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特别用于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的安全针装置

特别用于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的安全针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针装置1,特别是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下植入药盒,包括第一壳体2;中空针3,其中,该针3带有第一分段4和第二分段5,第一分段4沿刺入轴线延伸,其走向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成直角,针3的第二分段5布置成与第一分段4成直角,大体上平行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其中,中空针3是或可连接到第一壳体2上,特别是第二分段5的区域内;盖板6,包括贯通孔7,用来容纳针3的第一分段4,其中,盖板6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移动大体上沿刺入轴线进行;以及至少部分挠性的限制构件8,用来在第二位置处限制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盖板6在背朝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带有用于针3第一分段4的导向套9。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639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德国pfm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13178.3

  • 发明设计人 赫尔穆特·克诺布洛赫;

    申请日2013-03-20

  • 分类号A61M5/32;A61M5/158;

  • 代理机构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万学堂

  • 地址 德国科隆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14: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13

    授权

    授权

  • 2015-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5/32 申请日: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针装置(safety needle device),特别用于人体或动物 体皮下植入药盒(port)的穿刺,包括第一壳体(first housing);一种空心针(hollow  needle),其中,该针带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沿刺入轴线延伸,其 走向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成直角,针的第二分段布置成与第一分段成直角,与 人体或动物体表面大体平行,其中,中空针是或可以连接到第一壳体上,具体在 第二分段的区域内;盖板包括贯通孔,用来容纳针的第一分段,其中,盖板可 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相对于第一壳体的第二位置,其中,该移动大体上沿刺入轴 线进行;以及至少部分挠性的限制元件,用来在第二位置时限制第一壳体和盖 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这种安全针装置用于应用药物,例如,在肿瘤领域内。在治疗时,药物必 须频繁地较长时间内应用。例如,为了实现无痛且组织损伤最小,在病人胸腔 皮下的导管上连接一个药盒。药盒导管的管子将药盒与靠近心脏的静脉相连, 以便能将药物迅速输入血流中。在这种情况下,导管带有一种腔室,其用硅膜 覆盖(closed)。将安全针装置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组织和膜内,直到安全针装置 的针尖触及药盒的底端。此时,针尖的开口位于药盒的空心腔室内,从而将药 物引入病人体内。为了防止通常的疼痛造成针的移动,针的外壳用胶布(patch) 固定到皮肤上。在退针时,药盒必须保持向下,因为否则的话,其会因针与膜 之间的摩擦而提起,这会因为与人体或动物体组织相连而引起疼痛。在安全针 装置撤出后,损伤的风险非常高。为了降低针尖伤害和相关的感染风险,至少 针的锐利的尖部应该妥善包覆,防止接触。用于运输的盖板的手动置放不适合 保护医疗人员不受损伤地从药盒取出针,特别是当手动置放用于运输的盖板时, 因为存在损伤的风险。

EP 1562 659 B1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是用于人体或动物体中 皮下植入药盒的刺入。该装置包括基板、持针器板和盖板,其中,基板和持针 器板均通过铰链连接到盖板上。弯成一定角度的针用于持针器板,其带有远端 带孔支腿和近端支腿,用于药物注入。基板包括贯通孔,针的近端穿过该贯通 孔。此外,盖板还带有用于针远端支腿的贯通孔。在第一种情况下,针的远端 支腿穿过基板上的贯通孔和盖板上的贯通孔。在这个情况下,基板和持针器板 构成装置的上部分,而盖板构成了装置的下部分,其中,上部和下部位于彼此 之上。在这个情况下,针的远端支腿向下自装置伸出,并插入皮下植入药盒中。 为此,装置的上部包括两个侧翼(wing),其折叠成垂直位置,为的是更好地 将装置插入药盒内。在所公开的安全针装置使用期间,装置通过胶布(plaster) 固定到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为了退出安全针装置,下部盖板也包括两个侧 翼,在退出安全针装置期间,可通过两个侧翼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将盖板与药 盒一起同时固定。为了从药盒上抽出针的远端支腿,装置上部的两个侧翼垂直 定位,操作员可用另一只手将上部移到顶部,而下部则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 定。一旦针的远端支腿从人体或动物体内抽出,且针尖离开盖板上的贯通孔后, 因为盖板上提供的针垫(pincushion)的预张力,远端支腿会移动,从而防止针 尖接触。由于预张力的缘故,在针的远端支腿已经分别离开药盒导管或人体或 动物体之前,针尖会出现侧向移动,这是不希望出现的。

