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在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

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在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及其药用盐、酯化物或溶剂化物在制备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二联苯酚结构如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468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16510.2

  • 申请日2015-01-13

  • 分类号A61K31/05;A61K31/222;A61P9/10;A61P25/28;C07C39/15;C07C37/16;C07C69/16;C07C67/08;

  • 代理机构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为

  • 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1号旺座国际城E座12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6: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05 申请日:2015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药物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二联苯酚对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脑卒中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4000万人死于脑卒中,仅中国每年发病人数达200万。现幸存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脑卒中患者死亡120万。已得过脑卒中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缺血后产能不足,依赖ATP的酶活性及生理活动受抑制,氯离子、钠离子和水分内流使细胞水肿,突触间隙兴奋性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聚集,过度激动谷氨酸受体,通过NMDA等受体介导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加,钾离子外流致细胞去极化,也使电压敏感钙通道开放,细胞内钙超载,过度激活磷脂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内的多种酶,产生一系列活性代谢产物和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二,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缺血组织获得血液灌注或自发性再灌注,虽然重新获得了养分,但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的现象。

缺血性脑损伤涉及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已有以下的机制被认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缺血性脑损伤大量研究显示缺血期间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的兴奋毒性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指谷氨酸(glutamate,Glu)和天冬氨酸(asparate,Asp)。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使一些受体在正常生理刺激下引起的第二信使效应得到放大,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Glu与Asp等兴奋性氨基酸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缺血时间愈长,脑间质Glu与Asp的峰值浓度愈高,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学损伤愈严重;这与EAA毒性作用为浓度依赖性呈一致性。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过量的EAA激活其受体,引起兴奋性神经元持续去极化,造成细胞内Ca2+超载,结果引起细胞坏死;引发自由基(如一氧化氮)生成增多,通过自由基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参与脑内多种代谢过程,使三羧酸循环受阻,ATP生成减少,加重EAA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二、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与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一般认为与氧自由基引起的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钙超负荷导致的不可逆损伤有关。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产生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造成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发生。

三、Ca2+超载与脑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中Ca2+超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造成脑缺血损伤过程中各种因素作用的共同通路。Ca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主要有: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内外钙平衡紊乱,细胞外Ca2+内流入细胞,主要聚集在线粒体内,Ca2+可抑制ATP合成,使能量生成障碍。Ca2+活化线粒体上的磷脂酶,引起线粒体膜损伤。除ATP合成外,线粒体对细胞氧化还原反应、渗透压、pH值、胞质内信号的维持都有重要作用,线粒体是细胞受损的 重要靶目标;酶的活化:Ca2+活化Ca2+依赖性磷脂酶(主要是磷脂酶C和磷脂酶A2),促进膜磷脂分解;在膜磷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前列腺素、白三烯、溶血磷脂等,均对细胞产生毒害;Ca2+还活化钙依赖蛋白酶,使胞内无害的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大量氧自由基;Ca2+可活化NOS。

实验证实,上述病理生理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药物可干预性。服用可靠药物长期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停药患者相比,复发率要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长期用药超过三年以上患者80%以上无复发危险,极少数轻复发。这为药物性对抗缺血性脑损伤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用于脑血管病的常见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GABA受体激动剂:GABA能够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发挥抑制保护的作用。代表药物氯美噻嗪;

NMDA受体拮抗剂:拮抗NMDA受体,从而抑制其介导的钙离子内流。代表药物MK801;

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代表药物尼莫地平;

抗自由基药物: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代表药物依达拉奉;

