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

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包含:分别架设在冷却器与主泵本体之间的上部支撑部件、中部支撑部件及下部支撑部件;上部支撑部件包含:底座板,其端部焊接在冷却器上;一对第一支撑板,其一端分别与底座板相连,且位于底座板两侧;第二支撑板,其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另一端部。本发明解决了主泵配套高压冷却器的安装问题;使得该装置作为泵组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缩短了冷却器与泵体间的距离,减少了布管成本与系统损失,为其他大型外部件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8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19098.3

  • 发明设计人 赵正华;李天斌;卢熙宁;钟云;

    申请日2014-12-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静洁

  •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倚天路25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6: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04B53/00 专利号:ZL2014108190983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变更后: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镇倚天路257号 变更后: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镇倚天路257号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变更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22-10-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4B53/00 专利号:ZL2014108190983 登记生效日:20220922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倚天路257号 变更后权利人: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镇倚天路257号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 变更后权利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1-25

    授权

    授权

  • 2015-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4B53/00 申请日:20141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泵的各种外部配套部件,因部件形状结构不一,安装或支撑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尺寸较大的部件,通常采用独立安装的方式,单独支架支撑。这样占用场地面积大,安装成本高,过程繁琐。

以CAP1400湿绕组核主泵配套高压冷却器的安装为例,冷却器重4.2t,高4.7m,如此大的部件的单独安装,所需支架的规格为2.6m x 2.6m x 6.8m,支架重6.2t。在寸土寸金的核电现场,采用单独支撑的方式是及其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主泵配套高压冷却器的安装问题;使得该装置作为泵组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缩短了冷却器与泵体间的距离,减少了布管成本与系统损失,为其他大型外部件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用于将冷却器固定在主泵本体,其特点是,包含:

分别架设在冷却器与主泵本体之间的上部支撑部件、中部支撑部件及下部支撑部件;

所述的上部支撑部件包含:

底座板,其端部焊接在冷却器上;

一对第一支撑板,其一端分别与底座板相连,且位于底座板两侧;

第二支撑板,其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另一端部。

所述的下部支撑部件包含:

连接板组件,其两端分别与主泵本体、冷却器相连;

一对卡箍,其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组件的两端,抱紧主泵本体、冷却器。

所述的中部支撑部件包含:

连杆,其底端与连接板组件相连;

一对第三支撑板,其设置在连杆的顶端,且连接主泵本体;

连接板,其挂设在第三支撑板上并与主泵本体相连。

在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上且与主泵本体连接处相对的一面设有纵向筋板;

所述的第一支撑板顶部设有横向筋板。

所述的连接板组件包含:

一对连接板,其两端分别与卡箍相连;

固定板,其焊接在一对所述的连接板之间;

肋板,其设置在固定板与其中一个卡箍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解决了主泵配套高压冷却器的安装问题;使得该装置作为泵组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缩短了冷却器与泵体间的距离,减少了布管成本与系统损失,为其他大型外部件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用于将冷却器1固定在主泵本体2,该装置包含:分别架设在冷却器1与主泵本体2之间的上部支撑部件、中部支撑部件及下部支撑部件;上部支撑部件包含:底座板31,其端部焊接在冷却器1上;一对第一支撑板32,其一端分别通过紧固销36与底座板31相连,且位于底座板31两侧;第二支撑板33,其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2另一端部;第二支撑板33通过螺栓38及垫片39与主泵本体2相连。第二支撑板33上且与主泵本体2连接处相对的一面设有纵向筋板34;第一支撑板32顶部设有横向筋板35,用于加固。

下部支撑部件包含:连接板组件,其两端分别与主泵本体2、冷却器1相连;一对卡箍42,其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组件的两端,抱紧主泵本体2、冷却器1。所述的连接板组件包含:一对连接板41,其两端分别与卡箍42相连;固定板43,其焊接在一对所述的连接板41之间;肋板44,其设置在固定板43与其中一个卡箍42之间。

中部支撑部件包含:连杆51,其底端与连接板组件相连;一对第三支撑板52,其设置在连杆51的顶端;连接板53,其挂设在第三支撑板52上,且通过垫片39、螺栓38及定位销37连接主泵本体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应用时,经定位销37确定相对位置,通过螺栓38与垫片39将第二支撑板33与主泵本体相连,第二支撑板33与第一支撑板32焊接为一体。第一支撑板32通过紧固销8与底座板31转动相连。

另一方面,通过左侧的卡箍42通过拉紧螺栓43与主泵本体2抱紧。右侧的卡箍42同样通过紧固件与冷却器1的外壳抱紧。中间通过与连接板组件41焊接连为一体。

连杆5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下部和中部的支撑紧固销上,中部紧固销36与第三支撑板52固定,第三支撑板52通过垫片39、螺栓38及定位销37,将连接板53与主泵本体2的法兰相固定。

整个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面。通过此种装置完成冷却器的支撑固定,有效利用了主设备空间尺寸,既拆装简便,又免去了部件的单独支撑,还有利于机组的整体布局。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湿绕组主泵高压冷却器支撑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主泵配套高压冷却器的安装问题;使得该装置作为泵组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缩短了冷却器与泵体间的距离,减少了布管成本与系统损失,为其他大型外部件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