WO 03/074112 A1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机构的胡贝尔针组件(Huber  needle-assembly)。该装置包括带有弯曲的贯通孔的壳体,贯通孔用于输液管 道。在弯曲的贯通孔的端部,针布置成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下植入药盒中。 接着,弯曲的贯通孔内布置有保护盖,其会将杆推过针部,防止针在启动后接 触皮肤。在将装置从药盒取出前,操作杠杆,且在将针从药盒取出期间,保护 盖自动滑过针部,这样,操作人员就不会被针尖伤及自己。该装置的缺点是, 结构形状很复杂(high structural shape),长期使用几个小时或几天,病人会感 觉很不舒服。

EP 2 016 964 A1公开了一种带有盖板和壳体的安全针装置。该装置进一 步包括弯曲针,在第一状态时,针的远端伸出贯通孔和盖板,而在第一状态时, 针的近端布置在第一壳体内。在第一状态下,装置的盖板和壳体布置成彼此相 邻。此外,该装置包括护盖,其固定到针的远端贯通孔区域内的盖板上,并在 围绕弯曲针轴的同时延伸入壳体内。当从药盒退出针的远端时,壳体自盖板上 垂直移动。同时,整个针轴被保护盖包围,其端部在壳体内移动。一旦针完全 从药盒退出来,针尖的移动不再会不经意间从盖板贯通孔伸出。该装置的缺点 是,针从药盒的退出仅取决于操作员的技术,这会在将针按一定角度方向抽出 时给病人带来疼痛。

EP 1 256 355 B1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与针装置一起使用的安全护罩,包 括主体,一对从主体延伸至外部的蝶形侧翼,和针,针优选按垂直于主体一端 的角度延伸,并进一步包括细长形的大体中空的护板,而所述护板带有敞开端 部和在敞开端部之间延伸的细长槽;与装置相连的细绳(string),以便细长槽 和针彼此大体平行,以及固定装置,在第一位置时,用来将护板布置成与主体 大体平行,并可使护板在弹簧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二位置,包围和/或覆盖针。

FR 2941867介绍了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用来刺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皮下植 入药盒,包括盖板、针和壳体。盖板带有贯通孔,用于与壳体相连的针。可折 叠式套管布置在壳体和盖板之间。在第一状态时,针尖从盖板贯通孔伸出并可 插入药盒内。在这个状态时,盖板和壳体之间的套管布置成向上折叠。当从药 盒退出针时,盖板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壳体从盖板撤出,同时展开套管。 在第二状态时,将针完全从药盒退出,并布置在盖板和壳体之间展开的套管内, 使针受到保护。为了防止针尖从盖板贯通孔再次退出,在从药盒出来后,针尖 移动到盖板上设置的针垫上。由于针在针垫上移动的预张力和针退出期间盖板 和壳体之间的自由移动,不能保证针的退出垂直于人体和动物体表面,这会造 成此前所述的缺点。

US 7,097,367 B2公开了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是用来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 皮下植入药盒。该装置包括盖板、针、两部分可折叠壳体,和导向装置,后者 布置在盖板和壳体之间。在第一种状态下,针尖延伸过盖板上的贯通孔,向下 离开装置,而后插入皮下植入药盒内。在这种状态下,壳体为细长形状。当针 从药盒退出时,所述两部分壳体就被导向装置推到一起。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 针的移动相对于药盒和人体或动物体而被导向。该实施方式的缺点是,壳体和 盖板与壳体之间的导向装置结构十分复杂。

WO 2007/13733 A1专利公开了这种安全针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是 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下植入药盒。该装置包括带有针的贯通孔的盖板,通过 该孔可将针插入药盒内。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侧翼,每个侧翼均由两部分构 成,其中,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移动导向。在该装置的第一种状态下,每个 侧翼折向盖板,并布置成大体平行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针延伸过盖板上的贯 通孔,向下退出,而后插入药盒内。为了将针从药盒退出,侧翼首先垂直折叠 到一起,并布置成彼此相邻。随后,两个侧翼的相对移动部分成直角地从人体 或动物体表面退出,使得针可从药盒退出。在针退出后,针被布置在两个侧翼 之间的腔室内,防止接触。该装置的缺点是,结构复杂,特别是,两部分构成 的侧翼和侧翼部分的相互导向。