但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损伤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以上药物的作用机制单一,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确切或有较严重的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多例研究发现,麻醉药丙泊酚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动物和离体实验中,甚至部分临床研究中,丙泊酚被证明对神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实验证实,丙泊酚不仅能阻断钠离子流或通过激活GABA受体减少钾离子激活的Glu释放,而且还可阻断氧化物处理后胶质细胞对Glu转运的抑制,两者最终都能降低细胞外Glu浓度,推迟或防止兴奋性神经元死亡;丙泊酚可抑制细胞外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流入的钙,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电流失活率,从而减少钙内流;丙泊酚能与GABAa受体特定位点结合,不仅增加GABA开放氯离子通道的频率,而且通过正性变构调节作用增强低亲和力GABA结合位点与GABA的结合;丙泊酚能抑制败 血症患者血中的致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的产生,且在低浓度时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丙泊酚可以抑制脑组织的促凋亡基因caspase-3mRNA的表达并提高抗凋亡基因Bcl-2mRNA的表达;丙泊酚能竞争性结合膜磷脂,还能与过氧化物形成稳定的苯氧基,实际上是生成了低活性的自由基取代高活性的自由基,从而减轻后者引发的脂质过氧化级联反应。以上结果提示我们丙泊酚对抗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机制可能包括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但丙泊酚自身的全身麻醉作用限制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经过研究发现:作为丙泊酚类似物的二联苯酚对GABA受体有着非常强的亲和力,并具有GABA激动作用,还能拮抗NMDA受体,调节钙离子通道,限制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具有较丙泊酚更强的抗氧化性和自由基清除作用。这提示我们二联苯酚可能会在多种机制下对抗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最为重要的是二联苯酚并不会导致意识丧失,因此其在多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及其药用盐、酯化物或溶剂化物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其结构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二联苯酚还包括该化合物的药用盐、酯化物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所述的二联苯酚的酯化物为单酯化物或二酯化物,优选为单乙酯化物或二乙酯化物。

本发明所述二联苯酚药用盐,为上述结构的二联苯酚与有机酸或无机酸或碱金属所成的盐。例如,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氢溴酸盐、醋酸盐、草酸盐、柠檬酸盐、琥珀酸盐、葡萄糖酸盐、酒石酸盐、对甲苯磺酸盐、苯磺酸盐、甲磺 酸盐、苯甲酸盐、乳酸盐、马来酸盐、锂盐、钠盐、钾盐、钙盐。

本发明所述的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泊酚溶于有机溶剂(优选乙酸乙酯)中,再加入无机盐(优选碳酸银和无水硫酸镁),室温搅拌;

反应完毕后,向反应液内加水,将固体过滤,洗涤(优选用乙酸乙酯),水相去除,干燥乙酯相(优选用无水硫酸钠),过滤,滤液蒸发(优选减压)至干,任选洗涤(优选加无水甲醇),得到枚红色结晶;

将上述枚红色固体溶于乙酸乙酯,并与保险粉溶液(优选保险粉与NaOH形成的水溶液)混合,任选搅拌,然后将乙酸乙酯相分离出,水相萃取(优选用乙酸乙酯)多次,优选两次,干燥(优选无水硫酸钠),过滤,滤液蒸发(优选减压)至干,得到淡黄色固体,洗涤(优选用石油醚)得到白色固体。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酯化物的制备方法。

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的单乙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室温下将4’-苄氧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4-乙酸酯溶于有机溶剂(优选甲醇)中,再加入催化剂(优选钯碳),抽真空,通入氢气;密封后室温反应,过滤,滤液蒸发(优选减压)除去,得到白色固体,即4’-羟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4-乙酸酯。

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的二乙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4,4’-二羟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加入到乙酸酐中,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除去(优选减压)乙酸酐,向残余物中加水,出现白色固体,洗涤(优选用乙醇与水),干燥,得到3,3’,5,5’-四异丙基联苯-4’4-二乙酸酯。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或其药用盐或溶剂化物。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3,3’,5,5’-四异丙基-4,4’-二联苯酚或其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所占重量百分比可以是0.1-99.9%,其余为药物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胶囊、乳剂、脂质体、冻干粉、高分子微球、或者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制剂形式。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口服给药的制剂可含有常用的赋形剂,诸如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压片剂、润滑剂、崩解剂、着色剂、调味剂和湿润剂,必要时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适用的填充剂包括纤维素、甘露糖醇、乳糖和其它类似的填充剂。适宜的崩解剂包括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淀粉衍生物,例如羟基乙酸淀粉钠。适宜的润滑剂包括,例如硬脂酸镁。适宜的药物可接受的湿润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可通过混合,填充,压片等常用的方法制备固体口服组合物。进行反复混合可使活性物质分布在整个使用大量填充剂的那些组合物中。

口服液体制剂的形式例如可以是水性或油性悬浮液、溶液、乳剂、糖浆剂或酏剂,或者可以是一种在使用前可用水或其它适宜的载体复配的干燥产品。这种液体制剂可含有常规的添加剂,诸如悬浮剂,例如山梨醇、糖浆、甲基纤维素、明胶、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铝凝胶或氢化食用脂肪,乳化剂,例如卵磷脂、脱水山梨醇一油酸酯或阿拉伯胶;非水性载体(它们可以包括食用油),例如杏仁油、分馏椰子油、诸如甘油的酯的油性酯、丙二醇或乙醇;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并且如果需要,可含有常规的香味剂或着色剂。

