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所述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40:1-45。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禾谷类或花卉等作物病害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11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58296.7

  • 申请日2015-02-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冯谱

  •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14: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47/12 授权公告日:20171201 终止日期:20190204 申请日:201502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2-01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12 申请日: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嘧菌环胺(Cyprodinil,CAS号121552-61-2)是一种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具有保护、治疗、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做大麦种衣剂用药。

缬霉威(Carbamic acid,CAS号140923-17-7)为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全新仿生结构使其作用机理区别于其他防治卵菌纲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针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铲除作用。

嘧菌环胺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性;缬霉威虽然药效高,但杀菌谱较窄。从农药应用的角度来看,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都容易造成防效降低、用量增大、产生抗药性、持效期缩短等问题,残留风险加大,不利于环境和谐发展。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目前在国内外未见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的相关报道。如果两者能复配在一起,就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同时二者复配后相比单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提高单剂单独使用的效力。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持效期长且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包括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所述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40:1-45。

所述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优选重量比为3-35:5-45;

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9:1-15;

最优选的,二者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等。

所述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5%。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将所述杀菌组合为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病害;优选地,为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番茄晚疫病、西瓜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茶饼病、芽枯病,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蔬菜霜霉病、根肿病、枯萎病,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猝倒病、炭疽病,梨树黑星病,苹果轮纹病、斑点落叶病,柑橘炭疽病、脚腐病,辣椒疫病、花生叶斑病、立枯病,油菜菌核病、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立枯病、稻瘟病、红腐病、月季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凤仙花霜霉病、灰霉病或腐霉病等。

优选用于草莓枯萎病、西瓜蔓枯病、烟草猝倒病、葡萄霜霉病、水稻立枯病或月季灰霉病的防治。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显著提高,其共毒系数至少为12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减少了残留,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组合物对经济作物病害防效优良,此外,也可用于它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是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嘧菌环胺和缬霉威为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抗药性病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实物测定实例1: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草莓枯萎病菌[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0-2008》,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0-2008》,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1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15、1∶10、1∶5、1∶1、5∶1、10∶1和15∶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草莓枯萎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5、1∶1、5∶1、10:1和15∶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以1-15:1-5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2: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西瓜炭疽病菌[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Ment.)]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4-2008》,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4-2008》,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2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12、1∶8、1∶4、1∶1、4∶1、8∶1、和12∶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西瓜炭疽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4、1∶1、4:1、8:1和12∶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以1-12:1-4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3: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烟草猝倒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烟草猝倒病菌[拉丁学名:Pythium spinosum Sawada]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

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烟草猝倒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3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3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烟草猝倒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12、1∶9、1∶1、1∶1、3∶1、9∶1和12∶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烟草猝倒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9、1∶3、1:1、3:1和9: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烟草猝倒病的防治以1-9:1-9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4: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菌[拉丁学名:Plasmopara v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 de Toni]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4-2008》,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4-2008》,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茶树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表4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4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9、1∶6、1∶3、1∶1、3∶1、6∶1和9∶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6、1∶3、1:1和3∶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以1-3:1-6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5: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水稻立枯病菌[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表5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5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9、1∶5、1∶3、1∶1、3∶1、5∶1和9∶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水稻立枯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5、1∶3、1:1、3:1、5∶1和9: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以1-9:1-5复配较好。

实物测定实例6: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月季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月季灰霉病菌[拉丁学名:Botrytis cinerea]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0-2008》,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0-2008》,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嘧菌环胺、缬霉威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月季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6,表6中“嘧∶缬”为“嘧菌环胺:缬霉威”的简写。

表6嘧菌环胺与缬霉威混配对月季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嘧菌环胺与缬霉威以1∶12、1∶8、1∶4、1∶1、4∶1、8∶1和12∶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月季灰霉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4、1∶1、4:1和8: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嘧菌环胺与缬霉威对月季灰霉病的防治以1-8:1-4复配较好。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已知的助剂和辅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呈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中比较好的剂型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这些已知的助剂、辅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成膜剂及填料等。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将嘧菌环胺7.5g、缬霉威12.5g、环己酮15g、大豆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匀液相,制得乳油。

实施例2:

将嘧菌环胺10g、缬霉威1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g、十二烷基硫酸钠6g、硅酸铝镁1g、硅藻土加至100g,经混合、超细粉碎、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

将嘧菌环胺15g、缬霉威1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g、羟甲基纤维素0.5g、丙二醇2g、有机硅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悬浮剂。

实施例4:

将嘧菌环胺30g、缬霉威20g、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5g、白炭黑10g、硅藻土加至100g,混合经气流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将嘧菌环胺10g、缬霉威10g、松节油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g、聚乙烯醇2g、黄原胶0.1g、加水至100g,配制油相,配制水相,在高剪切下,将油相均匀水相中或者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剪切制得本发明组合物15%水乳剂。

实施例6:

将嘧菌环胺3g、缬霉威5g、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g、硅酸铝镁0.5g、聚乙烯吡咯烷酮2g、C8-10脂肪醇化合物0.5g、聚乙烯醇2g、碱性玫瑰精0.5g,加水至100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悬浮种衣剂。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