EP 1 011 759 B1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套在医疗针上的安全装置,包括中空套 管,牢固地固定在管座(hub)上并带有至少一个锐尖(sharpened tip),以形成 医疗针;模制部分采用铰链连接到所述管座上,模制部分包括细长护套,后者 包括多个串行连接的大体刚性部分,每个刚性部分通过铰链连接到至少一个相 邻部分上,每个护套部分包括开放诊疗孔(open office orifice)和通道,中空套 管穿过该诊疗孔,在护套线性延伸时,中空套管位于所述通道内,在第一种状 态时,护套和铰链布置成允许护套围绕管座折叠,从而在医疗手术中可接近锋 利的针尖,并且,护套沿中空套管延伸到大体平面布置,在该平面布置时,中 空套管布置沿所述通道布置,每个护套延伸部分涉及到每个护套段转动,该护 套段上带有在其上形成的孔眼,用于中空套管围绕带有孔眼的轴线转动,该护 套包括至少一个锁紧构件,该构件卡住中空套管并牢牢地将其固定到护套上, 护套和中空套管结合而形成大体刚性本体,防护性地围住所述锋利的针尖并堵 死(die)了通往针尖的通路。

该装置的缺点是,一方面,保护装置设计复杂,另一方面,在第一状态时, 该装置结构很复杂。此外,安全装置并不能独立展开,而必须由操作员在从人 体或动物体上退出针后操作展开。

WO 02/096493 A1专利介绍了一种安全针装置,其带有第一壳体、第二壳 体、针和可折叠布置的保护构件,保护构件用于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针的轴。 当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时,第一壳体从第二壳体中移出,从而展开可折叠 的保护构件,后者然后包围针轴。在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后,针尖被置于 第二壳体内,防止接触。该装置的缺点是,结构特别复杂,因而,该装置不适 合长期应用,因为该装置会让病人感到恐惧。

EP 1 430 921 A1公开了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是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 下植入药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针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挠 性套管。在第一种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布置在彼此附近,并相对于彼 此而固定。在这种状态下,针尖从第二壳体伸出并插入药盒内。保护套管置于 第一壳体的腔室内。为了将针从药盒退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锁紧机 构必须释放,第二壳体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由操作员来固定,例如,通过粘结 方式。随后,将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这样,就展开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 体之间的保护套管。在第二种状态下,将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完全退出,其中, 针尖被置于第二壳体内,针轴由保护套管包围。该装置的缺点是,结构特别复 杂(height),所以,该装置不适合长期在病人身上使用。

US 2008/0262434 A1专利公开了另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是刺入人体或 动物体的皮下植入药盒。这种安全针装置包括上壳体,供给管路就连接到该壳 体上,在该壳体内,布置有带相应的针托的中空针。针托和中空针垂直于人体 或动物体表面对准。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底盖构件,带有用于中空针的贯通孔, 和贯通孔的封闭装置,封闭装置用来在中空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和盖板上的贯 通孔内抽出后封闭贯通孔。布置在上壳体和底盖板之间的是一个锥形保护套管, 在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后来包围针。该锥形防护套管由抗弹性膜组成。当 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中空针时,盖板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例如,采用 粘结方式。随后,上壳体可相对于下盖板移动,从而将中空针从人体或动物体 内退出。锥形保护套管必须展开,以便从人体或动物体中完全退出中空针。这 样做的优点是,在下盖板的贯通孔被锁紧装置封闭后,中空针被相对于下盖板 而推过展开的保护套管,从而被固定。该装置的缺点是,在从人体或动物体退 出中空针时,保护套管必须展开,这会使得操作员施加较大的力。此外,不能 保证的是,在从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针期间,针的抽出是垂直于人体或动物体 表面,其中,针从人体或动物体内按一定角度退出会给病人带来疼痛。此外, 由于从人体或动物体内抽出中空针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存在的风险是,操作人 员会沿刺入轴线按一定角度来移动上壳体和所连接的针,该轴线垂直于人体或 动物体表面,这会损坏上壳体和下盖板之间的保护套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安全针装置,特别是刺入人体或动物体 的皮下植入药盒,这种装置在安全针装置插入药盒期间,在安全针装置应用期 间,以及在安全针装置从药盒退出期间,给病人带来的压力较小。

本发明目的可通过一种安全针装置来实现,特别是刺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 下植入药盒,包括第一壳体;中空针,其中,该针带有第一分段(sub-section) 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沿刺入轴线延伸,其走向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成直角, 针的第二分段布置成与第一分段成直角,大体上平行于人体或动物体表面,其 中,中空针是或可连接到第一壳体上,特别是在第二分段区域内;盖板,包括 容纳针的第一分段的贯通孔,其中,该盖板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相对于第一壳 体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移动大体上沿刺入轴线进行;以及至少部分挠性的 限制构件,用来在第二位置时限制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 于,该盖板在背向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带有用于针的第一分段的导向套。