对于注射剂,制备的液体单位剂型含有本发明的活性物质和无菌载体。根据 载体和浓度,可以将此化合物悬浮或者溶解。溶液的制备通常是通过将活性物质溶解在一种载体中,在将其装入一种适宜的小瓶或安瓿前过滤消毒,然后密封。辅料例如一种局部麻醉剂、防腐剂和缓冲剂也可以溶解在这种载体中。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可在装入小瓶以后将这种组合物冰冻,并在真空下将水除去。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成药剂时可选择性的加入适合的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选自:甘露醇、山梨醇、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C、EDTA二钠、EDTA钙钠,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醋酸盐、磷酸盐或其水溶液、盐酸、醋酸、硫酸、磷酸、氨基酸、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木糖醇、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右旋糖苷、甘氨酸、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药用辅料可以包括聚乙二醇、磷脂、植物油、维生素E或甘油,

所述磷脂可以选自大豆磷脂、蛋黄卵磷脂或氢化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植物油可以选自大豆油、橄榄油、红花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涉及以下病症: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基底节腔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和脑血管性痴呆,以及上述疾病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昏迷等多种情况。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损伤行为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降低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的消耗,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血清MDA含量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有效下调脑组织细胞Fas表达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有效抑制脑细胞凋亡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是通过有效下调脑组织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我们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脑中动脉阻塞动物模型(MCAO)具有不开颅,创伤小,能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优点,是目前 最经典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国内外脑缺血实验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评价中广泛应用。

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极易攻击含不饱和双键的生物膜结构,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膜的通透性,使离子转运、生物能的产生和细胞器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SOD是细胞内主要的对抗氧自由基的酶促防御系统,它通过歧化方式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MDA作为氧自由基与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其含量变化间接反映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及细胞损伤的程度。因此在缺血再灌注中测定SOD的活性及MDA的含量可反映机体内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钙超载、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等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时,由于能量代谢及各种内源活性物质的作用,刺激贮存池的Ca2+释放,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同时,脑缺血可引起EAA从神经元或胶质细胞递质池或代谢池中过度释放。EAA可致细胞内Ca2+超载,造成自由基生成增多。而自由基、EAA的增多均可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时凋亡因子例如Fas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发生。因此细胞凋亡情况也可反映脑细胞的损伤程度;IL-1β和TNF-α为脑损伤后的主要促炎性因子,参与缺血区和再灌注区的炎性反应。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区内皮细胞、神经元、星形细胞和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被激活,通过释放IL-1β和TNF-α而触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IL-1β、TNF-α作为炎症反应的起始因子检测其含量对衡量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再灌注的发生往往较为滞后,脑组织缺血性“饥饿”损伤也不能被忽视,因此我们同样也使用线栓法建立的大脑中动脉阻塞动物模型(MCAO)评价了二联苯酚在永久性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二联苯酚能有效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活力的消耗,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血清MDA含量,有效地下调Fas表达,减少凋亡细胞,同时降低了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同时对永久性脑缺血损伤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3,3’,5,5’-四异丙基-4,4’联苯二酚

称取20g丙泊酚用100ml乙酸乙酯溶解,再加入24.75g碳酸银和10g无水硫酸镁加入,室温搅拌2h,检测反应完毕。向反应液内加水,直至无气泡产生即可,将固体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水相去除,乙酯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h,过滤,滤液减压蒸发至干,加适量无水甲醇洗涤,得到12.30g枚红色结晶。称取上述枚红色固体7g用100mL乙酸乙酯溶解,此外,27.66g保险粉用1mol/LNaOH溶解,两者混合,室温搅拌1.5h,检测反应完毕。将乙酸乙酯相分离出,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发至干,得到5g淡黄色固体,用石油醚洗涤得到4.5g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1H>3):δ7.22(s,4H),4.81(s,2H),3.27-3.20(m,4H),1.37-1.35(d,24H)。

实施例2、4’-羟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4-乙酸酯

室温下将4’-苄氧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4-乙酸酯(5g,10.27mmol)用200mL甲醇溶解,再加入10%钯碳(570mg),抽真空,通氢气,反复三次,密封后室温反应10h,将反应液中钯碳过滤,滤液减压蒸发除去,得到4’-羟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4-乙酸酯(3.9g,95.73%),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1H>3)δ7.19(s,4H),4.86(s,1H),3.37-3.32 (m,4H),3.16(s,3H),1.20(d,24H)。

实施例3、3,3’,5,5’-四异丙基联苯-4’4-二乙酸酯

将4,4’-二羟基-3,3’,5,5’-四异丙基联苯(5g,14.10mmol)加入到30mL的乙酸酐中,氮气保护下,回流3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乙酸酐,向残余物中加水(200mL),出现白色固体,用10%冷乙醇(100mL)与水(200mL)洗涤,干燥,得到3,3’,5,5’-四异丙基联苯-4’4-二乙酸酯(6g,95.06%)。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1H>3)δ7.19(s,4H),2.91-2.89(m,4H),2.32(s,6H),1.19(d,24H).

