irf电流,线性度补偿电路对跨导 级电路的三阶非线性进行补偿;开关级电路输入Irf电流和本振信号VLO, 输出Vif电压。

图7为图5和图6中开关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开关级电路为典型的 Gilbert单元中的换向开关对,由M3~M6构成,本振信号VLO加在M3~M6的栅极,其源极分别输入电流Irfp和Irfn,开关级电路的输出电流在电阻R1 和R2上分别产生输出电压Vifp和Vifn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作对比的传统混频器的电路原理图。开关级 电路由正交本振信号驱动,由图7所示的两组开关级电路并联,输出I、Q 两路中频信号,构成正交Gilbert混频器。

图9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线性度补偿电路的混频器的电路原理 图。在跨导级电路上并联了图4所示的线性度补偿电路。开关级电路由正 交本振信号驱动,由图7所示的两组开关级电路并联,输出I、Q两路中 频信号,构成正交Gilbert混频器。图9所示电路即为在图8所示电路上, 添加了线性度补偿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本振驱动的大小,跨导级电路和 开关级电路的管子的参数完全一致。这样,开关级电路引入的非线性一致, 可以由图8和图9的混频器性能对比分析跨导级线性度的改善。

图10a为图8所示电路的IIP3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传统的Gilbert 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18.1dBm。

图10b为图8所示电路的转换增益的仿真结果。本振输入频率1.56G, 在1.575G频率处的转换增益为1.5dB。

图10c为图8所示电路的噪声系数的仿真结果。在15MHz中频处的 噪声系数为24.6dB。

图11a为图9所示电路的IIP3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加入了线性度 补偿电路的Gilbert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25.0dBm。

图11b为图9所示电路的转换增益的仿真结果。本振输入频率1.56G, 在1.575G频率处的转换增益为0.08dB。

图11c为图9所示电路的噪声系数的仿真结果。在15MHz中频处的 噪声系数为26.1dB。

图8和图9所示电路的性能对比总结在表1中。

表1图8和图9所示电路的性能对比

可以看到,本发明的线性度提高的混频器电路,相比传统的Gilbert 混频器,三阶交调点提高了6.9dB,而增益降低了1.4dB,噪声系数增大了 1.5dB,电流仅增加了0.1mA,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线性度性能的显著提 升。而且,通过调整线性度补偿电路中的电压VB_TUNE,可以在以上几 个参数间进行灵活的折衷,配置灵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应用于混频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 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 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