为了将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插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皮下植入药盒内,第一壳 体和盖板布置成彼此直接相邻,并优选可松开地彼此相连。在该第一位置时, 针的第一分段延伸过盖板上的贯通孔并继续伸向刺入轴线方向。在该第一位置 时,将安全针装置插入到皮下植入药盒内,直至针尖抵达药盒底部。在这种植 入状态下,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可以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例如,使用胶 带或胶布。在这种植入状态下,特别是,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结构复杂程度低, 这是很有利的,因为这会改善病人使用的舒服度。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另一种 实施方式,安全针装置的最大高度为15mm,优选最大高度为10mm。

为了将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从皮下植入药盒退出,医疗人员用一只手将盖 板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用另一只手相对于盖板来移动,直到盖板抵达相 对于第一壳体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时,挠性限制构件(布置在第一壳体 和盖板之间)限制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该第二位置时,安全针 装置的针从皮下植入药盒和人体或动物体内退出,其中,针尖优选位于导向套 内。盖板和第一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由导向套确定,这样,就可将针沿刺入轴 线退出。此外,在第二位置时,针尖位于导向套内,以便针尖被隔离,防止接 触,医疗人员不会让针尖伤及自己。

在第一位置时,挠性限制构件位于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的折叠状态,但在 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相对移动期间,限制构件展开,直到在第二位置处达到最 大延伸,从而限制了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有利的是,针尖具有类似于胡贝尔(Huber)针的锋利。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位置处,第一壳 体和盖板布置成彼此直接相邻,其中,在第一位置处,针从面向盖板的人体或 动物体伸出。在该第一位置处,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可以方便地插入人体或动 物体皮下植入药盒内。根据安全针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壳 体和盖板可在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相对于彼此而固定,以便本发明的安全针 装置插入药盒或从药盒退出安全针装置都不会引起第一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相对 移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包括盖板贯通孔的封闭装置, 用来在第二位置时对针的贯通孔进行封闭。在将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从人体或 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内退出后,安全针装置的盖板位于相对于安全针装置第一 壳体的第二位置,以及中空针的针尖布置在导向套内。为了防止针尖从盖板的 贯通孔再次伸出,贯通孔用闭合装置封闭。于是,进一步减小了对医疗人员和 病人的伤害风险。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封闭装置设计为是一种 弹簧,在第一位置时,其位于盖板表面(优选壁)和针之间,以及其中,弹簧 在抵达针不能从盖板贯通孔伸出的第二位置时,弹簧不再承受应力从而封闭针 的贯通孔。这样,就确保了针在抵达第二位置后不会再从盖板贯通孔伸出。此 外,将弹簧设计为封闭装置的优点是,在承受应力状态时,其会顶住中空针的 轴而处于第一位置,从而产生保持力,使得盖板保持在相对于第一壳体的位置。

这种设计成弹簧的封闭装置例如由两个支腿和一个盘卷区域组成,其中, 一个支腿抵靠在盖板表面上,另一个支腿在安全针装置第一位置时抵靠在针的 第一分段上,而在安全针装置第二位置时,封闭盖的贯通孔。弹簧优选由弹簧 钢制成。

在抵达第二位置时,针的第一分段从盖板的贯通孔退出,弹簧无应力,这 样,一部分弹簧抵靠在盖板的进一步表面上并在这个位置封闭盖板的贯通孔。 通过在第二位置释放弹簧力,一部分弹簧抵靠在盖板的表面上,其中,弹簧释 放压力的动作被限制,从而使得盖板的贯通孔被闭合。当一部分弹簧抵达盖板 的表面时,产生声噪音信号,该信号告知医疗人员,封闭装置已经闭合了盖板 的贯通孔。

设计为弹簧的封闭装置采用例如弹簧钢制成,并由直径为0.6mm的丝状部 件构成。弹簧钢制成的弹簧例如带有两个支腿,每个支腿长度为6mm,两个支 腿之间带有2.42的盘卷。例如,另一种可选择的弹簧是由直径为0.5mm的丝状 部件构成,带有两个支腿,每个支腿长度为4mm,两个支腿之间设有0.92的盘 卷。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盖板带有固定件,可供 封闭装置来在盖板上固定封闭装置。例如,固定件可以是圆柱形增强件,与弹 簧的盘卷相啮合。替代或者附加,例如,盖板部件上可以设腔室,其中,封闭 装置的部件(例如弹簧的支腿)可以与之啮合。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为挠性的,其 形成方式是这样的,即布置在针的第一分段处的针尖在第二位置时布置在导向 套内。特别是,挠性限制构件是这样形成的,即针尖不会沿第一壳体方向从导 向套内伸出,同时,确保盖板上的贯通孔会在第二位置时被封闭装置闭合。在 挠性限制构件的这个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安全针装置在导向套内正常使用时, 可确保针尖处在第二位置,并确保其与医疗人员或病人隔离,不会接触。