实施例4、二联苯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Fas、IL-1β、TNF-α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材料:

二联苯酚PEG400水溶液,100mg:10ml浓度,自制(实施例1-3);GL-22M低温离心机(湖北赛特湘仪);BI2000图象分析仪(成都泰盟公司);SOD、MDA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Fas、TUNEL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L-1β和TNF-α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二、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300g,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和实施例3组。

2.动物模型制备及处理

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参照Zea Longa改良法,取 颈部正中切开,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右侧颈外动脉各分支,由颈外动脉远端剪一小口置入预先备好的栓线,经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浸入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前端,栓线浸入深度18~19mm;妥当固定栓线,逐层缝合伤口。术毕放置于情节保温箱苏醒,脑缺血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大鼠苏醒后右侧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左侧偏瘫。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实施例组严格按照要求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栓线只进入颈外动脉。动物苏醒后自由进食进饮。2h后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实施例组于再灌注前30min和再灌注12h后分别静脉给药二联苯酚PEG400水溶液40mg/kg。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则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空白PEG400水溶液。

3.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

再灌注24h后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依据Longa的5级评分法:0级:无神经损伤症状;1级:不能伸展对侧前爪;2级:向对侧转圈;3级:向对侧转圈;4级:向对侧倾倒;5级:无自主活动伴意识丧失。

4.标本采集及制备

再灌注24h后,每组取8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PBS(pH7.4)涮洗后-20℃放置20min,均匀切片(厚度2mm),2%TTC溶液37℃避光染色30min,10%福尔马林固定24h,拍摄照片后分析梗死体积;每组另取8只大鼠麻醉状态下取股动静脉混合血,置于4℃低温离心机,35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20℃冰箱保存备检测SOD、MDA。取血后经心尖插入灌注针至升主动脉,以4℃生理盐水快速灌注至流出液变澄亮,继以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开颅取脑,取视交叉前后2mm脑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连续切取脑部连续冠状组织病理切片待用;每组余下8只大鼠处死取脑,于冰盘上迅速取缺血侧大脑半球,制备10%脑组织匀浆备用检测IL-1β和TNF-α。

5.相对梗死体积检测

用imageJ图像软件分析量化每片脑片的梗死面积,最后计算求得脑梗死体积占脑总体积的比例。

6.SOD、MDA检测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检测SOD和MDA。

7.Fas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3次。枸橼酸钠缓冲液热修复抗原,小牛血清室温下密闭15min;滴加兔抗鼠Fas抗体,4℃过夜,滴加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37℃水浴20min,PBS冲洗5min连续4次,DAB显色,充分冲洗,不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固定。高倍光学显微镜下通过摄像头采集并输入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每个视野选取5个区域测量灰度值,计算平均灰度值,其平均灰度值与表达的阳性率成反比。

8.细胞凋亡检测

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洗涤2min,连续冲洗3次,加标记液37℃标记2h,加封闭液室温封闭30min,加生物化抗地高辛抗体,37℃反应30min,加SABC37℃反应30min,TBS冲洗5min,连续4次,DAB显色;充分冲洗,苏木素轻度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醛透明,封皮固定。每张切片随机选取半暗带5个不重叠视野,输入图象分析系统,分别计数凋亡细胞个数,取平均值记为凋亡细胞数。

9.IL-1β和TNF-α检测

将脑组织匀浆液以3000rpm低温离心15min后取上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检测IL-1β和TNF-α。

三、结果:

二联苯酚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行为学;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能显著降低大鼠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的消耗,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血清MDA含量;有效下调脑组织细胞Fas表达;有效抑制脑细胞凋亡;有效下调大鼠脑组织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结果见下表: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

实施例5、二联苯酚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Fas、IL-1β、TNF-α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材料:

二联苯酚PEG400水溶液,100mg:10ml浓度,自制(实施例1-3);GL-22M低温离心机(湖北赛特湘仪);BI2000图象分析仪(成都泰盟公司);SOD、MDA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Fas、TUNEL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L-1β和TNF-α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二、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300g,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和实施例3组。

2.动物模型制备及处理

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参照Zea Longa改良法,取颈部正中切开,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右侧颈外动脉各分支,由颈外动脉远端 剪一小口置入预先备好的栓线,经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浸入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前端,栓线浸入深度18~19mm;妥当固定栓线,逐层缝合伤口。术毕放置于情节保温箱苏醒,脑缺血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大鼠苏醒后右侧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左侧偏瘫。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实施例组严格按照要求制备,假手术组栓线只进入颈外动脉。动物苏醒后自由进食进饮。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实施例组于插入栓线前30min和栓塞后12h分别静脉给药二联苯酚PEG400水溶液40mg/kg。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则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空白PEG400水溶液。

3.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

栓塞24h后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依据Longa的5级评分法:0级:无神经损伤症状;1级:不能伸展对侧前爪;2级:向对侧转圈;3级:向对侧转圈;4级:向对侧倾倒;5级:无自主活动伴意识丧失。

4.标本采集及制备

栓塞24h后,每组取8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PBS(pH7.4)涮洗后-20℃放置20min,均匀切片(厚度2mm),2%TTC溶液37℃避光染色30min,10%福尔马林固定24h,拍摄照片后分析梗死体积;每组另取8只大鼠麻醉状态下取股动静脉混合血,置于4℃低温离心机,35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20℃冰箱保存备检测SOD、MDA。取血后经心尖插入灌注针至升主动脉,以4℃生理盐水快速灌注至流出液变澄亮,继以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开颅取脑,取视交叉前后2mm脑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连续切取脑部连续冠状组织病理切片待用;每组余下8只大鼠处死取脑,于冰盘上迅速取缺血侧大脑半球,制备10%脑组织匀浆备用检测IL-1β和TNF-α。

5.相对梗死体积检测

用imageJ图像软件分析量化每片脑片的梗死面积,最后计算求得脑梗死体积占脑总体积的比例。

6.SOD、MDA检测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检测SOD和MDA。

7.Fas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 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3次。枸橼酸钠缓冲液热修复抗原,小牛血清室温下密闭15min;滴加兔抗鼠Fas抗体,4℃过夜,滴加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37℃水浴20min,PBS冲洗5min连续4次,DAB显色,充分冲洗,不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固定。高倍光学显微镜下通过摄像头采集并输入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每个视野选取5个区域测量灰度值,计算平均灰度值,其平均灰度值与表达的阳性率成反比。

8.细胞凋亡检测

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洗涤2min,连续冲洗3次,加标记液37℃标记2h,加封闭液室温封闭30min,加生物化抗地高辛抗体,37℃反应30min,加SABC37℃反应30min,TBS冲洗5min,连续4次,DAB显色;充分冲洗,苏木素轻度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醛透明,封皮固定。每张切片随机选取半暗带5个不重叠视野,输入图象分析系统,分别计数凋亡细胞个数,取平均值记为凋亡细胞数。

9.IL-1β和TNF-α检测

将脑组织匀浆液以3000rpm低温离心15min后取上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检测IL-1β和TNF-α。

三、结果:

二联苯酚能明显改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行为学;能明显减少永久性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能显著降低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的消耗,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血清MDA含量;有效下调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Fas表达;有效抑制脑细胞凋亡;有效下调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结果见下表:

与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比较*:p<0.05

实施例6、本发明与现有阳性药品药效的比较

依照上述实施例4、5所述方法评价丙泊酚和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永久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丙泊酚15mg/kg;依达拉奉3mg/kg),实验结果如下:

阳性药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药效

*:相对于实施例1,p<0.05。

结果显示,二联苯衍生物对模型的治疗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丙泊酚和依达拉奉,且大多数实施例相对于阳性药药效优势明显(P<0.05),此处仅列出实施例1药效实验数据与阳性药比较作为参考。

阳性药在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中的药效

*:相对于实施例1,p<0.05。

结果显示,二联苯衍生物对模型的治疗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丙泊酚和依达拉奉,且大多数实施例相对于阳性药药效优势明显(P<0.05),此处仅列出实施例1药效实验数据与阳性药比较作为参考。

实施例7、油性制剂

实施例8、片剂

实施例9、胶囊

实施例10、乳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