根据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限制构件为管状的,针的第一 分段至少局部暴露于管状限制构件内。特别是,中空针的第一分段的轴在第二 位置时位于管状限制构件内,防止其与医疗人员或病人接触。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管状限制构件为 锥形的,这样,在第一位置时,可以极为平整地一起折叠,特别是,会对本发 明的安全针装置的最大结构高度带来有利影响。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线状 或带形构件。线状或带形构件的优点是,在第一位置时,其处于存放状态,占 用的空间比管状限制构件小。虽然线状或带状限制构件不能使针的第一分段的 轴不与医疗人员或病人接触,但并不存在该轴会带来伤害危险。

有利的是,限制构件采用编织或机织材料制成。特别是,限制构件可包括 用织物、塑料或金属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种形式,限制构件设计成开槽条带,其中, 针至少在第一位置时布置在带型限制构件的开槽部分内。在这个示例中,限制 构件包括铰链,该铰链是这样布置的,即限制构件在第一位置时折叠成大体平 行于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例如,这种限制构件带有刚性部分(stiff segments), 通过膜铰链(film hinges)铰接在一起,这样,限制构件就可在第一位置时平整 地折叠在一起并在第二位置时按相对移动而自动展开。为了将限制构件尽可能 地靠近安全针装置的针来置放,限制构件包括开槽部分,至少在第一位置时针 位于该槽内。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盖板带有腔室,用来在第一位 置时容纳限制构件。这样,限制构件就会受到腔室保护,防止在第一位置时受 到外部损坏。

有利的是,限制构件附着在第一壳体和/或盖板构件上,例如,通过粘结剂 或卡箍连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种有利方式,第一壳体和/或盖板构件包括 至少一个侧翼,优选两个侧翼。在第一壳体和/或盖板构件上的侧翼的作用是, 在将安全针装置插入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内或从中将其退出期间,可协 助操作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或者起固定装置的作用,用来将本发明的安全针 装置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在插入状态下。

特别有利的是,在另一种不同方式中,至少一个侧翼包括加强筋,其用来 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用户提供最大的抓握感觉,并可在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插 入人体或动物体植入药盒内或从中退出期间避免操作员的一个或多个指头滑 脱。

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另一种方式,在第一壳体和盖板上 布置两个侧翼,其中,第一壳体上的侧翼优选大于或小于盖板上的侧翼。因此, 两个侧翼优选分配给第一壳体或盖板上。特别是,第一壳体的侧翼大于盖板的 侧翼,因为通过这些侧翼,将力传输给本发明安全针装置,以及这些侧翼可用 于将针从药盒退出,而盖板上的侧翼仅用来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以及皮下植入 药盒导管来固定盖板。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安全针装置中,侧翼可从第一方向处折叠到第二方向, 该第一方向大体上垂直于刺入轴线,而第二方向则大体上平行于刺入轴线。为 此,例如,第一壳体处的侧翼可以折叠到第二位置,以便从人体或动物体皮下 置入药盒内退出针,以便为了退出针,沿刺入轴线的力可以很容易地施加。

在第一位置的另一种有利方式中,背朝人体或动物体的侧翼的表面布置成 在第二位置时彼此直接邻近,其中,侧翼表面彼此直接邻近的布置形式优选形 成为互补式的。特别是,在针从药盒退出期间,这样可改善操作感觉,因为邻 近侧翼给出的感觉是,涉及到单一部件,而且侧翼不会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特别优选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凸面 (convexity),优选两个凸面,用来容纳植入药盒刺入期间操作员的手指。有 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凸面布置在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刺入轴线区域内。

所述至少一个凸面用来在针插入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期间作为操作 人员的操作辅助手段。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凸面布置在刺入轴线区域内,本发明 的安全针装置完全置于药盒的区域内。

例如,所述至少一个凸面布置在第一壳体的两个可折叠侧翼下方,在针插 入药盒或从药盒内退出期间,两个侧翼折叠成与刺入轴线平行并在该位置时展 露所述至少一个凸面。

根据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再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盖板包括侧壁和圆 盖(cap),这些与盖板一起构成了第二壳体。例如,该第二壳体保护限制构件和/ 或封闭装置,防止出现外部损伤和/或污染。有利的是,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 二壳体的圆盖为针提供了第一开口(特别是为针的第一分段)和为挠性限制构 件提供了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针的长度适应于人体或动物体 皮下植入药盒,其中,特别是,针的第一分段的长度适应于药盒。这样,可确 保针的第一分段的尖部抵达药盒底部,以及盖板布置在需要固定的人体或动物 体的表面上。根据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和/或盖板以及药盒都有匹 配的颜色标记。这样,适合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的安全针装置就可方便 选用。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再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盖板和/或第一壳体至 少部分透明,特别是,这样在穿刺期间,操作人员可看见人体或动物体上的穿 刺点和其内的皮下植入药盒。为此,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可以更精确地置放, 并可插入皮下植入的药盒内。

有利的是,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可制成在第一壳体和/或在盖板上带有至少 一个侧翼,在第一位置带有至少一个侧翼,以便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至少一个 侧翼不会在插入状态下沿刺入轴线方向出现自动倒下。这样,本发明的安全针 装置就可更容易地附着在人体或动物体表面上。

通过结合附图给出的如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会更加显现,附图如下:

图1为本发明所示安全针装置的第一个实施方式透视图,所示为在第一位 置;

图2为本发明图1安全针装置的透视图,所示为在第二位置;

图3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在第一位置;

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透视图,所示为在第二位置;

图5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在中间位置;

图6为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所示 为第一位置;

图7为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所示 为中间位置;

图8为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所示 为第二位置;

图9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一位置;

图10为图9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

图11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五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示为第一位置;

图12为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侧视图,所示为中间位置;

图13为图11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

图14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第六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示为中间位置;

图15为图14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

图16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的盖板的详细侧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盖板的详细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图的详细示意图,所示带有布置在盖板上的封闭装置;

图19为设计为弹簧的封闭装置的详细示意图,与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一起 使用;

图20为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第一壳体的详细示意图,以及

图21为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折叠翼(folded wings)的剖面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述装置特别 用于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的药盒的穿刺,所示为在第一位置。本发明安全针 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2和中空针3,其中,针3包括第一分段4和第二分段5,其中, 第一分段4沿刺入轴线延伸,其走向与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成直角,而针3的第 二分段5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分段4成直角,与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大体平行,其 中,中空针3是或可连接到第一壳体2上,具体是在第二分段5的区域内。图1所 示的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1进一步包括带有贯通孔7的盖板6,用来容纳针3的第 一分段4,其中,盖板6可相对于第一壳体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 该移动大体上沿刺入轴线进行。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1进一步包括至 少局部挠性的限制构件8,用来在第二位置时限制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 移动。在避开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盖板6带有用于针3第一分段5的导向套9。

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2和盖板6布置成彼此直接相邻,其中,在第一位 置时的针3的尖部从面向人体或动物体的盖板的表面上伸出。在该第一位置时, 所示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插入到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的药盒内。

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1可相对于人体或动物体固定在插入状态下,例如,用 胶布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

在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第一壳体2和盖板6相对于彼此固定,下面将更详细 介绍。

关于在第二位置时贯通孔7的封闭,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进一步包括用于盖 板6贯通孔7的封闭装置10。例如,封闭装置10可设计为是一根弹簧12,其布置 在盖板6的表面(优选壁11)和针3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及其中,所述弹簧12可 以在抵达第二位置时释放压力,在该第二位置时,针3不会从盖板6上的贯通孔7 处伸出,并弹簧可封闭针3的贯通孔7。在第一位置时,弹簧12在盖板6的壁11 和针3第一分段4轴之间承受压力,从而引起针3轴和弹簧12之间的摩擦。在这种 摩擦下,第一壳体2相对于盖板6而固定。通过操作手施加外部力,图1所示的本 发明安全针装置1可从第一位置被移至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使得针3可从药盒 和人体或动物体内抽出。

图2示出了限制构件8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其限定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 的相对移动。在该第二位置,针3的尖部位于盖板6的导向套9内,并将其与操作 员或病人身体或动物体隔离,不能接触。

设计为弹簧12的封闭装置10包括两个支腿13和一圈盘卷14,其中,一个支 腿13抵靠在盖板6的表面上,而另一个支腿13在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位置 时抵靠在针3的第一分段4处,而在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二位置时,该支腿封 闭盖板6的贯通孔7。这就确保,在再次抵达第二位置后,针3的尖部不会从盖板 6的贯通孔7处伸出,从而大大增加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安全性。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1的盖板部件6进一步带有封闭装置10 的固定件15。为了将封闭装置10固定到盖板6上,固定件15与弹簧12的盘卷14 相啮合,例如,采用圆柱状增强形式。

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挠性限制构件8的设计使得针3的尖部在第二位置时 置于导向套9内。特别是,挠性限制构件8的弹性较低,这样,即使施加了较大 的力,针3的尖部仍始终置于盖板6的导向套9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 置1的限制构件8呈圆形,例如,用塑料制成。或者,限制构件8也可为线状部件, 例如,采用编织或机织材料制成,特别是织物、塑料,或金属。限制构件8可固 定到盖板6和导向装置的第一壳体2上,其中,导向和限制构件8设计成可在第二 位置时限制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移动。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壳体2和盖板6均包括两个(侧) 翼19,用来在将本发明的安全针装置1插入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内或从其 内退出期间得以更好地操作。第一壳体2和盖板6的侧翼19均包括筋条20,可为 使用者操作时提供最大的抓握力。

第一壳体2的侧翼19可从第一方向(大体上垂直于刺入轴线)折叠到第二方 向(大体上水平于穿刺入口)。在第二方向时,侧翼19的表面与第一方向时人 体或动物体正好相反,布置成彼此邻近,其中,侧翼19的彼此邻近布置的表面 优选为彼此互补形。

第一壳体2进一步包括两个凸面21,用来在穿刺人体或动物体内植入的药盒 期间共容纳操作人员的手指。这些凸面21布置在刺入轴线的区域内第一壳体2的 可折叠侧翼19的下方,并可在侧翼19折叠到第二方向后供操作人员易于进入。

盖板6进一步包括侧壁22和(圆)盖23,这些与盖板6一起构成了第二壳体。 第二壳体的(圆)盖23带有针3的第一开口24,和挠性限制构件8的第二开口25。

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针3优选长度适合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 入药盒。方便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壳体2和/或盖板 6以及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入药盒都具有匹配的颜色标记。

根据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再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盖板6和/或壳体2都至 少局部为透明的,特别是,在穿刺药盒期间,操作人员可以看见注射点。

针3的第二分段5的端部可以在第一壳体2内,并在那儿与输液管路相连,或 离开垂直于刺入轴线的第一壳体2,随后连接到输液管路上。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一位置, 图4示出了图3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图3和图4 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不同于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安全针 装置1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区别在于,限制构件8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2上,并置 于盖板6区域内的导向装置内。限制构件8和导向装置设计成这样的,即,限制 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在第二位置时的相对移动。在盖板6区域内的限制构件8 的导向装置引导限制构件8离开第二壳体,后者由盖板6、侧壁22和圆盖23构成。 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余部分与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5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中间位置。图5所 示第三个实施方式不同于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其区别在于,限制构件8 在盖板6内被导向,后者设计为第二壳体,并不再像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安全针 装置1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被侧向向外导向。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盖板 6带有腔室18,该腔室用来在第一位置时容纳限制构件8。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 位置传送期间,经由第二壳体圆盖23上的第二贯通孔7,限制构件8被从腔室18 内连续抽出,直到在第二位置时限制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移动,不能 再继续从圆盖23的开口22内抽出为止。

图6示出了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 所示为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限制构件8布置在盖板6的腔室18内。此外, 图6展示了弹簧12,后者构成了封闭装置10。弹簧12带有两个支腿13和一圈盘 卷14。在所示的第一位置,弹簧12在盖板6的壁11和针3的第一分段4轴之间承 受压力,并且,由盖板6上的固定件15固定。固定件15为圆柱形增强形式,其与 弹簧12的盘卷14相啮合。

图7示出了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 所示为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限制构件8已经被部分地从盖板6抽出,因为 第一壳体2已经从盖板6处移开。同时,针3已经被部分地从人体或动物体皮下植 入药盒内抽出。

图8示出了图5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示意图, 所示为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限制构件8限制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第一壳体2 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该第二位置,针3的端部置于盖板6的导向套9内, 不会再从盖板6的贯通孔7内伸出。在该第二位置时,设计为弹簧12的封闭装置 11通过支腿13封闭了贯通孔7,因为弹簧12在针3从贯通孔7内退出后就已经被 释放压力,直到抵达盖板6的壁11,其中,支腿13的端部的形成,使得其可封闭 盖板6上的针3的贯通孔7。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第四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一位置,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图9和图10 的第四实施方式不同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区别在于,限制构件8 为挠性带,例如,其可由塑料制成,且带有长方形横截面。或者,限制构件8还 可采用编织或机织材料制成,例如,通过使用织品、塑料或金属。

限制构件8固定在盖板6和第一壳体2上,并在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通过 将针3的尖部置于盖板6的导向套9内,限制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移动。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示为第一位 置,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侧视图,所示为中间位置,以及 图13示出了图11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在挠性限 制构件8的导向装置方面,图11到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不同于图9和图10所 示的第四实施方式。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挠性限制构件8沿针 的第二分段5方向在第一位置时分别折叠,折向第一壳体2的输液管路上,而图 11到图13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挠性限制构件8在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壳体2 的侧翼19的下方折叠。此外,在图9和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外部, 限制构件8在盖板6的边界处固定,而限制构件8在盖板6的壳体内固定,在图11 到图13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其从第二壳体的圆盖23内的第二开口25处伸出。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为中间位 置。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透视图,所示为第二位置。图 14和图15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不同于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 四实施方式,其区别在于,限制构件8带有两个刚性部分,以合适方式布置在三 个膜铰链之间。此外,限制构件8包括开槽部分16,在至少第一位置时,优选在 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相对移动期间,在该槽内,布置有针3的第一分段4,直 到到达第二位置为止。在第一位置时,限制构件8布置成与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 大体平行。此外,限制构件8布置在盖板6的第二壳体内部,如图11和图12所示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盖板6的详细侧视图。图17示出了图16所 示盖板6的面向人体或动物体一侧的详细透视图。特别是,图17示出了盖板6包 括带有侧壁11的腔室,在该腔室内,布置有封闭装置10。此外,封闭装置的固 定件15(其设计为圆柱形增强形式)布置在腔室内部。

图18示出了根据图17所示的盖板6的详细示意图,所示封闭装置10布置在盖 板6内。该封闭装置10设计为是一种弹簧12,包括两个支腿13和一圈盘卷14, 其中,圆柱形增强件15与弹簧12的盘卷14相啮合。图18示出了在第二位置时的 盖板6,在这个位置,弹簧12的一个支腿13封闭盖板6上针3的贯通孔7。

图19示出了封闭装置10的详细示意图,封闭装置设计为是一种弹簧12,用 来与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一起使用。图19a示出了释放状态下的弹簧12。为此, 弹簧12的支腿13的长度为6mm。在盖板6的贯通孔7的区域内,一个支腿13还有 一圈盘卷,用来封闭针3的贯通孔7。弹簧12的盘卷区14,例如为2.42圈盘卷, 内径为4mm。

图19b示出了安全针装置1第一位置时的弹簧12的状态。在该第一位置,弹 簧12的一个支腿13抵靠在针3的第一分段4轴上,使得弹簧11承受压力状态。在 该承压状态下,支腿13和针3轴之间产生摩擦,于是,例如,避免了本发明安全 针装置1的第一壳体2和盖板6之间的相对移动。

图19c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二位置时的弹簧12的状态。在该第二 位置,两个支腿13在盖板6侧壁处抵住弹簧12,其中,弹簧12处于稍微承压状态, 一个支腿13封闭盖板6上针3的贯通孔7。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第一壳体2的详细示意图。特别是,图20 示出了供操作员手指用的凸面21,其布置在侧翼19的下方。此外,图20示出了 侧翼19的表面,其为互补形。这种互补形设计的侧翼19的表面设在第一位置时 背离人体或动物体的表面上,并在侧翼19折叠到一起时,这些表面相互衔接。

图21示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第一壳体2的折叠侧翼19的剖面图。在这个 位置时,设计成相互匹配形的侧翼19的表面相互啮合,这样,操作人员的感觉 是一个整体部件,从而增强了本发明安全针装置1的用途。

附图标记

1   安全针装置

2   第一壳体

3   中空针

4   第一分段

5   第二分段

6   盖板

7   贯通孔

8   限制构件

9   导向套

10  封闭装置

11  盖板的壁

12  弹簧

13  支腿

14  盘卷区

15  固定件

16  限制构件的开槽部分

17  膜铰链

18  盖板的腔室

19  侧翼

20  加强筋

21  供手指用的凸面

22  侧壁

23  盖

24  盖的第一开口

25  盖的第二开口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